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中药现代化研发检测中心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结果。 ◆ 分析检测平台 为保证中药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均一性,当前急需发展先进的中药质量分析检测技术,完善中药材、提取物、中成药质量标准,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现代质量控制体系,攻克中药质量分析与评价难题。 本项目拟建设包括常规分析 以及红外分析、紫外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现代成分、检测技术在内的分析检测平台。 ◆ 信息平台及局域网管理系统、学术研讨培训中心 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建立医药科技信息系统和知识产权管理、分析系统,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 搭建 技术中心局域网 , 在技术中心内设 独立的机房,技术中心每间办公室都有两个以上的信息接入点。 在软件系统方面,建立 全市 医药科技信息系统,包括科技信息查询系统、录入系统、新药研发项目管理系统、临床统计分析系统,并引进专利管理、分析系统等。 19 主要设备选型 设备选 择原则 本项目设备, 以建设“技术先进、节能高效”为目标,设备选型应统筹兼顾以下原则: 生产上适用:所选购的设备应与本企业 开发新产品中试 需求相适应; 技术上先进:在满足 研发 需要的前提下,要求其性能指标保持先进水平; 经济上合理:即要求设备价格合理,在使用过程中能耗、维护费用低,并且回收期较短; 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设备的安全性和操作性,选用运行效益高,节约能源,环保无污染的设备。 主要设备配置 中药分离纯化技术平台主要设备 序 号 设备名称 数 量 单 位 1 超临界萃取机组 2 套 2 超声波提取机组 2 套 3 微波提取机组 2 套 4 膜分离机组 2 套 5 萃取机组 3 套 6 树脂柱 3 台 7 层析柱 2 台 8 色谱分离柱 10 台 9 中压制备色谱系统 1 套 10 高速离心机 2 台 11 冷冻离心机 1 台 12 旋转薄膜蒸发器 1 台 13 微波干燥机组 2 台 合 计 33 台 /套 20 制剂技术平台主要设备 序 号 设备名称 数 量 单 位 1 配料罐 2 台 2 输送泵 2 台 3 碳棒过滤器 2 台 4 控释膜激光打孔仪 AC300 1 台 5 中试涂膜成型设备 1 台 6 无菌过滤器 2 台 7 冷冻干燥设备 1 套 8 液体灌封机 1 台 9 中试真空乳化机 30L 1 台 10 超微粉碎机组 2 台 11 全自动制丸机 2 台 12 全自动压片机 2 台 13 干燥箱(机) 2 台 14 全自动分装机 2 台 15 蒸馏水机组 1 台 合 计 24 台 /套 分析检测平台主要设备 序 号 设备名称 数 量 单 位 1 电子自旋共振仪 GH300 2 台 2 差示扫描量热仪 AF25 2 台 3 偏光显微镜 MS9 2 台 4 电子显微镜 WTI100 2 台 5 库尔特计数器 PS200 2 台 6 高效液相色谱仪 日本岛津 5 套 7 气相色谱仪 瑞士卡马 3 台 8 红外光谱仪 2 套 9 原子吸收光谱仪 2 台 10 紫外分光光度计 3 台 11 无菌培养箱 2 台 12 超净操作台 4 台 合 计 21 第 五 章 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和资金构成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及说明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020 年 7 月)。 、决算资料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 入。 (原陕西省计划委员会陕计设计 [1999]091 号文 )计算。 8%。 总投资估算 本项 目总投资 1280 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980 万元,流动资金300 万元。 资金来源为:单位自筹 400 万元,占总投资的 %;区域内 4 家制药企业 联合投资 880 万元,占总投资的 %。 建设投资估算 本项目建设投资为 1280 万元,其中工程费用 980 万元(包括建安工程费 180 万元、设备购置费 800 万元)、流动资金 300 万元。 详见表 51。 流动资金估算 结合本项目特点,根据扩大比例法估算本项目流动资金为 300 万元。 22 表 51 总投资 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工程费用 设备购置 其他费用 合计 一 建设投资 1 工程费用 中药分离纯化技术平台 分析检测平台 制剂技术平台及中试生产车间 药物筛选技术平台 安全性评价技术平台 信息平台及局域网管理系统 学术研讨培训中心 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调研费用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费 建设单位管理费 监理费 系统集成及辅材 人员培训费 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系统运维费 3 预备费 二 流动资金 铺底流动资金 总投资 资金筹措 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 1280 万元。 单位自筹 400 万元,占总投资的 %; 区域内 4 家制药公司联合投资 880 万元,占总投资的 %。 23 资金使用与管理 政府扶持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购置设备、检测仪器和部分固定资产投入。 项目建设单位应认真按照国家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规定,做到专款专用。 建立严格规范的内部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合同制管理,重大开支经董事会研究决定。 24 第 六 章 人员培训及技术来源 人员培训 本项目实施单位应加强员工培训工作,提高职员的综合素质。 对所有员工从企业理念、管理体系、专业 知识、应知应会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训, 专业技术人员 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 300 个小时 ,普通操作人员 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 120 个小时。 另外 , 充分利用激励机制 , 鼓励员工业余自学 , 不断提升文化、技术素质 和创新能力。 劳动定员 本项目共编制 50 人。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并参照同行业情况,本着科学合理、精干高效、以事定岗、以岗定人的原则,本项目劳动定员人数为 50 人,其中管理人员 5 人,详见表 61。 员工来源分为两个渠道,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方式,经过笔试、面试,择优录取;中试生产线工人和辅助 人员公开择优招用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富余青年劳动力。 