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失综合治理,小块变大块,坡地变平地,变“三跑田”为“三保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了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群众收入,从而由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直至资源枯竭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为高效、集约、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15 建设目标 工程建成 后,工程区坡耕地治理程度为 %,水土流失治理程度为 %,土壤流失控制量 (保土量 ) 万 t,农业人均占有基本农田 178。 ,农业人均增加基本农田 hm178。 ,农业人均增加粮食产量 129kg,农业人均纯收入增加 563 元。 项目区选择 项目区选择的原则 根据《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关于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发改农经 [2020]655 号 )》 、 《水利部水保司关于抓紧做好 2020 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水保生便字 [2020]5 号)文件精神 ,本次试点项目区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 1) 项目区在《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规划》的范围内。 ( 2) 优先保续建的原则。 选择 2020 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试点县,以扩大实施规模, 形成集中连片的坡改梯大示范区,发挥示范效益。 ( 3) 选择坡耕地比例高、面积大而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 4) 选择人地矛盾突出 、 人口密度大 、 粮食保障困难的地区。 ( 5) 选择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以及耕地较少水库库区和水库移民安置地区。 ( 6) 选择当地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 高、实施坡改梯要求迫切的区域。 ( 7) 选择水土保持机构健全、技术力量有保障、坡耕地治理有经验和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 ( 8) 以县为单位,以小流域 (或片区 )为单元,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形成规模,确保“改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 ( 9) 必须选择现有坡耕地,重点安排 15176。 以下的缓坡耕地。 对于西南土石山区等耕地资源紧缺的区域,个别地段,为了便于机械化和规模化,可适当放宽到 15176。 ~ 25176。 ( 10) 充分征求项目区群众的意见,尊重群众意愿,按照“近村、近水、就缓、就低”的原则选取项目区。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16 项目区的选取情况 根据上述原则,本试点项目区 选定百福司项目区 ,作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区。 来凤县百福司项目区 位于来凤县南部, 北 距百福司镇 8 km,来凤县城区 50 km。 百福司项目区东部与东北部毗邻百福司镇 捏车村 委会,东南部隔 捏车村 与湖南省 龙山 县 桂塘坝乡相望, 西南至梅子坳与重庆市酉阳县老寨 乡 毗邻, 与酉阳县老寨 乡 和龙山 县 桂塘坝 乡 交界 ,西部、北部为新安村王家盖组等。 地理位置为东径 109176。 12′ 58″~ 109176。 15′ 40″ ,北纬 29176。 07′ 05″~ 29176。 09′ 26″ , 东西长 ,南北宽 , 项目区国土总面积178。 , 其 中耕地面积 hm178。 ,坡耕地面积 hm178。 项目区涉及百福司镇 1个乡镇的 3个村。 建设规模 经过综合分析确定:项目区实施 坡改梯 工程 hm178。 ,其中 新修梯田 hm178。 ,加固、维修梯田 hm178。 ;坡面配套水系工程:截水沟 ,排水沟 ,蓄水池 113 口,沉沙池 229口,埋设 UPVC 管 1520 m;田间生产道路 ;植物护埂。 见附表 9:工程区坡耕地现状及治理措施小班统计表。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17 4 工程区概况 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 来凤县 位于鄂西南边缘,地处武陵山区 腹地, 与湘西、渝东接壤,地处东经 109176。 