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受绿色壁垒的影响及对策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9 月份单月进口平均价格再创历史新高 : 9 月份单月进口均价达到 美元 /吨,上涨 %,环比上涨 %,再创单月进口均价历史新高。 全部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 进口大豆全部来自巴西、美国和阿根廷 :19 月,宁波口岸自巴西进口大豆 40 万吨,下降 %,占同期进口总量的 %;自美国进口 ,增长 %,占进口总量的 %;自阿根廷进口 万吨,下降 %。 外商投资企业是进口主力军 :19 月,宁波口岸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大豆 69 万吨,增长 倍,占同期进口总量的 %;其余全部由国有企业进口。 9 月进口量猛增 : 9 月份宁波口岸大豆进口 ,增长 ,环比增长 %。 受 “ 牛奶风波 ” 影响,中国乳制品行业深陷信用危机,而豆浆、豆奶等绿色替代食品则出现热销,此次必然造成国内牛奶消费群体转向豆制品消费,居民饮食习惯改变,将给大豆产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受奶制品安全问题影响,市场对食用豆的需求大大增加,给我国的大豆进口带来大好契机,从 9 月份宁波口岸大豆进口数据来看,豆浆等食品的热销,的确拉动了大豆进口量的增长,使得单月进口量猛增。 但是,我国大豆行业的发展,并 不容乐观,目前,大豆行业也被卷入食品安全风暴, “ 牛奶风波 ” 呈现扩散型影响。 日前印尼卫生部检验出中国制造的豆浆饮料也含有三聚氰胺,新加坡农粮与兽医局昨天接受媒体询问时表示,除了中国制造的乳制品外,也将检验其他中国食品是否含有三聚氰胺。 稍早前,印尼卫生部表示,除了中国乳品外,有 4 种非法进口的中国制造豆浆饮料,也被检验出含有三聚氰胺。 这使得中国毒奶事件,扩大到中国的非乳制品也可能含有三聚氰胺。 此外,继 28 日再次发现含有三聚氰胺的饼干以后,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厅决定对含有大豆蛋白成分的中国产品也实施三聚氰胺检查,大豆蛋 白以粉末形态进口,主要用于健康功能食品,此外,还用于火腿、水饺、鱼饼等食品,以提高蛋白质含量。 至此,奶粉安全问题已经扩散至大豆行业。 我国的大豆行业发展前景堪忧。 根据案例提出的建议: 一是提高大豆生产组织化程度、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制定大豆补贴政策;二是建立、健全大豆行业组织,扶持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完善外资并购政策;三是规范大豆进口、调控大豆进口规模和采取外向型的市场拓展战略等;四是加强进口大豆和国内大豆的检验检疫,保证大豆质量;五是严格控制大豆加工行业的规范操作,避免产生大规模的食品信誉危机影响国内大豆的 销量。 四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 (1)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量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每年增加 5%左右,但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扩大和强化,农产品出口呈下降趋势,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畜产业、水产业、果业、蔬菜业等。 如 2020 年 2 月份,瑞士等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对河北肃宁县皮毛动物养殖和加工业进行报道,其中,轻视毛皮动物养殖和活剥动物皮毛的报道被国外多家媒体转载,国外动物保护组织呼吁欧盟立法禁止我国毛皮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我国目前毛皮 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迅速大幅下降。 (2)致使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上升。 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出口农产品的企业为了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测、测试、评估所需要的设备费用,还要支付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从而导致这些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进而丧失价格竞争优势。 (3)导致我国部分农民收入下降。 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打击了我国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大多数农产品市场已趋于饱和,发展外向 农业,让农产品走出国门,是我国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我国农产品出口屡屡受阻,而外国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基本不受阻碍。 例如,欧盟有关国家曾以我国海水受到污染为由,使我国出口海水产品跌幅达 50%;冻鸡、冻肉等农产品均由于绿色壁垒导致价格下跌 7%30%不等。 这些,都直接导致我国部分农民收入下降。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 发达国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以外部力量的形式,强制性的促使我国广大农民增强环保意识,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保证农产品不受污染,从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形成一个 “ 在生产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生产 ” 的良性循环。 (2)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改善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发达国家。 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可以促使我国农产品尽快适应绿色贸易标准,合理配置和利用农业资源,重点发展有利于环保的农产品生产;可以促使政策和资金上向有利于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环保 型农产品产业倾斜;可以促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控制对化肥、农药、兽药的使用,大力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绿色农业,维护农业生产环境的生态平衡。 (3)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及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绿色贸易壁垒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标准,通常以先进的环保技术为基础,我国农产品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通过发达国家的各种检测项目,只有靠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从长远来看,我国农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提高了,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就提高了。 五 我国应对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强化国民 绿色经济意识,完善国内环保法规 ( 1)加大传媒宣传环保的力度。 21 世纪经济的主旋律将是绿色经济,政府应呼吁提高国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开展环境 教育。 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环境意识化为公众自觉的环境行为,因而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使其知晓我国经济的 “ 绿化 ” 是一项公益事业,受益的应是整个国家和每一个公 民。 同时,政府要注重发挥职能指导作用 ,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把绿色贸易、绿色生活的思想融入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这既可从根本上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又可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适应全球一体化浪潮,并与国际贸易体系接轨。 ( 2)制定和完善国内相应的环保法规。 在国内立法方面,应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加环保水平的距离。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社会在处理贸易与环境争端案件时,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法和国内环境法往往倍受重视。 从已处理的贸易与环境争端的一些案例的裁决来看,只要引用的国内环保法律规定准确、有权威性,维护环境利 益的一方往往胜诉,而对环境保护不利的一方则往往败诉。 因此,必须加速与贸易有关的环境立法。 改善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外部环境 ( 1)整治农业环境,治理农业污染。 主要是加强对农业环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