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排洪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项目法组织施工确保本标段如期完工。 确保计划工期的总体措施 为确保本工程如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施工组织保障措施 为保证施工计划完成,我们将 选派一位有丰富的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经验,并曾担任过类似工程项目经理的人员担任该工程的项目经理,同时选派经验丰富、精力充沛的技术负责人。 以加强项目部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主要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坚守工地,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保证施工中各环节、各专业、各工种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对人、财、机、物统一调度,从组织上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合理的施工方案 充分熟悉本工程的设计图纸,对拟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方法进行认真的分析比较,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及时进行修改补充或调整,确保总体目标计划;在施工过程中 制定阶段性工期控制点,进行目标考核。 针对工程特点,采用分段流水施工方法,减少技术间歇;突出重点,制定严密的、紧凑的、合理的施工穿插,尽可能压缩工期,加快施工进度。 搞好各种资源的保证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和施工进度计划中各个阶段控制点的要求,编制劳动力进场计划、材料进场计划、机械设备进场计划、资金使用计划,以保证各种资源能满足施工需要。 物资材料计划应有明确的材料数量、规格和进场时间,现场材料储备应有一定的库存量,以保证工程进度提前或节假日运输困难时工程对物资的需要,确保现场施工正 常进行。 劳动力进场要保证质量,工人进场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 保证足够数量的劳动力。 按照计划进场施工机械,进场前对机械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和试运转工作,保证所有机械进场后能够投入正常使用。 使用期间加强维护与保养,确保机械能正常运行。 严格的管理与控制 强化项目法管理,推行项目法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设立能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调度指挥机构,配备素质高、能力强,有开拓精神的管理班子,确保施工进度。 利用微机,推行全面计划动态管理,建立主要形象进度控制点,运用网络计划跟踪技术 和动态管理方法,做到周保旬,旬保月,工期倒排,确保总进度计划实施。 认真做好施工中的计划统筹、协助与控制。 严格坚持每周工地施工协调会制度,每日碰头会制度,做好每日工程进度安排,确保各项计划落实。 编排详细的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对施工计划实行动态管理,并围绕总进度计划,编制月、周施工进度计划,作到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实际进度按计划要求进行;每期根据前期完成情况和其他预测变化情况,对当期计划和后期计划、总计划进行重新调整和部署。 实行奖励机制,拟订一定的资金作为目标管理和奖励基金,充分调动全体施工人员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力保各项目标按期实现。 制定各工序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作到文明施工,努力实现施工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合理化,使施工生产有条不紊。 强化项目部内部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与工作协调,加强对劳务人员的控制和与各供货商的协作,争取将围绕本工程建设的各方面人员充分调动起来,共同完成工期总目标。 创造和保持施工现场各方面各专业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同交通疏导、材料运输、周围居民的协调,增进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联系和配合,及时解决问题。 第六章 资源配置计划 机械设备的安排计划 机械设备的安排 ( 1)主要工程机械配置 土石方机械设备:包括挖机、拖拉机、蛙式打夯机等。 砼机械设备:砼搅拌机,砼运输车、输送泵、软管振捣棒、平板振动器等。 钻孔设备:液压钻机、手持式风钻、手持式凿岩机等。 供电设备: 30kw柴油发电机 给排水设备:水泵 供风设备:移动式空压机 ( 2)拟投入本合同的主要施工机械表详见附表一 机械设备的动员周期 工程中标并签订合同后,我们将立即按要求组织具有足够施工能力的设备上场,并作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用 3天的时间,完成设备调遣和设 备维修以及其他准备工作。 试验、测量、质检仪器在工程开工前运到工地,并尽快建立工地试验室,取得试验、计量资格,及时开展施工前的试验超前工作。 机械设备的调遣运输方法 我公司现施工的大部分工程已接近尾声。 施工时可就近调遣,首批机械设备直接运输至现场,运输汽车直接从公路开到工地,挖掘机、推土机等优先装车运到工地以便加宽、修整原有农村道路和新修便道、平整场地等。 人员的安排计划 劳力组织调配计划 我公司若能中标,在人员进场前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及应知应会教育,技术、管理人员要求参加过相应的业务培训,并 持有资格证或结业证书,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应持有特殊工种的上岗证,所需非熟练劳动力(普工)大部分将从当地雇用,并在项目实施期间做好人员的管理工作。 我公司一旦接到中标通知书后,立即进行人员、设备的动员和调遣工作。 5天内派项目经理部的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驻工地,与业主接洽的同时,详细勘察、了解施工沿线情况,尽快安排落实施工营地,开始料场、拌和场、机械停置场的修建工作,并着手水、电、路三通的准备工作。 同时,公司会同项目经理部有关人员按照施工方案中工序的先后,组织相应的机械陆续进入工地。 工程所用施工设备 全部由我方自备,拟配备先进的、性能良好的施工机械,以满足工程需要。 做到临建工程、电力设施等的修建、架设与施工机械、人员进入现场同步进行。 