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设工程可研 7 造业和高新产业基地。 ( 2)立足长三角,放眼全球,全方位 、多元化承接产业转移 铜陵示范园区肩负产业转型提升重任,高起点、高定位决定了其不仅仅是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还应以更广的视野,积极承接国际国内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扩大对外贸易与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格局,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 ( 3)完善服务配套,优化环境品质,提升综合竞争力 对于产业示范园区而言,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成功的关键。 规划一方面需加强示范园区生态环境建设、研发创意、工业服务配套,另一方面也应充分发挥协调区生态、交通多方面优势,完善为协调区配套的生产服务、商贸流通、品质 居住等功能,示范园区和协调区各有侧重、整体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 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 工程总投资 :33030 万元。 其中:第一部分建安费用 22748 万元。 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6242 万元,预备费 1137,建设期利息为 2902 万元 研究结论 ( 1) 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了 铜陵市 地缘优势和要素成本相对低廉等优势,加快产业载体建设和新兴产业培育,实现产业快速积聚,努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第一站,建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先导区。 ( 2) 项目的建设是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 3) 项目的建设是安徽 省、 铜陵 市承接产业转移和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施产业升级、谋划中部崛起的一件大事,是 铜陵市 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和 铜陵市 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探索区域创新发展道路和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具有重要示范意义,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充分可行的。 ( 4) 铜陵市 地理区位独特,交通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秩序稳定;周边腹地广阔,市场潜力巨大;生产要素供给充裕,综合商务成本较低。 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了优势,将有力推进 铜陵市 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中国铜陵 安徽铜陵市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工程可研 8 ( 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 11 主要经济指标表 序号 科目 单位 指标 1 总用地面积 Ha 2 规划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180000 其中 标准厂房 建筑面积 平方米 120700 综合服务楼 建筑面积 平方米 20200 金利电子 建筑面积 平方米 14700 松成电子 建筑面积 平方米 5600 凯顺生物 建筑面积 平方米 1900 2 建筑密度 % 42 3 容积率 4 绿地率 % 5 工程总投资 万元 2 项目投资环境及建设必要性 投资环境分析 皖江 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背景 2020 年 1月 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性发展规划,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规划,将为安徽省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对实现安徽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具有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要素成本较低、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好等综合优势,是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 重点发展区域,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辐射最接近的地区,规划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共 59 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 中国铜陵 安徽铜陵市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工程可研 9 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抢抓机遇,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扩大开放,着力深化泛长三角地区发展分工,创新合作方式,推动区域联动发展;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探索科学承接新途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综合竞争力;着力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着 力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皖江城市带建设成为产业实力雄厚、资源利用集约、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与长三角地区有机融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根据《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立足安徽,依托皖江,融入长三角,联接中西部,战略定位是: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发展目标是:到 2020年,经济总量大幅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 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带动安徽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到 2020 年,示范区整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富裕,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带。 