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套)。 三、资产与财务状况 2020 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2649 万元,主营业务成本 2132 万元,营业费用 2305 万元,管理费用 118 万元,财务费用 万元,利润总额 157 万元。 固定资产总值 1776 万元,资产净值 1384 万元。 资产负债 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见附件中的审计报告。 四、协作单位情况 1.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 本 项目 的技术依托 单位 —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 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设有动态监测科、植保科、草原建设科等 11 个职能部门。 专业技术人员 80 人,其中高级工程师 22 人,中级技术人员 48人。 肩负着全省草原资源勘测、动态监测、草原保护利用、全省饲料资源调查、饲料加工、动物营养研究、草业生产和草原鼠、病虫害防治 等技术 工作。 主持完成 60 余项科研、推广项目,获省部级、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地厅级科技进 步奖 32 项,引进、培育和栽培优良牧草 200 多个,自主培育成功了陇中苜蓿 、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 等优良地方品种。 在草原监理、牧草种子管理和飞播牧草、草原治虫灭鼠、秸秆青贮氨化等专项技术推广和牧草种子基地建设等方面成果显著。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具有陇中苜蓿品种的自主知识产权, 已授权玉门大禹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 实施 2020 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专项项目 《 甘肃省玉门市陇中苜蓿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 项目 中使用该品种, 并承诺为项目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撑。 甘肃新陇原生态农业有 限公司是在甘肃省牧草种子公司和原甘肃陇原草业科技有限公司基础上重新注册登记的新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2020 年 12 月份正式注册成立,是牧草、草坪、水土保持植物、饲料作物种子经销、批发零售农药、饲料及各类农业、牧草机械等业务的综合企业,公司按照种子法及工商企业管理有关规定取得了《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主要农作物生产许可证》、《甘肃省农药经营许可证》等证书。 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 200 万。 公司现有员工 13 名,管理人员 2 名,业务人员 9 人,财务人员 2 名。 公司成立以来,已向社会提供各类优质牧草种子 1200 余吨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 预测 一、国外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现状 紫花苜蓿是美国最重要的栽培牧草,所有的州都有紫花苜蓿种植,总面积超过 1200 万公顷,其中种子田面积在 17 万公顷以上,是世界上紫花苜蓿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 全美国有 20 个以上的州进行紫花苜蓿种子生产,单位面积平均产量为 267kg/公顷,年产量平均为 45417 吨。 美国西部五个州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合于牧草种子生产,并且有灌溉条件,产量高,是美国紫花苜蓿种子的主要产区。 美国每年有一大部分紫花苜蓿种子销往亚洲、南美洲及墨西哥等国家 和地区。 加拿大紫花苜蓿的种子田的面积为 60284 公顷,产量约 9000 吨,主要集中在气候干燥的西部省份。 世界紫花苜蓿种子市场当中,欧洲的法国、西班牙和南美洲的阿根廷也占有一定比例和份额。 西班牙紫花苜蓿种子田的面积约 1 万公顷,最高产量可达 100kg/公顷,主要供给国内需要和出口墨西哥。 近年来国际市场对苜蓿草产品需求急剧递增。 日、韩及东南亚国家主要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苜蓿草粉和颗粒饲料,每年均需求 300 万吨的紫花苜蓿干草产品。 二、国内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现状 我国紫花苜蓿种子的生产地主要集中在甘肃陇东、陇中及河西 、陕西关中、宁夏南部以及新疆等地,种子产量与地域关系明显,西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北灌区种子产量高,适合于紫花苜蓿的种子生产。 国内苜蓿种子生产通常只作为种草的副产品,缺少专业化的种子生产田,管理和加工技术落后,品种选育、种子繁殖和推广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所生产的大部分豆科牧草产品质量较低,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主要原因是草产品生产田布局不合理,生产者缺乏草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 据农业部兰州牧草及草坪草质量监督监测中心抽查结果,西北市场上流通的紫花苜蓿种子质量堪忧,合格率仅为 40%,主要问题是发芽率低和其它植物种子含量 超标。 