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北大教案--160160金融经济学第一讲(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态度  Popper: 科学与伪科学、非科学的划界在于它的“可检验性”和“可证伪性”,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能从理论推导出的结论的经验应用来检验理论”以及“经验的科学系统必须有可能被经验反驳”。 《金融经济学》第一讲 16 Friedman 的观点 (1953)  “理论作为一系列重要的假说的集合体,必须根据其对所要加以说明的一系列现象的预言能力加以判断。 只有实际证据才能表明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或更正确地说,是试验性地被作为有效的理论而加以‘接受’,还是被‘否定’。 ”  这一观点基本上与 Popper 一致。 Milton Friedman (191220xx) 1976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 《金融经济学》第一讲 17 Friedman 的诺贝尔奖演说 (1976)  In both social and natural sciences, the body of positive knowledge grows by the failure of a tentative hypothesis to predict phenomena the hypothesis professes to explain。 by the patching up of that hypothesis until someone suggests a new hypothesis that more elegantly or simply embodies the troublesome phenomena, and so on ad infinitum.  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实证知识是通过尝试性的假设预言该假设宣称可解释的现象失灵来增长的;通过对那种假设的修修补补,直至某人提出更精致或者更简单地体现使人困扰的现象的假设,如此等等,永无止境。 《金融经济学》第一讲 18 Friedman 的观点 (1953)(续)  但是 Friedman 又强调,对理论的假设前提的检验是不必要的,甚至认为假设前提的虚假不仅不是一个缺点,而且是实证经济学的一个“优点”。 这一观点引起强烈的反对和争论。  尽管如此, Friedman 的观点却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学研究的现实。 当经济学家的研究遇到困难时,常常以此来搪塞。 CAPM 的研究就是一个例子。  经济学家也常常因此受到各种嘲讽。 《金融经济学》第一讲 19 我们的态度  Popper 和 Friedman 的观点我们都可接受一部分。 只要不把它们的观点推向极端,这样的治学态度还是可取的。  其次,直到现在为止,“一般经济均衡理论仍然是唯一的对经济整体提出的理论”。 其他“理论”都未达到那样的高度。 尽管一般经济均衡理论在“可检验”、“可证伪”上并不令人十分满意,但是基本上还是相容的。 《金融经济学》第一讲 20 我们的态度(续)  第三,我们愿意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多元主义”的认识论。 如果我们以认识在多大程度上“合乎逻辑”来作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衡量标准,那么除了极为简单的事物以及力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某些分支以外,各种感性-理性程度的认识对于人们把握事物、作出判断都是有益的。 《金融经济学》第一讲 21 我们的态度(续) 公理化体系 数学机理模型 计量经济模型 统计分析 数据图表 案例分析 纪实文学 小说 “感性”--------------------“理性” 《金融经济学》第一讲 22 商学院学生的知识结构  理论金融经济学是代表人类对金融领域的最为“理性”的认识。 它赋予我们对金融现实进行理性思考的基本框架。 因此,为了深入揭示金融现实的本质,这样的理论框架是绝对必要的。  作为一名商 (管理 ) 学院的学生,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上的优势,来为自己设计认识金融的途径。 《金融经济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