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均需 3天,完成各种临建设施控制在 7天之内。 材料组织及供应计划 材料组织及运输 主要材料的要求与供应方式严格按招标文件执行。 将严格选择供料厂家,并按要求做好材料抽检、试验,上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认可备案。 建设所需水泥、木材、砂石骨料、预制件等外购材料及构配件,可通过城镇及乡村公路运至工地。 进场后物资供应部门必须与施工技术部门紧密配合,做好 材料供应计划,保证材料的及时供应,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工程开工前,与材料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将合同书副本交给业主一份备案。 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材料部门配合技术部门,根据工程各种材料的用量结合工程进度安排,及时编制材料供应计划,并组织采购,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第七章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公司的生命,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严格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质量 保证体系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要素,本项目建立从项目经理至作业班组之间的质量控制体系,实行项目经理为质量第一责任人,项目总工为主要责任人,施工员与各专业作业队长为直接责任人制度。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图,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行其职。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步骤、“人、机、物、环、法”五大要素以及“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进行的。 在目标计划制定后,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编制相应 的工作标准在施工班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方式、方法的调整,以使工作标准完善,并要加强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以使所有质量问题解决于施工之中,并同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与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以保证在今后或下次施工时不出现类似问题。 事前控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编制《质量保证计划》,制定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对工程项目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检验计划;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等工作,并根据本工程特点确定施工流程、工艺及方法;对本工程将要采 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均要审核其技术审定书及运用范围;检查现场的测量标桩,建筑物的定位线及高程水准点等。 事中控制主要工作内容有: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管理范围。 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严格工序间交换检查,作好各项隐蔽验收工作,加强交检制度的落实,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前道工序决不交给下道工序施工,直至质量符合要求为止;对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 事后控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施工过的 产品进行质量控制。 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质量管理体系框图 质量管理目标确定 质量管理体系 控制体系 组织体系 思想体系 质量意识教育 质量回访服务 预防为主的方针 施工组织设计与方案控制 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机具材料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计量标准的质量控制 综合办公室 计划经营科 物资材料科 试 验 室 质量安全环保科 项目经理部 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管理科 法,对完成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整理所有的技术资料,并编目、建档;在保修阶段,对本工程进行维修。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混凝土工程量大,为保证混凝土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混凝土施工质量优良。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按规范及设计要求,对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仓面作业等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各主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不断提高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 原材料质量控制 本工程所用混泥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有由商品 混凝土提供方控制。 混凝土浇筑仓面准备作业质量控制 测量放样 采用先进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放样,以减少系统误差和出错的机会。 所有测量数据,都将通过室内作业和现场计算互相校核,施工放样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测量控制程序》进行操作。 模板施工 做好模板的设计,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和建筑物特性,采用牢固可靠、施工快速、成型质量好的模板。 