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北方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对比分析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60 周岁以上无社会养老保障的老年人中,第 13页 共 16页 城镇老人 19 万人,农村老人 51 万人。 《北京市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办法》的实施,解决了 51 万无保 障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让他们真正老有所养,这是本市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北京市市劳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1995 年和 2020 年,北京市先后出台了农村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建立了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参加、以个人账户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2020 年起,市区 (县 )财政对参保的农民,每人每年补贴 70 元。 由于个人缴费标准较高,平均待遇水平不太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不高。 据统计,目前本市符合参保年龄段的 134 万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只有 49 万人参保,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仅为 37%。 与北京不同的是 , 目前北方地区仍然 存在不少的贫困地区,很大一部分的农民仍然是靠天吃饭传统模式,养儿为防老还是是大部分农民的传统意识;与城市相比较,我国北方的农村养老保险不但形成得比较晚,并且其保障水平也比较低。 总体上看 ,我国北方的农村养老保险存在 有着以下一些特点 : ( 1)我国北方虽然大部分的农村地区都进行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 推广工作 ,并且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已经形成了雏形,但现有的农保覆盖率还不高,存在一部分的农民还没有参加农村养老保险。 从北方 农村 的参保人群上来看,目前的农村养老保险大部分针对相对来说有能力投保的以及部分特殊群体开展的比较多 ,社会保障基金调剂范围比较小,存在一部分的农民还未享受到农保政策带第 14页 共 16页 来 红利的现象。 ( 2)目前在农村实行的是“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予以政策扶持”的政策,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集体经济情况一直就不好,一般农民不能得到集体补助,虽然有一些地方的经济情况较为良好,但是在农村免征农业税和税费改革后,集体经济的状况也越来越不行,也不能再为农民提供养老保险补助。 现在北方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全部是依靠自己缴纳,并且相对于城市养老保险来说,我国对农保政策的扶持力度非常低,使农民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影响。 ( 3)目前农 村养老保险实行的是农民自愿原则,其主要是原则上鼓励所有的农民参保,先鼓动有投保条件的农民参保。 这 就形成了了大多 数 是经济状况良好的地区和农村中较为富裕的农民进行参保的局面,而最需要参加养老保险的贫困地区的农民不能够参加养老保险。 ( 4)北方一些农村确实存在没有参保的情况。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些是由于存在经济不发达,没有能力参加养老保险的情况。 一些是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认识不够,观念比较陈旧;还有一些是由于现在实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够完全适应现在的农村实际情况。 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现在农民的积极 性还不高,没有参保的现象也就真实的发生了。 第 15页 共 16页 南方农村养老保险 现状分析 在我国南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普及工作做的还是很好的,南方的养老保险普及程度已经很高。 可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每个人可以享受的养老保险待遇,缺少了对于个体的激励机制,片面的强调了公平却忽视了效率。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农村农民在晚年得到的费用是否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南京市行政区域内,年满 60 周岁及以上,本市户籍满 5 年,未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社会养老保障待遇的城乡老年居民,不用缴费即可享受城乡老年 居民基础养老金。 南方大多切实贯彻了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比如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规定:具有本市户籍,年满 16 周岁 (不含在校学生 ),当期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户籍所在地自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构成,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对个人缴费给予补助,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这些都一一得到了落实。 下面,我们以 南京市 农村养老保险为例进行分析: 南京养老保险政策比较 清晰。 南京市行政区域内,年满 60 周岁及以上,本市户籍满 5 年,未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社会养老保障待遇的城乡老年居民,不用缴费即可享受城乡老年居民基础养老金。 南京市行政区域内,年满 60 周岁及以上,本第 16页 共 16页 市户籍不满 5 年,未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社会养老保障待遇的城乡老年居民,须按规定一次性补缴 5 年养老保险费后,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人员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和缴费年限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和缴费年限养老金由中央财政、省财政、市财政和区(县 )财政共同承担。 参保缴 费人员同时符合年满 60周岁、本市户籍满 5 年、按规定缴纳保费、未按月领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等国家规定的其他社会养老待遇的,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年满 60周岁,本市户籍不满 5 年的参保人员,可往后顺延缴费,待本市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 5 年后,方可按上述规定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保缴费人员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缴费年限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三部分组成,支付终身。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 139。 现在南京的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是 95%,到晚年时每月能够领取的基本保额是 68 元,由此来看,这是不能够满足农民的日常生活需要的。 调查显示大部分参加过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认为农村养老保险不能够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农民观点是只依靠社会保险是不可能满足生活需要的。 