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盛养猪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标准化规模养猪 养殖规模 年出栏生猪 14000 头,特种野猪 4000 头。 猪群结构 存栏种公猪 26 头,生产母猪 400 头,哺乳期仔猪 1400 头,保育猪 3000 头,生长育成猪 8000 头,生长育成特种野猪 2020 头。 猪的品种选择 以高产系列长白、大白、杜洛克、大约克、黑猪、野猪为种猪源,繁殖培育生猪。 繁育技术 遵循 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模式,采用二元或三元杂交,采用人工受精技术进行自繁自育。 饲养密度 引进欧美现行的技术标准,结合我地实际饲养情况设计饲养密度。 一般情况下:种公猪 3— 头 / m2 ;空怀母猪 — 头 / m2;妊娠前期母猪 — 头 / m2;妊娠后期母猪 — 头 / m2;断乳仔猪 — 头 / m2;后备猪 头 / m2;生长育肥猪 头 / m2。 饲养要点 母猪平均年产 2 窝 (胎 ),平均窝 (胎 )产仔猪 9 头,仔猪哺乳期37 天,成活率 90%;仔 猪保育期 42 天,成活率 95%;生长期 56 天,成活率 96%;育肥期 49 天,成活率 97%; 172 日龄出栏,体重平均 18 重 240 斤/头,全程用饲料 350 公斤/头,饮水量母猪日 30 升,育肥猪日 15 升,日给料三次,饮水用嘴咬式龙头,日人工清理粪尿,保持猪舍内无氨臭味。 防疫按国家规定由专业队伍进行。 种猪繁育期为三年淘汰制,每年更新约 30%。 本项目饲养场周围设有防疫沟,在防疫沟内侧筑有围墙,把生产与生活区围起来,这样既可避免外界干扰,又可减少疾病的交叉传播。 猪场应合理布局,根据猪的不同生长时期的生理特点,与其对环境的不同要 求, 把种猪舍大体分五部分,即:产仔舍、妊娠舍、保育舍、人工受精舍、育肥舍,妊娠舍为窗封闭,产仔舍和保育舍也为窗封闭,并配有夏季防暑、冬季保温设施。 各类猪舍之间设有中央通道,公猪舍为前敝式带运动场。 主要技术指标 根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和现有生产水平,对年产 14000 头肉猪生产线实行工厂化生产管理方式,采用先进饲养工艺和技术,其设计的生产性能参数选择为: 平均每头母猪年生产 窝,提供 20 头肉猪,母猪利用期为三年。 肉猪平均日增重 700 克以上,达 90— 100 公斤体重的日龄为 160天左右( 23 周)。 肉猪屠宰率 75%,胴体瘦肉率 65%。 具体生产指标如下: 生产技术指标表 单位:%,头,千克 项目 指标 配种受胎率 90 19 配种分娩率 85 胎均总产仔数 ~ 胎均活产仔数 10 出生活体个重 ~ 胎均断奶活仔数 21 日龄个体重 7 周龄个体重 23 周龄个体重 断奶仔猪成活率 保育期成活率 育成期成活率 全期成活率 存栏猪结构标准 妊娠母猪数 =253 头 临产母猪数 =26 头 哺乳母猪数 =76 头 空怀断奶母猪数 =16 头 后备母猪数 =29 头 成年公猪数 =12 头 20 后备公猪数 =6 头 仔猪数 =760 头 保育猪 =960 中大猪 =3824 合计: 6100 头(其中基础母猪为 300 头) 说明 : 1. 妊娠母猪数 =周配母猪数 15 周 2. 临产母猪数 =周分娩母猪数 =单元产栏数 3. 哺乳母猪数 =周分娩母猪数 3 周 4. 空怀断奶母猪数 =周断奶母猪数 +超期未配及妊检空怀母猪数(周断奶母猪数的 1/2) 5. 后备母猪数 =(成年母猪数 30%247。 12 个月) 4 个月 6. 成年公猪数 (全人工授精 ) 7. 仔猪数 =周分娩胎数 3 周 10 头 /胎 8. 保 育猪 =周断奶数 4 周 9. 中大猪 =周保育成活数 16 周 生产计划一览表 基础母猪数 300 满负荷配种母猪数 周 23 月 108 年 1300 满负荷分娩胎数 周 21 21 月 91 年 1092 满负荷活产仔数 周 210 月 910 年 10920 满负荷断奶仔猪数 周 200 月 867 年 10400 满负荷保育成活数 周 194 月 841 年 10088 满负荷上市肉猪数 周 192 月 832 年 9987 生产工艺程序 本 方案的肉猪生产程序是以“周”为计算单位,工厂化流水生产作业程序性生产方式,全过程分为四个生产环节。 按下列工艺流程图示进行。 妊娠舍 15 周 配种舍 1 周 产房 3 周 育仔舍 4 周 中 、 大 猪舍 16周 种猪 910 周 肉猪 23 周 出栏 上市 22 待产母猪阶段。 在配种舍内饲养空怀、后备、断奶母猪及公猪进行配种。 每周参加配种的母猪 25 头,保证每周能有 21 头母猪分娩。 妊娠母猪放在妊娠母猪舍内饲养,在临产前 1 周转入产房。 母猪产仔阶段。 母猪按预产期进产仔舍产仔,在产仔舍内 3 周,仔猪平均 3 周断奶。 如果有特殊情况,可将仔猪进行合并,这样不负担哺乳的母猪提前转回配种舍等待配种。 仔猪培育阶段。 断奶后仔猪进入仔猪保育舍培育至 7 周龄转群,仔猪在保育舍 4 周。 中大猪饲养阶段。 7 周龄仔猪由保育舍转入到中大猪舍饲养 16周 ,预计体重可达 95 公斤左右出栏上市。 粪污处理 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技术模式工艺流程 养殖→固体粪便→一次发酵→强制通风静态垛→臭气→生物过滤→腐热→二次发酵→初级有机肥→农业利用。 液体尿污田园利用技术模式工艺流程 猪圈→集污池→污水调节池→分离机→高效厌氧池→氧化塘→灌溉利用。 猪场内污水处理应按当地环保要求进行。 全厂污水以排泄通畅为原则。 第七章 组织管理及安全生产 组织管理 23 企业组织 企业正式运营时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在总经理统一领导下,公司下设生产、经营、技术、人事和财务等职能部门,对生产经营和行政事务统一领导,各负其责。 项目建设期要成立筹建办公室,项目的建设将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实行规范化管理,即按规定立项,按项目进行动态管理,按计划组织实施,按进度安排建设资金,按要求进行考核。 