关于承接产业转移的总体要求和空间布局 ( 1) 示范区建设坚持以下原则 市场导向,政府推动。 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引导资源优化配 置结合起来,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强规划引导,支持先行先试,强化政策扶持,建立完善产业转移推进机制,促进各类企业及要素资源向示范区有序转移。 主动承接,优化升级。 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自主创新结合起来,依托自身优势,围绕发展重点,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分工合作,错位发展。 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加强区域分工合作结合起来,创新合作方式,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调动承接方与转移方两个积极性,注重区域内 科 中国铜陵 安徽铜陵市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工程可研 10 学布局、有序承接,促进与长三角良性竞争、互利共赢。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既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产业承接,集聚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发展,又注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排的落后生产能力转入,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 2) 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扩大开放,着力深化泛长三角地区发展分工,创新 合作方式,推动区域联动发展;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探索科学承接新途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综合竞争力;着力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着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着力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皖江城市带建设成为产业实力雄厚、资源利用集约、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与长三角地区有机融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 3) 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示 范区毗邻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东向快速通道,优化产业分工,推进产业集聚,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形成产业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城市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空间开发格局。 1)推进 “ 一轴双核两翼 ” 产业布局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构筑 “ 一轴双核两翼 ” 产业分布格局。 沿江发展轴: 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沿江六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良好的岸线资源,发挥产业各具特色、互补性强、联系 紧密的优势,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形成现代化大工业和物流业的重要集聚区域。 安庆产业组团。 包括安庆市和池州市东至县。 依托石化产业基础,促进化工产 中国铜陵 安徽铜陵市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工程可研 11 业集聚,构建循环产业链,进一步增强支柱产业实力。 重点承接发展轻纺、汽车零部件及船用设备加工、文化旅游等产业,促进产业多元化。 建设全国重要的石化和轻纺产业基地。 2) 铜池枞产业组团。 包括铜陵市、池州市和安庆市枞阳县。 发挥铜、铅锌、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承接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非金属材料、机械、化工、旅游等产业。 建设世界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和著名佛教文化旅游胜地。 马芜巢产业组团。 包括马鞍山市、芜湖市和巢湖市无为县、和县。 利用沿江港口优势和深水岸线资源,发挥骨干企业带动作用,重点承接发展汽车、钢铁、化工、建材、文化创意等产业。 建设全国自主品牌汽车基地和精品钢基地。 合肥、芜湖双核: 发挥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全国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强化芜湖作为皖江开发开放龙头的地位和重要节点城市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两市产业集聚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服务功能,发挥辐射作用,带动示范区产业加快发展。 合肥核:包括合肥市、巢湖市部分地区、六安市金安区和舒城 县。 加快合肥经济圈发展,依托合肥 — 淮南、合肥 — 六安、合肥 — 巢湖等城际公路干线,大力推进工业走廊建设,重点承接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电、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芜湖核:发挥芜湖作为沿江重要港口城市,交通体系完善、产业创新和配套能力较强的优势,密切与马鞍山、巢湖的经济联系,推进跨江联动发展和一体化进程,高起点承接发展汽车、新型材料、电子电器、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建设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创新型城市。 滁州、宣城两翼: 充分发挥滁州和宣城两 市毗邻长三角、民营经济活跃、矿产储量大、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开发空间广阔的优势,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形成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 滁州大力推进与南京一体化发展,重点承接发展化工、机械、家电、非金属材料、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建设重要的盐化工和硅产业基地。 