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镇红薯精制加工厂项目环评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环境质量现状 SO NO PM10 的日平均 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 乌江水质除总磷超标外,其余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20) Ⅲ 类水域标准 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20) 2 类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1996)二级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20) Ⅲ 类水域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 2020) 2 类标准 污染物排 放标 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 1996)二级标准 《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54612020)直接排放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 – 2020),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20) 2类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 评价区属 环境空气二类区域, SO NO PM10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中的二级标准,标准值如表 51。 表 5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 GB3095 1996) mg/m3 浓度 污染物 浓度限值(二级标准) 1 小时平均 日 平均 年平均 SO2 NO2 PM10 /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乌江 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 Ⅲ 类水域标准,标准 值如表 52。 表 5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值》( GB3838 2020) mg/L 项目 水域 pH COD BOD5 TP NH3N 粪大肠菌群 DO Ⅲ 类(标准值) 6~ 9 ≤20 ≤4 ≤ ≤ ≤10000 ≥5 注:粪大肠菌群单位为个 /升, pH 无量纲。 15 评价使用标准 续表 5( 1) 3)声环境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执行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20) 2 类 标准, 标准值如表 53。 表 53 《声环境质量标准值》( GB30962020) dB( A) 指 标 类 别 昼 间 夜 间 2 类 ≤60 ≤50 排放标准 1)废气 本工程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类区,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见表 54。 表 54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序号 污 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测浓度限值 监控点 浓度 ( mg/m3) 1 颗粒物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2)废水 本项目属于新建企业,执行 《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54612020)中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标准,见表 55。 表 55 《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54612020) 单位: mg/l( pH 除外 ) 项目 pH SS CODcr BOD5 氨氮 单位产品 (淀粉 )基准排放水量 m3/t 限值 直接排放 6~ 9 30 ≤100 ≤20 ≤15 ≤8(以薯类为原料) 3)噪声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 2020),排放标准见表 56。 运营期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20)2 类标准,见表 57。 16 评价使用标准 表 5( 2) 表 56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 – 2020) dB(A) 标准类别 等效声级 LAeq 昼间 夜间 限值 70 55 表 57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348—2020) Leq[dB(A)] 标准类别 昼间 夜间 2 类 60 50 17 工程分析 表 6 、施工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施工期产排污分析: 建设期工艺流程如图 所示: 图 建设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 1)施工总布置 本项目建筑物主要有办公平房、沉淀水池、蓄水池、生产车间、变电房等组成。 占地 面 积约 3000m2,施工期约 3 个月。 主要建筑材料堆放场地、木材、钢材、水泥的存放、加工场地等均布置于乡村公路旁。 ( 2)主辅工程施工 根据《新田加工厂初步设计方案》,本项目工程在建设场地平场后,直接在地面修建主体工程,包括修建厂房、沉淀池和安装设备,辅助工程为办公房。 a、建筑物施工 施工工序:平场、地面硬化、建筑物修建。 b、设备及安装工程施工 机电设备直接采购整套设备,安装由厂家承担,按有关技术规程验收。 预埋件、预埋管线、水工、土建施工等按设计要求完成。 ( 3) 建筑材料来源 钢筋、钢材、水泥由施工单位自 行采购。 ( 4)施工交通运输 已有乡村公路距施工作业场 旁 ,能满足设备和人员进出,场内运输主要由人力运输,因此不需要新建临时公路。 场地平整 建筑物施工 设备安装 工程验收 投入使用 噪声、扬尘 施工废水、建筑垃圾 18 工程分析 表 6( 1) ( 5)施工总进度 施工期约为 3 个月。 平场和地面硬化约 1 月,建筑物施工月 月,设备安装调试 月。 施工过程大致方式为:人工挖土、人工打石、人工平场、水泥硬化、砌砖和彩钢棚搭建等。 采用的施工机械主要有水泥搅拌机、振捣器、载重汽车等。 施工期污染 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 1)废气 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是粉尘。 