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规划设计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二)交流工作地交流工作地的作用是为确保人身安全和保障设备的安全。 在计算机系统的交流设备中其交流工作地的实施是将其中性点用绝缘导线串联起来接到配电柜的中线上,然后用接地。 (三)安全保护地安全保护地的作用为在绝缘被击穿时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和在绝缘未被击穿时也有保护人身安全的作用。 计算机机房内的安全保护地是将所有机柜的机壳,用数根绝缘导线串联起来,再用接地母线与大地相连。 (四)计算机系统的防雷保护接地计算机系统的防雷接地其目的就是要避免雷电的发生,从而保护建筑物、计算机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为防止感应雷沿机房电源线进入,损坏机房内设备,在各配电柜进线处均设置避雷器。 (五)等电位接地在重要区域和工作人员经常走动的地方设置相对的抗高频干扰接地组。 在中心机房地面采用1*35紫铜带做均压等电位接地,使活动地板支架、设备外壳等均良好的接地。 以上直流工作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防雷保护接地、等电位接地等共用大楼的联合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防雷系统设计(一)建筑防雷本机房的建筑防雷由大楼本身的防雷系统来实现;电源系统的防雷通过配电柜内防雷过压保护器来实现。 电源系统的防雷为在配电柜内安装避雷器(在配电系统设计中已经考虑),以及在重要设备的电源端子增加避雷插座。 这样与建筑物整体构成多级电源防雷,可有效的对电源系统进行防护。 (二)信号防雷由于出入新机房的通讯线缆全部为光纤布线,本次防雷设计不予考虑。 (三)电源防雷根据规范对防雷系统的要求,结合大楼的具体实际情况,由于雷电侵害,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等时常遭受打击,轻者接口损坏,通信中断或数据误、错码,重者使系统瘫痪,严重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 因此,雷电已成为电子信息时代的一大公害,雷电防护已成为电子设备急需解决的问题。 雷击附近的建筑物、避雷针(塔)或雷击远处的电源通信线路,都会在设备或接口处产生极高的感应电压,对设备造成威胁,据统计,感应雷、传导雷对电子设备的损坏已占雷击损坏的80%以上。 现代防雷强调在作好直击雷防护的前提下,更应采取均压等电位连接,屏蔽,联合接地,箝位保护等新技术,分区分级做好精密仪器、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敏感电子设备的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依据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的分区防雷、多级保护的理论,B级防雷属于第一级防雷器,可应用于建筑物内的主配电柜上,由大楼的设计完成;C级属第二级防雷器,应用于建筑物的分路配电柜中,由机房设计完成;D级属第三级防雷器,应用于重要设备的前端。 因此,在中心机房市电双电源输入柜内设北京爱劳高科技有限公司的防雷产品,DSOPI60380的过电压保护器,在UPS出线配电柜的进线侧设型号为DSOPIIIA40380的过电压保护器,做为电源系统的防雷保护。 第八章 新楼机房消防系统设计第九章新楼机房环境监控系统设计第一节 环境监控系统需求环境监控系统部分需标书要求根据以下需求进行设计。 1. 环境监控范围:漏水检测、机房温湿度、市电、UPS系统、精密空调系统,对以上系统的各种关键参数应能进行完全准确的监控。 2. 监系统应支持各种传输网络,能够本地和远程监视和操作,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有效联动。 系统应易于扩展和维护,具备显示、记录、控制、报警、趋势分析和提示功能。 3. 全部监控内容除能在监控中心看到外,在局域网内的客户端通过授权也能看到。 4. 为便于管理,减少出入机房次数,监控系统尽量能对新机房关键环境设备如UPS系统、精密空调进行远程管理和操作和的运行参数进行日志记录。 5. 环境监控系统能将报警信息以声音、图象等易于感知的形式传到4楼办公区或其他非值班室区域的功能。 第二节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设计机房环境监控管理平台是随信息化建设应运而生的,它是机房环境监控管理服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结合的完美体现。 