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箱形桥顶进施工专项方案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桩孔开挖 桩孔开挖必须在所有防护人员全部到位 ,并在施工期间对线路限速 45km/h 前提下方能进行施工 ,开挖由上往下逐层进 行 ,先挖中间部分的土体 ,然后往四周扩孔 ,开挖孔壁附近土体时必须经常检查孔径 ,以有效的控制开挖桩孔的截面尺寸。 挖孔桩护壁采用现浇钢筋砼护壁 ,每节开挖深度控制在 以内 ,每成孔一节 ,应严格按要求检查挖孔桩的外围尺寸及垂直度 ,以确保挖孔桩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为避免孔桩内土体暴露时间过长 ,应及时浇注孔桩护壁砼 ,为增加护壁强度及整体稳定性 ,在每道护壁内竖向配置Ф 16Ⅱ级钢筋 ,间距 20 ㎝ ,环向箍筋配置φ 8Ⅰ级钢筋 ,间距 30cm。 孔桩挖到设计标高后 ,及时报请监理及设计进行地质确认土质的性质 ,承载力等项目 ,若与设计不符则 13 按要求继续开挖 ,直至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为止。 将挖出的土方及道砟装入编织袋严格按既有线限界要求临时堆码于股道间 ,不得污染道床 ,在天窗点内统一运至股道外指定地点。 挖孔桩施工过程中孔深大于 5m 应对孔底进行人工通风 ,每天工人下孔前必须先在孔内放入活物 (如活鸡 )进行试验 ,以检测孔内是否适合人工挖孔施工 ,同时需加强孔内照明 ,照明采用安全电压 ,临时用电缆线穿入 20mm管径的 PVC管内从股道间穿过。 当挖桩至透水层时 ,应防止突涌 ,加强抽水 ,并设专人看护 ,井内排水采用抽水机抽至线路以外排放。 3)孔桩钢筋笼制安 钢筋笼采用在 孔内分节绑扎的方式进行施工 ,箍筋先下放至孔底 ,主筋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放入孔内 ,边下放主筋边提升箍筋 ,主筋采用套筒连接 ,钢筋笼绑扎时应考虑主筋接头错位布置 ,同一截面主筋接头不得超过总数量的 50%。 为避免影响既有接触网 ,主筋分节长度不大于 ,施工过程中 ,在钢筋搬运通道钢轨顶面铺设两层绝缘土工膜 ,以防人工穿越股道搬运钢筋时掉落造成信号电路短路而引起红光带事故发生 ,在人员及机具下道避车时绝缘土工膜一并拆除。 4)孔桩砼浇注 孔桩砼浇注前 ,必须提前与工务部门联系协调 ,封锁点内将输送泵管从股道下道床中穿过 ,输送泵 管需外包绝缘橡胶垫。 为防止意外 ,孔桩灌注需在封锁点内进行施工 ,孔桩砼由 3#拌和站统一拌制提供 ,砼罐车运至铁路边指定位置 ,采用输送泵输送至孔桩内 ,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捣固 ,振捣要充分 ,保证砼的密实度。 孔桩砼施工至桩顶时 ,要严格控制桩顶标高及平整度 ,同时需在施工便梁梁端位置预埋工字钢 14 限位桩 ,以防列车通过时施工便梁纵向爬行。 5)防护要求 ①自孔桩开挖之日起至灌注成型 ,安全防护员必须随时查看基坑的稳定性 ,且作好记录。 ②挖孔桩开挖及线上 (下 )作业时 ,作业人员必须脚穿胶鞋、身穿黄色防护服、头戴安全帽 ,上班前不得喝酒。 作业 时注意力集中 ,听从安全防护人员统一口令;休息时不得站立于铁路限界之内 ,亦不得坐卧在线路钢轨上。 ③挖孔桩井口围护应高出地面20~ 30cm,防止土石、杂物滚入孔内伤人;挖孔桩作业暂停时 ,孔口必须罩盖;需挂设警示标志;相邻挖孔桩不得同时开挖 ,雨天禁止开挖。 ④挖孔桩施工必须在慢行且设置作业防护员的情况下作业。 ⑤孔桩施工过程中现场需设驻站联络员 2名、现场施工负责人 1名、工点防护员 1名、区间防护员 2 名、施工安全包保人 1 名及安全质量监督人 1名 ,区间防护员在收到驻站联络员发出的列车预报、确报后 ,要立即通知工点防护员及施工负 责人 ,同时应加强警戒 ,监视来车并加强与驻站联络员、工点防护员及施工负责人联系。 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在两个闭塞分区全面撤出到安全距离外避车。 ⑥当孔桩开挖较深 ,孔内作业人员难以撤离至孔外安全距离外避车 ,则地面作业人员离开孔口时 ,需及时采用木板将孔口临时遮盖 ,以免列车通过时 ,道砟或其他杂物落入孔内造成伤人事故。 ⑦作业人员上下班必须在防护人员全部到位后 ,由施工负责人统一带领进出于施工现场。 线路应力放散 本工点青藏线正线青藏线下行线及青藏线上行线为无缝线路 ,为防止在架空顶进期间线路爬行及胀轨跑道 ,在线路架空之 前必须对青藏线正线线路进行应力放散。 在进行应力放散前 ,需通过现场调查 , 15 了解施工期间轨温的变化规律 ,确定应力放散与线路锁定的作业时间。 根据现场实际调查:既有长轨的锁定轨温、单元轨节位置、焊接头位置、胶接绝缘位置及既有位移观测桩位置见下表所示: 1)设置位移观测桩 本箱形桥顶进架空前 ,根据现场实际调查 ,需对青藏线上、下行线锁定作业前需预先设置好位移观测桩 ,位移观测桩沿线路方向每隔50~ 100m 设置 1 组 ,尽量利用现场既有位移观测桩 ,局部位置按需要进行设置 ,新设位移观测桩采用钢轨桩 ,内侧应距线路中心不小于,位于接触网支柱附近可利用支柱进行设置 ,设置高度高于轨顶面 50~ 100mm,标记必须稳固、耐久、可靠、便于观测。 2)无缝线路锁定的基本条件及应遵循的原则 ①无缝线路锁定的基本条件:根据《轨道设计说明》要求 ,放散锁定单元轨节长度为 1000~ 2020m,最短不小于 200m。 单元轨节锁定前应按照设计要求设置钢轨位移观测标志。 在长钢轨焊接成单元轨节后 ,轨面设计标高、方向及水平均已达到设计标准时 ,方可进行线路锁定。 单元轨节左右两股钢轨始终端的相错量不超过 100mm。 ②无缝线路锁定应遵循的原则:线路锁定前应掌握轨温变 化规律 ,根据各施工区段的时间间隔 ,选定锁定轨温及施工时间。 线路锁定时允许锁定轨温变化范围为177。 5℃。 测量轨温时 ,要对钢轨的不同位置进行多点测量 ,取其平均值。 锁定轨温应准确、可靠 ,符合设计规定。 整正轨距后 ,应两股同步锁定 ,同时在钢轨上设置纵向位移观测的‚零点‛标记。 必须准确确定锁定轨温 ,左右两股钢轨的锁定轨温差不得大于 3℃ ,曲线内侧钢轨锁定轨温不得高于曲线外侧钢轨锁定轨温。 16 ③无缝道岔锁定应在设计轨温范围内进行 ,与相邻单元轨节轨温差不大于 3℃。 道岔首尾焊接应在设计轨温范围内焊接。 3)应力放散施工流程及施工方 法的选择 铺设无缝线路‚连入法‛是将区间中相邻的两个单元轨节依次直接焊联的铺设作业方法 ,即把不同时间焊接成的两个相邻单元轨节的始端和终端同时焊接 ,同时放散 ,做到一步到位 ,锁定焊接采用UN5150Z 集装箱式移动闪光焊机焊接。 施工准备 轨温变化规律 确定施工时间 预埋位移观测桩 测量线路长度 开始线路锁定 松开扣件 顶升钢轨垫入滚筒 放散钢轨应力 测量轨温 切锯钢轨并锁定 做好锁定记录 全面拧紧扣件 结 束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流程图 17 具体放散作业程序为:确定放散长度→设立固定段→放松扣件 ,抬高钢轨 ,垫入滚筒 ,保证钢轨自由伸缩→测量作业轨温→为避免钢轨伸缩不均匀 ,在钢轨全长范围内均匀设置临时位移观测桩。 根据放散轨温与作业轨温之差 ,计算并标记钢轨的变化长度 ,并在钢轨上每隔 100m 做标记 →使用拉伸器和撞轨器共同作用拉伸钢轨 ,使其达到设定的标记→在放散过程中 ,用木锤锤击钢轨 ,加速钢轨的伸缩 ,提高放散效率→放散过程中 ,密切注意各观测点处的钢轨伸缩量是否等量递增→使各固定点之间的纵向力均匀化。 当作业时轨温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时 ,采用‚滚筒法‛放散应力后 ,预以锁定;当作业时轨温低于设计锁定轨温时 ,采用‚钢轨拉伸器、滚筒法‛放散应力后进行锁定。 ①滚筒放散法 钢轨焊接成设计长度的轨条后 ,把需要放散应力的长轨条先松开 ,并拆除扣件 ,用起轨器将钢轨提升 ,并在钢轨下垫入滚筒 ,1015 米布置 1 对。 撞击长轨 条数次 ,让长钢轨处于自由伸缩状态。 一旦轨温合适 ,即撤滚筒、长钢轨重新进入承轨槽 ,测量并记录长钢轨头、尾部入槽时的钢轨温度和环境温度 ,并在长钢轨头、尾部做记号和编号 ,根据长钢轨的实际施工锁定轨温 ,计算钢轨伸缩调节器的调整量进行调整 ,并重新上紧扣件 ,进行锁定。 ②钢轨拉伸器、滚筒放散法 利用钢轨拉伸器和撞轨器配合作用 ,通过均匀拉伸长轨条 ,以提高它的零应力轨温 ,使锁定轨温一步到位。 拉伸长轨条时 ,要做到匀、 18 准、够。 在放散段自然温度的条件下 ,轨下垫滚筒 ,松开全部扣件 ,使钢轨能自由伸缩。 每 50m~ 100m 设位移观测标 记 ,并用撞轨器沿钢轨走行方向撞轨 ,当钢轨发生反弹现象时 ,即视为零应力。 钢轨放散至零应力状态后 ,根据设计锁定轨温和实际锁定轨温计算出钢轨拉伸量 ,用拉伸器和撞轨器联合作用拉出该伸长量后即锁定钢轨。 钢轨拉伸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 sjs TTLL 式中:α─钢轨钢线膨胀系数 ,α = L─钢轨长度 (m) Ts─钢轨的设计锁定轨温 (℃ ) Tsj─钢轨的实际轨温 (℃ ) ③放散量及锯轨量计算办法、各观测点位移量的计算 a、放散量的计算: )( sjs TTLL 式中: α─钢轨钢线膨胀系数 ,α = L─钢轨长度 (m) Ts─钢轨的设计锁定轨温 (℃ ) Tsj─钢轨的实际轨温 (℃ ) b、各观测点位移量的计算: nN LLn 式中 : △ Ln─第 n 点处钢轨计划放散量 19 n─观测点号数 N─观测点总数 △ L─计划放散总量 ④无缝线路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应放散或调整应力后重新锁定 ,并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a 实际锁定轨温超出设计锁定轨温 范围。 b 相邻两单元轨节锁定轨温之差不得大于 5℃ ,左右两股钢轨的锁定温度不得大于 3℃ ,同一设计锁定轨温的长轨条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之差不大于 10℃。 c 钢轨产生不正常的过量伸缩。 d 无缝线路固定区钢轨出现严重的不均匀位移。 e 原因不明 ,施工时未按设计规定锁定的线路。 ⑤作业要点 a 拉伸时 ,应在轨底与承轨台面之间支垫滚筒 ,滚筒直径以 30~35mm 为宜 ,滚筒每隔 12~ 15m垂直钢轨垫入轨下。 b 滚筒工况 ,应指定专人分段负责。 c 划定位移观测点 ,设专人负责观测并分析。 d 拉伸最好采取一端拉伸 ,一次到位的 方法。 ⑥线路锁定 轨温合适或钢轨拉伸到位时 ,依次去除支垫在钢轨下的滚轮 ,将钢轨落到轨枕上 ,上好扣件 ,紧固钢轨 ,在拉轨器前后各 50m 范围内的钢轨锁定完成后 ,方可松掉拉轨器的液压油门 ,拆除拉轨器 20 钢轨固定端的锁定长度 ,混凝土枕Ⅲ型扣件以 50m 为宜。 拉伸端合拢后 ,锁定段应松开 ,而后再复紧。 线路锁定后 ,应在埋设有钢轨永久位移观测桩位置的垂直线上钢轨轨头外侧面标记钢轨位移零点。 并定期对钢轨的位移进行观测 ,放散之后每一星期观测一次。 位移观测桩处换算 200m 范围内的相对位移量不得大于 10mm,任何一个位移观测桩处位移 量不得超过 20mm,发现位移量超标者 ,应迅速查找原因 ,并对该单元轨重新进行应力放散及锁定。 架空便梁安装 本箱形桥架空主跨采用 D24型施工便梁 ,两端辅跨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 8m、 12m或 16m施工便梁 进行 组合对 线路 进行 加固,共需 主跨 D24型施工便梁 8组, 辅跨 8m 施工便梁 9组、 12m 施工便梁 6组 、16m施工便梁 1 组。 因本施工工点横跨 八 股营运线且均为电气化铁路线,无法采用汽车吊进行 D型便梁安装,且每片 D型便梁重达 ,经调查,周边既有轨道车亦无法吊运如此大吨位的构件。 因次 ,本箱形桥拟采用横向 跨线 滑移的方式进行架空便梁的安装, 施工便梁由箱形桥两端往中间进行滑移, 4道、Ⅱ道、Ⅰ道施工便梁 存放在 4 道北侧 ,便梁架设时由北往南进行滑移,架设顺序为 Ⅰ道→Ⅱ道→ 4 道 ;3 道、 5 道、 7道、 9道、 11 道施工便梁 存放在 11道南 侧 ,便梁架设时由南往北进行滑移,架设顺序为 3道→ 5道→ 7道→ 9 道→ 11道。 