表 62 劳动定员表 序号 名称 人数 1 管理人员 5 2 技术人员 17 3 销售人员 3 4 中试生产线 生产人员 20 5 司机 2 25 6 后勤人员 2 7 杂工 1 合计 50 劳动 制度 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采取部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由企业委派相结合的用人机制。 其他大部份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生产工人、服务人员等,均直接向社会公开招聘,根据专业技能要求和岗位要求坚持 公开、公正、任人唯贤、择优录取的原则,经培训和试用后正式录用者须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与 企业 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共同履行合同内容。 企业 员工的招聘、辞退、辞职、工资、福利、劳动保险、社会统筹及其它事宜,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企业对招聘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 正式录用后,必须签订劳动合同。 管理人员实行每周 5 日、每日 8 小时工作制度,生产 、技术 人员全年生产 260 天。 技术来源 本项目技术来源为自有技术。 项目招投标 项目的招投标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的规定。 凡是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 200 万元以上的工程;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单项合同估算在 100 万元以上的采购;勘察、设 26 计、监理单项合同估算在 50 万元以上的服务,都必须进行公开招标,择优确定承担单位。 27 第 七 章 项目实施进度 建设工期 该项目建设期一年,计划于 2020 年 4 月开始实施, 2020 年 3 月建设完成。 实施进度计划 本项目实施的进度计划,实行动态管理主动控制。 主要通过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对项 目的不同目标进行分解,根据项目的特点制订出进度控制计划。 项目建设内容在 1 年内全部完成。 各阶段任务如下: 第一阶段: 2020 年 1 月 — 2020 年 3 月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落实 项目建设 资金; 技改工程施工图、工艺图设计规划,工程预算和招标,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房屋改造工程正式施工,争取各项工程有条不紊地同时进行; 第二阶段: 2020 年 4 月 — 2020 年 10 月 设备考察对比,签订设备买卖合同; 动力、锅炉、水处理等基础设备安装调试; 设备操作人员岗前培训; 第三阶段: 2020 年 11 月 — 2020 年 12 月 28 各 平台技术设备 组装集成; 建设 网络 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 中心 门户网站。 29 第 八 章 项目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分析 概述 研发中心将建成中药分离纯化技术平台、制剂技术平台、分析检测技术平台、药物筛选和安全性评价( GLP)平台、信息平台及局域网管理系统,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研发中心运行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构想,研发中心的经济效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 1)中药现代化的研发 包括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提高中成药的质量标准,用现代检测手段对药品进行控制(建立 定量检测方法等)。 研发中心将大力开展中药现代化的研发,这是一个极具潜力的领域。 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制品的交易额超过 300 亿美元。 我国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至今已有1141 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但是,反映新药研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三类新药的研制也多相重复,忽视了发展创新、基础研究及科研水平的提高,研制的整体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 尽管如此,新药仍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占整个药品销售额 10%以上,利润大约在 20%以上。 一种新药上市后,一般 2~ 3 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利润回报能高达 10 倍以上。 研发中心将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其竞争优势明显。 ( 2)新的生产技术的开发应用 研发新工艺、新技术,包括超微粉碎、超临界萃取、仿生提取等。 以现代化的新工艺、新技术生产质量稳定、疗效可靠、适应范围广、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成果的转化将逐步形 30 成常态化,将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评价依据 ( 1)国家计委、建设部计投资( 1993) 530 号文件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通知”及《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 2)国家现行的经济评价有关规定及参数。 ( 3)国家现行的有关财务规定及税收政策。 ( 4)建设单位及工程项目各有关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 本项目基准折现率设定为:税前 8%,税后 8%。 本项目建设期 12 个月,计算期 10 年。 本项目投资计划为:建设期第一年投入 80%,第二年投入 20%。 本项目生产负荷为:生产第一年达到运营能力的 60%,第二年 12月起即开始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 100%。 本项目销售税金、增值税、所得税税率如下:增值税率为 13%,城乡维护建设税为 7%,教育费附加为 3%,所得税率为 25%。 销售税金、增值税、所得税数据详见经济评价附表。 收入估算 本项目主要包括新产品研发 、 新产品中试 、 产品测试 、 技术培训、咨询 等 四 个方面服务的收入,各年的具体收入预测如表 81 表 8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