建立项目质量管理和技术监督体系,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公开招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运行监察制和项目验收制等有关制度,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估,确保项目质 量。 要强化审计监督力度,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 工作制度 饲养人员工作天数为 365 天,二班倒。 劳动定员 企业定员为 54 人,其中:饲养工作 35 人,技术人员 5 人,管理人员 4 人,业务员 3 人,饲料加工车间 4 人,勤杂工 3 人。 人员来源本项目所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工作由公司面积社会招聘,择优录取。 人员培训 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生产人员的素质是企业形象的体现,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从业人员的素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许多企业的生产实践证明,人员培训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该项目建成 投产后能否迅速转入正常生产。 因此,本项目投产前,生产关键环节的有关人员,根据供货方协议到指定的同类型企业考察及进行培训,其他人员由企业组织就地 24 培训,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讲课,使生产人员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要严格考核,持证上岗。 培训人员应不少于一线操作人员中的 60— 70%,培训时间应根据岗位操作的复杂程度确定,通常为 l 一 2 个月。 试生产之前,全体正式职工均应达到独立上岗工作水平。 项目建成后,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化管理,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管理模式企业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措施科学化。 企业按照现 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形成能相互制约的决策指挥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全方位地建立内部竞争机制,在用人机制上,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庸者下、能者上,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企业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推行全程挖潜效法、生产发展临界点自我控制分配法、成本反控制法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建立和健全风险、激励、竞争、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员工的进取意识,企业对在岗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和档案化管理,进行定量定性考核工作业绩公开考评。 这些措施的实施,保证了企业有序、健康、高效运行,为企业业务发展创造了一个 可靠的制度保障系统和良好的操作平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依托,其管理优势所产生的效益将愈益被外界所认知、认同和认可。 年培训投资为 万元。 设计依据 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 辽宁省工业劳动卫生管理条件; 劳动部劳字( 1998) 48 号文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 25 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812020);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87);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85)。 设计原则 劳动保护本着积极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减少职业危害,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等原则,采取如下措施: 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对生产过程中货物搬运采用机械操作。 对传动设备设置安全保护罩,电器设备外壳采取保护性接地。 对噪声大的设备采取消音装置,使噪声降于标准分贝以下。 人工受精舍内设有卫检室、器具消毒室、化验室、更衣室、沐浴室、卫生问等卫生设施。 车间内按规定设置合理的灭火设备。 职业安全卫 生及卫生防疫 本项目生产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及规定。 生产人员卫生 场内的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检,注意个人卫生,每次进入猪舍都要经过杀菌消毒,工作时身着消过毒的工作服,不准把非生产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