00′~109176。 27′,北纬 29176。 06′~ 29176。 40′, 国土总面积 178。 来凤县 东距省会武汉市公路 728km,北距鄂西土家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市公路 135km。 百福司项目区位于来凤县南部,北距百福司镇 8 km,来凤县城区 50 km, 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的支流酉水范围。 百福司项目区东部与东北部毗邻百福司镇 捏车村 委会,东南部隔 捏车村 与湖南省 龙山 县 桂塘坝 乡相望, 西南至梅 子坳与重庆市酉阳县老寨 乡 毗邻,与酉阳县老寨 乡 和龙山 县 桂塘坝 乡 交界 ,西部、北部为新安村王家盖组等。 地理坐标为 东径109176。 12′ 58″~ 109176。 15′ 40″,北纬 29176。 07′ 05″~ 29176。 09′ 26″。 工程区地理位置图见 附图 l。 地形地貌 工程区地处 武陵山系余脉 ,属 酉水河 中 上游河谷 低山丘陵区,属 鄂西南 土石山区。 工程区地貌类型以 低山丘陵 为主,区内低山 、 丘陵交替连绵,山与山之间形成大小不等的冲积平坝和梯田,河流沟溪,纵横交错。 工程区内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坡陡沟深。 其地势大致是由 西北 向 东南 倾斜, 最高 海拔 ,最低 海拔 ,相对高差。 地形起伏 较大 ,垂直变化明显,形成了极易侵蚀的地貌条件。 坡耕地多,且坡度大、坡长长,水土流失严重。 气象水文 工程区气候属 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 ,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雨热同期。 区内 自然降水较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 , 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季多于秋季,与光热资源年内时间分布趋向一致。 但降雨在时空分布上并不均匀,往往集中以暴雨形式出现,主要集中在每年的 4~ 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 70%。 项目区 10年一遇 3h、 6h、 24h最大降雨量分别 、 133mm、 , 20年一遇 3h、 6h、 24h 最大降雨量分别 、 234mm。 降水分配上的高度集中,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 多年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18 平均径流深 ,径流系数为。 区内热量资源充足,年均日照时数 1161~ 1445h, 年太阳辐射总量为 ~ /cm178。 ,年平均气温在 ℃ , > 10℃ 积温为 3310~ 5130℃,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 年平均无霜期为 279d, 多年平均风速为 , 雨日占全年日数的 %,雾日占 11%, 年干燥度为 ,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81%左右。 由于季风的影响,气候灾害频繁,主要有伏秋旱、低温冷害、连续阴雨、暴雨、大风和冰雹时有发生。 土壤植被 ( 1)土壤 工程区 土壤类型主要 有 黄壤、 黄棕壤、石灰(岩)土、 红壤 、水稻土 等 ,其中 黄壤 的分布面积最大, 为典型土类。 黄棕壤 成土母质主要是 第四纪粘土 及其坡积物、沉积物,经人为耕作熟化而成的农业土壤。 黄棕壤 土层深厚 , 土壤 质地粘 性 重 , 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 , 但土壤 通气性和透水性差,并且耕作较困难,不利农业生产。 黄 棕壤有机质含量低,普遍缺磷,部分缺钾,呈中性至微酸性 ,富含碳酸钾,磷素易被固定,转化率低,有效磷 、 钾 难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供肥性差, 农作物产量处于低产水平。 水稻土为 黄棕壤 性基性结晶岩泥土, 为 沙质页岩、石灰岩 等风化的坡积物或残积物,土壤质地为重壤 — 粘土,呈中性 至微碱性 , 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偏高,全氮、磷、钾含量中等, 速效 磷、 钾 养分缺乏。 ( 2)植被 工程区植被分布地带属中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 地 带, 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 林及 针叶林 、灌木林 为主。 项目区 林草覆盖率 为 %。 项目区 现有林地面积178。 , 疏、幼林面积较大 、 分布广,故水土流失严重。 项目区植被以人工林地和灌丛杂草为主。 