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马铃薯收获机械的发展。 (2)生产规模与种植形式 目前,农村小规模生产方式制约了大中型马铃薯收获机的发展,收获机市场出现了先小型,后小中型并举的现象。 马铃薯种植形式不统一也直接影响收获机作业性能。 (3)机具性能问题 目前我国各地研制的收获机普遍存在可靠性差,作业质量不稳定,适应性不强,功能不全等问题。 马铃薯收获机械的发展建议 (1)机具类型多样化、系列化、标准化。 我国马铃薯收获机械的设计开发要适合国情,不 但要适应我国广大农村现有的配套动力条件,还要适应各地不同的农艺要求。 (2)提高机具可靠性。 马铃薯收获机械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零部件易腐蚀、磨损或断裂,因此在设计时应从结构特性、制造工艺和材料处理等几方面综合分析,改善零件的可靠性,进而提高整机的可靠性。 (3)多功能联合收获。 目前许多机型只有挖掘功能,没有分离清选和输送功能,生产率相对较低,实际收获时的成本较高。 因此,要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进一 7 步优化挖掘、分离、清选和输送功能,提高生产率。 同时要提高机具的适应能力,完善根茬、残膜的收集功能,使其真正实 现多功能联合作业。 (4)加强基础性能的研究。 研究土壤性质,可准确确定机具的受力特性,理地选择结构参数;研究马铃薯性状,可减少其破损量,提高分选效率。 深入研究土壤和马铃薯特性有助于优化机器结构,提高其使用性能。 3 整体结构的确定 总体结构 本任务设计的马铃薯挖掘机与 80100马力的 拖拉机配套作业,挂接方式为后悬挂,作业时需对行。 该机主要由悬挂机架、转动输送筛、挖掘铲及铲架、切土圆盘刀、传动机构、摆动筛等机构组成。 铲架通过螺栓安装在悬挂机架的侧板上,在铲架上安装有挖掘铲。 在机架上焊有 2点悬挂的地方,与拖拉 机的悬挂机构相连。 在机架中部安装有传动机构,它由传动箱、一对锥齿轮和传动轴组成。 传动机构通过传动轴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拖拉机的动力传动到转动输送筛和摆动分离筛上,使转动输送筛转动,将挖掘出的马铃薯输送到摆动筛上达到分离效果。 转动输送筛的主动轴的转动作用由链条带动,从而使转动筛达到转动的效果。 传动机构末端上有一偏心轮,偏心轮使与其相连的连杆一端作回转运动,在连杆另一端带动摆动筛使其摆动,使马铃薯和土壤达到分离的效果 [5]。 工作原理 拖拉机通过悬挂机 构牵引马铃薯收获机前进,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收获机的机传动机构通过传动轴相连接,在拖拉机启动后,结合动力输出轴使其转动,并通过传动机构传送动力,使转动输送筛转动、摆动筛转动摆动;在拖拉机前进过程中,挖掘铲挖出土垡,土垡沿挖掘铲传到转动输送筛上进行初次分离,然后由传动筛输送到摆动分离筛上再次分离,在摆动筛的摆动作用下薯块和泥土分离,并将薯块成条状铺放在挖掘机的后面,以便捡拾 [6]。 主要性能参数 马铃薯 收获机 主要性能参数见表 1所示: 表 1 马铃薯 收获机 主要性 能参数 Table 1 Main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he Potato Harvester 项目 数值 项目 数值 工作宽度 1800mm 纯小时生产率 ~ •h 作业行数 2 行 集薯类型 铺条 作业深度 200mm 理论明薯率 > 95% 主轴转速 540r/min 理论挖净率 > 98% 8 项目 数值 项目 数值 配套动力 (拖拉机 ) 80100 马力 理论破损率 ≤ 5% 作业速度 ~ 1m/s 行距 700~ 900mm 4 挖掘部件的设计 挖掘部分的作用是把薯块和土壤一起挖起,并把薯块和土壤输送到分离筛上。 对挖掘部件的要求如下: (1)在尽量少挖取土壤的情况下挖净薯块; (2)挖掘深度稳定不损伤薯块,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挖掘铲应有较强的碎土能力,对粘重土壤保证土垡能顺利通过,以便为分离薯块中的土壤提供有利条件; (4)要求挖掘部件的牵引阻力小,刃口的耐磨性好。 