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ger网站, Groksoup也投入运营,使用这些企业所提供的简单的基于互联网的工具,博客站点的数量终于出现了一种爆炸性增长。 1999年末,软件研发商 Dave Winer向大家推荐 Edit This Page网站,Jeff A. Campbell发布了 Velocinews网站。 所有的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他们的目的也很明确:让更多的人成为博客,来网上发表意见和见解。  博客带来了什么  现在,全世界每天传播的媒体内容,有一半是由 6大媒体巨头所控制。 其利益驱动、意识形态以及传统的审查制度,使得这些经过严重加工处理的内容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求。 媒体的工业化,内容出口的工厂化,都在严重影响其发展。  比如,以美联社为例,有近 4000人专业记者,每天“制造并出厂” 20xx万字的内容,每天发布在 8500多种报纸、杂志和广播中,把读者当作“信息动物”一样。 这种大教堂式的模式主导了整个媒体世界。 这时,以个人为中心的博客潮流却开始有力冲击传统媒体,尤其是对新闻界多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  博客是一种满足“五零”条件 (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 )而实现的“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从媒体价值链最重要的三个环节:作者、内容和读者三大层次,实现了“源代码的开放”。 并同时在道德规范、运作机制和经济规律等层次,将逐步完成体制层面的真正开放,使未来媒体世界完成从大教堂模式到集市模式的根本转变。  博客的出现集中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媒体界所体现的商业化垄断与非商业化自由,大众化传播与个性化(分众化,小众化 )表达,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 3个基本矛盾、方向和互动。 这几个矛盾因为博客引发的开放源代码运动,至少在技术层面上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 博客的崛起  这几年,对于所有新闻媒体来说,都品尝到了技术变革的滋味。 如今,再没有任何人会否认互联网对媒体带来的革命,但是,好像也没有多少人感知到互联网的神奇:颠覆性的力量似乎并没有来到人间。  所有的核心在于时间。 对于性急的人来说,时间如同缓慢的河流,对于从容的人来说,时间又是急流。 互联网的力量的确还没有充分施展,因为互联网的商业化起始,到今天仅仅才 10年;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方式,从尝试到今天,也刚刚跨过 10年。  对于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来说, 10年实在过于短暂。 但是, 10年也足以让人们感受到势不可挡的力量,以及依然静静潜伏着的冲击力。 而今,随着博客的崭露头角,网络媒体异常的力量开始展现了,声势逐渐发大。 虽然,博客依然在大多数人的视野之外,但是,他们改变历史的征程已经启动。  1998年,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率先捅出克林顿莱温斯基绯闻案;  20xx年, 911事件使得博客成为重要的新闻之源,而步入主流;  20xx年 12月,多数党领袖洛特的不慎之言被博客网站盯住,而丢掉了乌纱帽;  20xx年,围绕新闻报道的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上的伊拉克战争也同时开打,美国传统媒体公信力遭遇空前质疑,博客大获全胜;  20xx。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