某县新县城电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城市。 2、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六库现状总人口 31988 人,近期 2020 年 万人,中期 2020 年 万人,远期 2020 年 万人; 用地规模:近期建设总用地 389 公顷,人均 平米,远期 669公顷,人均 平方米。 供电工程规划 1、 电源: 根据总体规划,规划区内供电电源由江东变电站 (电压等级35kV/10kV)提供。 2、 10kV 网络规划: 规划区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对供电要求较高,因此规划区 10kV 配电网络采用环网结线方式,对特别重要的负荷如政府机关办公楼、县级医院、体育馆、电信大楼、广播电视大楼等采用双环网结线,以满足一、二级负荷的供电要求,次要负荷采用树干结线方 16 式。 3、负荷估算: 采用建筑用电负荷分类,用单位建筑面积用电负荷指标进行预测。 4、 10KV 公共变配电室布置原则: 根据低压供电半径不宜超过 250米的原则设置 规划区 10kV公共变配电室。 公共变配电室采用户内式设计,要求变配电室建筑风格与周边建筑相协调。 在保留建筑附近设置的变配电室由于用地面积限制可采用结构紧凑的箱式变电站。 规划区内共设置了 38 座变配电室,变压器安装总容量为 31295kVA。 供电线路敷设: 供电线路采用埋地敷设方式,敷设方向基本靠南向和东向。 规划区内现有架空线路逐步作入地改造。 道路照明: 照度要求: 40 米道路平均照度取 20lx, 2 28 米道路平均照度取15lx, 16 米道路平均照度取 8lx, 12 米道路平均照度取 5lx。 1)灯具布置: 40 米道路路灯采用 12 米高双叉双火高压钠灯双侧对称布置,灯间距为 35 米。 2 28 米道路路灯采用 8 米高双叉双火高压钠灯双侧对称布置,灯间距为 35 米。 16 米道路路灯采用 6 米高双叉双火高压钠灯双侧对称布置,灯间距为 30 米。 12 米道路路灯采用 8米高单叉单火高压钠灯单侧布置,灯间距为 30 米。 2)路灯电源及控制:路灯电源由专用路灯变压器供电。 路灯控 17 制采用时钟控制和光电控制相结合方式,并预留远程控制通讯接口以便将来实现全城路灯和夜景景观照明计算机远程集中控制。 3)路灯线路敷设:采用铜芯电力电缆穿钢管埋地敷设。 三、 交通条件 规划区现状有向阳东路、过境路两条主要道路,道路交通组织以三纵三横主要道路形成路网骨架,其余次干道组织各片区的道路交通联系。 其中“三纵”第一纵为中纵,即六库大道,规划控制红线 40 米、绿线控制 56 米,为联系六库城市各个片区的主要道路,第二纵为西纵,即规划过境路,规划控制红线 24 米,主要为交通性主干道。 第三纵为东纵,即滨江路,规划控制红线 24 米,主要为城市景观性主干道。 “三横”第一横为中横,即政府前通江路,规划控制红线 40 米、绿线控制56 米,主要为 新县城 区东西向最主要的一条景观性大道。 第二横为北横,即赖 茂河北六库大道与过境路连接线,规划控制红线 28 米,为 新县城 区东西向连接对外交通的主要交通性干道。 第三横为南横,即下赖茂村北六库大道与过境路连接线,规划控制红线 28 米,主要为城市交通性主干道。 四、区域环境条件 环境气候的条件方面, 根据 县环境监测站二 00 二年八月提交的关于 县赖茂新区环境质量监测的报告表明:该地目前的大气环境质量、地面水环境质量良好,交通噪声影响不突出,整个片区范围内的环境质量 18 较好,无大的污染源。 五、建设用地情况(征地拆迁条件) 规划区为六库城市新区,基本为农 田与荒地,建设用地的征用,按照 县新县城丙腮坝拆迁安置规划,采取的措施如下: 进入新县城的企事业、行政机关单位,每个单位需要提供不少于 1 个就业岗位(如门卫、保安、清洁等方面的勤杂工种),以安排征地时搬迁农民就业,使其有较稳定、固定的收入。 在新县城和丙腮坝的建材市场、农贸市场,为拆迁户提供摊位、开办企业,从事经商,入厂就业,以二、三产业的方式对安置户生产生活谋出路。 少数一部分人根据其意愿,通过货币补偿,或投亲靠友,或自谋出路,进行自行安置。 (对此部分农户、应由村民小组集体提供证明 ,主管部门调查、核实,签订相关协议后再付诸实施。 )以此为参考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并结合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新区建设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提供的初步方案来综合确定。 在新县城建设中,安置户们通过项目建设能够以发展农家乐、旅游业、养殖业、二、三产业、餐饮业、劳务输出等产业,结合政策上的倾斜,预测在实初期就可实现人均有粮 560—— 575 公斤,人均纯收入 1850—— 2020 元,能够较好的实现预期的目标。 建设用地的征用,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居民的支持下,定能圆满完成。 19 六、建材 本地具备新 建县行政中心所需的建筑材料,当地的建材如砂、石、砖、木等质量均符合要求,采购方便,价格合理,就地取材,既有利于节约造价,又有利于推动本地建材市场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 县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它建材如钢材、水泥、五金、交电、涂料等可就近采购。 