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主干路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T= L= E= 右侧下(内侧) R=30 T= L= E= 右侧下(外侧) R=28 T= L= E= 2 号交 叉口左侧下右侧上: (单位:米) 89176。 00′ 00″ 左侧下(内侧) R=30 T= L= E= 左侧下 (外侧) R=28 T= L= E= 右侧 上 (内侧) R=30 T= L= E= 右侧 上 (外侧) R=28 T= L= E= 宜昌市主干路 八一路 ( K0+000K2+000)综合设计 15 3 号 T 型交叉 口左侧 上和右侧上 :计算结果如表 : (单位:米) 3 号号交叉口 左侧上和右侧上 :(单位:米 ) 表 a=93176。 00′ 00″ 左侧上(内侧) R=30 T= L= E= 左侧上(外侧) R=28 T= L= E= a=87176。 00′ 00″ 右侧上(内侧) R=30 T= L= E= 右侧上(外侧) R=28 T= L= E= 纵断面设计 设计原则: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道路等级、沿线自然条 件和构造物控制标高等,确定路线合适的标高、各坡段的总坡度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 基本要求是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短适当,平面和纵面组合设计协调,以及填挖经济、平顺。 具体体现如下: ① .纵断面设计应满足纵坡和竖曲线的各项规定(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竖曲线最小半径及长度等); ② .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 坡夹最短长度的缓坡,变坡点处应尽量设置大半径竖曲线; ③ .设计标高的确定,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地质、水文、气候、排水等和各种构造物控制标高等因素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通畅; ④ .纵断面的设计应与平面线形和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即应考虑人体视觉心理上的要求,按照平竖曲线相协调及半径的均衡,来确定纵断面的设计线; ⑤ .一般情况下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尽量就近移挖做填,以减少借方和弃 方,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保证自然环境; ⑥ 、纵断面线形设计主要是解决城市道路线形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两项。 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 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的纵坡情况,竖宜昌市主干路 八一路 ( K0+000K2+000)综合设计 16 曲线半径大小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圆滑的最优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造价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 此外,所选用的半径还满足行车视距 的要求,竖曲线的纵坡最小采用 %以保证排水要求。 基本原则 : 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 %,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 %,遇特殊困难小于 %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 机动车车行道最大纵坡度推荐值与限制值见表 纵坡限制坡长 表 计算行车速度( km/h) 60 50 40 纵坡度( %) 6 7 6 7 7 8 坡度限制坡长( m) 400 350 300 350 300 250 300 250 200 各级道路纵坡最小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 的数值,并大于相邻两个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 纵坡坡段最小长度 表 计算行车速度( km/h) 80 60 50 40 30 20 坡段最小长度( m) 250 170 140 110 85 60 纵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 1)、准备工作 纵坡设计前,应先根据 中桩和水准记录点,绘出路线纵断面图的地面线绘出平面直线,曲线示意图,写出每个中桩的桩号和地面标高以及土壤地质说明资料,并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 2)、标注纵断面控制点 纵面控制点主要有路线起终点、路线交叉点、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和最大控梁标高、沿溪河线的控制标高、重要城镇通过位置的标高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中须通过的控制点、标高等。 ( 3)、试坡 试坡主要是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和标准,选线意图,考虑各经济点和控制点的要求以及地形变化情况,初步定出纵坡设计线 的工作。 试坡的要点,可归纳为“前面照顾,以点定线,反复比较,以线 交点”几句话。 前后照顾就是说要前后坡段统盘考虑,不能只局限于某一段宜昌市主干路 八一路 ( K0+000K2+000)综合设计 17 坡段上。 