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集群与视觉关系的初步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群行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过去人们曾提到侧线在鱼群形成过程中能发挥 — 定的作用,但多数研究者都认为视觉比侧线更为重要。 Partridge(1982)通过详细的研究认为侧线感觉在鱼类集群行为中具有与视觉同等重要的作用。 大多数鱼类在身体的两侧都具有侧线系统 [2227]。 鱼集群时利用了来自眼睛和侧线的信息,仅用眼睛保持的距离比仅用侧线保持的距离要小 ,正常鱼的偏好距离处于这两者之间。 视觉看来可以提供一种鱼群成员间 的吸引力 (青鳕无 视觉 时相隔要远些 ),而侧线看来 则是提供一种排斥力 (无侧线时相互靠得更近 )。 上海海洋大学 2020 届毕业设计(论文) 鱼类集群与视觉关系的 初步 研究 第 4 页 共 15 页 2 红鼻剪刀鱼视觉能力与鱼群结构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一组实验,来初步了解红鼻剪刀鱼 ( Hemigrammus bleheri) 的鱼类单眼视觉、复视、侧线等对鱼类在群体中的空间相对位置的影响。 实验材料 若干组红鼻剪刀鱼(每组 30条),水缸,挡板,麻醉剂( MS222),玻璃杯,烧杯,电子天平,摄相机,毛细血管。 俗名: 红鼻鱼 ;地理分布:原产于 南美洲 的巴西;繁殖方式:卵生;气候带:热带;水温: 2228℃;硬 度: 5左右; Ph值: ~ ;颜色:头部红色,吻部鲜红色,全身银白色,近似透明。 身体强壮,容易饲养。 性情温和,可与同体型同性格的小型鱼混养。 吻部的颜色随其身体健康状态及水质的变化 而变化。 当水质、水温不适合,或身体健康欠佳时,鲜红色即 褪 变为粉红色而不鲜明。 群游效果非常好。 体型与同属其他品种相似。 头部红色,吻部鲜红色。 全身银白色,近似透明,尾鳍上有与剪刀鱼相似的黑白条纹,故得名。 红鼻剪刀鱼与普通红鼻鱼的区别在于红鼻鱼各具有 3 条黑白条纹,而红鼻剪刀鱼具有 5 条黑条纹和 4 条白条纹。 该鱼身材苗条,动作灵活,全身半透明,头部特别是嘴的上部呈酒红色,尾部有黑白相间的花纹。 方法概要 通过拍摄录像几组红鼻剪刀鱼(全失明,单眼失明)的空间位置和群体结构,与对照组(正常 )之间的区别,由此分析个体的距离等参数,了解视觉功能与鱼群结构的关系。 实验步骤 ( 1) 麻醉剂的选择 MS222是应用最广泛的鱼类麻醉剂,它能非常有效地迅速诱导鱼进入到深度麻醉状态。 它是一种白色晶状粉末,易溶于水, 20℃时的水中溶解度是 g/ ml。 麻醉剂量与鱼的种类、大小和密度以及水温和水的硬度有关,一般剂量在 25~ 100 mg/ ml之间。 应该避免过长时间地将鱼放在 50 g/ ml或者更高的剂量,否则会导致死亡。 应该经常充氧。 诱导麻醉时间和恢复时间与鱼体的重量成上海海洋大学 2020 届毕业设计(论文) 鱼类集群与视觉关系的 初步 研究 第 5 页 共 15 页 反比,这 在小鱼身上更显著。 400~ 500 g/ ml的致死量通常应用于鱼的安乐死 [2426]。 MS222一般是安全的,但是应该避免接触到眼睛和黏膜,否则将会产生疼痛。 ( 2)麻醉剂的配制 根据下表数据,可以得出药品配制注意事项: ( A)先用少量的鱼初测麻醉剂的剂量和麻醉时间是必要的。 ( B)麻醉剂诱导麻醉的时间应少于 1,当把鱼放在清水中,其恢复的时间应控制在 5 min 以内。 ( C)当鱼进入麻醉的第四期即麻醉期,其视觉、触觉、肌肉张力、平衡感丧失,重压可能正常可能丧失,鳃盖振动频率增加或减少,此时处于操作最佳时机, 可以刺瞎鱼眼。 同时注意避免鳃盖振动慢至停止,可能造成鱼死亡。 注意观察鱼复苏时的状态是否良好。 ( D)根据以上其他鱼类在 MS222 中所需计量、浸浴时间、复苏时间、可以大致估计红鼻剪刀鱼剂量在 2 mg/ ml之间,浸浴时间为 10 s左右,复苏时间为两分钟左右,再用少量的鱼初测麻醉剂的剂量和麻醉时间得到实验应采用的方法。 用量瓶取一些水,加入一定量的 MS222,在电子天平上称量 MS222,用 200 ml水配制成麻醉剂。 