在进行系统建设时,我们采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机房的环境结构、服务需求、设备内容和管理模式等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供一个稳定可靠、投资合理、高效方便、舒适安全的机房环境。 (一)建设目标为河北省新闻出版局机房建立包括机房动力、环境及安防的监控系统,主要监控对象包括:精密空调、UPS、电量检测、配电开关监测、温湿度监测、漏水检测、门禁,并预留与闭路监控、消防监测等的接口,实现724365的全面集中监控和管理,保障机房环境及设备安全高效运行,以实现最高的机房可用率,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机房环境监控管理平台能实现四个目标:1. 为机房内各系统及设备运行提供高度稳定可靠的监控信息资源;2. 节省机房运行管理费用,达到短期投资长期受益的目的;3. 确保提高机房管理工作效率并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4. 系统软/硬件均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适应发展需要,做到具有可扩展性、可变性,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工作性质的多样化。 (二)运行平台本系统以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内部的网络为基础,新建系统建立在此基础上,不影响其正常运作。 现建议网络系统平台如下:216。 整个系统网络运行IP协议;216。 系统运行基于主流操作系统microsoft的Windows操作平台下;216。 数据库采用Mircrosoft SQL Server;(三)其它考虑系统的数据信息存储和管理功能均集成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行和管理,从使用上系统需要充分结合监控的内容进行考虑,系统监控的内容主要包括:216。 机房动力环境和场地环境:UPS、精密空调、电量检测、配电开关、漏水检测、温湿度等,此部分主要通过各类I/O接口或由相关前端检测设备提供的智能化数据通讯接口直接进行检测和监控;216。 机房安全保障环境:门禁出入、闭路监控及消防报警等,此部分主要通过各类I/O接口或数据接口直接纳入系统进行监控;机房环境监控管理平台的设计及建设是结合机房结构、设备内容、使用功能、操作对象和管理要求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的,并作出合理的、适应特定工程使用和管理需要的设计。 本系统的特点是集成了机房动力环境、场地环境、安全环境监控等功能,结合我公司多年从事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和集成管理系统建设经验而进行设计的。 新建的监控系统将按设备内容分为三个子系统,并结合其监控范围和职能划分为如下的功能模组。 具体需求如下:(一)动力及场地环境监控部分216。 UPS设备组 :2台UPS216。 空调设备组:3台精密空调216。 通风设备组:2台新风换气机、1台管道式轴流风机216。 供配电设备组:电量仪、配电开关、蓄电池216。 环境监控设备组:温湿度、漏水、灯光照明(二)机房安全保障环境部分216。 出入口控制系统21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预留接口)216。 消防报警系统(预留接口)216。 入侵报警系统(预留接口)(三)系统平台本系统利用机房环境监控管理平台服务器将动力环境及场地环境监控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在统一的监控平台上进行管理。 管理人员通过对监控平台的操作实现对各子系统的监控和管理。 216。 监控平台是各子系统管理界面的高度集成。 可通过对各功能模组的点击访问进入相应的管理界面(电子地图)。 在电子地图上可直观显示各监控设备的具体位置并通过点击进入各监控设备的详细工作状态界面。 当子系统及任何监控单元有报警发生,系统服务管理平台应自动切换到对应功能模组的电子地图,显示报警的监控设备及报警状态,同时启动帮助系统,提示管理人员相关的处理方法,迅速排除故障。 216。 监控平台各功能模组应支持轮询,即设定一定的时间间隔,使各功能模组界面依次切换轮询,当执行手动操作时,轮询应自动停止。 