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苏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又快发展。 经济总量跃过 5000亿元大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 57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6%,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 1970亿元,比上年增长 %。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为 :: ,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 财政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宏观经济效益继续向好。 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比上年增长 %。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 GDP比重为 %,比上年提高。 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 %、 %和 %。 财政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 地方一般预算支出 ,比上年增长 28%。 第二节 建设条件 本项目 位于 苏州市木渎镇环保静脉工业产 业园内 , 环保静脉工业产业园内位于苏州宝带西路七子山西 ,是苏州市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环保处理重要组成部分和废弃物处理基地。 一、 自然条件 (一 ) 地形地貌 苏州市吴中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南岸,太湖之滨的东端,介于东经119186。 55'~ 120186。 54',北纬 30186。 56'~ 31186。 27'之间,西扼太湖出口。 东和昆山市交界,南与吴江相连,西靠太湖,北为苏州城区和相城区,苏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是太湖水网平原的一部分。 区内地形特点是地势低平,水网绸密,湖荡众多,河流纵横;低山丘陵岛屿分布在西南部太湖沿岸或孤立于太湖之中,东部地区以半高田平原、圩区为主。 全区按地 形高低的不同,河流水系自然分布的不同和水利规划建设治理重点的不同,以江南运河为界,划分为滨湖(太湖 )低山丘陵高田平原区 (简称滨湖区 )和淀泖半高田平原区 (简称淀泖区 )。 滨湖区位于江南运河以西,濒临东西太湖,占到吴中区区域面积的绝大部分,包括光福、藏书、胥口、长桥、开发区、横泾、浦庄、渡村、西山、木渎、东山、度假区。 其中滨湖高田平原分布在浒光河、胥江和苏东河沿岸,平原高程在 ~ 米之间,在苏东河沿岸的渡村、横泾、浦庄等伸入太湖之中的东山半岛,地面高程稍低,在~ 米之间。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 地面由平田向圩田过渡,以东太湖湖区湖荡圩田为全区最低洼之地,地面高程仅在 ~ 米左右。 滨湖区低山丘陵地带分布于东西太湖沿岸和太湖之中,有低山、丘陵、湖岛等形态,系浙西天目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山麓坞地高程多在 米以上,低山丘陵高度大都在 100 米 ~300 米之间,最高峰为穹窿山的主峰笠帽峰,海拔 米。 滨湖区相对来说自然河流稀少,多为浅河小浜,近山地区更为稀少、短窄,环山沿山河均呈放射状。 淀泖区位于江南运河以东,包括郭巷、车坊、甪直三个镇,本地区地势低平,自西而东微微倾斜,甪直、车坊沿澄湖一带 ,部分地势苏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又稍高,高程在 ~ 米左右,而沿吴淞江一带,地形则较低,是半高田平原中最低处,高程在 ~ 米左右,接近汛期常年水位,大大低于洪水位以下。 该地区内水网绸密,湖泊众多。 (二 ) 气象条件 吴中区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过渡类型,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和无霜期长的特点。 春夏季节盛行东南风( 3~ 8 月),秋冬盛行西北风( 9~ 2 月),相对年内出现西北风平均风速最大为。 年平均日照为 2092 小时,太阳总辐射年平均为 千卡 /cm2,无霜期为 240 天左右,年平均气温为 ℃ ,极端最低气温为 ℃ ,极端最高气温为 ℃。 年平均雨量 1000~1200 毫米 (2020 年年总降水量 毫米,偏丰 ),最大年降水量为 毫米,年平均降雨日约 127 天,且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6~ 9 月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40~ 50%, 6 月梅雨又占全年雨量的 20%左右。 全年可分为三个较明显的雨季,四五月的春雨,六七月的梅雨和九雨的秋雨,最小年降雨量发生在 1934年,为 毫米。 据气象资料统计,平均每 年将出现一次不同程度的洪涝,平均每五年出现一次不同程度的干 旱,由此可见,本地的降雨量呈现极不均衡状况,易出现易洪易涝、旱涝急转或旱涝交替的局面。 (三 ) 工程地质 吴中区土壤土质以水稻土、黄粽土、沼泽土和石灰岩土 4 种类型为主,其大致如下分布: ① 淀泖半高田平原和滨湖高田平原地区及围垦的滩地一般为典型的水稻土; ② 滨湖低山丘陵地带的山麓坞地一般苏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为黄粽土; ③ 沼泽土一般分布在因常年受湖水涨落和近代湖相母质沉积的湖滨滩地,该类地块也存在小粉沙土; ④ 大部分低山丘陵由石英砂岩组成,而石灰岩土也分布于这些低山丘陵之中,如西山的元山、石公山及三山岛等少数湖岛即为石灰岩低丘,发育着石灰岩性土壤。 (四 ) 地震 根据 1990 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6度。 本项目一般构 (建 )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按 7 度设防。 (五 ) 流域水系 吴中区属长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水系的平原河网区,地处长江下游,为太湖水网平原的一部分。 境内水网稠密,江河湖泊众多。 东部以平原为主,由水网平原、低洼圩田平原等构成。 西部有低山丘陵,系浙西天目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成“岛”状分布在太湖之中和沿岸镇内。 境内山脉最高峰为穹窿山,主峰笠帽峰海拔 米。 区内河港纵横,湖荡密布,为著名的水乡泽国。 主要湖泊有太湖、澄湖、独墅湖、石湖、下崦湖 等。 主要河道有京杭大运河、吴淞江、胥江、木光河、苏东河、走马塘等。 吴中区水位略低于太湖水位,水位变化受太湖水位制约,并与降水季节分配基本一致,河湖水位涨落较缓慢,年变幅正常年份在 1 米左右。 全区河流 6~ 10 月为丰水期, 12 月至来年 20 月为枯水期,其它月份为平水期,警戒水位是 米。 二、 交通条件 吴中区地处我国沿海与沿长江两大经济带的交汇处,交通运输条苏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件十分便捷。 吴中区通过周边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网与国内和世界的各主要城市相连 ,北有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东有苏嘉杭高速公路。 京杭大运河纵越全 境。 区境扼太湖之出口,为长江三角洲重要水利和交通枢纽。 境内 20 多条骨干河道纵横交错,沟通太湖、澄湖、石湖等湖荡。 本项目建设选址优势明显,交通便捷。 宝带西路贯穿东、西,有较密集的公路与外界相连,因此人流、物流顺畅、进出方便,能充分发挥其输送功能。 三、 资源条件 根据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苏州分公司提供的《苏州市餐厨垃圾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苏州市区现有 400 吨 /日的餐厨垃圾产生,对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处置是政府的要求,也是城市居民多年的期盼。 对餐厨垃圾的科学处理 、循环利用 ,利在社会,功在千秋,是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 济 、切实治理太湖水污染 的重要方面。 苏州市政府正式基于上述原因,将出台相关 强制性 政策要求苏州市区餐饮 企业 产生的餐厨垃圾由定点单位回收处理, 本项目建设单位为苏州市唯一与清华大学合作参与“苏州市餐厨垃圾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的单位, 拥有苏州市区餐厨垃圾收集的优先权, 因此本项目 正常运营 所需的餐厨垃圾将可以得到充分的 提供。 四、 政策支持条件 苏州市政府根据市区餐厨垃圾实际状况,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苏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规, 《 苏州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由阎立市长 2020 年 11月 22 日签发,于 2020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 , 政府 令第十二条第三款:厨余垃圾应当按照规定收集、储存、运输、日产日清;第四款:餐余垃圾应当按照规定收集、运输,交专业单位集中处理;第五款:废弃食用油脂应当交专业单位收购及处理。 市长令出台后,苏州市环保、市政等诸多职能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 有了政策法规,对餐厨垃圾可实行规范化的管理,进一步强化了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管理力度,为餐厨垃圾能进行集中生化处理提供了必备条件和保障。 五 、 经营管理能力及技术情况 本项目的规划和建设由清华大学技术支撑,并借助该校的科技力量,使本项目在科技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等方面建成国内 一流、世界领先的优质工程项目,成为全国餐厨垃圾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 由于清华大学的参与,使本项目成功列入国家 “十一 五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本项目的实施由清华大学全程指导并监督实施。 本项目实施团队 通过多年的运营,已形成了一 个 熟悉市场运作的成熟队伍, 本项目投产后 在经营管理上 将 运用 成熟 现代营销理念和信用意识,运作好餐厨垃圾收运、处置、深化加工等各个经营、生产环节。 