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施工索赔管理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8 天内,向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 ” 索赔通知书应当简明扼要,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索赔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索赔发生的原因、性质、责任、承包商在事件发生后控制事件进一步发展采取的措施、主要合同依据、说明索赔事件的发生已经给承包商带来的后果、申明保留索赔的权利。 (3) 编写并提交索赔报告 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规定:承包商必须在发生索赔意向通知书后的 28 天内或经工程师同意的其他合理 时间内,向工程师提交一份详细的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 未能按时提交索赔报告,承包商将失去该索赔时间的索赔权。 (4) 工程师索赔处理意见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1]规定:工程师在收到承包商送交的索赔报 6 告和相关资料后 28 天内予以答复,或要求承包商进一步补充索赔证据和理由。 否则,视该项索赔已经认可。 工程师审核后应初步确定予以补偿的额度,并与承包商就索赔的处理进行协商。 如果协商没有达成一致,工程师有权单方面作出处理决定。 在工程师的授权范围内,可将结果通知承包商,抄送业主,如果在其权限之外,则应报请业主批准。 (5) 业主审查、处理 索赔数额超过工程师的权限范围时,可由业主直接审查索赔报告,并与承包商谈判解决,工程师也应参与谈判,并可以做索赔争议的协调人。 业主将根据承包商的索赔报告和承包商的处理报告,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作出是否批准工程师的处理决定。 (6) 仲裁或诉讼 若承包商同意接受协商结果或是最终处理决定,索赔时间宣告结束。 若承包商不同意,索赔争议将提交仲裁或诉讼,由仲裁机关或法院给出裁定书或裁决书,以使索赔争议最终解决。 7 第 3章 索赔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索赔管理的重点 索赔管理贯穿施工 项目全过程,是为确保增加结算收入,确保承包人在施工中超过合同范围的支出所能得到相应的补偿的一项重要工作。 (1) 做好工程项目前期、施工过程及概算清理、计价三阶段工作 一是项目前期要千方百计配合好设计院的工作,增加收入;二是项目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所收集、整理的索赔资料合法、有效,满足业主上级主管部门清概索赔的要求;三是项目概算清理、计价阶段要确保应增加的收入足额未次计价。 (2) 认真研究施工承包合同 认真研究施工承包合同 ,熟练掌握合同条款。 合同时施工索赔最根本的依据,是分析合同调整的基础上,一是从变更索赔 的角度用好合同条款,不失去任何应有的索赔机会;二是从规避风险条款出发,把施工单位承包的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三是一旦发现实际工程超出合同规定的范围,及时提出变更索赔要求;四是在编写变更索赔报告文件和进行变更索赔谈判时,运用合同知识来解释和维护自己的变更索赔权。 (3) 加强施工索赔日常管理工作 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 凡属涉及索赔的方案变更、自然灾害、抢工期等等,项目部一定要做到把基础资料随时收集整理,不能过后再补。 二是证明材料签字手续及时齐全。 有些索赔事件的时效性很强,当时进行签认 业主、监理、设计都便于接受,相对容易一些。 (4) 强化责任、注重依据、善于沟通,确保索赔目标的实现 强化责任就是要明确内部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权利所限,利益所在,才能调动起各级的积极性、能动性、主动性想着权益最大化的目标去努力。 注重依据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策为依据,以合同为依据,有依据直接为之,真正做到有据可循,有据可依,以理服人,最大限度的实现索赔目标。 善于沟通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与业主、设计、监理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树立良好的信誉,争取得到其理解。 只有渠道通、 政策通、情感通,才能事事通。 8 索赔的证据 证据,作为索赔文件的一部分,关系到索赔的成败,证据不足或没有证据,索赔是不能成立的。 索赔证据的基本要求 索赔证据的基本要求包括:真实性、关联性、全面性、法律证明效力和及时性。 索赔的证据要求完全反映工程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基本资料和数据要经得住推敲,并且能够相互说明,相互关联,不能互相矛盾。 证据的取得和证据的提出要及时全面,准确无误,所提出的证据要能说明事件的全过程,有关的记录、协议、纪要必须是当事人双方签署的,工程中的重大事件、特殊情况的 记录、测试必须由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 索赔的主要证据 索赔证据材料除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文本、经业主认可的工程实施计划、各种工程图纸、技术规范外,还应搜集保存以下材料: (1) 双方的往来信 件及各种会议纪要(会议纪要需要经各方签字后才可作为索赔的依据); (2) 工程各项经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签字的签证; (3) 工程有关设计交底记录,变更图纸、变更施工指令的送达日期记录; (4) 工程中送停电、送停水和干扰事件影响的日期及恢复施工的工期; (5) 工程有关施工部位的照片及录像等; (6) 工程验收 报告及各项技术鉴定报告; (7) 工程材料采购、定货、运输、进场、验收、使用等方面的凭据; (8) 国家、省、市有关影响工程造价、工期的文件及规定; (9) 详细的施工日志; (10) 与业主、监理工程师的重要谈话记录等。 索赔证据的收集 工程施工前的准备 9 (1) 施工企业参与工程投标中标后,应及时、谨慎地与发包方签订施工合同。 水电工程一般造价额大,工期较长,不同工程的施工条件差异较大,工程结构复杂。 发包方在发中标通知书前往往处于慎重考虑,会就招投标文件中的含糊不清的问题做进一步澄清 ,以保证能更真实的反映合同双方的意愿。 