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内套苗族姓氏与婚姻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迁到基场内套以外的地区,比如的叼、甲章、桃花、坝固等地进行新的开山门业,每逢吴氏宗族莲宗大会他们都要来参加。 ③ 刘吴原本是吴姓,但为什么会带有“刘”字在开头呢。 据访问当地的吴光宗老人家说到:以前吴氏家族里有一人,取了媳妇,后来吴氏人不要了,和这位妇女离了婚,这位妇女就改嫁到刘氏家里,但当时这位妇女是已经怀有生孕了的,于是吴氏家人和这位妇女规定,如果 生下的是男孩,那这个男孩就归还给吴氏家族来养,如果是女孩,那就随刘姓,并由刘姓家族侍养。 后来这个妇女生的是男孩,但是她不想把孩子归还给吴氏,就给这个男孩男扮女装,阉人耳目,可是有一天吴氏人去走亲戚的时候听到别人说了那个小孩是男孩,他就拿着烟斗欣开那位孩子的裤子,果真是男孩,后来没办法,刘氏这一家与吴氏这一家达成协议,让这个男孩的名字改为刘吴,因此,现在的刘吴就是从这 ① 《都匀县志稿》卷五《风俗》 ,并参见 孟学华,刘世彬 .从《都匀县志稿》看都匀地区各民族的年节习俗 [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 5) ② (刘吴)吴光宗家家谱序言 ③ 参见(刘吴)吴光宗家家谱中的子孙世代分布表 凯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 个小男孩开始的,后来人们就习惯性的把吴氏家族的人称作刘吴,因此,刘吴就这样一直延续下来。 ① (三) 其他家族的来源 前面是刘吴家族的来源与传 说,至于其他的杨吴,朱吴,他们自己也有说法,首先来看看杨吴的来源。 杨吴的史迁祖现在已经无人考证,居杨吴家族里面的老一辈吴银贤同志说:记不得他们从什么时候开始落籍贵州的,也不知道落籍贵州到现在有多少代人了,只是听以前的老人说,他们是从江西杨柳街吴家庄叶林静迁来的,始祖最先在贵州的哪个地方落脚已经失传了,现在没人能够知道,后来杨吴家族的一部分迁到三都普安,居住二十四代之后,五兄弟分手,老大良孝和老二哀孝迁到基场(内套),老三去普安的风挡,老四在风高老五不知所向,没有记载。 后来杨吴发展迁到七十二寨。 七十二寨是榕 江县乐里区大部及永区一部分,即今天的仁里水族乡等。 据吴银贤(杨吴)的家谱记载,杨吴迁到基场内套有 22 代人了,按父子连名记,即良孝 雍略 盛良 江盛 碾江 脸碾 天脸 老天 昌老 堂昌 鸟堂 井鸟 金井 脸金 井脸 鸟井 硬鸟 永硬 永和 石永 银石 宝银 鸟宝 银鸟。 后来家谱就没有人修了,杨吴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汉姓也无人了解,距今约四百多年。 相当于明代正德,嘉靖年间。 ② 那原本都是吴姓,为什么吴姓内会有杨吴之说呢。 据吴德启同志介绍,杨吴原本是吴姓,至于后来为什么会有杨吴之说法,是因为良孝,良哀迁到基 场内套时,他们搬到的阳家寨原本住的是杨家人,后来他们把杨家人赶走,但还剩下一部分杨家人还留在阳家寨。 后来与本地的杨家人接触多了,成为兄弟之家。 每当吴家人办什么喜事后者大事,都要请杨家人一起,就这样,原本的杨家人和后来的吴家人经过几代甚至是几十代人的交往,人们就习惯性的把他们称为杨吴。 ③ 朱吴家族的来源也有自己的说法,朱吴家族也是从江西迁过来的,据吴士弟 ④ 前辈(朱吴)介绍,他们当时是和刘吴的始祖一起迁来的,当时他们的实力小,依附于刘吴家族的实力,一起来填朝时迁过来的,据传说,当时朱吴的祖先和刘吴的祖先一 起也是从三都普安认识后一起来打猎,他们来到基场内套这个地方,看到这里的树木繁多,野生动物丰富,爱上了这个地方,于是他们想办法一起把这里的本地人赶走。 每天晚上就邀几十个人一起拿着火把到基场内套的山顶上走动,一人拿着两把火把,点完后又继续,一直到三根半夜,并且每个人故意穿着比脚长几倍的草鞋,磨破后放在路边,这样一直连续了半个月,本地的人误认为他们有很多人而且人高马大要来赶他们走,自己抵挡不住,于是害怕就分分搬走了,只剩下一些原本的居民,他们就搬到了原来本地朱姓 ① 2020 年 12 月 28 日访问皆街的吴光宗老人家,其拥有吴氏家谱,也是重修吴氏家谱的人员之一。 ② 参见(杨吴)吴银贤家家谱序言中的子孙世代分布表 ③ 2020 年 12 月 15 日在阳光寨访问 吴德启同志 ④ 2020 年 1 月 6 日在其家进行访问,吴士弟,基场村村委人员,其对基场内套吴氏宗族有一 定的研究,也是重修吴氏家谱人员之一。 凯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4 的平寨了,后来搬来的吴姓与本地的朱姓经过几代甚至几十 代的交往,人们就习惯性的把这一支族的吴姓称为朱吴。 ① 内套的水族胡吴和韦吴都是本地土生土长的居民,至于他们是怎么带有吴姓,也有自己的说法。 历代的统治者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民族矛盾,造成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在当时是受到一定影响的。 内套水族胡氏,有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嫁给王司官家。 结婚时,王司男家牵来一头牛,挑来七笼鸡,作为聘礼,马上到胡家时,牛鼻栓和扁担都断了,随身砍来胡家的泡桐树作扁担,割来的葡萄藤作牛鼻栓,胡家人见了不答应,认为这是不尊重胡家水族人的礼仪,于是赶走了那帮带来聘礼的人,王司官家见到此景,就抓住机会 ,邀人来打胡家人,要把他们赶走,于是胡家人就邀请当时的苗族吴氏家族来帮忙,共同抵制了这场灾难。 从而使他们能够安定的居住下来,水族胡家人为了感谢当地的吴氏苗族,就和吴氏苗族结为兄弟,并且称自己是胡吴。 而当地的水族韦姓是经常受到新场陈家的侵扰,他们为了保存自己的家族,不被外来的陈家人赶走,就邀请当时实力强大的吴家人打走了陈家人,使得以后的陈家人再也不敢来侵扰韦姓家族,让他们能够在本地安居乐业。 为了感谢吴家人的帮助,为家人就纷纷主动向吴家人结亲,还把自己的韦姓改为吴姓,只是规定嫁到吴家后,要保留自己的原来韦姓。 (四) 以姓氏为基础的村寨分布 基场内套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分布,他们姓支而居,每个家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