各种模板出厂前严格检查,按招标文件和规范的要求对模板的尺寸、表面平整度、表面光洁度等进行检查;模板安装时,要测放足够精度的控制点,以控制模板安装质量和 加快安装精度。 3仓面清理 混凝土浇筑前,使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并排干积水,缝面上的浮浆、污染物,使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清理,不得对混凝土内部造成损伤,压力水的水压及冲毛时间应根据季节和混凝土标号随时进行调整。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严格执行仓面工艺设计规定,仓面浇筑工艺,施工设备资源、温控资源、人力资源配置、混凝土浇筑顺序图、设计的标号、厚度、次序、方向、分层、开收仓时间等进行全面的仓面设计,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开仓浇筑混凝土。 施工过程中,不随意变动经批准的仓面设计。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运输采用保温效果较好的车辆运输,并做好施工组织管理,加快混凝土入仓速度,夏季高温季节,做好车辆的防晒保温和冲洗降温,减少混凝土运输途中的温度回升。 混凝土入仓铺料 混凝土下料时均匀铺料,隧洞边拱应对称平铺下料,顶拱或全断面衬砌时采用分料器布料,预埋件附近、使用人工撮料,以防止骨料堆积。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浇筑时,根据混凝土级配、结构部位分别配用手持式硬轴振捣棒或软轴振捣棒,局部位置配用附着式振捣器,以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 模板附近,必要时进行复振,以减少水气泡,提高混凝土表面质量。 严 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模板变形,保证立模的准确度和稳定性,确保混凝土外形轮廓线和表面平整度满足要求。 模板就位后,钢模台车由经纬仪控制连接部位的连杆,使模板达到设计混凝土边线,然后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硬化后的质量控制 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进行养护,一般情况下,使用洒水和喷雾养护。 必要时进行流水或蓄水养护。 混凝土养护期时间,严格执行招标文件条款中的规定。 温度控制 根据施工图纸要求,编制详细的温度控制措施,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由专门的温控班子检查执行温控措施。 各施工要素的质 量控制措施 施工计划的质量控制 在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阶段性进度计划、月施工进度计划等控制计划时,充分考虑人、财、物及任务量的平衡等各种因素,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计划,合理配备各施工段上的作业人员,合理调拨原材料及各周转材料、施工机械。 项目部内的全体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熟悉施工工艺,了解施工流程,编制每周、每月直至整个总进度计划的各大小节点的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决定了施工质量的优劣。 发放图纸后,由项目总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施工员先对图纸进行深化、熟悉、了解,提出施工图纸中的问题、难点、错误,并在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时予以解决。 同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在施工过程中。隧洞排洪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项 目 总 工吴 惠 明技术质量现 场 施 工 班 组工程安全材料设备经营合同 图 管理网络图 4. 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及施工前期准备 施工场地布置 根据工程场地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现场实际情况和业主要求,本着合理安排、文明施工的原则对该 加固 施工阶段场地施工道路、给排水、临时设施做 合理 布置。 场地测量控制网建立 1)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引测出轴线控制点,将木桩打入土中
十一、施工进度安排 (一 )、 施工进度安排原则 “突出重点,统筹优化,均衡快速,确保安质,确保工期”的原则进行安排。 “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安排,做到快建点、早开工。 ,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连续性,作到稳产、高产。 ,合理安排,平行流水作业,均衡生产,确保总工期的实现。 “优先预报、量测分析、动 态组织、稳步推进”安排施工,计划适当留有余地,稳中求快,确保安全。 ,尽快超前,为正洞施工创造条件。
的林副产品,如种类繁多的柑橘、桃、李、杏等水果;白果、巴豆、杜仲等中药类植物;另有桐籽、油菜籽等经济林副产品。 洪雅县植被垂直分布较明显: ① 海拔 246- 500 米地区:植被主要为农作物,小片竹林与农耕地相间分布。 ② 海拔 500- 900 米地区:植被以竹类和常绿针、阔叶混交林为主,竹类以成片分布的楠竹为主。 用材林以马尾松、杉木为主。 ③ 海拔 900 米以上地区:植被主要是落叶乔木
分钟左右,使其各组份充分熟化。 然后根据混合好的涂料粘度,边搅拌边加入适量的专用稀释剂,并充分搅拌 ,直至粘度符合施工要求。 漆膜厚度: 底漆干膜厚度为 60μm;中间漆干膜厚度为 80μm;面漆干膜厚度为 80μm。 防腐涂装施工方法及技术要点:(大面积 涂装时 采用高压无气喷涂法施工,不易喷涂部位、附件及零星部位采用刷涂方法施工) 大面积涂装( 高压无气喷涂 ) : 高压无气喷涂法的特点:
用起重机、铁路轨道车随车起重机。 在一些小的方面,公司的设计同样人性化,根据不同的吊物形式和重量生产了多种抓斗、吊篮、节臂、液压缸、机械臂、钻头等,使随车起重机除起重作业外还可完成诸如零散物料装卸、高空作业、建筑装卸等多项工作。 意大利,作为世界闻名的发源地之一,很早就开始使用随车起重运输车,由于应用的广泛,是现在世界拥有随车起重运输车制造企业最多的国家,共有 FEARI、PESCCI、
........ 75 主要社会风险 ................................................................................................. 78 第十四章 社会效益分析 ..................................... 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