第四章 工程方案内容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 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以党的十六届 六 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 围 绕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 坚持 党的 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坚持科学发展的 原则,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 州委州 政府提出的“建设两个国家级基地、打造一个世界级品牌”和建设 “矿电经济强州 ”, “生物经济富州 ”两大目标,以脱贫致富为主攻方向, 坚持 可持续发展、特色经济、小城镇发展战略和全方位开放战略;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并结合怒江州电力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地方电力建设的步伐,实现全州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全面增长。 努力缩小怒江州与东西部 20 发达地区的差距, 为尽早摆脱怒江州贫困落后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促进 全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 ,实现共同富裕和保障社会公平、实现社会稳定为目标。 二、基本原则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中小水电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结合生态环境保护、防治水患、退耕还林还草的需要,大力推广以电代燃料,提高城乡居民用电水平和生活质量。 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坚持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电源、电网、负荷同步建设 ,电网适当超前、 协调发展 的原则。 根据怒江州资源特点,充分发挥水能、矿产资源优势,实行矿电结合,以 不影响生态环境为原则,适当发展产品有市场的高耗能工业,优先建设调节性能好的中小型水电站,实现水电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企业管理,加快科技进步,降低成本,提高电能质量,减轻农民用电负担,开拓农村电力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城乡用户服务。 第二节 采用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和工程方案 一、设计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1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4)《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5)《 县新县城修建性详细规划》;(云南省城乡规划 设计研究院); 6)六库 1:2020 地形图; 7)其他相关规范。 第三节 工程方案 一、用电负荷预测: 怒江州是我国边远地区,山高水急,平地少,耕作条件差。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 GDP 较低,公共用电和居民用电负荷较低。 但是,怒江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区位优势。 一旦交通改善,资源开发利用,边境贸易发展,这个地区和这座城市的 GDP将迅速提高和发展。 再加上炎热的气候,空调设备使用会越来越多。 因此,规划区的用电潜力比较大。 居民住宅、 行政办公、商业用电负荷按中等偏低水平预测。 以下按三种方法预 测用电负荷: 按规划住宅户数和公共设施用地进行用电负荷预测。 如下表 序号 新建建筑工程 住户数或用地面积( m2) 用电指标 (kW/m2) 用电负荷 (kW) 一、赖茂河以北新增负荷预测(规划由原有的江西变电站供电) 22 1 T1 体育馆附近 11幢 3单 12户 8kW/户 300kW 2 T2幼儿园 A南住宅 11幢 2单 12户 8kW/户 528kW 3 T3小学北住宅 12幢 2单 12户 8kW/户 576kW 4 T4江边住宅及门市 12幢 1单 12户 8kW/户 288kW+ 序号 新建建筑工程 住户数或用地面积( m2) 用电指标 (kW/m2) 用电负荷 (kW) 5 T5 1路西住宅 5幢 3单 12户 8kW/户 360kW 1路西门市 500m2 25kW 会所 200m2 10kW 农茂市场 500m2 25kW 6 T6 黎山公园住宅北 10幢 2单 12户 8kW/户 580kW 7 T7 黎山公园住宅南 10幢 2单 12户 8kW/户 580kW 8 T8 幼儿园东 住宅 8幢 3单 12户 8kW/户 576kW 9 T9 音乐厅、门市 3000m2 400 kW 10 T10 笼竹坝旁 住宅 14幢 1单 12户 8kW/户 500Kw 11 T11 县医院旁 住宅 11幢 3单 12户 8kW/户 792kW 12 T12县医院 11幢 3单 12户 8kW/户 620kW 13 T61 8路灯、小学 2020m2 120 kW 14 T64 1路东拆迁建宅 9幢 1单 12户 8kW/户 220 kW 15 T65 1路西拆迁建宅 门市 500m2 宅 72户 240 kW 16 T61 7路灯、绿化 120 kW 赖茂河以北新增变压器 17台, 6960kVA 6860kW 赖茂河以北用电负荷,取同时系数 ,新增负荷为 4116kW 二、赖茂河以南用电负荷预测(由规划新建的赖茂变电站供电) ( 1)公共设施用地用电负荷 1 污水处理厂 24760 495 2 汽车修理 10748 0. 03 322 23 3 汽车客运站 10045 0. 