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大巷设计变更说明书_(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定的该区域下的可采厚度要根据确定的三带观测的规律进行调整,根据科研成果分析,水多湖川范围内绝大部分回采高度不会超过。 根据《报告》得出的结论,结合 23 煤的赋存条件,限采高度不超过 4m,煤层赋存超过 4m 的范围内丢失的储量约为 17 万吨 , 所以实际可采储量为 Mt。 23 煤上分层连续性差,夹矸厚度不均匀且局部厚度超过上分层厚度,导致整个 23煤回收率低。 第二节 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1. 设计生产能力 按 23煤可采储量 分布 计算, 23 煤西部区域可以布置 12 个回采工作面,即 GW2301 ~ GW2312 工作面 ; 23 煤东部区域可以布置 3个回采工作面,即GE2300 ~ GE2304工作面。 23煤 原则上 布置一个大采高工作面,设计 工作面 生产能力 ,其与31煤配套生产,实现矿井。 2. 服务年限: 可采年限: T= Z/KA 式中: T— 可采年限, a; Z— 可采储量, Mt; K— 备用 系数,取 ; 20 A— 设计生产能力, Mt/a; T= Z/(kA)= ( ) =13a T西 = Z/(kA)= ( ) = T东 = Z/(kA)= ( ) = 第三节 23 煤西部 巷道布置变更 1. 巷道布置的原则: ( 1)巷道布置已煤巷为主,尽量减少岩巷工程量; ( 2)采区生产系统简单,生产环节少,占用设备少、人员少; ( 3) 回采巷道尽量避开保护煤柱,提高巷道利用率 ,降低巷道掘进率。 鉴于钻孔 G50 G508 和 J307 揭煤厚度都小于 ,薄煤区平均煤厚为 左右,且赋存不稳定,厚度变化剧烈,其次考虑实际揭露煤厚可能比预计的更小,所以新的设计巷道不应穿过此薄煤区。 钻孔 J306 揭煤厚度为 ,煤层较厚,所以巷道应布置在钻孔 J306 和 J307 之间,保证巷道基本上为煤巷。 110kw 变电所及高压输电线等影响西部煤层的正常回采,大巷及顺槽不宜布置在其保护煤柱内,否则会造成回采巷道浪费,降低巷道利用率。 2. 巷道布置 设计变更 : 变更方案 : 通过对 西部 23煤地质 条件及井上下情况 的综合分析,提出两个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变更方案,通过进一步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优方案。 变更方案一 : 变更方案巷道布置:在现已施工完的 5大巷联络巷处,辅助运输大巷方位角由 270176。 调整为 180176。 ,由北向南沿煤层顶板掘进 625m,平均煤厚为 ,胶运大巷,回风大巷 依次向西 平行布置,三条大巷间距为 40m。 辅助运输大巷掘进 21 至 625m 处,三条大巷方位角再次调整为 270176。 ,由东向西沿煤层顶板掘进,平均煤厚为 ,均为煤层巷道。 与《初设》相同,利用开拓大巷直接作为盘区准备巷道,将回采工作面顺槽直接 与大巷相连,形成运输、通风及行人等系统。 各巷道断面特征及支护方式等 仍 与原设计相同。 附:方案一巷道布置图 变更方案二 : 变更方案巷道布置:在现已施工完的 5大巷联络巷处,辅助运输大巷方位角由 270176。 调整为 180176。 ,由北向南沿煤层顶板掘进 625m,平均煤厚为 ,胶运大巷、回风大巷 依次向西 平行布置,三条大巷间距为 40m。 辅助运输大巷掘进至 625m 处,大巷方位角再次调整为 270176。 ,由东向西沿煤层顶板掘进,辅助运输大巷掘至 1040 米处,大巷方位角再次调整为 360176。 ,由南向北沿煤层顶板掘进,辅助运输大巷掘至 625米处,三条大巷方位角再次调整为 270176。 ,由东向西沿煤层顶板掘进,平均煤厚为 ,均为煤层巷道。 同样利用开拓大巷直接作为盘区准备巷道,将回采工作面顺槽直接与大巷相连,形成运输、通风及行人等系统。 附:方案二巷道布置图 方案技术比较 22 表 1:方案技术比较 变更方案一 较其他两个方案工程量少,优势明显,比原设计工程量减少10960m, %以上,且由岩巷转为煤巷,施工难度降低,对采掘的影响降到最低,安全系数提高,且不受地面高压输电线等建筑物的限制,有利于矿井的正常建设和生产。 