架梁步骤:调整枕距→枕梁就位→跨线移梁→纵梁就位→纵横梁联结→安装钢轨扣件→线路整修、养护 21 1)滑梁准备 先在靠近甘河专用线南侧对应架设位置选择一适合场地 (无电线杆或接触网杆等影响横移的障碍 ),作为卸梁、纵梁临时拼装及 存梁场地。 移梁前 ,先根据既有线实测轨面标高搭设高于滑道面 5 厘米的临时存梁枕木垛 ,并将要移的纵梁用千斤顶移至搭好的枕木垛上 ,同时根据要移动的水平距离 ,提前准备足量等长的 P43 轨 ,作为滑梁轨道。 便梁在线路旁存放时可采用斜撑进行临时支撑 ,以防便梁倾覆侵线而影响线路正常营运。 2)既有枕距调整及穿钢枕 既有枕木间距调整及穿钢枕需在封锁点内施工 ,线路封锁令一下达后 ,组织人工按 670mm 的间距调整好轨枕间距 ,并将多余的轨枕抽出。 按‚隔六穿一‛的原则 ,在调整好的轨枕间距内扒除部分道。车站箱形桥顶进施工专项方案书(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标是设计一款短臂架、适合穿行乡村羊肠小道的小型高效的混凝土布料机。 方案的拟定 布料机样式的 确定 1 手动式布料机 手动式布料机完全由人工操作,具体机构简单、机动灵活、操作方便、价格低廉,适合于混凝土平面浇注施工,目前市场较大,整机可绕回转支座回转,臂架分为两段,后臂可绕前臂回转,两处回转组合可实现臂长范围内的连续布料。 两外,伸缩支腿可调节高度和长度,立架可拆卸,以满足不同的施工要求。 2
第 8 页 共 64 页 和追尾碰撞等。 因碰撞面未引起侧滑,故不产生摩擦力。 (2)向心斜碰撞 向心斜碰撞也是重心对重心的碰撞,但是相对碰撞速度的方向与碰撞面有一角度。 由于碰撞面引起了侧滑,所以有摩擦力的产生。 (3)偏 心正碰撞 重心与重心偏斜且与碰撞面成直角的碰撞称为偏心斜碰撞。 因与碰撞面垂直,故不产生摩擦力。 (4)偏心斜碰撞 重心与重心偏斜,且与碰撞面不垂直的碰撞称为偏心斜碰撞。
年代就参加到模糊控制领域的研究讨论当中,到了 90 年代和最近几年,已经在模糊控制等智能控制领域得到了较成熟的发展。 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研究涉及了基于传统 PID 的模糊控制,基于神经模糊网络模糊控制和时空混沌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等。 可以说 国内的理论研究已经朝纵深发展,理论体系也比较完善。 而根据近几年的研究发展可以看到,大量的研究都尝试采取新型的自适应进化算法,如神经网络
15 x02 3600 x0 60 y02120 y0 y1 60 z023600 4 y024 z02z0 15 x02 3600 x0 60 y02120 y0 y1 60 z023600 4 y024 z02x0z02 1800 z0 120 x0 z0 4 y02z0 4 y0 y1z0 4 z033600 4 y024 z0215 x02 3600 x0 60 y02120 y0 y1
[( 3+42+120+3) = 计算公式: I9=P9/ 3 U I9 =( 1000)247。 ( 380)= 查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04DX1011 表 227A ,应选用 YJLV224 150﹢ 1 70 电力电缆 一根 ,可以保证上述 配电 箱的使用 1015 B2 箱 电缆选择 : 1015施工区 空气压缩机 1 台 3KW、交流弧焊机 2 台 42KVA 外用电梯 2 台
( 1)限位基面应有足够的精度。 定位元件具有足够的精度,才能保证工件的定位精度。 ( 2)限位基面应有较 好的耐磨性。 由于定位元件的工作表面经常与工件接触和磨擦,容易磨损,为此要求定位元件限位表面的耐磨性要好,以保持夹具的使用寿命和定位精度。 ( 3)支承元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定位元件在加工过程中,受工件重力、夹紧力和切削力的作用,因此要求定位元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