以点定线就是按照纵面技术标准的要求,满足“控制点”,参考“经济点”,初步定出坡度线,然后用三角板推平行线的办法,移动坡度线,反复试坡,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方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既符合标准,又保证控制点要求,而且土石方量最省的坡度线,将其延长交出变坡点初步位置。 ( 4)、调坡 调坡主要根据以下两方面进行: 结合选线意图。 将试坡线与选线时所考虑的坡度进行比较,两者应基本相符。 若有脱离实际情况或考虑不周现象,则应全面分析,找出原因,权衡利弊,决定取舍;对照技术标准。 详细检查设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折减以及平纵线形组合是否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特别要注意陡坡与平曲线、竖曲线与平曲线、路线交叉等地方的坡度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修正。 调整坡度线的方法有抬高、降低、延长、缩短、纵坡线和加大、减小纵坡度等。 调整时应以少脱离控制点、少变动填挖为原则,以便调整后的纵坡与试定纵坡基本相符。 ( 5)、根据横断面图核对纵坡线 核对主要在有控制意义的特殊横断面图上进行。 如选择高填深挖、挡土墙、重 要桥涵及人工构造物以及其它重要控制点的断面等。 ( 6)、确定纵坡线 经调整核对后,即可确定纵坡线。 所谓定坡就是把坡度值、变坡点位置(桩号)和高程确定下来。 坡度值一般是用三角板推平行线法,直接读厘米格子得出,要求取值到千分之一。 变坡点位置直接从图上读出,一般要调整到整 10 桩位上。 变坡点的高程是根据路线起点的设计标高由已定的坡度、坡长依次推算而来。 竖曲线设计要求 ① 、宜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 竖曲线设计,首先确定合适的半径。 在不过分增加工程数量的情况下,宜选 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一般都应采用大 于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数值,特别是前后两相邻纵坡的代数差小时,竖曲线更应采用大半径,以利于视觉和路容美观。 只有当地形限制或其他特殊困宜昌市主干路 八一路 ( K0+000K2+000)综合设计 18 难不得已时才允许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② 、同向曲线间应避免“断背曲线”。 同向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间如直线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后复曲线。 ③ 、反向曲线间,一般由直坡段连续,亦可以相互直接连接。 反向竖曲线间设置一段直坡段,直坡段长度一般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行驶 3s 的行程长度。 如受 条件限制也可相互直接连接,后插入短直线。 ④ 、应满足排水要求。 竖曲线的设计计算说明( 凹型) 竖曲线要素计算图式 当其值为正时,表示凸形曲线,如上图;当值为负时,表示凹形竖曲线。 21ii LLR 22LRT 22xh R 2TE 式中:相邻竖曲线坡度代数差; L竖曲线长度; R竖曲线半径; 宜昌市主干路 八一路 ( K0+000K2+000)综合设计 19 T竖曲线切线 长; h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 E竖曲线外距。 竖曲线设计: 21ii LLR 22LRT 22xh R 2TE 式中:相邻竖曲线坡度代数差; L竖曲线长度; R竖曲线半径; T竖曲线切线长; h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 E竖曲线外距。 根据规范要求 设 K0+310 段竖曲线半径为 R=10000m。 则: W=+= L=R w=10000 =60m T=L/2=30m E=30178。 /2 10000= 竖曲线起点桩号=( K0+310) — 45=(K0+280); 竖曲线起点高程= +45 = 竖曲线终点桩号 =( K0+310) +45=(K0+340); 宜昌市主干路 八一路 ( K0+000K2+000)综合设计 20 竖曲终点高程= =。 再确定竖曲线上其它各点,以最终确定竖曲线形状与位置。 以 相邻的两对 桩号 进行加密, 则需加密的桩号有: K0+280, K0+300, K0+320, K0+340 桩号 K0+280处 横距 x1= K0+310 K0+280=30m 竖距 211 2xh R 30178。 /2 10000= 切线高程 = = 设计高程 == 同理算得 K0+300设计高程为: K0+320设计高程为: K0+340设计高程为: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平、纵线形组合是指满足汽车运动学和动力学要求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满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舒适及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要求,并有良好的排水条件。 设计原则 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 宜昌市主干路 八一路 ( K0+000K2+000)综合设计 21 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行车安全和路面排水; 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 组合的基本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可避免平纵曲线组合的尽量避免。 不能避免时,应满足取竖曲线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 12 倍 平曲线与竖曲线适当与不适当的组合见图 本设计八一路全长 2020m。 