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张床位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年,中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 亿,占人口的 17%;老龄化高峰将于 2030 年左右到来,并将持续 20 余年。 到本世纪中叶达到最高峰,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达到 4 亿,占总人口的 25%; 80岁以上的老龄老人将超过 1 亿,是现在高龄老人的 10 倍左右。 届时,中国 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同时随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年轻人结婚成家和出国、异地工作和外出打工等人口迁徙现象极为普遍,不论城市和农村“空巢老人”(即没有子女同居的老年人独居家庭)越来越多。 15 就全国而言,“空巢老人”在城市平均已达到 30% ,个别大中城市甚至已超过 50%。 而全 国共有各类老年 人福利机构近 4 万个,床位数仅 156 万张,平均每千名 60 岁以上老年人只拥有 张。 与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 30 张 的要求 相差甚远。 二、市场供给状况 目前,国内的养老模式还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量依靠政府、社区、街道办 的福利院、敬老院养老机构。 截至 2020 年 12 月, XXXXX 市城乡福利机构 约 300 个,床位 近 3000张。 主要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服务内容逐步向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方面延伸。 养老服务惠及范围日益扩大。 城乡“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基本实现了自愿条件下集中供养。 在重点保障“三无”老人、孤老优抚对象以及低收入高龄、空巢、独居、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同时,逐步为其他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 虽然 XXXXX 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 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看来仍然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与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养老服务新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养老设施总量不够,养老床位缺口大,社区养老设施严重不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普遍比较简陋,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大多功能单一,难以满足服务需求;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不高,社会办养老机构所占比例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行业监管有待加强;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 16 不高等。 17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一)项目选址原则 周边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良好,环境符合老人的心理上的需求,对老人有较强的吸引力,依山傍水之处为最佳; 位于城郊区,交通便捷,方便子女、友人探望; 场地面积大,以满足开展户外活动的要求; 配套功能完备、专业护理服务周到。 (二)选址地点 根据上述选址原则, 养心园养老服务中心 拟选地点为 XXXXX 市 东环路与朝阳路交汇处入口处。 二、建设条件 (一) 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 XXXXX 市市区,交通便利。 (二)地形、地貌 XXXXX 市地形属丘陵岗地。 东北和南部分属桐柏山、 大洪山 余脉,丘陵起伏,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东北部 玉皇顶 为境内最高点,海拔 米,其余大都在 400 米左右;中部和西北为岗地和 平原 ,连绵漫岗与襄北、光北组成湖北著名的 “ 三北岗地 ” ,岗地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 %,海拔高度 在 100 米至 200 米之间;境内最低点是蔡阳瓦子岗,海拔 70 米。 境内有名山 46 座,其中大阜山为 自然风景区。 有主要河流 178 条,分为 18 滚河 、黑青河、 小黄河 、三夹河、莺河、淳河六个水系。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 XXXXX 市东环路与朝阳路交汇处入口处,地势平坦,适宜项目建设。 (三)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 本项目位于 XXXXX 市东环路与朝阳路交汇处,经对比临近工程资料,项 目实施地点基地上部沉积一套第四系中更新统残坡 积 地层,上部为粉质粘土层,下伏基岩为下第三系砂岩。 拟建建筑物地层结构较简单,土层分布均匀,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般,无不良地质现象存在,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存在,因此该场地作为建设用地是适宜的。 场 区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地下水按存贮介质、赋存状态、运移规律不同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 1)松散层上层滞水:主要分布于斜坡地带,赋存于人工堆积松散层、第四系填土层孔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入渗补给,由于其补给来源有限,且分布于斜坡地带,贮水 条件较差,水位及水量季节性变幅较大,水量不大。 该类型地下水对基础施工影响相对较小。 ( 2)山间河流洪冲积层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碎石土层孔隙中,该层由于泥质含量较高,颗粒孔隙基本被粘性土充填,含水层孔隙空间较小,渗透性差,受大气降水补给,该层水量较小,对基础施工影响较小。 ( 3)基岩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构造裂隙中,受裂隙开启性、连通性、充填程度、充填物等因素制约,贮水空间有限;本区地 19 表岩溶一般不发育,局部受断裂构造控制地段,岩石透水性较强,具承压性,其动态随季节变化不大。 场区地下水向沟谷排泄,该类 型地下水水量受构造控制总体贫乏,对工程施工基本无影响。 ( 1)根据环境类型判别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20,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 根据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其硫酸盐含量为 ,镁盐含量,苛性碱含量 mg/L,总硬度。 