苏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第三章 项目背景和投资意义 第一节 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准和消 费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餐饮业日益繁荣,餐厨垃圾的产生量空前增长。 2020 年,我国人口总数达 亿,其中城市人口 亿。 2020 年 全国城市 餐饮业零售额 为 8887 亿元,2020 年 为 10345 亿元 , 2020 年 达到 12352 亿元, 平均每年以 %的速度增长。 鉴于饮食文化传统和其它一些原因,我国的食品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婚宴等场合,铺张浪费的社会风气盛行,导致大量的餐厨垃圾产生。 全国城市每年产生餐厨垃圾 2020 多万吨。 餐厨垃圾含水率高,富含淀粉、蛋白、油脂等有机物,极易腐败变质,污染环境, 对太湖流域水质构 成危胁, 危害人类健康。 从组成和特性来看, 餐厨垃圾主要为饭店食堂等餐饮单位产生的剩饭剩菜,其成分主要包括主食所含的淀粉 (聚六糖 ),蔬菜及植物茎叶所含的纤维素、聚戊糖,肉食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水果所含的单糖、果酸及果胶 (多糖 )等,其化学组成以 C、 H、 O、 N、 S、 Cl 为主,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钙、镁、钾、铁等微量元素,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 属 ) 含 量 较 少。 其 化 学 分 子 式 可 粗 略 表 示 为178。 显然, 餐厨垃圾具有鲜明的资源和废物的双重特性,它既很容易对环境和人 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又具有很大的资源利用价值。 在国外,欧美发达国家以快餐为主,餐厨垃圾产生量相对较小,其处理方式以物理破碎冲入下水道为主。 对餐厨垃圾产生量较大的单位设置餐厨垃圾粉碎机和油脂分离装置,分离出来的垃圾排入下水苏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道,油脂则送往相关加工厂 (如制皂厂 )加以利用。 在日本, 1996 年经焚烧填埋处置的餐厨垃圾占总量的 90%以上,但由于倾倒运输费用较高,目前正在推广餐厨垃圾处理机的应用。 韩国 1995 年成立了餐厨废弃物管理委员会,餐厨垃圾回收率由 1995 年的 2%提高到 2020年的 21%。 目前韩国餐厨垃圾的主要处 理方式以生物处理为主。 在国内,过去,餐厨垃圾主要是由一些商贩直接运往郊区喂猪,并支付餐饮单位少量费用。 20 世纪末,疯牛病、口蹄疫等世界范围内的畜禽传染疾病的流行传播,使人们意识到餐厨垃圾直接喂猪的巨大卫生安全隐患,上海、青岛、北京、广州、乌鲁木齐、宁波等一些城市先后出台政策,禁止未经处理的餐厨垃圾直接喂猪,并利用生物发酵、热处理等技术先后建立了城市餐厨垃圾处理工程。 但是,现有技术资源回收率及产品价值不高,难以支撑工厂运营,处理费用尚需依靠行政补贴和排污收费,由于收费问题,餐饮单位持抵制态度,餐厨垃圾的收集 难度较大,目前国内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大多处于停产或吃不饱状态。 鉴于此,研究和应用餐厨垃圾的资源高效回收关键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延长静脉产业链,提高垃圾资源化产品价值,是解决垃圾收集问题的根本途径。 苏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部,区位优势明显。 目前苏州已经进入了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经济国际化提升的新阶段,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苏州的资源消耗量和废弃物产生 量也在持续增加。 资源高消耗给苏州的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增加了治理太湖水污染的难度。 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苏州的餐饮业高度繁荣,致使 餐厨垃圾的产生量也迅速增长。 2020年至 2020年期间,苏州市餐厨企业的数量平均年增长幅度达 %, 2020年逾苏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 2020年,苏州餐饮企业 16468家, 2020年 底,苏州在册的餐饮企业数量达 16411家,目前每天平均常规就餐消费人群约 20万次,年增长 15%,预计 2020年度 苏州市餐饮消费总额预计突破 150亿元 ,数量众多的餐饮企业产生了大量的餐厨废弃物,目前苏州市区日餐厨垃圾产生量约 400吨以上。 目前餐厨废弃物的处理基本采用自由买卖的方式,收集、管理还处于无管理状态 ,大多数餐厨垃圾被养猪专业 户直接用来喂猪(俗称泔水猪),存在巨大的饮食卫生安全隐患; 据调查初步测算,苏州市区每天有近 300 吨餐厨垃圾被养猪专业户回收,按此量推算,每天每头生猪对餐厨垃圾的平均消耗为 5 公斤,目前苏州市区周边有 “泔水猪 ”一次存栏 6 万头,按每年出栏二次计算,每年苏州市区周边有 12万头 “泔水猪肉 ”通过各种途径流入市场,平均每天 320 头,其数量十分惊人,危害程度相当严重;另外,小部分作为生活垃圾直接运到垃圾场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