为满足上述要求, 采用了组合式挖掘部件。 这种挖掘部件由三角平面多铲、铲架和切土圆盘刀组成。 挖掘铲与铲架通过螺钉连接,铲架固定在机架上。 切土圆盘刀安装高度可调节。 挖掘铲的设计 挖掘铲是挖掘机的主要部件,而挖掘铲的参数的选择是马铃薯挖掘机的设计基础。 设计依据 主要依据是薯块的分布宽度、结薯深度和薯块成簇性等生长状况 , 以及土壤土质和根系的抓土程度。 按收获农艺相关指标 —— 挖净率、伤薯率、明薯率等 , 对挖掘铲的设计要求是 : (1)将所有薯块掘起 , 保证挖净且不铲薯; (2)能流畅地将掘起物送往分离装置; (3)尽早漏土 , 减小挖掘阻力 , 避免机前壅土 ,且减小筛分部件负荷 , 提高整机收获的明薯率。 固定式三角平面多铲是挖掘机的主要工作部件之一,结构比振动式挖掘铲和主动圆盘挖掘部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不需要动力传动。 其缺点是容易产生壅土现象。 壅土现象产生的原因: (1)土壤板结,有大土块、大石块和杂草缠绕; (2)悬挂连接尺寸不正确,挖掘铲工作倾角过大或过小; (3)挖掘深度和前进速度超过设计值。 但在土壤条件好的情况下,正确使用挖掘机是可以避免和减少壅土现象发生的。 9 因此,固定式三角平面多铲在国内外仍得到广泛应用 [7]。 平面铲主要参数的确定 三角平面多铲的铲面为平面,且常用在链杆式挖掘机上。 因此,该机采用三角平面多铲,由 11个三角平面铲 组成,材料为 65Mn。 固定方式是通过铲柄固定在铲架上,并在各铲之间留有滑草间隙。 (1)挖掘铲主要参数如:图 图 2 α 图 1 挖掘铲参数 1 Fig l Digging shovel parameter 1 2γ 图 2 挖掘铲参数 2 Fig 2 Digging shovel parameter 2 γ— 铲刃斜角 α— 铲的倾角 L— 铲的长度 B— 铲的宽度 H— 铲后端高度 (2)受力分析: 铲刃斜 角 γ为 了保证铲刃的自动清理,可由图 3的受力分析确定。 10 αα 图 3 受力分析 Pig 3 Stress analysis 2γ 图 4 铲尖受力分析 Pig 4 Stress analysis of the scraper tip 由公式 P0 sin(90176。 −γ ) > F (1) 使土壤在铲刃上的滑切能力克服摩擦力,土壤与铲刃做相对运动。 公式中 P0— 作用在铲刃的阻力 (N) F — 土壤对铲刃的摩擦力 (N) F = Ntg — 土壤对铲刃的摩擦角 由摩擦定律知 F = Ntg N = P0cos(90176。 γ) 将其代入 (1)式得 γ< 90176。 − (2) 11 一般土壤对铲刃的摩擦角为 =176。 ~ 35176。 ,故取 γ =55176。 为易。 γ过大,茎杆和杂草不能被切断,而且会引起铲前堵塞;但是 γ减小时,要达到同样的挖掘宽度,则必须增加铲的长度,这会增加工作阻力,并且需加强铲的强度。 挖掘铲的倾角 α和铲的长度 L可由图 3的受力分析求得。 根据土壤在挖掘铲上的受力分析可建立如下平衡方程式: Pcosα−F−Gsin α=0 (3) N − Gcosα − Psinα = 0 (4) F = f tg (5) 式中: P — 沿着挖掘铲移动掘起物所需的力 (N) N — 铲对土壤的反作用力 (N) G — 铲面上土壤的重力 (N) F — 土壤对铲的摩擦力 (N) f — 土壤对铲的摩擦系数 将式 (3)、 (4) 、 (5)联立解得: p fGarct gfP g (6) P = Gtg(α+ ) (7) 挖掘铲在工作过程中必然受到阻力的影响,工作阻力不仅只是由于铲起的土壤沿铲移动而产生的,同时,由于切割土壤的作用也会产生阻力,因此 这部分力为 P1=KA (8) 如果不考虑土壤沿着铲面移动速度的影响,则铲的总阻力为 R=P+ P1 =Gtg(α+ )+KA (9) 式中: — 土壤对钢的摩擦角 f = tg K— 犁沟土壤比阻 (N/m2 ) A— 铲面上土壤的横断面积 (m2 ) 轻质土 K =16000~ 20200N/m2 中等轻质土 K =20200~ 24000N/m2 中等坚实土 K =24000~ 30000N/m2 12 (3)铲面的水平倾角 α 铲面的水平倾角 α的理论值可由图 5中对铲面移动的掘起物作用力的平衡方程确定。 