宣城重点承接发展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农产品加工、旅游等产业,建设重要的机械制造和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中国铜陵 安徽铜陵市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工程可研 12 铜陵市 经济发展及城市发展战略 铜陵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距 芜湖市 80公里左右,东南与繁昌县接壤,西距 安庆市 90 公里左右,南与青阳县、南陵县交界,西南与池州贵池区毗邻,西北一江之隔是无为县、枞阳县,距省会 合肥市 120 公里, 合铜黄高速 公路线 暨 铜陵长江大桥 、沿江高速、铜九铁路从铜陵市域穿过。 面积 1113 平方公里 (其中市区面积 237 平方公里 )。 南北最长约 公里,东西最宽约 公里,市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宽约 5公里、长 20公里的带状地形。 2020 年,铜陵 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6800 美元; 三次产业比例为 ∶ ∶。 财政 收入突破 70亿元,其中地方收入 33 亿元 ; 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769 元,比 2020 年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 6194 元,比 2020 年增长 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新增就业 20927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 亿美元。 工业实力雄厚,四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发展迅速, 铜工业、化工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形成了以铜陵有色为主的大型企业, 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电子元器件及基础材料产业呈集群化发展态势。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滨江等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兴 建了一批循环经济项目,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 根据《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2020),铜陵市城市发展主要概括为: ( 1) 规划要点 1)城市性质 全国铜产业基地、电子材料产业基地,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皖中南中心城市。 2)城市规模 2020 年铜陵市城区居住为 60万人(其中主城区 51 万人,南部城区 4万人,东部城区 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63km2(主城区 51km2,南部城区 6km2,东部城区 6km2); 2020 年城区居住为 80 万人(其中主城区 62万人,南部城区 8万人,东部城区 10 万 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80km2(主城区 62km2,南部城区 8km2,东部城区 10km2);城市远景规划人口规模为 100~ 120万人。 3)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中国铜陵 安徽铜陵市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工程可研 13 规划分清时序,采取“北扩、东进、南整、西跨”的空间发展策略,确定规划期内城市用地主要向北、东、南三个方向发展,适时向西跨江发展。 4)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在上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沿江带状组团式结构”基础上,依托老城,以经。铜陵市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蒸汽喷射压缩式 热泵 是利用高温位热量 QH(温度 T1)为代价,通过蒸汽喷射器,将低温热源 QL 的温度 T2 提高到用户所需要的热位Q(温度 T),其工作原理如图 2 所示。 图 2 蒸汽喷射压缩式 热泵 从热力学观点,这种吸收式 热泵 可以认为是在高温热源 (T1)与低温热源 (T2)间工作的提供高质能的压缩式 热泵。 这种 热泵 可取得较好经济效益,除喷射器造价低,操作简便外
b. 电化学抛光、化学抛光 电化学抛光是金属制品表面的阳极电化学浸蚀过程。 在特定的溶液中进行阳极电解 , 使金属表面平滑并产生金属光泽的工艺过程就称为电化学抛光。 电化学抛光时 ,零件接阳极 , 通电时零件表面会产生电阻率高的稠性粘膜 , 其厚度在零件表面是不均匀的 , 表面微观凸出部分较薄 , 电流密度较大 , 金属溶解较快。 表面微观下凹处较厚 , 电流密度较小 , 金属溶解较慢。
3 处。 ⑷ 固体径流来流 库区左家湾以上,河床固体径流,主要漂石夹卵块石,来源于上游寒武、奥陶系地层分布段,左家湾至南溪湾沟 段细碎物质亦不多南溪沟以下,仅有部分溪谷出口处有小型碎块石组成的洪积扇,输沙量亦不大。 库段内,覆盖层不发育,基岩广布,植被良好,固体径流来源不多,据水文二队获得的资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 万 t— 万 t,年固体径流模数为1115t/km2. 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⑴
%。 求螺旋分级机的螺旋直径。 D=- +( 24Q1/mk1k2) D=- +( 300/1 ) = ( m) 选用 2 台 高堰 式单螺旋分级机 FG- 1500,其处理能力为 Q1= mK1K2(65D2+74D- )/24 Q1= 1 (65 +74 - )/24= ( t/h) 分级机 负荷系数 η= Q0/Q1 100%= 100%= % 基本指标列于表 514。 表 514
几乎不影响基体金属固有的物理化学性质 [11]。 因此,其软化温度高 达930℃,同时导电和导热以及硬度和强度都能保持得很好。 弥散强化铜的制造是将粉末冶金工艺和传统金属成型加工技术相结合的典范,借鉴国外先进的粉末内氧化工艺,采用惰性气体保护雾化、低分压粉体优化处理、纳米增强相择优培育、等静压致密烧结、热挤压成型、速锻及柔性冷挤等工艺技术。 第 3 页 上 篇 热挤压模具有限元分析 第 一 章
)的花盆中培养,每 3 珠一盆,花盆放于露天的土地上。 一共设定 6 个组,编号 :① (对照 )、②、③、④、⑤、⑥ ,其 Pb2+浓度分别为 0、 100 mg/L、 200 mg/L、 400 mg/L、800 mg/L、 1600mg/L。 对照组定时加入不含铅的营养液,其他分组同时加入不 同浓度的含铅培养液。 测定含水量 将叶片从丹参植株上取下后,迅速剪成小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