那么农民是否能接受商业养老保险呢。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又一次深入农村,就几个问题进行了调研。 关于养老方式:在被调查的 500人中, 45%的人是靠子女赡养,第 17页 共 16页 15%的人是靠政府补助, 40%的人是靠自己。 由数据可见,相当一部分人是靠自己,很大程度上需要一定的养老保险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那么具有商业性质的 养老保险能否被农民接受呢,调查结果表明55%的农民持愿意的态度,这表明农村养老保险在农村还是能够发展的。 现在,大部分的农民对于新型的养老保险还是犹豫不决。 所以,保险公司就要把工作做好,建立完善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让农民对这种养老保险制度得到认识,同时也要有政府的宣传和支持,使其更好地为农民谋福利。 下面对以上的数据进行一下数据的对比: 020406080100120起始年龄 终止年龄 参保率(% ) 参保人数(万)北京南京北京与南京的养老保险数据对比 (二)南北方农村养老保险存在差异的影响 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 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这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是各个地方的经济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农村劳动力具有很第 18页 共 16页 强的流动性。 经济的发达程度不同 ,我国东部同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的年纯收入水平相差很大,不同地区的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相差越来越大。 要在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的前提下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南北方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强是其另外一个实际情况,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且逐渐走向城市成为农民工等。 上面内容 所说的实际情况 造成 我国南北方农村养老保险 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只会形成恶性循环,使我们国家的农村养老保险更加难以实行,差异化逐渐变大。 使我们国家的农民享受不到更好的社会保障,由于南非方的农村养老保险的差异性、地域性,使得我们国家的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更加的不满,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就会更低,使得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就会更加的难。 这些不利的因素就会使得我们国家的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变慢,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我们国家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国家才能更好地发展。 这种差异性对于我们国家来说造成的坏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国家的南北方养 老保险的问题必须要解决。 具体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 会 进一步扩大不同区域的 养老保险金 差距。 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造成我国 长期存在收入差距过大等不合理现象,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 、国有企业与私营自企业 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应当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是一项普惠式福第 19页 共 16页 利政策。 在过去 30 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收入差距带来的不利影响甚至是不稳定因素。 在开展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时,将涉及全国五六亿农村的养老问题,这项工作涉及面非常广, 如果处理不当势必造成养老保险金差距越来越大,一系列问题也会随之产生。 二是会影响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客观的说, 55 元的养老保险金基于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政府不能统筹 解决好区域间,特别是南北方养老保险的差距问题,只会造成南方的农村享受的养老保险待遇越来越好,北方的农村越来越不想参加养老保险。 三是 可能 会 滋养腐败的土壤。 农村养老保险 目标受众高达数亿人,每月涉及金额数百亿,最小的乡级政府每月涉保资金也会上万元。 加上每个地方政府没有统一的补贴政策,地方政策的自主权非常大。 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的维权意识较差,又 缺少完善的监督体制,必然会给一些不法份子可乘之机,养老保险也会成为一些贪腐人员滋养腐败的土壤。 四是可能会引发各类群性事件并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目前各类群体性事件主要集中在非法征地、强制 拆 迁等方面,随着养老保险的不断深化,由于南北方养老保险差异带来一系列连锁反映也将慢慢发生,也有可能会引发一些群体事件的发生,并最终演变成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因素。 二、南北方养老保险存在差异的原因 无疑养老问题使我们每个人都看重的,毕竟谁不想自己的晚年没第 20页 共 16页 有后顾之有呢。 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有养儿为防老这样的优秀传统美德,我们 是伟大的炎黄子孙,孝顺一直是第一位的,百善以孝为先就是说的这个。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养老保险却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南北方农村自身经济发展情况不同 我国南北方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这在客观上造成南北方养老保险存在较大差异。 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南北方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积极性不同。 对于我国南方的农村来说,大部分的农民在 村办 企业上班工作,已经不再从事农业的工作。 他们在企业中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固定收入,对于 55 元的农村养老保险的积极性相对不是很高。 而我国北方的农民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工作,其中有一少部分人从事一些小生意之类的工作。 北方的农民很重视农业的生产,而且现在我们国家对于农业的政策是扶持的,不仅有农业补贴而且还有免农业税的政策,这些使得许多北方的农民对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更高。 而且北方地区非农产业比较少,农业生产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但是,随着农民年龄的增长,劳动能力渐渐消失,农业收入来源也基本消失了,除了子女的赡养外,他们唯一依靠的就是政府的养老金, 他们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积极性非常高。 第 21页 共 16页 二是文化差异造成南北方农民的 参保观念差异较大。 南方的农村人文习 俗传统与北方的不同,使得他们的观念也不同,有的农民认识到了养老保险的重要性,这从南方的养老保险的参保率高于北方的参保率就可以看出就可以看出。 此外,在江浙等文化普及率较高的地方,农民养老保险的观念也更强,而相对文化普及率较低的地方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还没有意识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