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财务舞弊现象分析_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意操作来达到管理层的目的。 在一般的上市公司中常采用的舞弊方法是: 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 , 股权投资核算方法 , 折旧方法 , 收入、费用确认方法 , 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这些都是上市公司普遍所采用的舞弊手法,而我们所研究的是并购过程中的舞弊,因此在这里要详细讨论,具体到并购中所选用的 不当的 会计方法。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财务舞弊现象分析 5 如今企业并购后的核算方法有两种: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 购买法是指企 业 的并购作为 一项净资产的购买交易, 与 企业核算购买其他单项资产的 会计处理 方法 相类似 , 就是将 净资产的实际成本作为购买计价的原则,购买 目标公司也 是这样,购买成本将取决于以被 目标公司 为标的物的购买交易。 权益结合法是指 用 购买的股权比例或 用 股权联合企业 的 方式 完成并购后所 进行会计处理的方法。 在过去所发布的会计处理方法中未具体提到购买法或权益结合法,但从有关并购活动中目标并购公司的法人资格丧失的会计处理规定看,由于允许按评估值确认被并购企业净资产的价值,主并购方支付的购买价格超过目标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还应确认为无形 资产之中的商誉,因此主管部门事实上是允许购买法的存在,但会严格限制其使用的范围。 从《企业兼并有关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企业兼并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中来看关于并购的定义和相关示范性会计分录,购买法仅适用于特定的情形:合并支付对价为现金且被并购公司法人资格丧失。 而对于合并支付对价为股票(包括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情形,如今的会计规范对其核算尚未做出明确规定。 现实中,此类通过股权交易的合并案例广泛采用权益集合法的做法,同样获得了主管部门的默许。 这两种方法不仅会计处理过程不同,而且得到的会计结果差异较大,会 对合并后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不同的影响。 而他们 的关键区别在于编制合并报表时对合并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计量基础 ——购买法为购买成本,而权益结合法为账面价值。 正是由于购买成本与账面价值通常是 有差距 的,因此, 他们所采用的 会计处理方法对合并 前 财务报表及合并后未来期间财务报表都 将 产生不同的影响。 虽然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将 会导致不同的盈利 结果 , 却不会 存在现金流量 上 的差异。 权益结合法在利润操纵、粉饰财务 报表 等方面存在着 一些 很大 的 缺陷,因此 上市公司在并购后选择性地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来实现其财务舞弊的目的。 在新准则的相关规定中,购买日是指购买方实际获得被购买方控制权或净资产的日期。 通过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并购,交易完成日即为购买日;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实现的并购,主并购方最终确认被并购方的投资或者取得净资产的日期为购买日。 因为只有在购买日之后,被并购公司实现的利润才能纳入主并购公司的本期利润中。 整个并购过程中有很多关键时点,比如双方签订协议日、政府批准日、公司股东变更注册日和实际接管日。 虽然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制度》的补充规定中对购买日的确定做出了规定,但在当下,如何确定购买日仍然有漏洞。 这就使许多上市公司在临近资 产负债表日时,利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财务舞弊现象分析 6 突击并购虚增利润。 在采用购买法时,确定购买日是其会计处理的关键。 因为主并购方需要按被并购企业收购日的净资产作价收购。 购买日前的相关收益和留存收益应包括在购买日的净资产当中,构成购买成本的一部分。 在这之后编制利润表时,购买日到报告期末为止的这段时期内,将被并购企业的相关收入、费用以及利润纳入利润表。 因此,购买日的确认相当于商品销售收入实现的确认一样对合并的利润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从被并购方获得更多的合并利润,随意将购买日提前。 (二)目标公司的舞弊手法分析 资产重组本意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策略。 然而目前,在我国有相当多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进行舞弊。 尤其是那些陷入 PT、 ST 的上市公司企图通过重组走出亏损状态,精心策划 并购, 利用劣质或闲置资产换回优质或盈利 性 强的资产来增加利润。 部分目标公司利用并购,和主并购公司一同舞弊,通过资产重组,达到扭亏为盈的虚假表象。 掩饰交易或事实舞弊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利用会计报表项目掩饰交易或事实真相,或者在报表附注中未能完全披露交易真相的一种方法。 