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含财务表格)(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010 33010 3074 3400 3400 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国内,近十余年来,马 铃薯种植面积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到 2020 年已达 万公顷,是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且鲜食品种占了一半以上,造成了我国马铃薯总产量多、单产低、质量差、效益微的局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形成很大差距(表52 为 2020年中国马铃薯生产概况)。 表 52 中国马铃薯生产概况 (2020 年资料 ) 省区名 种植面积 总产量 (折粮 ) 单产 (折粮 ) l000hm2 万 t kg/hm2 全 国 1417 2904 内 蒙 150 2718 贵 州 148 1961 甘 肃 190 3574 黑龙江 85 2899 山 西 46 1481 云 南 158 3166 重 庆 102 3191 陕 西 2391 30 1242 四 川 145 3943 湖 北 68 3165 河 北 32 2270 吉 林 73 7215 辽 宁 29 3330 湖 南 39 3522 福 建 30 3391 宁 夏 28 2344 广 东 19 4295 青 海 32 4303 新 疆 8 4432 安 徽 3 4366 西 藏 1 12020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统计年鉴 (2020年 )。 在马铃薯消费方面,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来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较大。 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马铃薯的人均消费量差别极大,全世界平均年马铃薯消费量为 28 公斤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但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达 74 公斤 /年,而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量只有 14 公斤 /年。 欧洲人均年消费马铃 薯 86 公斤,北美为63 公斤,拉丁美洲为 24 公斤,亚洲为 14— 15 公斤,非洲只有 8公斤。 中国的人均消费量为 14 公斤 /年左右。 在消费形式方面,欧美发达国家,马铃薯多以主食形式消费。 在美国,马铃薯制品的加工量约占总产量的 76%,马铃薯食品多达 70 余种,而且大量的食品作为旅游、休闲食品在超市随处可见,颇受消费者青睐。 在我国,马铃薯多限于鲜贮、鲜食、鲜运、鲜销,除部分地区作为主食直接食用外, 90%以上的马铃薯是作为蔬菜鲜食。 工业加工多限于加工粗制淀粉,制作粉丝、粉条等,不仅数量少,而且加工深度不够,经济效益不高,消 化能力有限。 在广大马铃薯产地,由于缺乏深加工技术和设备,加之受交通运输条件所限,收获的鲜薯不能及时销售出去,薯农除少量卖出鲜薯外,大部分产品只好留下自用或做成廉价的薯干、薯片或做饲料,严重影响了经济收入,打击了农民种薯的积极性,马铃薯的高产高效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品种改良,我国土豆已挤进国际市场,不但销量逐年增加,而且价格连年上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我国是马铃薯(俗称土豆)生产大国,也是销售大国,近些年除内销外,还大量销往亚洲、欧洲等国,尤其是东南亚各国 需求甚多,年需量在 30— 40 万吨以上,同时港、澳、台市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场也连年向内地要货,且数量较大。 另外,据估算,我国外贸出口的马铃薯每年以 10%的速度递增,年平均在 50 万吨以上, 2020 年高达 60— 70 万吨。 据悉, 2020年出口增至 100 万吨左右,其中东南亚各国 2020 年将增至 50 万吨左右,除种薯外,还有淀粉、薯片、薯条以及冷冻薯制品等,需求量也很大。 由于我国马铃薯含淀粉多、口感纯正、薯块均匀、清洁保鲜、价格较低,颇受国际市场青睐,尤其是我国加入 WTO后,销售渠道拓宽,销售范围扩大,市场份额增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 大的竞争力,不但销量逐年增加,价格也连年攀升。 而且由往年主要从美国和欧洲进口,转向从我国进口为主,其他国家也有多增加从中国进口的意向,所以后市看好,价格将稳中趋升。 项目产品竞争优势 ( 1)质量优势 本项目产品为优质加工专用型脱毒马铃薯种薯,产品符合市场对加工专用型马铃薯的需求,具有品种竞争优势。 ( 2)区位优势 由于马铃薯的种薯生产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和技术要求,并不是任何国家和任何地区都能生产出真正合格的种薯。 最重要的自然条件是要求气候较为冷凉、蚜虫等传媒介体较少。 是生产马铃薯种薯的最适地区之一,因而 在该区生产加工专用型马铃薯产品,具有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 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3)产品结构优势 长期以来,我国的马铃薯品种结构较为单一,且以鲜食、菜食品种为主,而加工专用型品种较少。 本项目开发的产品即为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品种,符合加工企业及市场需求,此外,本项目产品包括原种、一级生产种、二级生产种,产品结构合理,具有较好的产品结构优势。 