合同内容应尽可能的考虑周详,措词严谨,权利和义务明确,做到平等、互利。 承包商一定要在签订合同之前,尽可能发现业主有意或无意错漏的工作或推脱责任内容,对合同谈判中提出的问题,要充分考虑不利后果,深入分析研究后再作答复,不能一味迎合业主,为取得工程项目而盲目承诺。 对承包商不利的问题要讲究策略。 留下一些前提条件或限制条款,以利于今后的索赔成功。 另外,要认真研读合同文件,其文件包括: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投标书及其附件;专用条款;技术标准、规范及其相关技术文件;招标图纸;工 程量清单;工程报价单或预算书等,要进行变更索赔立项,首先要认真研读招投标文件中相关部分的技术商务条款,尤其是施工图册。 因为中标后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详图与招标施工图册存在很多差异,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差异就是变更索赔立项的重要依据。 通常情况下招投标文件中的技术和商务条款较为苛刻,已为施工单位变更索赔立项设立了很多的障碍,通过仔细研读,以便找到变更立项的突破点 (2) 工程开工前应搜集有关资料。 包括工程地点的交通条件、“三通一平”情况,供水、供电是否满足施工需要。 水、电价格是否超过预算价。 地下水位的高度,土质状况,是否有障碍物等。 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仔细研究施工图纸,互相交流,找出图纸中疏漏、错误、不明、不符合实际、各专业之间相互冲突等等问题。 组织有关人员认真会审图纸,解决上述问题,明确施工做法,落实材料、设备的规格型号和质量档次要求。 认真做好施工图纸会审纪要。 施工图纸会审纪要是施工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索赔的重要依据。 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图纸会审。 施工 过程的收集、签证 (1)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日志、技术资料等施工记录。 如工程资料、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记录、施工现场的各种记录(如施工记录、监理填写的施工记录和各种签证、各 种资料的交接记录等)气候报告、工程中的各种检查验收报告和各种技术鉴定报告、建筑材料和和设备的有关记录、凭证和报表、 结算报表、支付清单、各种会计核算资料,表示可对施工过程照相或摄像以作为资料。 (2) 积累一切可能涉及索赔论证的资料,同监理、设计、业主单位研究的技术问 10 题、进度问题和其他重大问题会议应该做好文字记录等并争取会议参加 人签字,作为正式文档资料。 同时,应建立严密的工程日志,承包方执行监理工程师指令的情况、抽查试验记录、工序验收记录、计量记录、日进度记录以及每天发生的可能影响到合同协议事件的具体情况等。 同时还应建立业务往来的文件编号档案等业务记录制度,做到处理索赔时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 对于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施工,没有相应预算定额计价的,应收集有关施工数据,编制补充预算定额,经建设单位或有关部门认可,作为结算依据。 也可与建设单位协商价格。 (3) 施工过程中停水、停电的时间,供材及设备的进场时间、数量、质量记录等,都应 有详细的记录。 及时办理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工程施工部位验收等签证手续。 (4) 因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责任造成工程返工、停窝工、增加工程量等,应要求工期顺延,并提出索赔。 因特殊情况导致施工难度增加,材料损耗增大,或工期延长,也应提出索赔。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需要修改、补充、明确的内容也应及时签证。 工程项目施工索赔改善措施探讨 (1) 制度建设 给我国建设合同制度的事实带来很大的困难,不利于我国合同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 建筑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建立在严格的法制基础之上的。 健全的建筑业法规体系是政 府建设主管部门管理建筑市场的主要依据,是建筑市场运行机制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 由于我国建筑企业不重视合同管理,缺乏合同管理人才,因此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在我国没有得到广泛的施行,即使一些单位有合同管理制度,也过于形式化,并不完善。 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合同管理制度必须做到建筑工程合同各方内部建立专职合同管理部门;在施工企业内部建立合同实施保证体系,做好合同实施控制、合同变更管理、合同分包管理、合同资料管理以及合同评价管理;严格执行成本、工期和质量管理计划。 (2) 法规与管理 我国必须加强建设法规及配套法规的立 法研究,制定建筑市场的法规体系规划,提高关于立法规范化、立法表述、立法技术、立法程序等方面的理论水平,避免法规之间交叉重叠,改变原有的立法程序,实行科学严谨的法规编制程序,保证法规相互 11 衔接,形成严密的管理体系。 加快制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有利建筑业法制的法律法规,并使之齐全、配套、完善,并且抓紧对已颁布的各项法规的贯彻落实。 招投标阶段的重要性要求我国必须加强招投标阶段的管理,健全招投标管理法规,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各管理环节。 规范标书和招标程序,完善方法,改进目前的评标、定标方法,力求科学、合理、公正。 提高 招标管理的水平,加快向国际管理靠拢。 (3) 人才培养 与国际接轨的合同管理人才,不仅掌握国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理论、国际管理有关的法律,熟练运用标准国际示范文本,熟悉施工合同管理,而且,由金融方面的知识,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同时具备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和跨学科的应变能力。 合同管理和索赔是高智力型的、涉及全局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