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农产品市场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州(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促进河南省和郑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提升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对河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4 (六)有利于促进河南省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现工贸一体化发展 河南是 农产品加工 业 大省 ,农产品加工已 成为经济发 展的支柱产业。 2020 年 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 3 万多 家,形成了啤酒、皮革、面粉加工、速冻食品和方便食品、蔬菜加工、食用油、畜产品加工等优势 主导 产业 ,具有 较为明显的区域特色。 河南拥有 一批骨干龙头企业 和 农产品加工知名品牌 ; 全省有 17家企业的 21 个产品荣获 “ 中国名牌 ” , 23个农业龙头企业的商标被国家认定为 “ 中国驰名商标 ”。 全国销售的每 10 个饺子中有 5 个出自郑州的 “ 思念 ” ,每 10 箱方便面有 3 箱产自河南。 但是目前 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也不容忽视, 高科技含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 “ 高、精、尖、新 ” 产品不多, 农产品资源利用不充分 , 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水平低,资源浪费大,农产品潜在价值没有充分发挥 , 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建设郑州农产品国际批发市场,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将起到引领、促进示范作用。 郑州农产品(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将构筑农产品现代化物流平台,将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促进农产品加工 企业 实现 联合采购、集中管理、统一配送 ,降低其物流成本。 郑州农产品国际批发市场实现以贸促工,贸工联动,带动农产品加工发展,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河南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和优势地位。 并形成价值链各环节的互动效 15 应,实现整体增值效应的最大化。 (七)有利于形成“中原价格”,提升我国大宗农产品国际定价的话语权 我国是全球农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 , 加入 WTO之后农业被动地参与了国际竞争。 目前,国际上大宗农产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的定价权基本是掌握在美国手里,由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确定 ,我国在 农产品国际上定价权方面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而河南是我国农产品期货的策源地,具有良好的期货交易基础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郑州商品交易所则是我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小麦和棉花期货交易中心之一,交易份额 占全国的 50% 以上、交易量居全国第一,其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经济功能初步得到发挥。 因此,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农产品交易做好文章,建立郑州农产品国际批发市场,与郑州商品交易所优势互补,促进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有机互动,发挥协同效应,形成指导农畜产品交易的“中原价格”,逐步 将 郑州 建设成为国际级的大宗农产品信息中心、定价中心和贸易中心,为中国大宗农产品在国际上行使定价权,促进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创造 了 必要的市场机制条件。 16 第二部分 郑州(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条件分析 一、河南省及郑州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 状与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1.河南省及郑州市内消费逐步升级,农产品需求稳步增长 2020年,河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人口数 94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实际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实际增长 %。 2020年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企业销售总额为 ,比上年增长 %。 其中批发 ,比上年增长 %;零售 ,比上年增长 %。 2020年河南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中农业产品交易额达到 亿元,其中粮油禽蛋等食品类交易额 亿元,农机类交易额 亿元,棉麻类 亿元,种子类 亿元。 表 1 2020— 2020 年河南省消费市场主要指标 指标 年份 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 (亿元) 城镇人均收入 城镇人均消费支出 元 同比(%) 元 同比(%) 2020 2020 2.各类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 河南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随 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得到了较快发展,农产品流通设施条件不断改善。 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全省 70%以上的农产品流通任务,发挥着农产品 17 流通主渠道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已发展到 281个,交易总额 817亿元。 全省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87 个,年总交易额 亿元;其中产地型市场 29个、占 %,销地型市场 15 个、占 %,集散型市场 43个、占 %,年交易额 10 亿元以上的市场 11个,占 %。 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对农产品及加工产品需求量和消费量较大。 目 前郑州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共有 29 家,年交易额 347 亿元,概况见表 2。 表 2 郑州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统计表 市场类别 数量(个) 总占地面积(亩) 总交易额(亿元) 交易额 食品副食类 17 1370 254 % 农资类 7 517 41 % 农产品类 5 779 % 合计 29 2666 % 3.郑州市多数市场目前主要以服务本市居民消费为主 从市场的分类内销与流向来看,目前郑州市内市场主要以服务城区为主,绝大部分市场的内销比例均在 60%以上,呈 现典型的销地市场特征,代表性市场如茶叶类、果品类市场。 同时,大部分市场能够兼顾省内消费需求,承担着短距离批发的任务。 郑州市销地市场多集中于周边县市的农业产区,市内尚无典型的产地市场。 