近年来在甘肃张掖和酒泉、山东无棣等出现了一些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专业化基地以及专业化的企业或专业户、专业村等,国内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正逐步向规模化机械化和质量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三、甘肃省牧草种子生产现状 甘肃省是国内紫花苜蓿种植大省,每年约有 800- 1OOO 吨种子销往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等省区。 近年来,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要把甘肃建成草业大省、畜牧业强省的目标,使甘肃省草产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各级政府把发展草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 要举措,突出发展,使牧草种子生产开始成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一项新兴产业。 2020 年当年人工种草面积突破 500 万亩。 到 2020 年,全省种草面积突破 50 万亩的县就有 10 多个,还有环县、会宁等县的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近百万亩。 形成了一些草产品优势产区。 全省牧草良种覆盖率达到一半左右,优势产区达到 80%以上。 草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蓬勃兴起,全省草产品加工能力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猛增到 80 万吨,年生产量达到 30 万吨,其中年加工能力万吨以上的企业就有 20 多家。 仅四川大业公司在玉门等地建成年加工 5 万吨的牧草饲料加工厂 4 个,带动 20 万亩苜蓿基地和一个 乳制品加工厂,以订单形式联系 万户农户,促进了农民增收,调动了群众发展草业生产的积极性。 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发展的不平衡和生产的低水平等问题依然严重。 由于生产规模、配套技术跟不上,经营分散,质量不能保证,从而限制了它的发展。 欧美技术先进国家牧草种子生产已实现良种化、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 通过牧草优良品种划区栽培,田间检验,去杂去劣,收获时使用干燥剂和脱叶剂,使用装备有特殊装置的康拜因收获脱粒,通过专门的配套的种子清选设备,按种子大小、轻重、颜色、形状、表面结构、比重等进行清选和分级,因而能生产出高质量 的牧草种子。 例如苜蓿种子田必须播种登记品种的 1 级种子,田间检验无检疫病虫害并化学除莠。 种子收获前用碳酸钾溶液喷洒以加速干燥,使用落叶剂使叶子脱落,使用牧草种子联合收割机 (康拜因 )收割脱粒,种子产量可达 500kg/公顷。 甘肃省牧草种子生产目前仍停留在小农经济水平之上,优良种子脏乱,品种资源缺乏,专门从事牧草育种工作的队伍不健全,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不足,现有品种推广渠道不顺,未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牧草种子良繁体系和区域性牧草种子生产基地。 种子生产处于分散的、无序的生产水平上,种子检验规程、种子审定规程、质 量检验、审定、检疫机构、质量分级标准很不完善,牧草种子田间管理、复壮制度没有建立。 收获加工工艺落后,专用清选机械设备缺乏或滞后,造成市场流通种子脏、乱、差、假现象普遍存在,假冒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伪劣等不合格种子时有发生,严重阻碍着草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目标产品市场分析及预测 本项目的目标产品为陇中苜蓿种子。 项目建成后,年生产陇中苜蓿种子 60 吨,占陇中苜蓿种子年需求量的 40%,市场销售量的 60%。 以每千克种子平均价 15 元销往甘肃中部的静宁、会宁、景泰、临洮、陇西、安定、皋兰、榆中等县区和项目建设所在地的玉门及周边金塔、肃北、 民乐、高台等县区。 陇中苜蓿是我省种植面积较大的传统品种,据调查,在我省的静宁、会宁、景泰、临洮、陇西、安定、皋兰、榆中等中部 15 县区及玉门等河西部分县区总计留床面积 80 万亩左右,占我省紫花苜蓿总留床面积的十分之一,以每年更新五分之一计算,年种植陇中苜蓿16 万亩,需要种子约 160 吨 ,每年市场销售量约 110— 120 吨。 我省陇中苜蓿种子供给处于自产自留的状态,没有专门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品种混杂和退化现象严重。 因此,按严格的品种要求计算,陇中苜蓿种子的缺口量为 160 吨左右,本项目建成后生产的种子数量,仅可满足理论 需求量的 35%和市场销售量的 50%。 据统计,国内对牧草种子用种领域及数量不断扩大,仅在未来10 年内,我国将建立人工草地 2020 万公顷,改良草地 3000 万公顷,治理“三化”草地 3300 万公顷,牧草种子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品质优良的牧草种子需求更加旺盛,陇中苜蓿作为我国的优良地方品种,具有耐寒、耐旱、抗病虫、产量稳定、品质优良和适应性广等特性,在我省和内蒙古等地深受种植户的欢迎,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第五章 建设 规模与产品 方案 一、原则与依据 抓住新农村建设和草产业长足发展的大好机遇 ,面向国内外大市 场,依托资源优势,按照《甘肃省畜牧业“十-五”规划和 2020年远景规划》和《甘肃省草业开发规划》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连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区域和专业分工,形成规模生产和经营,完善地方牧草种子繁育体系。 