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大道道路设计路桥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道路不同于公路。 城市道路相对于公路而言交通频繁,交通量大,持续性使用道路时间长,有一定的市容、景观要求,因而要求道路完好率高,维修周期长,路面耐磨性好,平整度好,稳定性好。 所以目前在公路普遍推行的“设计弯沉值计算方法”不足以适用 于城市道路路基路面设计。 城市道路路基路面设计应更加注意安全、稳定和耐磨,安全系数更大。 路基设计 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 路基设计应做到下列几点: 1.路基应根据道路等级、行车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并综合考虑施工、养护和使用的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精心设计,既要坚实稳定,又要经济合理。 2.路基设计除选择合适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外,还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和必要的防护加固工程以及其他结构物,采取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止措施。 3 .路基作为支承路面的线形结构物,应结合路线和路面进行设计。 选定路线时 应 尽量绕避一些难以处理的地质不良地段。 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应选择级配较好的砾(角砾)类土、砂类土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 用不同的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 填方路基的原地面,应视不同情况分别予以处理。 路堤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泥岩、泥质砂岩、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料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 6 路基 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 新港大道工程设计 第 20 页 (共 48 页 ) 项目分类 填方路基 挖方路堑路床 路槽底面以下深度( cm) 0~30 30~80 8~150 150 0~30 30~80 填料最小强度( CBR) % 8 5 4 3 8 5 填料最大粒径( cm) 10 10 15 15 10 10 施工前应对用作填料的土测定其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最佳含水量等指标。 路基应在该种土的最佳压实含水量以内压实。 新港大道 路基设计 1.路基宽度 填方路段路基宽为 40m,挖方路段的路基宽为 40m。 详见纬四路路基设计图。 2.路基边坡 路基边坡填方路段采用 1: ,挖方路段采用 1:。 3.路基填料 本次设计中,大路地区 土质良好,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 在需要处理处,选择稳定性好的砂土。 施工要点 新港大道 为土质路基,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压实度不低于下表规定。 填方路基原地面必须整平、清理、压实,其压实度不得低于 90%,当填土高度小于 80cm 时,其压实度应满足下表指标的要求。 表 7 压实度指标 填挖类型 路槽底以下深度范围( cm) 压实度( %) 新港大道路基路面设计 第 21 页 (共 48 页 ) 填方 0~ 80 ≧ 96 80~ 150 ≧ 94 ﹥ 150 ≧ 93 零填及挖方 0~ 80 96 路面设计 沥青路面是多层结构。 如何选择和安排各结构 层,使组合层的路基路面结构体系既能承受行车荷载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各层次的最大效能,而且经济合理,这一问题是路面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路面结构层的组合设计,是按行车环境因素对不同层位的要求,结合各类结构层本身的性能,进行合理安排。 显然,不同的结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要求 : ,承受行车荷载引起的垂直变形和水平变态、磨损和疲劳。 ,保证路面在各种气候、水文条件下保持稳定的强度。 ,以减少行车阻力和 颠簸,提高车速。 ,保持轮胎与路面间有足够的摩擦阻力,以充分发挥车辆的有效牵引力 ,保证行车安全。 ,避免采用松散材料铺筑而产生扬尘和噪音。 城市道路路面等级分类及 新港大道 路面确定 1.路面分类三类 ( 1)水泥混凝土路面 —— 刚性路面 ( 2)沥青路面 —— 柔性路面 新港大道工程设计 第 22 页 (共 48 页 ) ( 3)砂石路面:块料路面 —— 半刚性路面 ; 粒料路面 —— 柔性路面 2.路面等级 ( 1)高级路面,主要有: 1)水泥混凝土 —— 级配沙石,水泥为粘合剂; 2)沥青泥凝土 —— 级配沙石,沥青为粘合剂; 3)厂拌黑色碎石 —— 沥青用量少、无细粒料的沥青拌合碎石; 4)整齐块、条石 —— 料石。 ( 2)次高级路面,主要有: 1)沥青贯入式碎(砾)石 —— 现场浇灌沥青的碎(砾)石层; 2)路拌沥青级配碎石 —— 现场拌和的沥青碎石混凝土; 3)沥青表面处治 —— 现场浇灌的细粒碎石层; 4)预制混凝土块和半整齐块石。 ( 3)中级路面,主要有: 1)碎(砾)石 —— 泥结碎石、水结碎石、灰结碎石、级配碎石、碎石等路面层; 2)石灰土和石灰炉渣土; ( 4)低级路面,主要是粒料(碎砾石、碎砖等)加固土路面。 3.新港大道 路面确定 考虑的市区行车的舒适性、平稳性, 新港大道 的路面等级定为高级路面,面层定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和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分别采用两种方案(水泥碎石、沥青碎石)进行比选,底基层为水泥石灰砂砾土,垫层为天然砂砾。 