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县应急指挥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以下目标: 一、日常管理 1.避免值班人员面对大量事务信息(领导日程安排、电话记录、日常接待、通信录维护、公文接受、值班安排)的重复性工作; 2.整合灾害综合信息资源,实现灾害信息共享,及时的数据采集、更新、维护灾害应急保障资源(应急物资、应急设备、应急专家、抢险救灾队伍、通讯终端装备、应急交通、应急预案等); 3.使得各级灾害应急管理相关单位的人员和公众,灾害应急管双击页眉页脚后可删除, 网友(洪枫)为您奉献, : 332985688 主页 双击页眉页脚后可删除, 网友(洪枫)为您奉献, : 332985688 主页 理工作人员及时地、科学的掌握应对以及组织培训和演练。 二、应急处置 1.全程实时跟踪和分析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源,并实时的提供风险等级,进行综合性监测预警,消除隐患; 2.通过各种通信手段及时收集突发灾害事件的各类信息;面对重大突发灾害事件(洪水、地震、火灾等),实现全面监测监控,并快速组织各类会商、动态地全面了解灾害现场的状况; 3.面对跨部门重大自然灾害事件,提供科学决策、综合协调、高效处置、及时信息发布和事后恢复重建(现场情况、疏散人群、组织救援、 调集资源、调集设备、提供补给、最佳方案、善后评估)的平台。 2. 3 项目建设 的意义 建立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促进灾害应急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提高对处理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形成集测、报、防、抗、救、援为一体的四级灾害应急救助服务体系。 (一)有效协调各部门应急行动的需要 人类工程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自然界原有的物质能量流动方式,如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给排水、供电、燃气、通讯、交通等生命线工程构筑了一个巨大的人工生态系统,各社会服务部门形成的产业链紧密而复杂,环环相扣。 自然灾害对某一种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将 很快波及到另一生命线工程,产生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形成连锁反应。 因此,建立县级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是有效协调各涉灾部门间减灾行动的需要。 一旦突发性灾害事件发生,各涉灾部门可以实现在综合减灾管理机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密切配合,发挥综合化减灾的优势,迅速控制各种灾害和险情的发展,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对社会双击页眉页脚后可删除, 网友(洪枫)为您奉献, : 332985688 主页 双击页眉页脚后可删除, 网友(洪枫)为您奉献, : 332985688 主页 经济的影响。 (二)高效传递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的需要 四川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地震、洪涝、干旱、风雹、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都有发生。 其中 大部分灾害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广、造成经济损失巨大,预警难度非常大。 在灾害来临前,如果不能及时将灾害预报、警报信息传递给地方政府和广大公众,必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汶川大地震能实现高效得进行救援,正是有了现代化信息传递技术作为支撑。 (三)实现科学指挥和组织灾害救援工作的需要 系统将收集汇总各种灾害的实时监测资料,并对严重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生命线系统的灾害影响进行分析,预测灾害将要波及的地区和影响情况。 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向地 方党政领导部门提出科学的指挥和救援方案,以便当地政府迅速组织实施灾害防御和救援工作。 (四)科学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和减灾规划的需要 各级地方政府在对城乡进行产业布局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准确了解本区域的综合防灾减灾基础数据和信息,掌握当地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才能对产业链和产业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最大限度地避开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威胁。 综上所述,由于目前我省尚未实现气象、水利、地质、农业、林业、消防、地震、卫生、民政等灾害管理部门的灾情、灾害数据库共享,以致各级政府无法获得科学可靠的综合 减灾信息,降低了我省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这种现状对于各级政府组织减灾工作十分不利。 因此,建立区县级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势在必行。 双击页眉页脚后可删除, 网友(洪枫)为您奉献, : 332985688 主页 双击页眉页脚后可删除, 网友(洪枫)为您奉献, : 332985688 主页 第 三 章 建设目标、内容及 总体建设方案 3. 1 建设目标、内容 3. 1. 1 建设目标 用一年时间,完成标准规范体系地方化建设;依托各级电子政务网和公网,基本建立上联市、省减灾中心、民政部,由省、市州、县救灾减灾中心组成的三级广域网系统;根据应急救助指挥体系的总体要求,部署统一开发的应急救助指挥体系并完成本地化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救助指挥体系的安全保障体系;同时培养各县共 10 名掌握信息技 术的基层应急救助指挥体系业务和技术骨干。 实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业务信息的统一管理,实施对减灾救灾业务的预警和监管。 3. 1. 2 建设内容 三大基础支撑体系:应急指挥场所基础平台、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基础支撑系统;  应急场所包括减灾指挥中心大厅、会议室、机房;分中心指挥大厅、会议室,包含弱电、显示系统等,支撑减灾中心日常工作;  采用移动指挥车搭建救灾现场指挥系统;  基础支撑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主机存储备份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图像接入系统,解决语音视频指挥调度、数据信息传递、下级及相关部门数据交互、应用系 统基础支撑; 两大规范体系:包括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3. 2 建设原则和策略 1 坚持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