充分考虑项目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发挥其自然资源优势,高起点建立和完善牧草种子繁育体系、生产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牧草种子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满足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及草产业的发展对大批高质量牧草种子的需求。 具体遵循的原则是:充分有效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和灌溉设 施等,提高土地、设施和设备的利用率;坚持集中连片的原则,便于机械化作业和统一管理;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起点、高标准进行项目建设;实行与当地及周边草种市场要求紧密结合的原则,立足当地苜蓿草种市场,满足周边类似气候条件和生态特征地区的市场需求。 二、建设规模 本项目计划建设陇中紫花苜蓿种子及牧草生产基地 2100 亩。 其中牧草试验地 100 亩, 优良 陇中 苜蓿草种繁育基地 2020 亩;配套相应田间工程;建设年加工牧草种子 60 吨加工厂一处,并配套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相应辅助设施,建筑总面积 730m2,晒场 1000 m2。 项目建成后,年生 产合格陇中苜蓿种子 60 吨。 三、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年生产三级以上优良陇中苜蓿草商品种子 60 吨 ,年生产苜蓿草产品(风干) 1700 吨。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第六章 项目选址和 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原则 1.光热充足,土地连片,能集中经营,可灌溉,排水条件好,与周围环境相对隔离; 2.土地可开发利用,产权明细,土质好并可进行相应的厂方建设,与居民区相对较远。 3.交通条件良好,通讯网覆盖。 二、 项目 建设地点及用地情况 项目建设地黄花农场地处玉门市境内,玉门镇东北,距玉门镇25 公里、玉门市 96 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 97176。 05′ — 97176。 30′ ,北纬40176。 21′ — 40176。 29′。 距 312 国道 22 公里,附近有玉门东镇、地窝铺、玉门镇三个火车站,且周边公路畅通,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条件好。 项目建设总用地 2110 亩,其中田间种子生产用地 2100 亩 (包括2020 亩的商品种子生产用地和 100 亩的原种及种子试验用地 ),土建用地 10 亩。 所有用地为该公司承包的黄花农场土地,承包期 50 年。 产权明晰、无争议。 三、建设地点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气候属典型温带干旱荒漠气候,气候特点是光热充足,夏热冬冷,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风沙多,年平均气温 ℃,极端低温 35℃,≥ 10℃的有效积温 ℃,年平均降水量 54 毫米,年平均蒸发量 毫米,相对湿度 35%,年日照 3280 小时,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年日照率 74%,平均无霜期 126 天,平均风速 米 /秒,风向多为西北风。 区域内地势平坦,气候干燥。 项目区所在地玉门镇乡镇总户数 7778 户,乡镇总人口 26918 人;村村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 11227万元,粮食总产量 6322 吨,农民人均纯收入 4450 元,财政收入 315万元。 项目区属灌溉农业区,灌溉水源主要是疏勒河水,部分地区机井 灌溉,水利设施基本配套,有各类渠道 110 公里,农渠均为衬砌渠道,机电井 30 眼,出水量 4200 立方米 /小时,有效灌溉面积 6万亩,灌溉水保证率 100%。 项目区共有农业机械 160 多台 (件 ),其中大型农用汽车 14 辆,拖拉机 42 台,大型联合收割机 10 台,挖掘机 2 台,农机总动力 8600 千瓦。 项目供电由嘉玉关电网供给,黄花农场现有 35KV 变电站一座,并配套有 10KV 输电线路通过项目区,完全能保证项目用电所需。 中管网通用业频道 第七章 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一、工艺技术方案 选择符合种草养畜和生态建设需要、 市场前景良好的牧草品种;选用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 1991 年审定通过的优良地方品种—— 陇中苜蓿;在适宜陇中苜蓿种质特性和基本性状的制种优势区进行建设;依托单位实力雄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熟,方法先进。 按照原种引进 —— 纯种扩繁 —— 规范栽培 —— 田间管理 —— 适时收获 —— 种子清选 —— 质量检验 —— 成品包装 —— 入库储存 —— 市场营销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