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沟村到马家沟村二级公路设计_道路桥梁专业毕业设计计算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各类汽车的代表车型和换算系数汽车的代表车型车辆折算系数说 明小客车≤19个座位的客车和载重≤2t的货车中型车>19个座位的客车和载重>2t的货车大型车载重>7t~≤14t的货车拖挂车载重>14t的货车计算初始年交通量:N0=2538+(436+327)+521+(432+57+34)=6294辆/日。 假设该公路远景设计年限为12年,则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Nd:Nd=6294=10765辆/日高速公路:交通量30000辆以上。 一级公路:交通量15000~30000辆。 二级公路:交通量5000~15000辆。 可知本次设计道路的远景交通量等级为二级公路。 (二)路线曲线要素计算。 二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设计车速60km/h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200m极限最小半径125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60m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路拱≤% 1500m>% 1900m最大纵坡6%凸曲线一般最小半径2000m极限最小半径1400m凹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500m极限最小半径1000m林家沟村到马家沟村二级公路,根据路线选线原则,综合各方面因素,设计两个转弯,路线基本情况如下:全长:交点:2交点桩号:K0+、K1+半径:500m 、700m。 缓和曲线长度:80m、90m。 曲线要素的计算:(1)交点一:。 交点一转弯处起点、交点、终点的桩号如下:A: K0+JD1:K0+B: K1+圆曲线计算已知 (左),取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主点里程桩号的计算: (2)交点二:。 交点二转弯处起点、交点、终点的桩号如下:C: K1+JD2:K1+D: K1+圆曲线计算已知 (左),取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 主点里程桩号的计算: (三)各点桩号的确定其他各个桩号和几何元素详细的计算结果详见4951号图纸平曲线表及逐桩坐标表。 二、纵断面的计算(一)纵断面的主要指标,而且于许多公路特性相一致,但与 设计车速相关的道路纵坡值却只有少数结论.最大纵坡主要对于足够的排水的需要有关对于不设路边石的道路,有足够的路拱 来侧向排水,%.在坚固的路基上设成精确地路拱 %的纵坡,即使在没设路边石的路面上,%的最小纵坡也是合适的,因为最初建成的路拱横坡会因为不规则膨胀,路面结构加固,.,都会队路基产生非常有害的影响,%的适宜 ,就要对边沟做适当的调整.从车辆的行驶特性和道路通行能力影响的角度来看,坡度的陡度 ”纵坡的临界长度” ,那么就应该进行设计调整,[15km/h]速度降低值作为确定纵坡临界长度一般值的原则.在适中到交通量的道路上,在接近或超过临界长度的地方,超车的机会受限,较慢 ,降低了服务水平。 这时应该考虑设置爬坡车道。 应进行通行能力分析来决定是否有理由设置爬坡车道。 在城市地区对于许多改建工程,很少有机会显著的改变纵坡线 的高程。 高程控制点通常是由现存的设施和任何相邻的路边开发来相当呀那个的估计下来的。 然而,对于边远地区的新建或多数的重建工程而言,调整纵坡有较大的机会,特别是海拔相对较低的平坦地形地区。 在路面结构或路堤上部达到饱和状态的地方,结构问题常常发生。 极高 水位侵占了道路表面或路肩。 一般来说,建成的纵断面高程来应高于周围地形,以减少积水机会或使自然水位减少到最小以避免路槽发生饱水状态。 在相邻边沟或地面上的偶然积水是要求路线纵坡线具有足够的高度,以确保水位上路面结构的良好排水的有利证据。 在起伏地形上下调整纵坡是保持土方平衡的一种方法。 这样道路棱体内的挖方将会充足地修筑设计的路堤。 在一些情况下,这是一个很实际的方法,只要保证前面提到的纵坡高程的标准不被超出。 道路的主要部分设计为路堤,而叫少的挖方并保持较长的平衡点一般涞水是合适的。 对于较深的挖方,应该考虑较宽的边沟并且尽量作到白天日光可以直射到。 利用借方比企图在道路棱体内保持填挖平衡可能更经济。 平面线与竖曲线重合时,每一种曲线的视距要求必须一起考虑。 至少必须提供每一种曲线的最小停车视距。 平曲线和纵坡度应保持适当的平衡。 当强调直坡线形会导致极陡的纵坡,或长的陡坡时是不合适的。 强调平缓纵坡而导致连续弯曲时也是不合适的。 这两种极端情况的折中是最好的方法。 竖曲线是设置在纵断面上两个坡处的转折处,为了方便于车辆行驶而设置的一段缓和曲线。 设计时应满足纵断面设计原则和要求,并应根据规范的规定选择合理的半径。 竖曲线半径、。 竖曲线设计表设计车速(km/h)60最大纵坡(%)%最小纵坡(%)0%凸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2000极限值1400凹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1500极限值1000竖曲线最小长度(m)50(二)竖曲线要素及其设计桩号和设计高程的计算交点里程和桩号K0+410 取半径R=15290m (为凸形) 曲线长L=Rω=15290=切线长T=L/2=外距竖曲线起点桩号=( K0+410)=K0+竖曲线起点高程=%=竖曲线终点桩号=( K0+410) + = K0+竖曲线终点高程= +%=:交点里程和桩号K0+990 取半径R=11430m (为凹形)曲线长L=Rω=11430=切线长T=L/2=外距外距:竖曲线起点桩号=(K0+910)=K0+竖曲线起点高程=()=竖曲线终点桩号=( K0+910)+= K1+竖曲线终点高程=+()=(三)各点桩号的确定各个桩号及几何元素的详细计算结果见表52号图纸竖曲线要素表和曲线位置表。 三、横断面的计算(一)超高加宽计算本设计选用绕中线旋转的方式来设计。 由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受力的平衡方程式,可以得公式: ()其中:—曲线超高率—横向力系数R—半径超高缓和段的长度计算公式: ()按上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取5m的整数倍,且不应小于10m。 其中:—道路超高过渡段的最小长度(m)—道路中线旋转轴到行车道外边缘的宽度(m)—横断面的超高坡度和路拱坡度的之差(%)—超高的渐变率。 绕中线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超高位置超高值计算公式路肩内边缘路中线路肩外边缘超高过度段双坡阶段≤旋转阶段≥圆曲线全超高阶段其中:—路面宽度;—路肩宽度;—路拱坡度;—路肩坡度;—超高横坡度; —超高缓和段的长度;—路基坡度由变为所需要的距离,;—与路拱同坡度的单向超高点至超高缓和段起点的距离;— 超高缓和段中任一点至起点的距离;—路肩外缘最大抬高值;—路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