二、产品生产及销售方案 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 1)年生产原种 300 吨 ( 2)年生产一级种薯 9000吨 ( 3)年生产优质种薯 19000吨 目标市场 项目产品目标市场主要为省内市场,包括 达州、广安、南充、重庆等市区,将来规模扩大后,再面向全省及至全国马铃薯生产区推进。 三、营销策略与营销模式 营销策略 ( 1)立足川东北、辐射周边,重视销售网络建设 以项目区为中心建立与原种基地间的销售网络体系,建立与周边省、县区推广部门和种子企业间的网络体系, 建立与农民的销售咨询网络体系。 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搞好两个服务 一线生产者必须抓好生产技术服务,公司必须狠抓产品售后的服务。 营销模式 ( 1)向脱毒生产种地区提供原种种源; ( 2)在不同生态区设立相应品种示范; ( 3)为不同生态区农民提供种薯及配套栽培 技术; ( 4)利用已有营销网络推广脱毒种薯。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任务和规模 种薯基地建设 ( 1)建原原种扩繁基地 300亩, ( 2)建原种繁殖基地 5000亩, ( 3)建标准化良种繁殖基地 10000亩。 基础设施建设 ( 1)建基础蓄水池 20口,每口 80m3; ( 2) 建沟渠 1250m, 160元 /m。 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物资推广应用 推广马铃薯专用肥、专用除草剂、化控剂、农膜等农资。 病虫防治 以马铃薯晚疫病为重点防治对象,计划防治面积 15300亩。 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建设种薯检 测用房 500m2及配套的仪器设备。 种薯贮藏库 修建种薯贮藏库房面积 3000平方米,贮藏种薯近 2万吨。 技术培训 主要为职工培训、农民配套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培训,计划培训 100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 4万份。 二、项目规划、布局及建设内容 项目规划 ( 1)建设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优化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标准化、集约化经营型的优质 马铃薯脱毒种薯 繁育基地,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为、达州乃至全省及全国提供多品种的优质脱毒种薯。 ( 2)设计原则 ①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 配置,适需、适地、适种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的原则; ②坚持立足长远,满足近需的原则; ③坚持种薯繁育质量、品种和数量并重的原则。 ( 3)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设计完成项目区 年生产原种 300 吨、一级种薯 9000 吨、优质种薯 19000吨。 项目布局 项目重点在交通运输方便、土壤条件好、耕地面积大、群众生产积极性高的乡镇实施。 标准化良种生产基地中涵盖原种基地和一级脱毒种基地。 项目涉及 8个乡镇函盖原种基地、一级种薯基地、商品薯基地。 ( 1)原种基地 实施面积 300亩:茶垭乡邱家坪村 100亩、八台乡和尚岩村 100亩、堰塘乡虾叭口村 100亩。 (见附图 1) ( 2)一级脱毒种基地 实施面积 5000亩:茶垭乡 1200亩、八台乡 1300亩、堰塘乡 1500亩、皮窝乡 1000亩。 (见附图 1) ( 3)标准化良种生产基地 计划乡镇 8个,面积 10000亩。 具体乡镇和面积:茶垭乡 1000亩、白沙镇 1500亩、八台乡 1000亩、石塘乡 1000亩、堰塘乡 1500亩、旧院镇 1500亩、皮窝乡 1000亩、庙坡乡 1500亩。 (见附图 2) ( 4)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土建设工程: 主要建设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实验室,包括无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菌室、检验室、办公室等共计 500m2,并配套相关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 根据项目需要,拟配套的仪器设备如表 61所示: 表 61 马铃薯种薯监督检测中心配套仪器及造价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金额(万元) 备注 合 计 67 1 分样筛 1 套 2 分样器 3 台 3 扦样器 1 套 4 电子自动数粒仪 2 台 5 吸尘装置 1 台 6 种子净度工作台 1 台 7 操作台 1 批 4 8 数码体视显微镜 1 台 5 9 人工智能气候箱 4 台 7 10 粉碎机 2 台 11 铝盒、发芽盒、搪瓷盘 1 批 12 玻璃样品瓶、发芽纸等耗材 1 批 13 干燥箱 2 台 14 除湿机 4 台 15 灭菌锅 1 套 16 冰柜 2 台 2 17 冰箱 1 台 18 电子称 4 台 19 电子天平 2 台 20 数码照相机及配套设备 1 套 21 数码摄相机 1 套 22 投影仪及配套设备 1 套 4 23 打印机、复印机 1 套 24 常规样品柜、药品 柜 4 套 25 档案柜 4 套 26 台式电脑 2 台 27 手提电脑 1 台 28 空调 5 台 29 种子检测专用车 1 台 25 ( 5)种薯贮藏库 修建半地下式种薯贮藏库 3000 平方米,规划在市太平镇状元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坝村、八台乡天池坝村。 并配套相关仪器设备, 其建设内容及投资如表 62所示: 三、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生产技术方案 马铃薯是茄科植物,通常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所有播种用的块茎被统称作种薯。 