交通量计算 新港大道路基路面设计 第 23 页 (共 48 页 ) 1 设计资料 : (1)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按 r=%计 ( 2)预计 2020 年交通量如下表 8: 表 8 交通量组成 车型 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 后轴轮组数 交通量/(辆 /日 ) 备注 解放CA50 1 双轮组 1350 单后轴货车 北京BJ130 1 双轮组 2400 单后轴货车 东风EQ140 1 双轮组 1100 单后轴货车 新港大道工程设计 第 24 页 (共 48 页 ) 黄河JN150 0 1 双轮组 500 单后轴货车 日野KB22 3 1 双轮组 400 单后轴客车 轴载分析 路面设计以双轴组单轴载 100KN 作为标准轴载 ⑴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 累计当量轴次。 a).轴载换算 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 式中: N —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 (次 /d) —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 (次 /d) P— 标准轴载 (KN) —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 (KN) K— 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 — 轴载系数, , m 是轴数。 当轴间距大于 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离小于 3m时,应考虑轴数系数。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 ,双轮组为 1,四轮组为。 新港大道路基路面设计 第 25 页 (共 48 页 ) 轴载换算结果如表 9 所示 : 表 9 轴载 换算结果 汽车型号 解放CA50 前轴 1 1350 后轴 1 1 1350 北京BJ130 前轴 后轴 1 1 2400 东风EQ140 前轴 后轴 1 1 1100 黄河JN150 前轴 1 500 后轴 0 1 500 日野KB22 前轴 1 1400 新港大道工程设计 第 26 页 (共 48 页 ) 后轴 0 1 1 1400 合计 3347 注:轴载小于 25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b).累计当量轴数计算 根据设计规范, Ⅰ 级 城市 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为 20 年,四车道的车道系数 是~ 取 , =%,累计当量轴次: =    % 120% Ne (次 /车道)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累计当量轴次 a).轴载换算 验算半刚性基底层底拉应力公式为 式中: 为轴数系数, 为轮组系数,单轮组为 ,双轮组为 1,四轮组为。 计算结果如表 10 所示: 表 10 轴载换算结果 汽车型号 解放CA50 后轴 1 1 1350 东 风 后轴 1 1 1100 新港大道路基路面设计 第 27 页 (共 48 页 ) EQ140 黄河JN150 后轴 3 1 500 日野KB22 前轴 1 1400 后轴 1 1 1400 2786 注:轴载小于 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   % 120% Ne (次 /车道 ) 路面结构计算 有上述计算得到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积标准轴载约 1400 万次左右。 根据规范拟定二个路面结构方案并进行比选。 方案一,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18cm(其中, SMA16沥青玛蹄脂表面层 4cm, AC20Ⅰ中粒式混凝土中面层 6cm, AC25Ⅰ粗粒式混凝土底面层 8cm)基层采用 5%的水泥稳定碎石,厚度待定,垫层采用石灰稳定土 20cm。 方案二,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 10cm(其中, SMA16 沥青玛蹄脂表面层 4cm, AC20Ⅰ中粒式 混凝土中面层 6cm)沥青稳定碎石基层 20cm,底基层采用5%的水泥稳定碎石,厚度待定。 2,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确定 查表得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抗压模量取 20℃的模量,各值均取规范中所给定范围的中值,因而得到 20℃抗压模量,见下表 11。 表 11 材料参数 新港大道工程设计 第 28 页 (共 48 页 ) 材料 抗压模量 劈裂强度 SMA16 1400 AC20 1200 AC25 1000 水泥稳定碎石 1500 石灰土 350 该路段处于Ⅳ 3 区,黏 性土路基处于中湿状态,取土基回弹模量为 30MPa。 故土基不必进行特殊处理 . ( 1) 设计弯沉值 ld ld=600Ne− 式中: ld — 设计弯沉值 Ne— 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年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Ac— 公路等级系数,一级公路取 As—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面层为 Ab— 基层类型系数,半刚性基层为 所以 ld=600Ne− AcAsAb =600 107 − =㎜ ( 2) 各层材料按容许层底拉应力σ R,按下列公式计算: σ R =σ s/ Ks 新港大道路基路面设计 第 29 页 (共 48 页 ) 式中: σ R— 路面结构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 Mpa) σ s— 路面结构材料的容许拉应力,即该材料能承受设计年限 Ne 次加载的疲劳弯拉 应力( Mpa) Ks—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细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凝土 Ks= ( 107) σ R =σ s/ Ks=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Ks= ( 107) σ R =σ s/ Ks=粗粒式密级配沥青砼 Ks= ( 107) σ R =σ s/ Ks=(4)水泥稳定碎石 Ks= ( 107) σ R =σ s/ Ks=( 5)水泥石灰砂砾 Ks= ( 107) σ R =σ s/ Ks=设计资料汇总 : 设计弯沉值 ld=。 相关设计资料汇总如下表 12 新港大道工程设计 第 30 页 (共 48 页 ) 表 12 设计资料汇总 材料名称 H/(cm) 20℃模量( Mpa) 容许拉应力( Mpa) SMA16 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