在中转集散方面,目前的粮油、水产、农资、调味品等市场均承担一定比例的任务,主要服务邻近的省市。 18 表 3 郑州市各类市场内销与流向表 类别 内销比例 辐射范围(流向) 备注 果品类市场 8090% 本省及周边 粮油类市场 主要服务河南及周边省市 茶叶类市场 90%以上 本省 典型销地市场 花卉类市场 6070% 本省及黄河以北地区 2030%产自本地 水产类市场 60%以上 省外,以西部地区为主 冷冻食品 调味品市场 6070% 省外 农资类市场 周边省市 加工食品市场 70%以上 邻近省份为主 注:来自定点调研数据 4.农产品市场多数集中于城市中心区域 通过我们调研了解,农产品市场多数集中于城市中心区域,发展空间有限。 其中位于城市南面的 4家,城市北面的 7家(具体如下图所示)。 从是否计划搬迁角度来看,未来需要搬迁的 7家,暂不搬迁的 4家。 从占地面积来看, 300亩以上的 3家, 100— 300 亩 的 5 家, 100 亩以下的 3 家,从商户数量来看, 500 户以上的 4 家, 500 户以下的 7 家。 5.综全性、多功能市场为数较少 目前郑州市经营较好的农产品市场,包括水果市场 2家,水产市场 2家,茶叶市场 2家,粮油、花卉、农资、小商品市场各1 家,大部分是单一种类的专业,缺乏综全性、多功能市场。 表 4 郑州市 11 家批发市场分类统计 单位:个 地理位置分布 占地面积 产品流向 未来是否 面临 搬迁 城市 南面 城市 北面 300 亩以上 100- 300 亩 100 亩以下 省外 为主 省内 为主 是 否 数量 4 7 3 5 3 7 4 7 4 数据来源:调研整 19 图 1 郑州市批发市场分布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单体规模较小,空间布局散乱,呈现各自为战局面 目前郑州市内的市场单体规模较小,占地面积均在 400- 500亩之间,且在郑州市城区内外均有分布,距离城中心较近的市场无法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因此也束缚了市场功能升级与物流装备升级的发展。 虽然有约 60%的企业未来准备搬迁,但从郑州市农产品市场流通格局来看,分散的搬迁格局不利于郑州市农产品市场形成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集聚经济。 2.市场布局缺乏合理规划,不能充分反映河南省的农产品特色 20 在批发市场建设中,有的单纯地以行政区划为依据,缺乏对农产品流量和流向的科学预测。 综合性与专业性的建设不平衡,产销市场分布不均衡,降低了流通的效率。 3.市场软硬件设施发展滞后,制约市场效率的提升 一方面是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程度低,多数批发市场尚未从集贸市场中“脱胎”出来,软件及硬件设施不齐全,绝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质量检验检测设施及经营服务设施简陋、基础服务差、政策透明度差、管理不规范,标准化程度低。 大多数市场没有运用电子结算系统、信息交换系 统、现代管理系统,市场大多数还是出租摊位的物业管理者,不能主导市场主营业务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也严重制约着市场交易效率的提升。 4.从区域范围的农产品流通分析,整体辐射能尚有欠缺 目前市内农产品批发市场中部分外销省外,但地域大都限制在山西、山东、安徽等地,辐射半径较小。 对比于河南省粮食产量全国第一、果蔬产量全国第二位,肉类产量全国第三位的生产能力,流通环节的交易形式落后、市场规模较小束缚了河南省的农产品的辐射面积更大发展、品牌知名度有更大影响力。 5.市场功能不完善,交易方式单一落后 大部分是传统交易方式,电 子交易 尚未广泛运用,拍卖、竞买等现代交易方式则更少见。 这些缺陷造成了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脱节。 6.目前多数批发市场还没有形成产业链的规模,辐射能力 21 弱,与上游生产环节和下游销售环节一体化程度不高。 二、郑州周边城市农产品供求状况与流向分析 (一)供求状况 1.河南省农产品供给规模位列周边五省首位 河南是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农产品转化加工大省。 2020年粮食总产量达 ,蔬菜产量达 6600万吨。 “ 十一五 ” 期间,河南省粮食总产居全国第一位,蔬菜总产居全国第三位。 与周边的河北、山东、安徽、湖北、河 南五省相比,五省2020年的粮食产量分别是 5389, , , , 万吨,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别是 , , 2634, ,河南省粮食的产量位居第一位,蔬菜的种植面积位居第二位,仅次于山东。 河南省农产品供给规模宏大、优势突出。 2.河南省主要农产品供给结构与山东省相似,且均略低于山东省水平 河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油料、肉类果蔬等生产基地,果蔬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肉类含量居全国第三位,奶类产量 居全国第四位。 河南省农产品生产产量位居前三的分别是蔬菜、粮食和水果, 2020 年产量分别是 万吨、 万吨和 万吨,在周边的河北、山东、安徽、湖北、河南五省中,河南省主要供给结构与山东省 22 相似,且均略低于山东省。 山东省 2020 年蔬菜、粮食和瓜类的产量分别是 、 万吨和 万吨。 3.河南省社会消费品总额规模宏大,农产品消费成为主要类别 2020年 , 河南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位居全国第五位。 河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周边五省中位列第二 ,仅次于山东的 ,比河北、安徽、湖北分别高出、 818亿元。 以河南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销售总额来看, 2020 年河南省涉农产品的销售总额为 ,占全部商品销售总额的 %,成为商品消费比例最大的类别。 表 5 2020 年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情况 指标 类别 合 计 批发 零售 农产品类 中西药品类 化肥类 种子饲料类 棉麻类 其他商品类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通讯器材类 金属材料类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 合计 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局。 4.河南省农产品消费中蔬菜类、粮油类和水产品类成为最主要类别 2020年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企业销售总额为 , 23 比上年增长 %。 其中批发 ,比上年增长 %;零售 ,比上年增 长 %。 以河南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总交易量来看, 2020 年河南省农产品需求规模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蔬菜类、粮油类和水产品类。 2020 年河南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中农业产品交易额达到 亿元,其中蔬菜类、粮油类和水产品类的交易额分别是 、 元和 ,位列前三。 5.河南省农产品供大于求,流通瓶颈阻碍农产品的价值发挥 2020年河南省 粮食总产达到 ,养活了全国 1/13的人口之余,还 向省外输出原粮及制成品能力 400 亿斤。 2020年河南省出口鲜苹果 吨,苹果汁出口 吨,分别比 2020 年增张 %和 %。 流通体系不健全是影响河南省农产品价值体现。 全省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都存在着环节多、渠道不畅等问题。 农产品物流经过生产者、运销商、产地市场、销地市场、零售商 5个环节才能到消费者手里,为农产品消费增加了成本、增加了时空障碍。 此外,农产品交易中心过于分散,不便于农产品批发经营和居民消费。 市场总体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销售渠道以本省消费为主。 缺乏覆盖面广的综合性批发市场来带动农产品交易的增长。 24 (二 )流向分析 1.河南省地处中原,农产品流向具备四通八达的条件 河南 省 是 全国 农业大省 和九州通衢。 河南省地处中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