方案经济比较 原设计 变更方案一 变更方案二 井巷工程量 巷道: 15360m 其中: 大 巷 3000m(岩) 5000m(煤) 顺槽 7360m 大 巷 4900m( 煤 ) 两个机头硐室 大巷 6800m( 煤 ) 四个机头硐室 工作面个数 12 个 12 个 12 个 可采出煤量 Mt 采掘影响 地质变化带影响 23煤 4 个回采工作面,停 采线为 600m,巷道浪费严重 建筑物等保护煤柱影响回采严重 , 6 个工作面回采困难 掘进时存在顶板及涌水等问题。 有利于采掘作业及接续 110KV及高压输电线路保护煤柱影响严重 施工难度 难,存在安全隐患 容易 容易 对系统影响 系统简单 23 煤运输、通风系统变复杂,多 2 次转载运输 23 煤运输、通风系统变更加复杂,多 4次转载运输 23 为了直观衡量各方案的经效益,对 比较内容进行简化 , 只对差异化部分进行统计计算。 费用概算依据: 《内蒙古北联电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高头窑矿井及选煤厂执行概算》、《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及造价管理有关规定》、《煤炭建设机电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等 . 费用计算标准: 矿建工程预算编制: ( 1)工程量按设计工程量计算。 ( 2)工程单价按《内蒙古北联电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高头窑矿井及选煤厂执行概算》计算,其中单价按巷道性质、特征区分。 设备及安装工程预算编制: ( 1)主要设备价格、材料价格,依据已采购的相似设备型号,并参考市场调查价格为准。 对于原设计方案,主要考虑地质变化带皮带安装等设备;方案一包括南北向胶运大巷一套输送机,和东西向机头硐室内布置的输送机设备等。 ( 2)设备安装费:以设备费为计算依据,采用费率计算,本工程取 10%。 生产经营 预算编制: 费用按巷道 服务 年计算 ( 1)动力 费:考虑 每台驱动费用 ,功率 450kw,每天运行 16h,全年 330个工作日。 不同输送机动力费根据安装电机的台数确定。 ¥ 1=P H 330 = 450 16 330 = 万 /a 原设计:初期西部运距 1583m 采用双电机驱动,生产后期西部大巷运距为 24 3550m,采用四电机驱动。 方案一:已施工运输大巷 950m 采用双电机驱动,南北向胶运大巷 625m 采用单电机驱动,另一段运输大巷 2878m 采用三电机驱动。 共计 6台电机驱动。 为了简化费用计算,只计算比原设计多使用的台数。 ( 2) 管理费: 按岗位配备及工资待遇算。 每条皮带岗位按 9人定额,工资待遇 按平均 5万 /a。 ¥ 2=N 5 ( 3) 输送机 维护费:每年维护费按整 套输送机 设备费用 7%算。 ¥ 3=1668 7% =1366 万 /a ( 4)巷道维护费 : 每年维护费 按 整条巷道建设费用 2%算 ,井巷工程费用主要包括大巷及硐室。 ¥ 4=井巷工程 费用 7% 表 2:方案经济比较 万元 原方案 变更方案一 变更方案二 一基本投资 第一部分 井巷工程 名称 单价 工程量 费用 工程量 费用 工程量 费用 1 大巷 煤 4500 4900 /m 5390 6859/m 7545 岩 3000/m 2 顺槽 煤 7360/m 5888 7360/m 5888 岩 5000/m 6500 3 机头硐室 6060 /m3 273 12120 /m3 545 小计 16888 5773 13978 第二部分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25 名称 单价 数量 费用 数量 费用 数量 费用 1 输送机 2 套 1668 4 套 3400 2 安装费用 10% 167 340 小计 1835 3740 基本投资 合计 16888 7608 17718 二生产经营费用 第三部分 生产经营费用 1 动力费 2 管理费 5/a 18 人 90 36 人 180 3 输送机维护 费 7% 2 套 117 4 套 234 4 巷道维护费 2% 90 115 157 小计 90 559 927 生产 使用 年限 合计 1053 6540 10846 总计 18691 14148 28564 上表可以对比看出, 变更方案一 工程量最少, 经济效益最好,投资最少,比原 初步 设计 方案 节约资金 4543万,占 %。 