天然林多为 以油桐、马尾松为主的落叶阔叶、针叶林 残、次林;人工栽植 的水保林、 用材林 、防护林 主要有 杉木、马尾松、柏木、 柳杉、栎类 、 油樟、桤木、 楠竹、 杨树 等等, 其生长和保存情况 中等;人工栽植经果林品种主要为 油茶、油桐、倍树、棕榈、生漆、桑树、茶叶、枳壳 、茶、 梨、核桃、板栗、柑桔、 猕猴桃、桃、桑树等等,树木郁闭度为 ~。 人工林地主要分布在荒山造林区、退耕还林区以及次生林改造区。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19 天然生长的草种主要有狗牙根、龙须草 、苜蓿、三叶草、 百脉根、 牛尾草、羊茅等,在田间地头以及各类林草地中到处可见。 农田植被主要有 金银花、 水稻、玉米、 土豆、甘薯 、花生、小麦、油菜、豆类等。 社会经济情况 行政区划及人口情况 工程区涉及 百福司 镇 的新安村 (涉及下寨组、大屋组、瓦场组、茶查溪组、灰山庙组5 个自然村) 、 捏车村 (涉及 老鸦井组 、 凉亭坡组、水井坡组 3 个自然村) 、冉家村 共 3 个行政村。 据 2020 年底统计,总人口 2781 人,全部为农业人口,农村劳动力 1824 人,人口密度 204 人/ hm178。 ,人均土地 hm178。 ,人均耕地 hm178。 (见附表 5)。 农村经济状况 ( 1)农村经济情况 据调查, 2020 年 , 工程区 所涉及行政村 农村各业生产总值 万元, 农业人均年产值 元, 农民 年 人均纯收入 2797 元 ;粮食总产量 2201t, 农业 人均占有粮食(见附表 5及附表 6)。 ( 2)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 项目 区 仍然广泛存在顺坡耕种,坡耕地占项目区耕地总面积的 %, 25176。 以上的陡坡耕地 占坡耕地总面积的 %,坡耕地面积大、比例高 , 顺坡耕种、 广种薄收等落后的生产方式,造 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群众生活水平不高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子不大, 农村经济主要依靠种植业, 其他 现代经济 产业发展缓慢,影响了农民快速增收;三是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不高 , 灌溉设施配套 不完善,灌溉水利化程度低, 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 ,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变;四是市场农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份额小,农业产业化仍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 基础设施状况 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总的来看,工程区基础设施还较为薄弱,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信息不灵,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20 目前,项目区道路、电网、通讯网己 遍布项目区, 与外界的联系日益便捷 , 为项目工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工程区距 248 省道 较近,交通相对方便;乡村道路多为村村通水泥路面,一般车辆均能通行。 项目区农田水利基本情况包括塘堰、渠道、田间道路、蓄水设施,但 大部分山塘、灌溉渠道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设施老化,已不能发挥作用,耕地灌溉保证率低。 坡耕地梯地化水平等还很低,未能满足当今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项目区内已全面启动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集镇供水等项目,农村饮水状况已得到很大改善,部分村民已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 项目区 农民使用的燃料主要有煤、 柴、农作物秸秆, 沼气化建设水平很低。 项目区基本上采取的是人力或人 — 牛耕作方式,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耕作技术还较为落后。 耕地 现状 土地利用现状 工程区 所涉及行政村 土地总面积 178。 ,其中耕地面积 178。 ,占土地总面积 %,耕地之中水田面积 178。 ,梯田和 坝 平地面积 178。 ,坡耕地面积178。 ; 园地 面积 178。 ,占土地总面积 %;林地面积 178。 ,占土地总面积 %,其中有林地面积 178。 ,灌木林地 178。 ,疏林幼林地面积 178。 ;其它用地(包括水域、难利用地、居民及交通用地等)面积 178。 ,占土地总面积 %。 项目区农业人均土地 178。 ,农业人均耕地 178。 (见附表 7)。 耕地现状 ( 1)耕地现状 工程区所涉及行政村耕地 总 面积 178。 , 其中 基本农田 178。 ,占耕地总面积的 %; 坡耕地 hm178。 ,占耕地 总 面积的 %。 工程区 所涉及行政村 农业人均耕地面积 178。 ,农业人均基本农田面积 178。 工程区坡耕地坡度组成为: 5176。 ~ 10176。 的 坡耕地 为 178。 ,占 坡 耕地总面积的%; 10176。 ~ 15176。 的 坡耕地 为 178。 ,占 坡 耕地总面积的 %; 15176。 ~ 25176。 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21 坡耕地 为 178。 ,占 坡 耕地总面积的 %; 25176。 ~ 35176。 的 坡耕地 为 178。 ,占 坡耕地总面积的 %。 (见附表 8:工程区坡耕地坡度组成表 )。 项目 区治理完成 的 大多数梯田田面不平整,田坎单薄 、垮塌、设计标准低, 损毁严重。 目前 工程区坡耕地中,已损毁梯田面积 hm178。 ,占坡耕地 总 面积的 %。 目前,工程区坡耕地主要种植 金银花、 玉米、 土豆、甘薯 、花生、小麦、油菜、豆类等 农作物, 常见蔬菜作物等。 由于项目区大部分塘堰、灌溉渠道等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已不能发挥作用,造成耕地灌溉条件差,作物灌溉主要靠天降雨 ,粮食产量低。 ( 2)亟需治理的坡耕地范围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小班勾绘,适宜修筑水平梯田并跟当地村民协商 ,亟需进行治理且 能够落实的坡耕地 涉及 新安村的 5个自然村 、 捏车村 的 3个自然村 和冉家村 , 共涉及 地块 134 个,面积 hm178。 ,其中现有坡耕地 hm178。 ,损毁梯田 hm178。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书(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顺序检测各 分量改为检测具有最大待检信噪比的分量,并在后续步骤中消去 H i中的对应行,其余步骤不变。 三、算法仿真及分析 以上分别讨论了 VBLAST系统的两种检测算法,下面对这两种算法进行了仿真。 仿真中假设发射机和接收机都准确知道信道的状态信息。 ZF算法和 MMSE算法的性能仿真如下: 222jnSj wj 1,1 iMj 6 图 2 ZF算法和
使垃圾悬浮在空中。 挥发和裂解出来的物 12 质进入第二级燃烧室,进行进一步的裂解和燃烧,未燃尽的烟气进入第三级燃烧室进行完全燃烧,高温烟气通过 锅炉受热面加热蒸汽,同时烟气经冷却后排出。 ( 2)特点:处理垃圾范围广泛,燃烧热效率高,即使水份很大的生活垃圾,燃烧热效率也在 70%以上,由于采用了许多特殊的设计以及较高的自动化控制水平,运行维护费用低,可靠性高,有自清洁功能。 热分解炉
要求生产制作,并提供产品检验证书。 在运输时,应符合构件的受力情况,不应引起砼的超应力和损伤构件。 (1)构件装运时绑扎牢固以防移动或倾倒,在构件边部或连接角处 的砼,应采用衬垫加以保护。 (2)堆放构件的场地,应平整夯实,堆放时使构件与地面之间留有一定空隙,并有排水措施。 (3)应按构件的刚度及受力情况,采取平放或侧放,并保稳定。 (4)重叠堆放的构件,应吊环向上,标志向外
且不稳定,在施工前必须对原地面进行清表碾压,清表深度 20cm、路基宽度为 8 米的道路清为宽度为 9米。 为了满足路基的强度及稳定性,路基平均填料 25cm。 路基以上为路面部分,路面结构采用 8cm 级配砂砾面层。 施工工序:清表碾压――路基施 工――面层施工 二 人饮水程 水源地部分工程 机械钻井 300 米深,供水泵采用 45KW 的深水泵及配套电机。 建造 200M3蓄水池一座,现浇
拆除脚手架先编制好拆除方案,并认真向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拆除时设警戒区,设置明显标志,并有专人警戒,拆架子的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软底鞋上架作业。 拆除顺序自上而下进行,不能上下同时作业,要遵循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即先拆栏杆、脚手架,而后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连墙点必须与脚手架同步拆除,一般不允许分段、分立面拆除,如因施工需要必须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应在暂
10或T 0609 质量变化 不大于%残留针入度比 不小于%A55T 0604B52C48残留延度(10℃) 不小于cmA10T 0605B8残留延度(15℃) 不小于cmC30T 0605 乳化沥青品种及适用范围 分类品种及代号适用范围阳离子乳化沥青PC1表处、贯入式路面及下封层用PC2透层油及基层养生用PC3粘层油用。 在高温条件下采用粘度较大的乳化沥青,寒冷条件下使用粘度较小的乳化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