表 1 麻醉程度分期及鱼类行为表现  Anesthesia degree in stages and fish behaviour 行为表现分期 视觉 触觉 重压 肌肉张 力 平衡 感 鳃盖振动频 率 备注 第Ⅰ期(轻度镇静期) 177。 177。 + + + 正常 用于一般运输 第Ⅱ期(深度镇静期) - - + + + 略减少 第Ⅲ期(平衡失调期) - - + - 177。 增加 第Ⅳ期(麻醉期) - - 177。 - - 增加或减少 最佳操作时间 第Ⅴ期(深度麻醉期) - - - - - 慢 应立即进行复苏 第Ⅵ期(延髓麻期) - - - - - 停止 无法恢复,死亡 *注:“ +” —— 正常;“177。 ” —— 略失;“-” —— 丧失 表 2 复苏过程分期及鱼类行为表现  Recovery degree in stages and fish behaviour 复苏过程 行为表现 第Ⅰ期 身体精致,呼吸恢复,鳃盖开始振动 第Ⅱ期 部分平衡及运动恢复 第Ⅲ期 平衡完全恢复,对外界反应恢复 第Ⅳ期 行为完全恢复正常 上海海洋大学 2020 届毕业设计(论文) 鱼类集群与视觉关系的 初步 研究 第 6 页 共 15 页 表 3 四种常用鱼类的麻醉剂的麻醉效果 Anesthesia effects of four kinds of mon fish 麻醉剂 剂量 ( mg/L) 浸浴时间 (min) 复苏时间 (min) 试验鱼 MS222 25~ 100 < 3 < 10 大马哈鱼,鲤 250~ 480 < 5 < 10 庸鲱 150 < 3 < 10 条纹石斑 75 迅速麻醉 ~ 鳕鱼 80~ 100 < ~ 罗非鱼 选鱼 将现有的红鼻剪刀鱼每 30条为一组,其中,测量鱼体长,使每组的鱼体长平均值相近,分别放在几个水缸中,使鱼本身及环境相同。 实验 ( 1)对第一组红鼻剪刀鱼进行麻醉,将鱼一条一条的麻醉,浸浴在麻醉剂中一分钟,将鱼迅速取出,在显微镜下向鱼眼中放入毛细血管 (不会对鱼的其它组织造成损伤 ),使其失去 视觉 ,再将其放入水缸中,如此将所有该组鱼进行 这样的处理,待其稳定之后,观察并拍摄其集群过程。 ( 2)对第二组鱼进行麻醉,刺伤其左边的眼睛,使每只半失明,步骤同上,再将其放入水缸中,待其稳定之后,观察并拍摄其集群过程。 ( 3)对第三组鱼不做任何处理,将其移入水缸中,观察一小时同时用摄像机竖直拍摄记录其集群过程。 结果分析 ( 1)每组选取录像,分别测出鱼的位置坐标,计算个体间距 ( 2)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并且绘制图表 : 表 4 第一组盲鱼距离 The distance of first group of blind fish 鱼体中心 鱼头 鱼尾 鱼 图像 体长 (cm) 鱼 实际 体长 (cm) 与中心鱼图像 距 离 与中心鱼实际 距 离(cm) 编号 横坐标 纵坐标 横坐标 纵坐标 横坐标 纵坐标 0* 171 112 171 112 175 112 4 1 108 32 108 32 108 38 6 2 146 73 146 73 148 79 3 172 78 172 78 170 74 4 192 69 192 69 196 69 5 236 59 236 59 239 64 上海海洋大学 2020 届毕业设计(论文) 鱼类集群与视觉关系的 初步 研究 第 7 页 共 15 页 6 226 90 226 90 226 97 7 286 79 286 79 287 83 8 328 206 328 206 334 205 9 218 214 218 214 215 212 10 106 214 106 214 109 216 平均值 *注: 0 表示水域中心鱼 表 5 第二组盲鱼距离 The distance of second group of blind fish 鱼体中心 鱼头 鱼尾 鱼图像体长(cm) 鱼实际体长 (cm) 与中心鱼图像距 离 与中心鱼实际距 离(cm) 编号 横坐标 纵坐标 横坐标 纵坐标 横坐标 纵坐标 0* 172 78 172 78 174 80 1 109 31 109 31 111 35 2 114 23 114 23 114 25 3 128 24 128 24 130 27 4 129 72 129 72 132 71 5 1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