综合初步设计中原方案 论述,对比变更方案一及方案二分析: 运输系统: 方案一较原设计增加运输长度 625m 及两次转载,相应的增加两套输送机。 现已施工完得运输大巷安装皮带 950m,南北向运输大巷安装皮带 625m, 变更大巷中东西向段长 2930m,总共安装驱动装置 5台,较原设计 3台增加 2台。 基础投资: 方案一较原设计增加大巷工程量 1900m, 顺槽减少 13360m,按单价计算,井巷工程投资减少 11115 万元;机电安装工程方面增加 1835 万元,总的基础投资减少 9280 万元。 26 生产经营费用: 生产经营费用 呈现每年递增的趋势,比较表中按费用最大时 (即巷道服务最后一年) 计算,保证 预算略大于实际费用。 施工安全方面: 原设计施工时,面临掘进工作面涌水量大幅增加,顶板松软且非常破碎,给巷道支护带来困难,严重影响矿井的安 全生产等问题。 新的变更方案一,巷道全部布置在稳定的煤层中,施工安全,支护可靠,掘进效率高,工期短等优势。 回采生产方面: 原设计方案由于受地质变化带影响 4个工作面停采线达 600m,浪费顺槽5000m;受地面建筑物影响 6个工作面停采线 400~ 700m,浪费顺槽 7500m,巷道利用率低。 变更方案一则由于大巷布置在保护煤柱及地质变化带以外,回采时不需考虑 ,极大的提高了巷道利用率。 采掘接续方面 原设计由于受地质变化影响,巷道掘进效率降低,影响了矿井的建设工期;其次,回采工作面推进长度变短,但掘进巷道长度不 变,造成采掘接续变得紧张。 变更方案一全是煤巷,虽然前期大巷长度有所增加,但掘进速度快,总工期反而有所减少,有利于矿井的采掘接续。 原设计受地表建筑等影响严重,不光考虑高压输电线等压煤问题,还需考虑 20 多户居民的搬迁安置,土地补偿及其他社会问题。 变更后的方案很好的解决了“三下”压煤,搬迁安置等问题。 通过上述几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变更方案一在 技术、经济方面优势明显, 27 建议予以采纳。 第四节 23 煤东部巷道布置变更 1. 巷道布置的原则: ( 1)巷道布置已煤巷为主,尽量减少岩巷工程量; ( 2)采区生产系统简单,生产环节少,占用设备少、人员少; ( 3) 回采巷道尽量避开保护煤柱,提高巷道利用率,降低巷道掘进率。 分析东部煤层赋存情况, GE2301 辅运顺槽 370m 处存在 50m 岩石段,补 2钻孔揭煤厚度为 ,夹矸较多 ; 东部回风大巷 现施工 547m, 煤层变薄,约为。 所以补 3钻孔以北区域基本不可采,巷道易布置在补 3钻孔以南。 2. 巷道布置 设计变更 : 初步设计原方案 由西向东沿煤层顶板布置辅运大巷、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间距分别是 30m 和 50m,运输大巷与转载带式输送机直接连接。 回采工作面顺 槽直接与大巷相连,形成运输、通风及行人等系统, 23煤首采工作面东侧布置 6个面(包括首采面)。 变更方案 : 通过对 23煤 东部 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提出两个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变更方案,通过进一步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优方案。 变更方案一 : 变更方案巷道布置: 利用已施工完成的 GE2301工作面辅运顺槽作为东部开拓巷道中的辅运大巷,平行与辅运大巷布置一条运输大巷,间距为 55m,沿煤层布置。 东部运输大巷在距主斜井 100m 处起坡,倾角 9176。 ,然后落平与主斜井水 28 平相交。 大巷由北向南掘进 至 600m 处,方位角调整为 90176。 ,改为由西向东开掘,巷道总长为 1374m。 辅运大巷在 GE2301 工作面辅运顺槽 580m 处开口,平行与东西向运输大巷沿煤层布置,长 784m。 回采工作面顺槽直接与大巷相连,形成运输、通风及行人等系统。 为了减少巷道工程量, 便于采掘通风,顺槽不做回风绕道且机头硐室沿煤层设计,回采时先采 GE2304工作面,利用采掘和通风管理。 回采时,利用运输大巷进风,辅运大巷回风;工作面运输顺槽进风,辅运顺槽回风。 各巷道断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