其在栽培过程中极易受到病毒侵染而造成严重减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马铃薯退化问题。 这种退化会通过种薯传到下一代植株,引起更严重的减 产和品质下降。 目前还没有药剂能够防治病毒病。 但是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即把未感染病毒和未出现退化症状的健康植株、分枝或块茎上芽的顶部 — 毫米的生长点切下,将其放入盛有 MS 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瓶中,经过数月的培养,茎尖长成小苗后,可以脱去病毒。 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脱毒马铃薯的生产过程如下:选用具有品种特性的健康薯块,进行茎尖培养和病毒检测后,获得的健康小苗称作脱毒苗;脱毒苗在温室、网棚等隔离条件下,通过移栽、扦插等快表 62 马铃薯种薯贮藏库建设内容及投资 建设规模、内容及投资 规模(数量) 投资(万元) 备注 土建工程 370 马铃薯种子储备库房 3000 平方米 360 室外工程 10 仪器设备 26 台 65 制冷机 10 台 60 25P 加热机 1 台 25P 换气扇 15 台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5 万元 预备费 5 万元 总投资 445 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速繁殖技术生产出的微型马铃薯块茎被称作脱毒微型薯(脱毒微型薯生产成本高,数量有限,远不能用于 生产,因此需要扩大繁殖);将微型薯在隔离条件好、无蚜虫、无病害的土壤中生产出来的种薯称作原原种,再生产一代称作原种;良种来自原种。 第一次用原种生产的种薯称为一代良种,一代良种再种一次即为二代良种。 二代良种再种一次即可作为生产用种供农民生产商品薯使用。 通过这样的良繁体系进行严格的逐代扩繁而生产出来的各代优质种薯被统称为脱毒种薯。 一般为了提高种薯质量,良繁体系由三代种薯构成,即微型薯、原原种、原种、一代良种、二代良种和生产用种。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合格种 工厂化生产 基础种 微型薯 原原种 原种 一代良种 二代良种 农民用种 第一年生产 第二年生产 第四年生产 第三年生产 第五年生产 脱毒苗 试管苗 公司。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含财务表格)(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值若大于 1MPa 时, 采用 1MPa。 3)灌浆 A、原材料 水泥选用设计图纸指定规格水泥,且水泥存放期不超过三个月,符合质量标准,不受潮结块。 水利用混凝土施工供水系统供水,符合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的要求,拌浆用水的水温不高于 40℃; B、灌浆方法 灌浆采用纯压式灌浆法,先导孔采用自上而下进行钻孔压水灌浆;基本孔则采用第一段(接触段)灌浆结束并待凝后,再钻孔到设计孔深后自下而上灌浆
废 弃物主要是食堂 和职工的生活垃圾。 噪声主要来源汽车、水泵等机械设备的空气动力噪声、电磁噪声及机械振动噪声。 对本场职工和周边环境将造成一定影响。 通过采取废气、废水和废渣的处理措施和降低噪声污染措施,可使各类污染降低到最低,使各类指标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不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均在环境容量的允许范围内,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及参与程度 28
作,起草开工报告; 3) 编制项目总规划、项目组织总设计和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资源采购总规划,经批准后具体组织控制;参与劳务分包等招标采购工作; 4) 具体负责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划分,检验批划分; 5) 编制和组织实施单位工程施工方案、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技术竣工方案,具体组织马鞍山市银塘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第 12 页 共 62 页
铃薯生产水平的提高做出过重要贡献。 近年乌兰察布市各级领导非常重视马铃薯产业,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建设已取得可喜成绩,脱毒种苗繁殖已具有较大规模,但是 距离全市及全国生产需求相比,远远不够,全国年需求脱毒苗总数量约在8 亿株, 乌兰察布市 需求约 3000 万株,而我市现生产能力不足 1000万株, 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建设建设马铃薯组培室项目 已势在必行。 六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统压力大于设定值时,系统中的安全阀打开,释放系统中的气体,降低压力,保证系统安全。 设备方案 本项目为 LNG加气站,主要工艺设备有真空低温卧室储罐、增压泵撬、LNG 加气机、加气站站控系统以及连接管道、阀门。 主要设备如下表: 序号 分项名称 规格及型号 单位 数量 1 LNG 储罐 60 立 方 米 卧式真空粉末储罐 座 1 2 LNG 增压泵撬 美国 ACD TC34 1X2X62VSL全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马铃薯收获机械的发展。 (2)生产规模与种植形式 目前,农村小规模生产方式制约了大中型马铃薯收获机的发展,收获机市场出现了先小型,后小中型并举的现象。 马铃薯种植形式不统一也直接影响收获机作业性能。 (3)机具性能问题 目前我国各地研制的收获机普遍存在可靠性差,作业质量不稳定,适应性不强,功能不全等问题。 马铃薯收获机械的发展建议 (1)机具类型多样化、系列化、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