TRVh2GPChα 图 5 铲面水平倾角及铲的末端离地高度示意图 Pig 5 The end of the horizontal Angle and the sho。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统压力大于设定值时,系统中的安全阀打开,释放系统中的气体,降低压力,保证系统安全。 设备方案 本项目为 LNG加气站,主要工艺设备有真空低温卧室储罐、增压泵撬、LNG 加气机、加气站站控系统以及连接管道、阀门。 主要设备如下表: 序号 分项名称 规格及型号 单位 数量 1 LNG 储罐 60 立 方 米 卧式真空粉末储罐 座 1 2 LNG 增压泵撬 美国 ACD TC34 1X2X62VSL全
铃薯生产水平的提高做出过重要贡献。 近年乌兰察布市各级领导非常重视马铃薯产业,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建设已取得可喜成绩,脱毒种苗繁殖已具有较大规模,但是 距离全市及全国生产需求相比,远远不够,全国年需求脱毒苗总数量约在8 亿株, 乌兰察布市 需求约 3000 万株,而我市现生产能力不足 1000万株, 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建设建设马铃薯组培室项目 已势在必行。 六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3010 33010 3074 3400 3400 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国内,近十余年来,马 铃薯种植面积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到 2020 年已达 万公顷,是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且鲜食品种占了一半以上,造成了我国马铃薯总产量多、单产低、质量差、效益微的局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形成很大差距(表52 为 2020年中国马铃薯生产概况)。 表 52 中国马铃薯生产概况
类和维生素 C 等多种维生素,其含量高于小麦、水稻和玉米。 马铃薯还是轻工业、食品业和医药制造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如:淀粉、酒精、葡萄糖、合成橡胶、人造丝、电影胶片、 糖浆等数十种工业产品。 特别 适于 食用。 发达国家的人均马铃薯消耗量为 5060 kg,而中国平均仅有 kg,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人均消耗水平更低,为此马铃薯的需求量将在未来的世纪中占有一定的市场。 种植前景非常前景广阔。 四
( 2) 传统减摇鳍发展现状 1889 年,英国人约翰 桑尼克罗夫特取得了减摇鳍的发明专利,这是迄今为止关于减摇鳍最早历史记载。 1923年,日本的元良信太郎设计世界上第一套减摇鳍装置,并将鳍成功的应用在了一艘内燃机船上。 1935年,英国 Brown Brother 公司在一艘 2200吨的大型海峡轮渡船上安装了减摇鳍装置,运营后表明,船舶的横摇运动降低较为明显。
上,也是纯血马的出口国。 世界登记母马与登记马总数前十四位的国家详细情况见表 4- 2。 马场优良马匹繁育、饲养、驯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德国被誉为马术王国,有 80 万匹马,马术运动十分普及并是奥运会金牌得主,培育了著名的汉诺威 、霍士丹、鄂尔登堡、特拉克宁等十 几个马术用马品种,这些马体高 163- 173 厘米,但动作十分灵敏,性格温顺活泼、人马配合能完成高难度马术动作。 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