可以认为是信息不对 称的表现,大部分目标并购公司在并购时处于被动的状态,面对主并购方所开出的并购条件,为了能提高自己的并购价格,采用一些财务舞弊手法,来提高利润,增加筹码。 而这一隐瞒交易或事实舞弊,主要原因是目标并购公司急求于被并购,因此提供虚假信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卖方在并购前不讲实话。 比如,公司产权情况不明,债务黑洞,违法违规的历史隐瞒,隐瞒相关债务,诉讼纠纷,资产潜在问题等。 在面对这样舞弊的情况下,对主并购公司而言,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并购陷阱。 (三)并购双方舞弊手法的比较 在具体区分双方舞弊手法时,我们发现,在并购前一般 而言,采用财务舞弊较多的是被并购方,出于增加并购筹码,或者反并购等,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或者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相关事实的隐瞒,这一点也是目标并购公司主要采用的舞弊手法。 而在并购后,多为主并购方使用财务舞弊,比如,主并购方所采用的关联交易舞弊,对于被并购公司来说,这类舞弊不易操作,但是也可能与主并购方一同舞弊。 利用会计方法的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财务舞弊现象分析 7 选择,操纵并购日期这些方法是主并购公司常用的手法。 因此,在讨论双方舞弊手法的异同时,我们发现,大部分舞弊手法都是相类似的,只是不同的是,选择哪种方法对自己公司获得利益最大,我们来区别 各种方法的适用性。 三、并购中财务舞弊产生的影响 (一) 不利于上市公司本身健康的生存和长远发展 我们知道,公司管理层依据 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 ,从而对 企业过去的成绩 和 不足 进行评价,这将会 作为对未来经济活动做出预测、决策和规划的基础。 对并购双方而言,如果 上市公司 企业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 在并购中 进行舞弊, 这样 会使其一时受益。 但从长远来看 ,舞弊后所得到的 会计信息很难满足 公司以后 的 需求 ,会计应有的职能也 无法发挥,最终会导致管理当局难以做出正确的生产和经营决策。 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的话,必然会 对 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 产生影响 , 不利于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 如果这类舞弊被发现或披露,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更严重的,企业的前景将一片渺茫。 (二) 损害相关利益者的利益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 不仅是管理层做出决策的依据,也 是 其他利益相关者 所要了解的 重要 资料。 因为, 当前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可以 依据这些会计信息对 公司未来支付股利的能力以及对公司股价的影响 进行研究 ,从而决定是否投资企业;贷款者可以考虑是否向企业贷款,以及确定贷款金额、期限和担保条件 等 ;企业 的 员工可以了解和争取他们应得的权益,以及自己与企业的目标是否一致,决定自己是否继续留在企 业 工作 ;而政府部门则可以掌握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从而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管理和指导整个经济有序运行。 如果 在并购后所提供 财务报告是 虚假的会计信息,掩盖 了 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隐患, 且 相关政府部门以此作经济调控的依据,将会使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正常运行环境受到破坏,从而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 比如,并购过程中,目标公司故意隐瞒事实和信息,其相关利益者则为对方并购公司,在错误的信息下,使得主并购方成功的收购了对方企业,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自身所存在的危害转移到收购方,这样带来的损失是严重的。 ( 三) 使证券市场失去应有的功能 证券市场 是 企业资金融通的重要场所,在调节整个社会资金的流向和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中起着 重要 的作用。 而上市公司 在证券市场上的完成并购后, 对外公布的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财务舞弊现象分析 8 财务报告作为连接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纽带,对证券市场能否正常、高效 地 运转 有着 决定性的影响。 然而 一些重大的财务舞弊事件严重冲击了中国远未成熟的证券市场,在广大投资者中影响 非常 恶劣,严重 地 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如果这种现象长期持续下去,将会 导致 整个证券市场失去应有的功能。 (四) 不利于社会诚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