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爱圣地陵园景观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而是草坪、鲜花、河流、与之相协调的 生态景观 建筑(艺术雕塑中心、业务房)、园林小品等, 园区内的音乐箱,飞鸟虫鱼等元素, 消除了传统意义上陵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抑感。 因地制宜的原则 总体采用梯田式布局,增强山体稳定 又 节省土方工程。 山体中一处沟渠设计成一条水系,贯穿山腰上,因势造景。 古典与现代结合 的原则 入口处有现代化钢结构的大门和雕塑,艺术停车场,休憩小公园和现代景观建筑,公园采用 自然式的 规划布局,整个空 间丰富多变,并结合喷泉水池,假山跌 水,疏林草地,艺术观景台,营造出一种 置身世外,去俯瞰远处繁华的都市,却没有一丝的喧嚣的意境。 西面山顶上是观音祠堂,因此在园区内的西面做一个佛教文文化顺延地, 观音雕塑采用现代雕刻手法阐述古典文化,达到古典与现代的统一。 风水学的设计原则 总体来说,陵园背山面城, 位置优越,相当于整个城市的镇城之地。 道路设计 按风水学 “ 曲则顺 ” 、 “ 直则冲 ” 的原理,设计成弯弯曲曲 的小径 ,有利于景观设计 ,丰富景观空间层次,达到景观要求。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考虑到来客扫墓、祭 扫的需求,在布局上、绿化上、人员流向和车辆流向等诸方面作充分的考虑。 例如总体布局上,采用套环式道路系统,四通八达,避免道路死角。 绿化上摆脱传统陵园的松柏类为主,尽量采用乡土树种,既避免压抑感 又 体现生态学原则。 同时注重彩叶树种的运用,美国黄栌,红叶石楠,以及红花继木。 由于 园区建在半山腰上,临着悬崖的地方 ,都设置景观防护栏,既保证人的安全又增添景观效果。 可持续 发展 的原则 陵园的建设与一般的房地产建设不同,是以 “ 逐步建设、滚动开发 ” 的模式运作的。 这样可保持陵园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设一块,销售一块。 将地区位置相对较普通的区域先进行开发,逐步形成 区域形 的 大规模, 再将拥有规模优势的较5 好区域作开发,这样既避免了一哄而上浪费土地资源,同时也获得较高的 经济 回报。 本项目的设计 与建设也遵循了这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先将基地外围的土地进行开发。 这样若干年后将形成以中心 水体 景观带和周边墓区的格局,此时再对中心 水系景观 区作开发,将获得高利润的回报。 6 功能分区 陵园管理区分为入口大门,停车场,和接待管理中心。 大门 大门以太极为设计灵感,提取太极元素,两个流线型屋顶折叠组合而成。 象征太极守护着这片陵区,让逝者安息。 选材上,以现代材料和钢结构建造。 外形上简洁,流畅,飘逸,气势磅礴,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又不失时代感。 接待管理中心 (附图 9) 建筑背靠山坡,顺应山势。 粗糙的山石和光滑的大理石墙的对比,竖向线条和横向线条的对比,轻盈出挑的屋顶在透明的玻璃之上,如同悬浮一般轻盈。 与现代建筑大师赖特的流水别墅有异曲同工之 妙。 简洁现代的建筑风格,融入环境,使整个陵区更加宁静、肃穆。 停车场 停车场位于入口处景观大道一侧,设计成生态停车场, 是一种具备环保、低碳功能的停车场 , 高绿化、高承载,使用寿命也比较长 , 绿化面积大于混凝土的面积, 同时透水性能强。 主景观区、景观延伸轴线、山地围合区、休闲活动区四个区域。 主景观区,位于园区主干道环绕的中心水景区, 景观延伸轴线由主景观区向墓葬区延伸,休闲活动区分布在各葬区组团间,北部山地围合。 外围组团与内部空间关系,设置的有组团之间开放交流活动的软质场所和 活动场地,客户接待、群体聚集交流场所,以及老人活动的林荫场地,儿童游戏的半封闭场地,以这样的空间形式把整个园区围合为一个典雅,细腻,秀美的现代公园。 6 平顶山是个煤矿业发达的城市,聚集煤矿工人、知识分子和周边农户,文化结构多样,宗教信仰各异,针对以上情况,对墓区划分了不同的主题。 艺术 墓 区 艺术墓碑既是 纪念墓碑,又是一尊尊高品位的艺术品,给后人以舒心的视觉享受。 用园林手法表现、设置墓位比较随意、活泼 , 自然 展现为一座特殊的公园。 艺术墓区可依职业、身份的不同划分为不同区域。 本项目根据项目需要划分了为教师等高知分子设计的文星园、文昌苑,为英勇的烈士们设计的英烈园,以及童稚园,和以植物命名的玫瑰园、丁香园、月季园、枫林园等。 采用 艺术的形式展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墓区景观是集祭扫、纪念、游览、瞻仰于一体的园林。 树葬 区 为了推进生态园林建设,园区设置了节地葬法, 以树葬墓园代替立墓树塔是当前殡葬的新风尚。 利用新建园区四 周坡地环绕的树林,发展树葬墓区业务,也可满足热爱自然的 一类人群 的需求。 草坪葬区 草坪葬 是节地葬的另一种形式,“草坪葬”整片墓区全部铺设草皮,种植春鹃,墓碑设计由立式改为卧式,整个墓区绿意盎然,肃穆庄重。 碑 刻上 几句人生格言,或 一些艺术 雕像, 营造出阳光灿烂,宁静安详的气息。 没有累累的石刻碑,只有青青的小草和鲜花,在各陵园开辟的“草坪葬”区域,别有一番风景,整个墓区显得宽敞轻松。 在“花葬”和“树葬”区,更是一片自然景色。 传统墓葬 位于陵园 外环区域 ,绿相簇拥之下,远看只见树不见碑。 