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民县防渗渠建设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指导思想 以十六届四中全会及县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为指 导,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立足北哈拉布拉村的水土资源优势,大力推进防渗渠建设进程,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示范区,经过项目建设,加强北哈拉布拉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 ***北哈拉布拉村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目标。 原则 因地制宜,综合有效措施的原则 根据 ***的地形、地貌及水资源分布等实际条件,采取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综合各种有效措施。 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 立足自力更生和政府适当扶持以及引入市场机制与多渠道筹集资金相结合的原则,建设期间实行三项制度的改革。 执行五优先原 则 优先发展严重缺水地区,以稳定该区的农牧业生产;优先发展地面坡度大的地区,以养活建设投资;优先发展地多 水少的地区,以提高效益;优先发展干部群众对节水灌溉积极性高的地区,以利于节水灌溉的建设;优先发展技术素质高的地区,以利于节水灌溉效益的充分发挥。 合理选材提高工程质量 原则 尽量选用本地的材料,以减少投资,适当选用外地材料,以提高工程质量。 建设目标 进一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引水能力由 立方米 /秒提高到 立方米 /秒,逐步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提高防渗能力。 项目建成后,可年节约用水 万立方米,可改善灌溉面积 3000 亩。 使低产田得到改善,提高作物单产,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确保农牧民可持续发展,为北哈拉布拉村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为农牧民加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的基础。 任务 ①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灌溉用水定额管理,采用先进的量测设备和土壤水分测定设备,通过灌溉实验资料及观测资料,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确定各类作物的实际灌溉定额,制定农作物种植规划,坚持以供定需。 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草原法》、《农业法》、《林业法》、《取水许可制度 实施办法》、《水政处罚实施办法》、《水利产业政策》及自治区实施细则等国家及自治区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出适合我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发展节水灌溉的有关政策,实行定额供水,节约优惠、奖励,超额加价,调动农户节约用水的积极性。 ③改革现有供水收费管理体制,加强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减少灌区供水收费中间环节,提高供水到户率,对于本项节水工程的水费征收采取新水新价,一步到位按供水成本收费;对于老灌区,逐年达到供水成本价格。 ④逐步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 调整现有的种植业结构,粮食作物主攻单产,在确保 粮食生产自给有余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经济作物的比重,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实行种、养结合,粮草轮作的合理的种植业结构。 ⑤本项目新建渠道 8公里。 第四章 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规模 新建 Q1=; 新建 Q2=;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Q1=; Q2=; 配套闸门 40套; 涵洞 8 座。 第五章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 该项目总投资 65万元,其中: ; 公里 7万元 /公里 = ; 公里 /公里= 配套钢制平板闸门 40套 ; 40 套 /套 = 8 座涵洞; 8 座 /座 = 工程估算表 附表 :单位(万元) 编号 工程及费用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 合价 其中 (万元 ) (万元 ) 以工代赈资金 自筹资金 其他 一 建筑安装工程 万元 (一 ) 渠道部分 公里 8 1 2 (二 ) 涵洞 座 8 (三 ) C15砼分水闸部分 座 40 二 其他费用 1 建设单位管理费 1% 2 勘测设计费 % 3 工程监理、招投标费 % 三 基本预备费 5% 总计 65 60 5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 65万元,其中: 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 60 万元 受益农牧民群众自筹 5万元 第六章 . 环境影响评价 ***及项目区环境概况 自然环境概况 项目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塔额盆地西南缘,地理坐标 82176。 15′ — 83176。 2 5′ ,北纬 45176。 24′ — 46176。 30′。 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 — ,多年平均蒸发量 — , 多 年 平 均 气 温— ℃ ,年日照时数 — ,年辐射量136— 137kca/cm2, ≥10℃ 积温 — ℃ ,无霜期147— 190d,最大冻土深度 131— 182cm。 社会环境概况 ***下辖 6 个行政村, 13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7540 人,其中农牧业人口为 7147 人,农牧业劳动力 3529 人。 全乡现有贫困人口 4789 人。 2020 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 万 元,年末牲畜存栏 万头 (只 )。 2020 年人均收入 2280 元。 项目建设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实施防渗渠工程的过程中,要求施工的土石方按规定合理堆放,以防止水土流失和对周围土壤植被产生不利的影响。 本项目建成后可增加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对防止风沙,改善项目区内部的小气候等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农业快速发展。 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项目完成后,可以提高项目区的绿化覆盖率,减少了土地空闲状态和时间,基本满足 “ 资源 — 环境 — 经济 ” 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 水土等农业 资源得到保护性开发利用。 通过防渗渠建设,提高地面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地水分蒸发量,促进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同时得到充分利用。 项目完成后由于实行了防渗渠灌溉加上配方施肥等农业技术,基本抑制了化肥随排水向地下水转移,减少了化肥对水体、大气等的污染,有利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生物防治等农业技术使用,不仅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了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结果使得农药对生态环境污染降到了最低水平。 综合评价与结论 由此可见,本项目完成后可以增加项目区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初步 改善项目区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为该区域乃至全 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对项目区的环境基本无不利影响。 工程将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因此,从环境角度考虑,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很多,不利影响少,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第七章 效益分析 生态效益 8 公里防渗渠建成后,可基本保证北哈拉布拉村灌区农、林用水的一般需求,有效地促进 800 多亩农田防护林的林木生长,为北哈拉布拉村实现农田园林化创造了条件。 农田渠系全程防渗,减少了水资源的渗漏。 同时,涵养了水源,改善了农田小气候,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全村 354 户 1724 人可受益,其中低收入户 268 户 1107 人。 项目的实施可改善项目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项目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从而推动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健康、快速发展。 项目的实施可改变北哈拉布拉村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北哈拉布拉村是红花产业主要基地之一,防渗渠建成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