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峰铁矿feⅲ矿体初步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集合体,少数晶粒有赤铁矿矿化现象。 钛铁矿-钛磁铁矿,呈砂粒状,普遍被屑石强烈交代而呈残余状或完全被屑石所代替。 屑石呈他形、半自形和自形微粒集合体,分布于金属矿物碎屑间或矿物表面,与方解石、绿泥石一起构成碎屑的胶结物。 脉石以方解石为主,多呈隐晶质或他形变晶集合体,有交代绿泥石化现象,绿泥石次之,呈显微鳞片集合体,尚见极少量的石英、绿帘石、角闪石、透闪石-阳起石、黑云母等矿物。 矿物砂粒大小为 ~ ,贫矿粒度略粗些,为 ~。 砂粒形态多呈浑圆状、次圆状、次菱角状。 分选性尚好。 ①主要有益组分含量 Ⅲ号矿体有益组分含量表 表 21 矿体号 TFe(% ) SFe(% ) TiO2(% ) V2O5(% ) 矿石品级 备注 FeⅢ- 1 中品位矿石 FeⅢ- 2 中品位矿石 FeⅢ- 3 贫矿 FeⅢ- 4 贫矿 从表中可以看出,矿区以中品位 (TFe30~ 40% )矿石为主,贫矿石 (TFe30~20% )次之,较富的矿石 (TFe40% )很少 哈密宝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建业分公司鱼峰铁矿 FeⅢ矿体初步 设计 第 17 页 共 99 页 在贫矿中 TiO2含量低于 5%,达不到综合评价工业指标,贫矿中 V2O5的含量在 ~ 之间,含量偏低,不易进行选矿回收。 ②主要有害组分含量 S:一般均在 ~ 之间,仅在局部个别样品达 ~ ,Ⅱ号矿体平均 %,Ⅲ号矿体平均为 %,ⅩⅢ矿体平均 %。 P:一般在 ~ %之间,个别样品达 %,其中Ⅱ号矿体平均%,Ⅲ号矿体平均为 %,Ⅶ矿体平均 %,ⅩⅢ矿体平均 %。 SiO2:一般在 10~ 25%之间,局部个别样品高达 30~ 40%,其中Ⅱ号矿体平均 %,Ⅲ号矿体平均为 %,Ⅶ矿体平均 %,ⅩⅢ矿体平均%。 Ⅲ号矿体 ZK5 ZK52钻孔岩芯采取率 %和 %,矿芯采取率 99%和 100%。 从岩芯采取率来看,矿岩稳固性还是比较好的。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地形属低山丘陵区,一 般海拔 1000~ 1200m,比高 40~ 50m,矿区南侧地形较高,最高点 1404m,山脉及沟谷近东西向分布,由于长期受洪水冲刷切割,山势较陡。 区内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年、日温差较大, 是一个极端干旱地区,干旱的气候条件是本区地下水缺乏和地下水质低劣的主要原因。 本区降水量很小,主要集中于 8 月份,以暴雨形式出现,垂直渗透直接补给地下水。 本地区地表无常年性地表水流,雨后形成的暂时性水流在地貌条件的控制下,最终汇集于最低洼处,大部分消耗于蒸发,由于降水不均匀,地下水处于长期最低消耗、定期补给的环境中,地下水径流缓 慢,强烈蒸发是促使地下水质变坏的重要原因。 哈密宝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建业分公司鱼峰铁矿 FeⅢ矿体初步 设计 第 18 页 共 99 页 矿床地质勘探工作及勘探程度评述 地质勘查工作的评述 该区解放前几乎为空白区,解放后有不少单位在本区进行地质矿产调查,1977 年 国家地质总局 907 航测大队在该区进行 1: 5 万航磁测量时,发现了新C7719,新 C7731,新 C7732 等磁异常。 1979 年 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有(以下简称六大队)五分队对上述异常作了 Ⅲ 级航检时,发现为矿异常,即改称为鱼峰铁矿。 随之作了 Ⅱ 级航检,作 1: 1 万地面磁测 28km2。 1979 年 8 月六大队一分队对鱼 峰铁矿进行了初步检查工作,对矿体的分布形态、厚度、产状、延深、矿石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化学成分、矿石品位以及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成因类型等取得了初步认识。 1979 年 六大队二分队在该区进行了 1: 5万区调工作,对区内地层、构造等提出了新的认识。 1979 年 7 月六大队一分队对鱼峰铁矿进行了普查评价工作,并于 1981 年 1 月提交了 《新疆哈密县鱼峰铁矿普查检查地质报告》,完成了 1: 1000 地形地质简测,探槽地质编录钻孔地质等三大方面的资料。 本设计报告主要 依据该普查检查地质报告。 