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朴中药材 GAP 即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即将通过;厚朴 GMP 认证 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第三章 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11 紧紧围绕国家实施农村产业发展政策和习水县 “ 14321”惠民工程的实施 ,以建设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产后商品化处理、加工和市场流通为重点,充分发挥习水自然条件和厚朴产业初具规模的优势,选择具有习水特色的厚朴特色产业,建设定向培育、集约经营、优质高产、 GAP 规范化种植的特色中药材产业基地;增加中药材二三产业比重,培植龙头企业,实现厚朴产业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为农户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二、 规划原则 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原则。 坚持 政府扶持、部门指导、乡镇组织、农民自愿 相结合。 产业优先,统筹兼顾原则。 即 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原则。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遵循自然规律,按照适地适树,做到产业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 坚持规模发展与零星种植相结合的原则。 要抓重点,规模化发展;要尊重农民 意愿,大力提倡在房前屋后、五旁四坎发展庭院经济。 科技支撑,龙头带动原则 三、 规划依据 《全国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 2020- 2020 年)》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 2020 国家林业局《 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 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 《 厚朴苗木生产技术规程 》( DB 42 /T 4332020) 习水县委、政府 《 关于实施农业农村“ 14321”工程的意见 》 四、 规划范围及布局 12 结合土地资源状况、立地气候条件、厚朴生物学特性以及农民发展厚朴的积极性来确定规 划范围。 该项目选择在习水中部以及习水河流域地区的仙源、双龙、温水、大坡、寨坝、坭坝、良村、东皇、桑木、二里、永安、官店、桃林、回龙、马临、民化等 16 个乡镇进行规划 ,涉及 16 个乡镇、 158 个村、 万多户、 万多人。 规范化示范园区以双龙、仙源为中心,向温水、良村、桑木、东皇等习水县中部地区辐射。 五、建设规模与进度 在 “十二五”期间的 5 年时间里,共新造厚朴 32 万亩,厚朴中幼林抚育 18 万亩。 其中 2020 年实施 5 万亩、 2020 年 6 万亩、 2020年 7 万亩、 2020 年 7 万亩、 2020年 7 万亩。 每年实施 3 万 多亩的厚朴中幼林抚育, 5 年完成抚育面积 18 万亩。 六、发展思路 项目实施 的人工造林部分,全部采取 植苗造林,连片营造面积22 万亩,零星栽植 1000 万株,按每 100 株折合为 1 亩,折合面积 10万亩。 七、 总体目标 通过 “十二五”期间的建设, 到 2020 年,新造厚朴 林 32 万亩,通过对原来 万亩厚朴资的抚育管理、科学经营,使全县厚朴资源总面积在 50 万亩以上, 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达到全国厚朴生产第一县的的目的; 以培育壮大 厚朴 产业为方向,突出规模连片发展、标准化园区建设两个重点,推进我县 厚朴 产业向现代 药业强县 、大县 迈进。 八、 经营模式 厚朴林经营模式 该项目是习水发展生态经济的有效载体,是“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有机结合,林种确定为经济林,森林类型确定为 13 商品林,但也同时具有生态林的功能和效益。 因此,厚朴林经营模式实行多效益综合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森林永续利用为指导,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实行综合经营,是属于森林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模式与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模式的中间类型。 这种模式 的 主要特点是 : 将森林看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以社会需要为基础,根据政策、法律等制定管理目标 ,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重视公众的参与和协作。 