更加 体现了现代陵园对传统的突破。 风花之园 (见附图 10) “ 风花之园 ” 景点位于月季园和玫瑰园之间, 为置身其中的人们营造绿色空间 , 使 心灵变得更为柔软,立于大自然里,因日常生计而生的压力将渐至消散。 深绿色 的草地 、 淡淡 泥土气息,潺潺的流水声,潮湿的石头,这些都带给心灵以7 安宁感,地形处理上,采用流线形的台地式处理手法, 游人 可以驻足休憩也可以和逝去的亲人低声耳语。 为人们提供一处温暖、轻柔的避难所,抚慰人们的心灵 ,营造出优美宁静的意境。 静思园 (见附图 11) 该园位于中心园林区的入口处, 是整个园区的核心位置。 设计 灵感来自哈姆莱蓝色静悼园, 地点 选定在园区的中心, 在 这个特殊的区域内熙熙攘攘的人群 ,体现 蓝色花园能够永远吸引行人的目光,这里的长凳小道为个人或团体提供足够有效的使用空间。 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处可以缅怀失去生命的亲人悼念之所,同时也抚慰了那些承受着失去亲人的家属。 花园内的 雕塑 设计, 小品等 元素都旨在营造一种肃穆安详的气氛。 为逝者和所有失去亲人的人们提供一处寄托哀思的静谧之所。 蓝色 的 石墙和瀑布,表示的文学意义乃是父母在痛失爱子之后历经的千辛万苦和必须跨越的重重阻隔,墙壁的流水代表我们永远不会 忘却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但会从阴影中走出来,克服一切艰难困苦。 园林区假山 (见附图 14) 该区域 位于入口景观大道南侧,园林区入口处。 设计 充分吸取中国古典园林跌山理水之精髓,运用现代的材质和工艺,营造出自然优美的假山跌水景观, 陵园因为水而富有灵气,成为上佳福地,此景点成为整个园林区的点睛之笔。 水景园 (见附图 12) 以水生植物造景为主题,以洲、岛、亭、桥等丰富的景观元素,野趣的植物配置,分区域展示各种植物组合的野性,美丽,天然的园林景观。 集中。恒爱圣地陵园景观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选 项 添加 连接类型 刚性 两点〉( 112, 114) , ( 112, 116) , ( 113, 115), ( 113, 117) 边界组名称 中墩临时固定 选 项 添加 连接类型 刚性 两点〉( 112, 31) , ( 113, 81) 模型 /边界条件 / 刚性连接 选择节点: 112 边界组名称 体系转换 选 项 添加 主节点: 31 刚性连接的自由度: DX, DY,
0~26:1。 第一反应器反应温度控制为 25~26℃ ,以获得低的单体转化率 (小于 1%),防止形成粘壁物。 但在实际生产中,多数控制在 5% ~8%。 平均聚合周期约为。 为了进一步缩短聚合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清釜和密闭加料出料工艺的研究也取得了新进展。 利用防粘釜技术和生产工艺计算机控制技术,目前的聚合辅助时间已经大大缩短。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缩短了操作周期,而且也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应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6)调试合格的仪表应将仪表的位号标志清楚,恢复包装,分类存放; 1)现场仪表安装前应检查现场环境。 支架、盘箱安装应完成,电缆应到位;设备、管道上的法兰、接头及支架、盘面上的安装孔位尺 寸应和仪表及安装附件相配;其他工种的安装施工基本完成,现场范围内不再会有较大物体搬运;安装点上方不会有堕落物发生。 安装现场的环境条件应和仪表投入运行条件基本相似,才能将仪表安装在现场;
多余 m3 土方 — → K16+000— K17+000 多余 m3 石方 26 ⑴ — → m3 K18+000— K18+ ⑵ — → m3 K16+000— K17+000 K18+000— K18+ 挖方: m3 — →借 m3 填方: m3 土方: m3— →多余 m3 土方: m3 石方: m3— →借 m3 石方: m3 多 土方 — → K16+000— K17+000 借
13 1 交流焊机 ZX5630 2 2020 10 2 混凝土搅拌机 JZC350 1 2020 35 3 砂浆搅拌机 UFZ325 2 2020 20 4 振动棒 Ф 50 8 2020 5 圆盘锯 1 2020 2 6 弯曲机 1 2020 5 7 手推车 8 2020 8 打夯机 平板 2 2020 9 平刨机 1 2020 3 10 切割机 1 2020 4 11 切断机 1 2020
Rs— Rm 管理易于控制工序质量以及混凝土温度变化。 质量管理始于管理图,它是在生产过程中分析和控制工序质量的主要工具,冬期施工中质量控制是主要关键,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项目是: 1) 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得不好,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由于加水量控 制不准,混凝土强度波动值班内盘间离差可达到τ =3Mpa 以上。 2) 冬施中混凝土搅拌温度控制得不好,影响混凝土早期受冻临界强度,对综合蓄热法施工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