粉尘:施工产生的扬尘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阶段,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是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如河沙、水泥等)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由于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力扬尘;而动力起尘,主要是在建材的装卸、搅拌过程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 另外,施工及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 据有关监测,在风速为 、运输、施工或现场施工时距离 50~100m 处下风方向粉尘浓度为 ~。 ( 2)施工噪声 本项目施工阶段的噪声源主要噪声源是载重汽车、振捣棒和 水 泥搅拌机,其声级在 8095dB( A)之间。 ( 3)水污染源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是运输车辆冲洗产生含 SS、石油类的废水;建、构筑物的养护、冲洗打磨等产生含 SS 的废水;施工人员排出的生活污水,主要含 COD、 SS、NH3N。 施工人员均为项目周边工人,食宿均自家解决,废水主要为洗手废水和入厕废水。 施工人员预计 10 人 /d,生活用水量按 60L人 /d,污水产生系数按 计,产生生活污水。 产生的生活污水进入旱厕 ,用于农 耕 ,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小。 施工废水预计约为 2m3/d,沉淀后回用,不外排。 ( 4)固体废物 拟建项目地块内较平坦,施工期挖方量约 150m3,填方量约 150m3,项目场地内可实现挖填方平衡,不产生弃土弃渣。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生活垃圾排放量约 5kg/d(以 d 计 )。 19 工程分析 续 表 6( 2) ( 5)水土流失 ( 1)水土流失成因 拟建项目水土流失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形成, 以人为因素为主。 工程建设区内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地表径流和雨水冲刷等,侵蚀类型以面蚀、沟蚀为主。 本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新增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有以下几点: ① 工程施工扰动原地貌,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原地表水土保持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导致土壤侵蚀加剧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 ② 工程建设产生的临时弃土、弃渣的不合理堆放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 ③ 工程开挖形成的开挖面,在雨水直接冲刷时,产生水土流失。 ( 2)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的划分 拟建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分为施工建设期和试运行期,施工建设期为 年。 本工程的水土流 失主要时段集中在施工建设期,主要包括场地平整、建筑施工等过程,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段,其中又以场地平整最为严重。 场地平整阶段主要表现为人为扰动和破坏地表,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致使土壤的抗蚀能力降低,坡体松动,各项防护设施又还未建成。 但随着建筑施工,裸露地表逐渐减小,挡墙、排水等各项设施逐渐完善,水土流失逐渐减小。 ( 3)水土流失预测分区的划分 根据 ―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 ‖的原则,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范围为水土流失的防治责任范围,共。 ( 4)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预测 扰动原地 貌造成水土流失量预测 预测公式为: Ms=AFPT 式中, Ms——新增土壤侵蚀量( t/a) A——加速侵蚀系数,据地形条件在 2~ 6 之间取值,项目所在地取 3; F——加速侵蚀面积( km2); P——原生侵蚀模数( t/km2a ),项目所在地取 t/km2a ; T——预测时段( a),。 20 工程分析 续 表 6( 3) 经计算,本工程建设期扰动地表水土 流失量为 ,水土流失量很小。 营运期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生产概况 根据新田镇 红薯 加工厂可行性研究报告,该厂日产精粉 20 吨。 由于工厂 属于季节性生产,一年中加工时间约 3 个月, 90 天。 在加工期内生产人员 10 名。 红薯 淀粉生产工艺流程 如 图 所示。 红薯 制淀粉的生产过程,是物理分离过程,即将鲜 红薯 原料中的淀粉与纤维素、蛋白质、无机物等其他物质分开。 其 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 原料 准备 、清洗、破碎、 筛分 、 沉淀、搅拌、分离 、脱水干燥、包装等工序。 具体如下: ( 1)清洗: 将从农户收购来的 红薯 进行清洗。 ( 2)破碎: 清洗后的 红薯 ,通过调节螺旋进入锉磨机,加水进行破碎。 根据了解和查阅资料,破碎机在工作时产生噪声约 85dB( A)。 破碎的目的是破坏薯块茎或块根的细胞,使细胞的精粉颗粒游离出来,与纤维素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能很好的分开,为提取精粉创造有利的条件。 鲜红薯 清洗 破碎 离心筛 沉淀 搅拌 碟片分离 真空吸滤机脱水 旋流器 干燥 装袋 泥沙、废水 噪声 噪声 废水 废水 薯渣 电加热 粉尘 热蒸汽 成品 图 生产期工艺流程图 及产排污环节图 废水 湿空气 水 水 水 21 工程分析 表 6( 4) ( 3)筛分:其原理是利用纤维和淀粉的粒径差别,筛分阶段由三台离心筛串联一体化组成,系统采用逆流提取的方式提取淀粉。 红薯 浆液进入系统后,通过进料机构均匀进入筛篮底部,筛篮由动力机构驱动高速旋转;受离心机作用,浆料沿着筛面做不规则曲线运动的同时向筛篮外延移动;在清洗水的喷淋下,移动过程中淀粉颗粒和细渣透过筛网,由筛下消沫泵排走并输送到除沙旋流器进行除沙,较大的薯渣不能透过筛网,逐渐落入渣仓并由纤维泵打入下一级离心筛进一步提取。 第二级分离出的淀粉会通过泵输往前一级,而分离出的薯渣则进入下一级提取,这样经过多次提取,薯渣反复分离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清洗水的冲洗,最大限度的分离出黏附在薯渣上的游离淀粉直至最后一级薯渣筛。 经过三级提取后的薯渣含淀粉少,则被泵入薯渣脱水筛进行脱水,脱水后的薯渣 可用于养殖蚯蚓。 ( 4)沉淀、搅拌 :经筛分得到的淀粉乳放入沉淀池中,随即按比例加入酸浆和水调整精粉乳的酸度和浓度(即调浆)。 调浆后静置沉淀 2030 分钟,将上层清泔水及蛋白质、纤维和少量精粉的混合液取出,再往留在底层的精粉中加水混合搅拌,调成精粉乳,然后将该 淀粉乳液由泵打入碟片分离机、旋流器,进行水份分离。 ( 5)分离: 旋流器 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淀粉与细纤维的比重差异使其达到分离。 旋流器的核心单元是旋流管,根据处理量不同,每一级旋流器都有数十至数百个旋流管,淀粉浆液由切线方向进入旋流管,在离心机作用下高速旋转,由于细胞液和细纤维较轻,在清洗水的作用下与较重的淀粉分离,返回到上一级,而淀粉进入下一级旋流器继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