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标准化有机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植面积迅猛增加, 2020年已发展到 11076 hm2,占世 界总面积的 %。 可见世界上蓝浆果的发展趋势是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总产量逐年增加。 国内栽培情况 中国对蓝莓的研究及栽培业已启动,较早引种蓝莓的有北方的吉林农业大学 (1983 年 )和南方的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986年 )。 前者主要围绕北方的适栽种类进行,后者以南方适栽种类为主。 近几年先后有山东果树研究所、西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开始开展蓝莓的引种工作。 据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对在江苏的 溧阳、苏州、镇江 ,浙江的萧山、湖州、温州,江西的吉水,贵州的麻江等地小规模试种情况的调查统计表明:在我国 长江以南地区,兔眼蓝莓的适应性较好,定植第三年株产达 kg,第四年株产 ,第五、六年进入盛果期,株产 产量和品质与美国原产地相近,个别品 9 种的表现还优于原产地。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江苏溧水种植的 4 个品种与美国 3 个不同地区的同品种相比,除“巨丰”一个品种外,其余 3 个品种均高于美国(见下表)。 引种实践证明,蓝莓是一种适合在我国发展的新型果品。 南京溧水和原产地兔眼蓝莓单株产量对比表 单位: kg 品种 溧 水 美 国 3 年生 5 年生 7 年生 Arkansas Texas Mississippi 梯芙蓝 巨 丰 顶 峰 蓝美人 蓝莓产业化种植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需要酸性土壤; 二是需要一定的低温 , 以保证开花所需的低温需求量;三是栽植和果实采收需要大量的劳力。 据我国土壤资源普查统计 ,全国 酸性土壤的分布面积较大,总面积在 2 亿公顷以上,仅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能满足一定低温条件的酸性土壤面积就达上亿公顷。 长江以南地区,大部分是酸性土壤, PH 值 ,冬季低于 ℃的累计气温一般不低于 800小时,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均工资低于 50 元 /日,完全满足发展蓝莓种植产业的要求地。 因此,从发挥劳力和土地资源优势角度,加快蓝莓产业化生产,是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蓝莓出口创汇综合效益好,但出口蓝莓标准高,生产难度较大,易 受雨害、虫害等自然灾害影响,很难做到稳定产量按需供给,尤其 10 是安全品质很难控制等突出问题。 因此,建立蓝莓质量安全标准化栽培种植技术体系,引进筛选适用品种,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安全标准化栽培种植技术规程,通过建立大型示范区推广种植,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对蓝莓有机(清洁)生产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创汇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较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并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发展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蓝莓产品 蓝莓属于第三代水果,果实为蓝色,重 14 克,果肉细腻,种子极小,具有清淡香味,可食 率为 100%,果肉酸甜适口。 在国际市场上,约 70%以鲜果销售。 其果实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独特的营养保健价值,被称为“果蔬之王”。 蓝莓具有 特殊的保健功能, 现 已发现并被公认的有: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在全世界 41 种重要的以营养丰富著称的果树、蔬菜中,蓝莓的抗氧化性能居为首位;② 提高免疫能力,有抗癌症的功能;③促进微血管循环;④有延缓脑神经细胞衰老、增强记忆的功能;⑤改善视力,解除眼睛疲劳;⑥预防尿路感染、皮肤病和美容效果;⑦ 叶片对丙型肝炎和糖尿病等有疗效。 蓝莓果实中除了常规的糖、酸和 Vc 外,富含 VE、 VA、 VB、 SOD、熊果苷、蛋白质、花青 素 、食用纤维以及丰富的 K、 Fe、 Zn、 Ca 等矿质元素。 据对从美国引进的 14 个品种的蓝莓果实分析测定,每百克蓝莓鲜果中花青 素 含量高达 163mg,蛋白质 400700 毫克、脂肪500600 毫克、碳水化合物 毫克,维生素 A 高达 81100 11 国际单位、维生素 E 微克、 SOD 国际单位,维生素都高于其他水果。 微量元素也很高,每克鲜果中钙 220920 微克,磷98274 微克,镁 114249 微克,锌 微克,铁 微克 ,锗 微克,铜。 大面积种植后,可以形成以下产业: 蓝莓国际市场分析 市场是产业前景的根本所在, 蓝莓 国内外市场潜力很大。 单是国际市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