横断面设计 设计原则 ( 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 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 2)横断面设计应结合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管线位置。 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 3)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的安全; ( 4)一条道路宜采用相同型式的横断面。 当道路横断面型式或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变化时,应设过渡段,宜以交叉口或结构物为起止点; ( 5)人行道的铺装结构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及 工业废渣的原则,并考虑施工最小厚度。 人行道铺装面层应平整、抗滑、耐磨、美观。 基层材料应具有适当的强度。 处于潮湿地带及冰冻地区时,应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 ( 6)根据路面宽度、路面类型、横坡度等,选用不同方次的抛物线形、直线接不同方次的抛物线形与折线形等路拱曲线形式; ( 7)人行道横坡度宜采用单面坡,横坡度为 1%~2%; ( 8)缘石宜高出路面边缘 10~20 厘米。 缘石宜采用立式,出入口宜采用斜式或平式,有路肩时采用平式。 人行道及人行横道宽度范围内缘石宜做成斜式或宜昌市主干路 八一路 ( K0+000K2+000)综合设计 22 平式,便于儿童车、轮椅及残疾人通行。 在分割带端头或 交叉口的小半径处,缘石宜作成曲线形。 横断面设计步骤 ( 1)、根据外业横断面测量资料点绘横断地面线。 ( 2)、根据路线及路基资料,将横断面的填挖值及有关资料(如路基宽度、加宽值、超高横坡、缓和段长度、平曲线半径等)抄于相应桩号的断面上。 ( 3)、根据地质调查资料,标出土石界限、设计边坡度,并确定边沟形状和尺寸。 ( 4)、绘横断面设计线,又叫“戴帽子”。 设计线应包括路基边沟、边坡、截水沟、加固及防护工程、护坡道、碎落台、视距台等,在弯道上的断面还应示出超高、加宽等。 一般直线上的断面可不示出 路拱坡度。 ( 5)、计算横断面面积(含甜、挖方面积),并填于图上。 ( 6)、由图计算并填写逐桩占地宽度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计算表及公里路基土石方数量汇总表。 设计说明 根据以上原则和设计次料,本人此次对八一路设计路宽 50m,两侧对称布置,从中心线开始,依次为中央绿化带 6m,行。城市道路-主干路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表 5 KMO检验和 and Bartlett检验 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 .778 Bartlett39。 s Test of Sphericity Approx. ChiSquare df 28 Sig. .000 11 从表 5中可以看出 KMO值为 ,表明进行主成分分析的效果还可以,下面用 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
41 设计依据 ............................................................................................................. 41 设计技术指标 .......................................................................
RPOWERT ZNLD 的内部材料是采用进口优质的材 料制成,选用 H 级绝缘标准,耐用性高。 主回路没有电子零件,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受温度及湿度影响,可靠性极高,更不会影响任何电器设备正常运作。 RPOWERTZNLD 节能器,对于普通荧光灯、节能型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冷反射卤素灯、霓虹灯等灯具都有显著节电效果,特别适用于路灯、工厂车间、电信机房、公路隧道、地铁站、超市、饭店、医院
分离,高区不宜随便跌水,应直接重力流入污水厂,并尽量减少管道埋深。 至于个别低洼地区应局部提升,做到高水高排。 4) 尽量减少中途加压站的个数。 如果遇山岗尽量采用隧洞方式。 若须经过土壤不良地段,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以 保证地基与基础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当污水管道无法避开铁路、河流或其它地下建(构)筑 10 物时,管道最好垂直穿过障碍物,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倒虹管
也是中水回用方面具有特色的国家。 它地处干旱半干旱地 区,是个水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人口 600 多万,水资源总量 亿 m3,人均水资源占有仅300m3 左右。 因此,中水回用也就成了解决水资源与用水需求间矛盾的重要措施。 以色列占全国污水处理量 46%的出水直接用于灌溉,其余 %和约 20%分别回灌于地下或排入河道用于补水,最终又被间接用于各个方面。 除日本、美国和以色列外,俄罗斯、欧西各国
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科学管理的规划建设理念,聚合国际先进的生态环保、节能技术,造就自然、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生态环保、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水平上实现新的跨越,努力把生态宜居新城建设成“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全民 创业高新产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建设原则 (一)生态环保优先的原则。 突出生态优先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