216。 监控平台承担着集中管理的任务,管理人员的权限控制、各子系统的数据管理、报表管理等均在机房环境监控管理系统服务器上完成。 216。 系统平台具有远程管理,通过在监控平台上设置相应的关联按钮实现对各子系统的灵活调用。 216。 监控平台和各子系统之间应相对独立(一个子系统发生故障,不影响其他子系统的正常运作;监控平台发生故障,各子系统仍能正常工作),同时各子系统之间又可通过联动策略发生关联。 例如:当某扇门开关时,可通过定义联动逻辑让视频系统和门禁系统联动,系统可自动切换到该扇门对应的摄像机画面,并启动触发录像功能。 根据要求,系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满足“PRISM”的要求:(一)性能(PPerformance)l 系统应从机房日常运营管理的角度出发,为机房正常运营的连续性提供性能上的保证。 系统软件应从功能上充分考虑运营管理者的实际工作需求,并满足“安全第一,稳定至上”的运营宗旨。 l 实时性:由于监控对象众多,在数据流量很大的情况下,系统应仍能保持极高的实时性。 要求一个信号周期(完成对管辖范围内所有设备的数据采集)应控制在2秒内。 (二)可靠性(RReliability)l 系统在实现所需功能的基础上,应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724365不间断地连续工作,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大于2万小时,平均修复时间(MTTR)应小于2小时。 l 误报率:在排除硬件及监控设备本身的故障时,%l 系统应能够自动检测各监控模块故障、传感器(模拟量)故障以及各智能设备与监控系统之间、各监控子系统之间的通讯是否正常,一旦发现通讯故障(包括系统本身的硬件故障),系统应能发出报警信息。 l 抗干扰性:系统在选用各种采集单元及监控设备时,应选用防潮、防雷、防静电、防干扰等性能优良的产品,同时于施工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系统通讯的稳定。 l 自动恢复:当供电意外中断并恢复供应后,系统应从软硬件两个方面进行自动恢复:l 硬件:系统中的硬件设备在恢复供电后应能自动根据设定程序重新启动。 在通讯信道故障时,数据暂存本地,一旦通讯信道恢复正常,硬件设备能自动传输未传数据。 l 软件:系统软件在恢复供电后,会自动按用户设定重新启动,并能自动接收上传的数据,从而保障数据的完整性。 (三)互换操作性(IInteroperate)l 系统应符合开放式的设计标准,可对外提供各种通讯协议,完全实现与第三方系统的无缝对接,传递各种监控及报警信息。 l 系统不仅要作为监控管理平台,还要求提供简明的集成开发工具。 在使用的过程中,允许用户(维护人员)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系统维护与平台的升级。 (四)可扩展性(SScaleable)l 考虑到现有的监控点及今后不断扩充的需要,系统应拥有较大的容量(可扩容至30000监控点)。 l 系统应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以适应不同区域和不同数量监控对象灵活调整的需要。 对于监控对象的增减,系统只需增减相应的模块,而不影响系统其他部分的正常运作。 l 系统应支持在线扩容和升级,扩容和升级期间应能保证系统的不间断安全运行。 l 系统软件可考虑用相应的组态工具(如设备组态、页面组态、策略组态)实现系统的组建、维护和扩充,以增强系统的易维护性和人性化特点。 (五)易于维护和管理(MManageable)l 直观、友好的人机界面,动态图形显示,便于操作。 l 完善的系统管理和维护功能;支持在线维护。 l 应允许系统的高级管理人员通过中高级培训,掌握对操作界面、系统参数、联动逻辑等的修改和维护方法,实现系统的个性化功能。 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方案选用深圳共济科技公司的CMDesk实时信息流监控管理软件平台,对机房的动力、环境、机房安全(门禁、现场图像)等进行集中监控。 系统采用专业的采集前端、工控主机及相关的硬件,性能安全稳定,使整个监控系统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达20万小时以上,在CMDESK监控软件平台上实现对用户所有动力环境设备及安防设备的集中监控,并预留了视频、机房服务器、网络及ITL平台的接口,采用了现代计算机、多媒体、通讯技术实现强大的报警功能、本地的多媒体语音报警、电话语音拨号报警功能,以及手机短信报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