按环境类型判别,均小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20 表 规定要求,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 ( 2)根据地层渗透性判别 根据水质分析报告,场地地下水 PH 值 =,侵蚀性 CO2 含量<, HCO3 含量为 ,按地层渗透性判别,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20 表 判别,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 ( 3)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 根据水质分析报告, Cl含量为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20 表 判别,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综上所述,地下水对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四)地震烈度 本项目所在地位于 XXXXX 市区,不属于地震断裂带。 根据《建 筑抗震 20 设计规范》( GB 5000112020) (2020 局部修订 )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 2020 年 6 月 11 日批准《 GB18306202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国家标准第 1 号修改单》, XXXXX 市范围内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参考烈度为六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20)本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 (五)气候 XXXXX 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干夏湿,夏热冬冷,春秋温和,四季分明 , 雨量适中,年平均 无霜期 为 232 天,年均降水量在 500至 1000 毫米之间。 降水量分布是:东北部和南部降水量 950 至 1000 毫米,中部 850 至 950 毫米,西部 750 至 850 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为 1255 毫米( 1964 年),日最大降水量为 毫米( 1973 年 4 月 29 日);年最小降水量为 毫米( 1966 年)。 伴有寒潮、伏旱、秋涝、暴雨、冰雹等灾害天气现象,对工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XXXXX 日照 充足,年平均 2100 小时左右,日平均 小时,年日照率 48%,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XXXXX 年平均气温 ℃。 山区高度每上升 100 米,年均气温下降℃。 年气温变化,一月份最冷,历年平均 ℃ ;七月份最热,历年平均 ℃。 极端最高温日达 ℃ ( 1959 年 8 月 21 日至 23 日);最低温日为零下 ℃ ( 1977 年 1 月 30 日);历年各月昼夜温差为 ℃至 ℃ 之间,元月至 6 月温差在 10℃ 以上, 7 月最小为 ℃ 以下, 余介 其间。 21 三、建材供应及市政条件 (一)建筑材料 主要来源于武汉钢铁公司襄阳钢铁厂,同时全国各大钢铁公司的钢材产品本地基本有经销,可满足本项目的需求。 离 XXXXX 市不远的南漳县建有全国知名的华新水泥厂,供应规格品种可满足项目建设要求,且质量有保障。 、石、石灰 本项目所需材料当地可供,且品质优良。 、树苗 XXXXX 市为鄂北岗地,有园林生产基地, 可满足用量要求。 (二)市政条件 水源由当地水厂供给,完全能满足本项目供水要求 ,可作为本项目的供水水源。 供水由当地城镇供水管网供水,附近道路 有给水干管。 项目区域有雨、污水系统,可就近排出。 项目区有 35000Kv 高压线于拟建项目区经过 , 可满足供电要求。 22 交通十分便利,各类建筑材料的采购和运输都十分方便。 项目区域 地势较高, 受 洪灾影响 的可能性很小 ,防洪标准 可 为 100年一遇。 经分析,本项目建设及运行, 基本不会发生对当地环 境造成不利影响的物质 , 不会对当地环境容量产生影响。 设施依托条件 本项目所在地生活 等基础 设施建设较完善, 项目拟建地 3 公里内 医院、金融、公交、宾馆、文化、娱乐等机构和设施配套齐全,可以满足项目的需要。 、移民安置条件 本项目拟建地址不 涉及搬迁 和移民。 四、施工条件 项目区所在 XXXXX 市东环路与朝阳路交汇处 ,土质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工程施工可以就近取水;同时电力设施完备,为工程施工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本次施工采用公路运输作为项目实施的交通运输方式,项目区内现有的道 路 能 够满足施工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运输到施工现场。 施工用水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就近利用,项目区内有输电线路通过,可以作为施工之用。 “ 三材 ” 和燃料从当地购买;天然建筑材料从项目区就近采集。 本工程所需要的大量砂、碎石、条石可在项目区内或附近地区 23 采购,以满足施工所需,水泥也可在附近购买,能减少运输成本。 第五章 工程方案设计 一、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20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95(2020版 ) 《建筑结 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153202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20 ;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2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2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2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2020 《混泥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202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3— 2020 《建筑基地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20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20 ( 2020 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防火设计规范》( GB5006797)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59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 GB501162020) 24 (二)建筑设计原则 根据当地风向、自然条件、周围环境等因素,合理利用土地;节省 占地、节约投资。 力求布置紧凑,整体协调,布局合理、美观。 满足 服务游客 及 交通 要求,并符合防火、 防暴、防震、防腐、 环保和卫生等方面要求。 (三)平面设计 根据地形及地理位置,养心园养老服务中心 大门 面向东环路 , 以大门延长线为中轴,将地块相对分为南北两部分。 地块南侧,平行东环路、朝阳路依次布置医疗中心、优抚中心 ; 中轴南侧空地布置停车场和活动场地。 地块北侧为 3 栋养老中心楼。 除临东环路的一栋养老中心楼和一栋医疗中心楼为东西朝向外,其他 楼房 呈南北布置。 停车场、道路、广场绿化有机结合, 形 成开阔、宜人、优美的空间环境。 (四)竖向设计 竖向布置原则: ( 1)与总平面布置协调,为工程建设提供合理的高程用地; ( 2)满足道路及管线敷设对高程的要求; ( 3)合理确定工程的竖向标高,使土方工程量最小; ( 4)满足各区间的便利联系; ( 5)保护生态环境。 竖向布置 项目区的场地科学设计,确保汇集的雨水顺畅流入城市排水管网。 场地地形控制标高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自然标高、土方工程量和外侧道路标高要求。 注重加强项目区环境美化、绿化。 竖向设计 25 本次设计确定场区道路控制点的设计标高和建筑物的室内地坪设计标高。 按国家道路纵坡设计 规范,设计中道路纵坡最大不超过 3%,最小一般不低于 %。 (五) 立面设计 力求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