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网斑病病原鉴定及促进产孢实验毕_业_论_文(设计)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近球形,褐色,光滑,顶生或间生,单生或串生的厚垣孢子,厚垣孢子也可聚集成团。 对于该病原菌有性阶段的分类地位目前尚不明确,曾有报道为属于球腔菌属 Mycosphaerella、隔孢球壳属 Didymosphaeria或亚隔孢壳属 Didymella。 曾经有报道称,有性阶段的子囊壳呈深褐色,球状,有短嘴或无嘴,单生,直径为 65~154181。 m,埋生于寄主表皮下。 子囊呈柱状或棍棒状,多数子囊有 10 1 个分化的足胞,大小为 10~1735~60181。 m。 子囊孢子为椭圆形,大小为5~7~16181。 m,有 1个隔膜,光滑,透明至淡黄色,随着成熟而变暗。 但该阶段在病害侵染中不起作用 [1]。 参考文献: [1] 徐秀娟主编 . 中国花生病虫草鼠害 [M]. 北京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20, 49. [2] 范文忠 , 程丽 , 李云江 . 不同碳源氮源对花生网斑病生长的影响 [J]. 安徽农业科学 , 2020, 39(26): 1602016021. [3] 孙晓会 . 花生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J]. 中国果菜 , 2020, (9): 1821. [4] 吴献忠 , 张卫 , 李荣花 , 等 . 花生网斑病研究进展 [J]. 莱阳农学院学报 , 2020, 17(4): 294297. [5] 傅俊范 , 杨凤艳 , 周如军 , 等 . 辽宁花生病虫发生危害及种类鉴定 [J], 植物保护 , 2020,39( 1) : 144147. [6] 何健三 . 关于花生网纹污斑病的研究与讨论 [J]. 花生科技 , 1988( 4) :1216. [7] 全鑫 , 宋玉立 , 何文兰 . 花生网斑病国内外研究进展 [J]. 河南农业科 , 2020(7):1316. [8] 王振跃 , 王守正 . 河南省花生网斑病的初步研究 [J]. 河南农业科技 , 1993,2(7):23 — 25. [9] 曹玉良 . 花生品种间关联性的研究 [J]. 花生科技 , 1998,1(4):l4. [10] 李君彦 , 李有志 , 焦锋 , 王翠芸 . 陕西省花生网斑病病原菌的 研究 [J]. 花生科技 , 1991, (1): 1~6. 三、研究方案 (研究内容、目标、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拟解决的问题、特色或创新点等 ) 材料 材料 花生(品种为白沙 1016),玉米粉,琼脂, 燕麦片,蔗糖 ,马铃薯,葡萄糖等。 仪器 光照培养箱,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 Olympus 光学显微镜, LETCA ICC50 HD 11 摄像显微镜等。 花生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对 2020 年田间发病的花生网斑病病叶进行分离、纯化。 分离纯化培养基 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制作 步骤如下: ( 1) 根据培养基配方,计算好各种成分的量及要求配置的总量,分别秤取或量取 马铃薯 200g,琼脂 ,葡萄糖 ,加 自来水至 1000mL。 ( 2) 将马铃薯切成 1cm 边长的块状加入自来水中,文火煮沸后计时 30min ( 3) 趁热用四层纱布过滤,将滤液用蒸馏水定容至 1000mL。 ( 4) 再把培养基转移至锅内,加入琼脂 粉 ,在加热的过程中不断搅拌,待充分溶解后加入 葡萄糖, 并搅拌均匀。 ( 5) 分装,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装入三角瓶,封口。 ( 6) 高压蒸汽灭菌。 121℃ 灭菌 20min。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 1) 分离试验开始前,将 PDA 培养基在微波炉中加热融化。 ( 2) 分离纯化实验要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将所需物品按次放在工作台上,进行实验之前要提前打开紫外灯照射消毒 15min。 ( 3) 保证自身洁净,用肥皂洗净双手,再用 70%酒精擦手及所需工具。 ( 4)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冷却好的培养基倒入灭过菌的培养皿,形成 2~3mm 厚的平板,静置冷却使其凝固。 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边操作,避免造成污染。 ( 5) 实验材料选择发病花生叶片上单个的网斑病斑,以减少杂菌污染。 用刀片在花生叶的病健交界处切取约 5mm 大小的组织块。 将组织块在酒精中浸泡 20s,取出后在 %升汞溶液里浸泡 2~3min 进行表面消毒,操作注意安全并且注意回收升汞。 再将组织块在无菌水中冲洗 3 次,将组织块用镊子捣碎,接种时尽量使用小的组织块。 用无菌操作法将病组织接种到培养皿上,每皿接种 2~3 块,均匀分布在皿中。 盖上皿盖,用保鲜膜封口,倒置在 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4 天左右,观察待分离菌生长情况。 分离、纯化后得到两种纯培养物,经对二者进行致病性测定,发现均可使离体花生叶片致病,且致病后症状相同,将其分别编号为 A、 B。 12 不同培 养条件对花生网斑病菌产孢的影响 培养基的制备 选用 3 种产孢培养基,分别为 玉米培养基 、燕麦培养基和花生叶汁培养基(自制)。 ( 1) 玉米培养基的 制备 1)根据培养基配方,计算好各种成分的量及要求配置的总量,分别秤取或量取玉米粉 ,琼脂粉 ,加自来水至 1000mL。 2)在锅内加入一定量的自来水煮沸,再加入 100g 玉米粉,搅拌均匀, 文火煮沸后计时 1h。 3)趁热用四层纱布过滤,将滤液用自来水定容至 1000 mL。 4)再把滤液转移至锅内,加入琼脂粉,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至充分溶解。 5)用 1mol/LNaOH 或 1mol/L 的 HCl 调节 pH 值至。 6)分装,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装入三角瓶,封口。 7)高压蒸汽灭菌, 121℃ 灭菌 20min。 ( 2)燕麦培养基的制备 1) 根据培养基配方,计算好各种成分的量及要求配置的总量,分别秤取或量取 燕麦片 30g,琼脂粉 12g,加自来水至 1000 mL。 2) 在锅内加入 1000 mL 自来水煮沸,再加入 30g 燕麦片,搅拌均匀, 文火煮沸后计时 1h。 3) 趁热用四层纱布过滤,将滤液用自来水定容至 1000 mL。 4) 再把滤液转移至锅内,加入琼脂粉并不 断搅拌至琼脂溶化。 5) 用 1mol/LNaOH 或 1mol/L 的 HCl 调节 pH 值至 6) 分装,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装入三角瓶,封口。 7) 高压蒸汽灭菌, 121℃ 灭菌 20min。 备用 ( 3) 花生叶汁 培养基的制备 1)根据培养基配方,计算好各种成分的量及要求配置的总量,分别秤取或量取 花生叶 ,马铃薯 200g,琼脂 12g,葡萄糖 20g, 自来水定容至 1000 mL。 2) 将马铃薯切成 1cm 边长的块状和洗净的花生叶片一起加入蒸馏水中,文 13 火煮沸后计时 30min。 3)趁热用四层纱布过滤,将滤液用蒸馏水定 容至 1000 mL。 4)再把滤液转移至锅内,加入琼脂粉,不停地搅拌,直至溶化。 5)再用 1mol/LNaOH 或 1mol/L 的 HCl 调节 pH 值至。 6)分装,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装入三角瓶,封口。 7)高压蒸汽灭菌, 121℃ 灭菌 20min。 培养条件设计 培养条件有三种,分别是光暗交替( 12h/12h),黑暗,近紫外光,均置于 25℃恒温培养箱培养。 病原菌产孢培养试验设计 A 和 B 两种病原菌的产孢培养方案如下表: 表 1 网斑病病原菌诱发产孢培养试验设计 光暗交替( 12h/12h) 黑暗条件 近紫外光条件 玉米琼脂培养基 ( 1) ( 2) ( 3) (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