地质勘探研究程度的评述 鱼峰铁 矿 FeⅢ矿体 ( M43)通过地质测量、物探、槽探钻探工作,较详细地查明矿区内地地层分布、岩石性质及岩相变化等,对构造、岩浆岩(脉岩)的分布进行了阐述,槽探、物探基本符合要求, 除二个 钻探 因孔斜超限为部分满足地质要求 外,其余四个孔均达到了完全满足地质要求。 通过地质工作,基本查明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及矿体赋存状态,对盲矿体也有一定的了解。 哈密宝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建业分公司鱼峰铁矿 FeⅢ矿体初步 设计 第 19 页 共 99 页 矿产资源储量 储量计算指标 《新疆哈密县鱼峰铁矿普查检查地质报告》中采用以下指标计算储量。 储量计算指标表 表 22 矿石类型 TFe(% ) 最低开采 厚度 (m) 夹石剔除厚度 (m) TiO2 (% ) V2O5 (% ) 备注 钛铁-磁铁砂矿 边界品位 矿体平均品位 15 20 1 5 储量计算方法及储量计算结果 储量计算方法选用了算术平均法,将矿体划分为理想的纵向三角形板状体,确定其面积、厚度。 求其体积后乘以体重得出矿石储量。 Ⅲ号矿体储量为。 矿山基建与生产探矿 该矿由于地质工作程度低,深部地质条件不清, 为了详细确定矿体的形态和空间分布, 为矿山生产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矿山在基建和生产期都 需作大量地质探矿工作。 为验证矿体的延伸状态,除利用沿脉平巷、穿巷、上山进行生产勘探与取样分析,确定矿体在生产中段的赋存状态外,应尽量进行中段以下矿体存在与否的补充勘查,及进行近矿围岩中盲矿的找矿(用坑内钻探手段), 对各个矿体走向、倾向都应加密控制,为矿床的合理开发利用和 矿山稳定、持续发展 提供依据。 哈密宝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建业分公司鱼峰铁矿 FeⅢ矿体初步 设计 第 20 页 共 99 页 存在问题及建议 鱼峰铁矿 FeⅢ矿体 虽已完成地质评价工作,基本查清了矿区的地层、构造、成矿作用,大致查清了主要矿体的分布形态、产状、矿石品 位、矿石类型,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尚待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矿区和区域的基本构造形态研究的还不够深入,尤其是断层在深部情况和对水文地质、开采铁矿产生的影响没有研究。 对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及开采技术条件资料不全,尤其是水文、工程地质条件了解不够, 建议矿山在开采时,加强 工程、 水文地质工作,查清 工程地质与 矿坑涌水情况,注意支护与排水工作。 2) 建议在今后的开采中,应加强基建(生产)探矿工作,并对铁矿体的深部、边部继续进行生产探矿,研究其分布特征、资源情况及选矿性质,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 哈密宝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建业分公司鱼峰铁矿 FeⅢ矿体初步 设计 第 21 页 共 99 页 第 四 章 采矿 开采范围及开采技术条件 矿山现状 矿山 已有简易公路通往矿区, 目前除 Ⅶ 号矿体外, Ⅱ、Ⅲ号矿体 的地表出露部分 均被 露天开采,形成了一个宽约 25m、 深 约 110m的露采坑。 矿区目前无任何开采设备和生产、生活设施。 开采范围及开采方式 开采范围 矿山采矿许可证标明的开采范围拐点坐标见 表 121,开采深度标高为1085~ 1115m。 开采范围内有Ⅱ号和Ⅲ号矿体,依据委托书的要求,本次设计范围为Ⅲ号矿体,同时在工程布置时兼顾Ⅱ号的开采。 从地 形地质图上可以看出,Ⅲ号矿体分布于 X4662400~ 466300、 Y32390800~ 32391400 之间,在该范围内有 1线、 3线、5线和 7 线共四条勘探线控制。 1线 ZK11钻孔见矿标高为 1084m 和 1076m; 3 线ZK31 钻孔见矿标高为 1065m 和 1040m; 5 线 ZK51 钻孔见矿标高为 1060m 和1030m, ZK52钻孔见矿标高为 970m; 7线 ZK71钻孔见矿标高为 1065m 和 1040m。 所以本次设计以最深见矿标高附近为前期开采深度,即 1045m 标高;由于矿体地表有露头,可以采用露天开采,考虑到露 采与地采间的隔离矿柱,地采最上部的开采标高为 1085m,即 1085m 以上保留 5m的隔离矿柱, 1090m 以上采用露采。 