产业发展模式 在厚朴产业发展模式中,引进与培育龙头企业,采用“企业 +技术依托单位 +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中药材。 以生物医药生产企业为龙头,以民间粗加工为基础,促进厚朴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全面推进药材种植标准化、生产基地化、加工规模化、产品市场化、管理现代化、利益共同化的进程。 第四章 营造林技术设计 一、种苗选择 厚朴苗木高度与幼树生长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特别是苗木过高反而降低造林成活率,因此厚朴苗木的适宜高度应从便于起苗、运输和定植等生产环节来确定。 造林苗木高度 50cm 左右比较适宜。 苗木地径对造成林成活率和幼树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苗木地径大于 时,这些影响就基本消失。 因此,选择优质苗木地径的下限大于 即可。 厚朴品种选择 厚朴良种 —— 凹叶厚朴、大圆叶厚朴 、厚朴, 海拔1100m 以上地区,栽植 大圆叶厚朴 、厚朴 ; 1100m 以下地区,种植 凹叶厚朴。 二、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选择在项目区海拔 8001700 米的地 区。 以朝南向阳的坡 14 地为宜,以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为佳。 造林地块分连片营造与以株折亩方式的房前屋后、五旁四坎、庭院的零星种植。 三、造林密度 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是速生丰产优质厚朴林的关键措施之一。 根据项目区条件、经营水平,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每亩控制在 110130株,立地条件好、经营水平高的,或混交造林与林粮套种的稍疏,采取 2m 3m 的配置方式;反之稍密,采取 2m 的配置方式。 按照不同区域的情况,大力提倡混交造林。 厚朴生长前期发育较慢,林间 空隙大,为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可采用厚朴乔木与灌木或草本植物如禾本科类、豆类、观赏植物等间作,既可增加收益,又利于树木的管理。 同时,按照习水发展厚朴生产的经验,厚朴与针叶树杉木混交造林,对木材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减少病虫害,做到林药兼顾。 混交造林的株行距比厚朴纯林适当加长加宽,一般以 2m 左右为宜,每间隔 1 行杉木定植 1 行厚朴。 杉木是厚朴的伴生树种之一。 针叶树与阔叶树混合造林是符合植物生态群落学的理论的。 据观察测定,在大面积人工厚朴纯林中,厚朴叶枯病和金龟子的危害相当严重,但厚朴、杉木混合林中,却 很少发生病虫危害;混交林的厚朴平均树高比纯林的厚朴高 90~ 110cm,平均胸径比纯林的厚朴粗 ~。 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混交造林,兼顾林药。 四、整地规格与造林时间 整地规格为 60 厘米 60 厘米 40 厘米,每穴植苗 1 株。 先将苗木放直栽入穴内,使根向不同方向平展,不弯曲,然后分层将土放入穴内压紧,浇足定根水后再盖上一层松土即可。 根据厚朴的浅根性和早期速生性等特点,在选择宜林地的基础 15 上,应十分重视整地质量,缓坡采用带状,陡坡宜块状。 不论采取带状还是块状,厚朴造林都应采用穴植,穴底要平,定植 时先在穴中回填部分表土,然后把苗放直,回土,一提一踩,再回填表土。 这样能使根系舒展,提高造林成活率。 由于厚朴苗木基部萌蘖能力强,故应适当深栽,一般以苗干入土 1015cm 为宜。 栽植一般选择在 2~ 3 月阴天或傍晚时进行。 五、植后管理 肥水管理 如移植后即遇晴天,应隔天浇 1 次水,连浇 2~ 3 次,以免缺水死苗。 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因肥力较高,整个生长期不需人工施肥。 如果是种植在土壤肥力较差的地块,应根据情况于每年 2~ 3 月每亩施入氮磷复合肥 20~ 40 千克。 新造林地的抚育管理 定植后 3 年每年 2 次中耕 除草,每年 58 月生长高峰期之前进行首次抚育, 910 月杂草种子成熟前进行第二次抚育,进行林粮(药)间种的,实行以耕代抚。 通过抚育,使林地疏松,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实现速生丰产。 杂灌杂草既争肥又争水,会影响厚朴的生长,因此应结合林地中耕及时除掉,也可用草甘膦等除草剂除草,使用除草剂时应注意除草剂的使用种类和方法。 中幼林抚育管理 对现有厚朴林实施中幼林抚育管理,在幼林阶段,采取 深翻土壤 、合理修剪 等抚育措施。 深翻土壤 , 提高土壤肥力是促进林木生长的一项有效措施,冬季深翻 30~ 40 厘米,生长季节浅翻 ; 合理修 剪 、 人工整枝其目的是增加枝下高,为培育优良的主干皮打基础,清除枯枝、弱枝,摘芽可在幼林郁闭前后一两年内,劈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