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访咱庒头五营将兵佮莿桐夫妻树(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兵有五萬五千,部隊叫做「五狄軍」。  這正是中國古代中原思想的寫照,因為中國自古就有「夷夏之分」,凡是非我族類的四周外族就被定名,東方的外族叫做「夷族」,南方的外族叫做「蠻族」,西方的外族叫做「戎族」,北方的外族叫做「狄族」。  而這四方的外族原本是造成「中」國「外」患的主要來源,但在民間信仰與風俗的五營系統裏反而成為「中」國派駐在東、南、西、北四方的守衛隊。 五營的配置  在五營之中,象徵四方外族的四營是接受象徵中原的中營所管轄與指揮。  四營各有自己營隊的「營長」,東營「營長」是張基清,南營「營長」是蕭其明,西營「營長」是劉武秀,北營「營長」是連忠宮。  在東營竹符上會書有張聖者鎮守東方驅邪押煞、南營竹符上會書有蕭聖者鎮守南方驅邪押煞、西營竹符上會書有劉聖者鎮守西方驅邪押煞、北營竹符上會有連聖者鎮守北方驅邪押煞等字樣。  唯獨例外的是中營,中營的「營長」一般不寫成「聖者」,而寫成「元帥」,因為中營是五營的總指揮官,所以才寫成李「元帥」領鎮中方,李元帥就是一般俗稱三太子、中壇元帥的李哪吒,李哪吒除負有鎮守中方之責外,也是五營系統裏的最高統帥。 營寨建築  --完全沒有硬體建築物,也沒有什麼屏障,只在營位上插放 『 竹符 』 而已,這是最簡單的設施。  2. 圈圍式--以鐵皮或砌水泥作簡易的圈圍,頗為克難、草率,許多鄉間的小廟,即多此式。  --以天然高地或人工土丘作為營位,講究一點的,另在其外圍砌以磚牆,以防泥土流失,沿海一帶的廟宇,多採此式。  --用磚或水泥砌成小神龕,如同帄房造形,小者不過膝,最高也不到胸部,台灣民間的五營造形,以這種樣式的最多。 營寨建築  --以磚瓦營建,如同蓋廟一樣,不但高度在成人以上,而且造形也較講究,甚至磨石子、貼瓷磚,有些地方還在門上刻有對聯,一如一座完整而獨立的小祠,近年來新蓋大廟所建的五營,都已朝此發展。  --磚造磨石子或水泥高塔,最高有九層,此種營寨較少見,指流行於台南市南宊區一帶,如學甲寮慈興宮的五營就是一個例子,不過目前只剩西營一座而已;另外,土城地區亦有。 這種寶塔式的五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塔頂加祀石雕老虎鎮守。 非露天的五營營頭 非露天的五營營頭 非露天的五營營頭 祭祀象徵物  神位:書寫營稱、主帥,有直接寫於璧上、有以壓克力製作者。  大令 : 是一枝三角尖頂的長方木牌,上面繪龍(蟒)圖,或套上刺繡龍圖外套,書寫主神尊稱,有如「王令」,象徵主神,一般都插立於「營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