鱼峰铁矿勘探线钻孔见矿标高表 表 411 勘探线 /钻孔 上层矿见矿标高 下层矿见矿标高 备注 1/ZK11 1084m 1076m 3/ZK31 1065m 1040m 哈密宝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建业分公司鱼峰铁矿 FeⅢ矿体初步 设计 第 22 页 共 99 页 5/ZK51 ZK52 1060m 1030m 970m 7/ZK71 1065m 1040m 开采方式 FeⅢ FeⅢ FeⅢ 4 矿体 上部露头部分均已采完 ,因此,根据矿方要求及该矿矿体的实际情况,本次设计采用地下开采方式。 开采顺序 对矿区内设计开采对象 FeⅢ FeⅢ FeⅢ 4 矿体 采用同一 井田 开拓,开采顺序为自上而下,即按合适高度划分开采中段,先开采上中段,再开采下中段,同一开采中段则按从矿体东、西两头向中间退采的顺序开采。 开采技术条件 矿体规模、形态、产状 Ⅲ号矿体位于矿区东北,鱼峰复式向斜北翼,下石炭统白鱼山组中段下含矿层 (C1bb- 1)之中,矿体总走向为 86176。 , 总长度 570m,分为上下两层矿,由四个小矿体组成,上部矿层为 FeⅢ- 1及 FeⅢ- 2,下部矿层为 FeⅢ- 3及 FeⅢ- 4,其中 FeⅢ- FeⅢ- 3为主矿体,矿层呈薄层状、透镜状。 矿体特征表 表 411 矿体编号 矿体长( m) 矿体延深( m) 矿体 最大 厚度( m) 平均厚度( m) 矿体倾角 平均品位(%) FeⅢ- 1 336 100 83176。 85176。 FeⅢ- 2 75 FeⅢ- 3 356 170 77176。 FeⅢ- 4 38 工程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天山向斜褶皱带东段,觉罗塔格复背斜南翼。 由于经受多期构造哈密宝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建业分公司鱼峰铁矿 FeⅢ矿体初步 设计 第 23 页 共 99 页 运动,褶皱、断裂较为发育。 褶皱有干洞-双岔沟复背斜、翠岑-鱼峰复式向斜、红柳泉复背斜和烟墩-苦水凹陷。 断层有与矿层走向大致一致的走向断层 F1F1 F12 和 F9 断层,以及与走向斜交的斜断层 F8等。 鱼峰铁矿区出露的岩石是以碎屑沉积岩为主,夹有化学沉积岩薄层或透镜体。 砾岩是矿区广布的岩石,比 较稳定的砾岩层是下含矿层中与矿层直接接触,组成矿层顶底板的砾岩呈灰绿色、深灰绿色,块状结构,砾石成分以石英角斑岩为主,蚀变闪长玢岩及结晶灰岩次之。 矿体围岩为 砾 岩,节理裂隙不发育, f=8~ 10,从岩芯采取率来看,矿岩稳固性还是比较好的。 矿石为磁铁矿,节理裂隙也不发育,其 f=8~ 10。 矿岩物理力学性质:矿石体重 ,岩石体重 ;矿石松散系数 ,岩石松散系数。 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地处 低山丘陵区 ,无地表迳流,干旱少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只有节理裂隙水, 无 涌水量 资料 , 估计地下水 对开采影响 较 小。 采矿方法 采矿方法选择 通过 对该矿开采技术条件的分析, 根据 矿体倾角 为急倾斜 ( 77176。 ~ 85176。 ) ,矿 岩稳固性较好 ( f=8~ 10) ,矿体厚度变化较 小 等特点 , 设计 初步认为 能适用的采矿法有 留矿 法和 削壁充填采矿 法。 削壁充填采矿法 虽然具有 废石混入率低, 出矿品位高 的优点,但 回采工序多且复杂,落矿效率低,材料消耗多,矿块生产能力和工效低,人工运搬矿石时劳动强度大 ,本设计不予考虑。 相对可适用的 留矿采矿法 回采工艺简单成熟、损失贫化率 较 低, 出矿能力较大 ,其相对优越性大。 故 设计选用 浅孔留矿采矿法。 哈密宝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建业分公司鱼峰铁矿 FeⅢ矿体初步 设计 第 24 页 共 99 页 结构参数 矿块沿走向布置,矿块走向长度 50m,矿块宽度为矿体厚度,间柱宽度 8m,采场高度为中段高度 40m,采用平底结构,不留底柱,顶柱高度为 3m。 采准布置 (1)出矿进路 出矿进路由脉外运输平巷向矿体掘进,一直到达上层矿体,沿走向间距 6m,断面为 2 ,采场矿石通过出矿进路人工装车后运至脉外运输平巷。 (2)拉底平巷 拉底平巷位于脉内,作为回采的初始自由面,巷道高 2m,宽为矿体厚度。 (3)天井 在矿块两端的间柱内各掘进一条天井通达上一中段 ,用于行人、通风和下放材料,天井规格为 ,天井内设置梯子,供行人和通风。 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