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文化馆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第二部分为 室 外群众文化活动面积: 1500 m2 ; 绿化、道路、围栏等。 第三部分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20 m2。 以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州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 目分为三大展示区域 组成。 展示区域以民间传统文化项目分类分成各特色展厅。 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展厅; 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彝族葫芦笙舞”展厅;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壮剧”展厅;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坡芽情歌”展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陆孝宗、黄正武、钟天珍、杨应金 、农凤妹 5人展厅计 500 m2。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壮族纸马舞”、“壮族渔鼓”、“者太乡者太村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开化镇壮族纸马舞之乡”、“铜鼓 舞之乡”、“壮剧之乡” 等 25个项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代表性 传承人展厅计 1000 m2。 州级保护名录以项目类分为民间口述文学展厅、民12 间音乐展厅、民间舞蹈展厅、民间美术展厅、民间建筑展厅、民间戏剧、民间曲艺展厅、传统工艺展厅、传统习俗展厅、传统文化保护区展厅、传统文化之乡展厅、传统文化传承人展厅等计 500 m2。 建设规模的确定 文化馆建设规模是文化馆建设中极为重要的关键问题,规模太小不能满足功能需求,影响正常工作;规模太大浪费面积、加大投资。 因此必须实事求是,按需要与未来发展的预测,合理 地确定其建设规模。 由于 《文化馆建设设计规范( JGJ4187)》 对建设规模没有具体的技术指标要求,故 我们根据文化部关于 “ 文化馆的评估标准 ” 和《文化馆建设 标准 》 ,参照 近期国内一些省市和省内一些地市新建文化 馆的规模,并结合文山州的实际情况,按 文化馆的使用要求,以50年预计发展,综合确定建设规模。 规模的确定 观演厅、 多功能厅 是文化馆 开展各项活动 必不可少的文化设施, 既可以举行全州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会议、会演、比赛)等,又可以进行全州性的群众文艺骨干培训。 观演厅座位定位以小型的、观演型为主, 300 座,含前厅、过道、观演席、舞台、化妆间、 演员休息室 、 灯光音响控制室、卫生间等设施共 700m2;多功能厅 400m2主要用于小型排演、学术交流等。 这部分为 1100m2。 13 展览厅(廊) 含各种艺术展室,包括储藏间、展品制作间等,考虑到群众文化的展出活动,均由美术、书法、摄影、根艺盆景等同时展出, 故展览厅(廊)确定为 350 m2 ,储物间、制作间、观众休息厅、过道等 150 m2 ,共计 500 m2 规模的确定 群众文化辅导培训中心 以培训全州群众文艺骨干为主,根据《文化馆建设设计规范( JGJ4187)》 和 《文化馆建设标准》 的要求进行功能设置。 综合排练室 3 间,每个排练室按 30 人、每人的活动空间不小于 6 m2 计,每个排练室为 180 m2 、淋浴间 20 m2 ,共计 600 m2。 多媒体 视听 教室 1 间, 150 m2 、计算机与网络教室 1间, 80 m2 ; 普通教室 4间, 每间以 40人设计,每人 m2 空间,60m2 /间,共 240 m2 ;大教室 2间, 每间以 80人设计, 120 m2/间,共 240 m2 ,合计 480 m2 ; 美术、书法 独立学习 室 2间, 120m2 ; 钢琴房 5间, 75 m2 ; 群众文化辅导培训中心的面积确定为 1505m2 ; 、阅览部分规模的确定 这部分 主要为群众休闲、娱乐、学习的地方。 设有图书14 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特色文化活动室等 560m2。 和行政管理部分 规模的确定 专业工作部分为文化馆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创作和工作的地方。 含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摄影工作室,录音工作室、群文指导部、农村文化辅导部、少年儿童文艺 指导部、 老年文艺指导部、 群众文化研究部等 确定为550m2。 行政管理 部分 党政办公 室、 行政 办公室、打印室、财务室、档 案室、 会议室、接待室 290 m2。 辅助用房部分为 保管 室、配电室、值班室、车库等 495 m2。 我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目前, 国务院公布的三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山 州 就 有 4 个项目 , 5 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榜上有名。 省 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25 项,代表性传承人 44 名。 州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158 项,代表性传承人 152 名。 为了使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让广大群众了解和认识文山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对这些保护项目进行实物、音像等的陈列是十分必要的。 158 个项目 , 152 名代表性传承人 ,共计 310 项。 每个项目确定 m2的陈列空间,所以将 非物15 质文化遗产陈列部分规模 确定为 1200 m2;按 11 种民族建 11个传习馆,每个馆 70 m2计,确定为 800 m2。 以上共计 2020 m2。 根据以上所述, 扩建的文化馆 由群众活动用房 3665 m业务用房 550 m管理用房 290 m辅助用房 495 m2四个部分组成,建筑面积 为 5000 m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陈列部分 2020 m2;室外群众文化活动 广场 1500 m2;合计为 8500 m2。 用地规模 《文化馆建设设计规范( JGJ4187)》 中对 总平面布置提出 下列要求: 新建文化馆宜有独立的建筑基地,并应符合文化事业和城市规划的布点要求。 功能区分明确,合理组织人流和车辆交通路线,对喧闹与安静的用房有合理的分区与适当的分隔; 基地按使用需要,至少应设两个出入口。 当主要出入口紧临主要交通干道时,应按规划部门要求留出缓冲距离; 在基地内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并考虑设置画廊、橱窗等宣传 设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