03 301 4 综合市场 36073 0. 03 1082 5 工交首末站 40 6 县公检法工商 45818 0. 05 2291 7 烟草公司 22342 0. 05 1117 序号 新建建筑工程 建筑用地面积( m2) 用电指标 (kW/m2) 用电负荷 (kW) 8 电力公司 13497 0. 05 675 9 国土局、银行 3002+2982 0. 05 299 10 城建环保规划局 7916 0. 05 396 11 信用社文化活动场 8602+7908 0. 05 825 12 商业用地 7557+8878 0. 05 822 13 特色风貌商城 41058+9940 2550 14 宾馆、广场 9400+8348 752+148 15 广场等 4x7260+2x2720 400+100 16 会堂 7908 395 17 百货大楼、商店 7558+12020+14128 600+960+1142 18 县电信局 8487 680 19 购物公园 55258 1658 20 州县国税局 4607 230 21 县水务局财政局 4932+3249 409 22 县委政府 33080 1654 23 宾馆 35190 2816 24 独龙坝、广场 11040+5342 200+100 25 县工交、教育、广电局 2913+2909+3446 463 26 州消防、工商、机关 9500+5379+5090 998 27 州国税、邮局、药监、机关 6820+5064+5120 +6501+4868 1418 28 州政府、广场 24006+19593 1200+200 24 29 海关、州机关 4800+41721 2326 30 幼儿园 C 1200 60 31 幼儿园 D 1500 75 32 会堂 8600 516 33 公园江边亮化 447 34 城市路灯 433 序号 新建建筑工程 住户数或用地面积( m2) 用电指标 (kW/m2) 用电负荷 (kW) 35 其他用电 800 赖茂河以南,公共设施用地预测用电负荷 小计 32395kW 新增变压器约 38台 ( 2)赖茂河以。某县新县城电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以及底板钢筋的搭接位置及接头错开距离要在技术交底之中做出明确的交待。 符合要求以后,工人方可下料。 钢筋下完料以后,技术人员按照钢筋料表,检查加工好的钢筋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以后,方可运到基槽内。 c.测量控制:钢筋绑扎之前,要将底板上的墙体门窗洞口、暗柱的位置用黑色线弹出。 同时用不同颜色的线将底板钢筋的位置弹出。 报请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绑扎底板钢筋。 d.钢筋绑扎:底板钢筋绑扎之前
预算编制和执行 负责 本级 财政 性资金的筹集、分配与管理;负责本级财政预决算草案 编制、 组织执行本级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负责制定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和 经费支出标准,批复部门单位的年度预决算;负责上级安排的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资金以及对村级财政补助资金的申报、分配、拨付与管理;负责涉农 补助 的民生镇政府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楼建设工程 项目建议书 ***市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 9
- 10 6119 1 C35 10 - 10 8916 表 B 轴框架柱侧移刚度 D 值 层次 砼强度等 级 断面 层高 惯性矩 线刚度 K D 4~6 C30 3 10 - 10 18240 3 C30 3 10 - 10 19152 2 C35 10 - 10 9091 1 C35 10 - 10 11189 表 D 值总汇 4~6 3 2 1 A、 C 轴
47A并联,近期三用一备,远期再增加一台 2270 两台 % 84% 2950 三台 % 85% 3835 三台 % 83% 第二方案选用800S76并联,三用一备,远期再增加一台 2270 两台 % 83% 2950 两台 85% 83% 3835 三台 % 84% 第三方案选用600S47并联,四用一备,远期再增加一台泵 2270 三台 % 83% 2950 三台 % 73% 3835 四台
再根据流量和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壁厚。 最后根据管径和壁厚对管道选型,设计出合适的管道,从而 完成管道部分设计。 工艺流程的设计 本设计按照管路中温度、压力、流量的变化将管路分成三部分计算,分别为:油 气集输 工程 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2 从井口出来,到第一个节流阀作为 第一部分;从第一个节流阀到第二个节流阀作为第二部分;第二个节流阀后为第三部分。
发展、和谐稳定两大主题,大力实施“产业富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战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发挥优势、锐意进取,通过实施扶贫综合开发、退耕还林、世行项目、长防长治等项目,全县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 2**8 年,全县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财政总 收入 亿元,县级地方财政收入 **4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