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与观光休闲的比例是决定了其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如果生产比重过大,观光可发挥的空间就会受限,对游人的吸引力就会减弱。 倘若生产区域过小,用于观光的用地比重过大,则 花卉 产业 园的基本性质则会变质。 因此 项目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分配苗圃用地,生产与观光紧密结合。 花卉研发、培育基地规模 本项目 花卉研发、培育 用地采用租用农户用地解决,租用的土地应根据计划培育花卉苗木的种类、数量、规格、出圃年限、育苗方式及轮休或休闲等因素以及各树种的花卉苗木单位面积产量。 项目拟 租用 800 亩花卉 研发、培育基地 ,分 为大温室、湿地花卉观赏区。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苗圃种苗繁育基地设施,种植基地土地整改、种苗定植、水利及其它配套设施,采后收购处理,以及对花 农的技术培训工作。 本项目 拟引进 xx 特色花卉良种母树 2020 株,年培育国兰、山茶花、高山杜鹃等为主的 xx 特色花卉花苗 400万株,年实现营业收入 4800万元。 生态旅游基地 规模 环境容量估算 估算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环境容量的测算除了必须保证项目区的旅游资源免受‚超负荷‛的人为破坏,保持优美的自然景观特色 和良好的游览环境,还特别要保护好 园区 内的水资源和各种植物资源。 不仅当前要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且也要使良好的旅游资源长期被子孙后代持续有效地利用。 舒适原则。 必须考虑满足游客的游览兴趣、舒适程度与需 求期望,以取得游览、度假、休闲、疗养的最佳效果。 安全卫生原则。 必须考虑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为游客提供安全、卫生、方便的旅游环境。 环境容量估算 报告参照 xx xx 生态园 概念规划 作环境容量估算。 xx xx 生态园 规划 总面积 万平方米,可游面积占总面积的 %,可游总面积( C) 约有 202000 万平方米,游人适宜面积 (Y)按 50平方米,日周转率 (Z)取 2,年旅游时间按 240天进行计算。 则: 日环境容量 X=C Z/Y=202000 2/50=8000(人 次 ) 年环境容量为 192 万人。 适宜日容量扩大 2倍和 4倍为饱和日容量和超饱和日容量,则饱和日容量为 16000人 /日,超饱和日容量为 32020人 /日。 旅游规模确定 本项目生态旅游基地用地采用出让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权,项目拟征用土地 300亩。 xx xx 生态园 园区位于 xxxx 风景名胜区域 ,与 xx 市 xx 风园区、 xx 旅游资源 紧密 联系 ,与 特色 的 xx 民俗 文化密不可分。 同时,综合考虑人民生活水平、经济状况、旅游区位置等因素,参考 xx旅游区近年的游人数及旅游区总体规划,随着 园区 的成熟,游客年增长率将在 10%左右 ,设定预测期 为 15 年。 根据以上预测,为方便对 生态园 运行状况合理进行经济评价,生态园 经营期限按 15 年计算,取 15 年人数平均值设定为本项目旅 游规模,即:年均接待游人数 10万人 次。 另外, 随着 园区 的不断发展,游客人数可能将会突破环境容量的限制,因此,在高峰日日均人数有超过环境容量的趋势,应采取相应措施限制游人的数量,以达到保护资源、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第六章 总体方案设计 规划 目标 及发展方向 项目以 经济与生态共赢 、 自然与城市互动 、 空间特色鲜明 为规划目标。 规划基本原则 ( 1) 合理利用 原则 ( 2) 因地制宜 原则 ( 3) 生态保护 原则 ( 4) 区域统筹 原则 ( 5)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原则 功能区规划 整个生态园 功能分区 可概括为‚ 一核、五带、六分区 ‛。 根据生态园 占地面积大 ,采用山水环绕的组团式空间结构 布局。 由于地形的限制 ,建筑只能择地而设 ,分列其左右 ,从而呈现出自然美的形状。 生态园分为花卉研发与培育基地、生态旅 游基地两部分,具体可分为五大区:一是外围景观引导区: 一年四季百花开的自然生态 ,使游客留恋往返;二是入口接待区, 主要有 园 区大门、管理用房等 ;三是 花鸟观光游览区 ,主要包括珍稀鸟类观赏区、水鸟锦鲤观赏区、湿地花卉观赏区、人工牧场等;四是 花卉研发贸易区 ,主要从事 花卉贸易 、 科技研发 等;五是 商务 与 培训接待区 ,主要负责 交流培训 、 会议会展 、 商务接待 等。 道路交通规划 生态园 的道路 与 xx 公园、混团路相连,分为交通车行系统、步行系统、静态交通 三级。 车行环线主次分明 , 步行廊道相互贯通 ,静态交通 方便充裕。 .5 绿化 景观 规划 绿化规划 根据 生态园 规划中各建筑和景点的景观和功能要求。 绿化遵循以下原则。 ( 1) 水体景观为核心 ( 2) 分区各自有重点 ( 3) 主次景观互渗透 ( 4) 人工自然相交融 生态园 庭园绿地根据景点艺术空间构思 ,景观结合的需要 ,精细配置乔灌木及草坪、花卉与硬质景观取得一种动态平衡 ,同时赋予建筑实体及 生态园 空间季相变化的美感。 植物选择上 ,每个功能区都有各自的特色 ,形成不同的个性。 见下图: 给排水工程 花卉培育给水工程 花卉培育必须设有给水系统,以保证花苗 生产的灌溉和满足生活用水需要。 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当 地水源,合理确定工程项目及其规模和构筑物类型。 给水工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水源工程、引水工程、灌溉系统工程。 ( 1)水源工程 对项目区 库容 15 万立方的梯级水库 进行整治,整治内容包括:堵漏、堤坝加固加高、清淤。 ( 2) 引水工程 为了保证苗木基地有充足的灌溉用水,引水工程按小型提灌站设计 ,包括 新建提灌设施 及 配套铺设管道。 ( 3)蓄水 工程 基地 800 亩 , 按平均蓄水 1m3满足 1亩基地计,共需建蓄水池总容积 800 m3。 ( 4) 灌溉 工程 苗圃繁育区采用喷灌工程。 主要是管道式喷灌系统和机组式喷灌系统。 喷灌工程设计应根据灌 区地形、土壤、气候、水文与水文地质以及经济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喷灌工程设计应进行灌溉技术参数论证、水源分析、管道水力计算、设备选择及其工程设计,按照国际《喷灌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 生态园办公生活给水 项目 办公 生活用水为地下水,采用打井取水方案。 建水泵房一个,通过加压供水,通过 DG50 的供水管道接入 园区 供水系统,在园 区内形成环状供水管网,可以满足本项目的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的需要。 排 水 根据现状地形图, 排水方案采用雨污分流制。 项目不产生生产污水。 根据汇水区域及建筑布置,设两条排水管。 各建筑物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排水管排集中至污水处理站。 根据 园 区排水量的分布,建设污水处理站,位于大门区。 雨水经收集后排至蓄水池。 本项目采用污水 和雨水 全部用于绿化和 喷灌 ,不向 园 区外排水。 供电 生态园 总装机容量为 700 千瓦, 需从市区变电站引入 10 千 伏高压电缆,采用架空线线路。 新建变电所一座,并配备相应配电设施。 经计算 年用电量为 60万千瓦时。 通讯、有线电视 通讯线、有线电视线均由市区的通讯 光缆和有线电视线路下线进入 园区。 通讯线与有线电视线同杆架设,线路采用架空线。 规划区内大道下,埋设 6孔规格水泥电信管块,用于敷设电信线路。 线路穿硬质 PVC管埋地敷设。 规划区有线电视节目由 xx 市有线电视台提供,有线电视管路与电信管路同路径敷设,占用同一管孔,线路采用穿硬质 PVC 管敷设。 规划区各道路主要出入口及各停车场均设监控装置,并与小区管理中心的电脑相连,控制线路与有线电视同管位敷设。 建设 工程 方案 本项目工程分为花卉研发与培育工程、旅游设施工程及公共服务工程。 具体包括 建筑工程 、土地整治、 道路及土石 方工程 、 供排水工程 、供电工程、 广场 及 停车场工程 、 景区设施 、 绿化工程。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工程量 备 注 1 建筑工程 105000m2 轻钢结构、 砖混结构 2 土地整治 800 亩 整地 3 道路及土石方工程 主 道 3500m 路宽 46m,水泥硬化路面 次 道 15000m 路宽 ,泥结石路面 4 水利设施 山坪塘整治 15 万 m3 堵漏、堤坝加高加固、清淤 给 水工程 其中 提灌设施和设备 3 处 按小型提灌站标准 管网 10000m 蓄水池 800m3 80m3/个 蓄粪池 360m3 40m3/个 排 水工程 800m 浆砌块石 5 供电工程 1 项 含生化池 6 通讯、有线电视 1 项 7 绿化工程 1 项 8 景区设施、绿化工程 1 项 第七章 产品 方案 花卉产品方案 花卉产 品 相关构成 花卉产品标准 花卉苗质量应达到国标《主要造林树种花卉苗木标准》,育苗工艺应按照国标《育苗技术规程》的要求,工程设计应根据花卉生产的规模和技术要求 ,合理安排工程项目。 生产技术方案 生产技术的核心就是将现有的商品化品种选择技术、新品种培育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组培苗商品生产技术、花卉低温花芽分化和容器苗生产技术及栽培技术等专项技术进行集成并运用,使每个专项技术在各生产环节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最终达到生产的最佳效果。 生产工艺流程 品种选育→基质选配与填料→播种或扦播和覆盖→炼苗→花卉苗 的生长栽培管理→设计成型→装箱出售。 旅游产品方案 第八章 环境保护与绿化 环境保护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xx•xx 花卉 生态园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 万平方米,此处山青水秀,风光诱人,该址所处区域无工业企业,无居民居住,无三废排放,周边环境幽静,环境状况良好。 ( 1) 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中的一级标准。 ( 2) 地表水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中的 2类标准。 ( 3) 地下水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1993 中的 1类标准。 ( 4) 噪声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1993 中的 1级标准。 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该项目产生的污 染物和污染源主要有污水、噪声、废渣。 详细情况分述如下: 废渣 主要为生活垃圾。 污水 污水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 噪声 噪声主要来源于空调等设备,声强在 4080 分贝左右。 治理方案 依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53号)。 治理方案 ( 1)废渣治理 固体废弃物是区内最重要的污染源, 主要有游客随意丢弃的罐头瓶、易拉罐、塑料包装、胶卷盒等。 建 议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在区内游客时常停留的场所,新建标志统一、容易发现但不破环景观的果皮箱,根据 园区 特点,可以设计为树桩型等,由清洁工定期统一清理。 设立标牌,提醒游客不要乱丢废弃物。 按着废物资源化的要求,进行垃圾分类,产生的垃圾定期外运。 垃圾处理: 垃圾处理是 园区 环卫工作及环保工作的一个重点,本项目通过分布在 园区 各处的垃圾箱收集所有产生的 园区 垃圾,由环卫工人用小型垃圾车收集运到 园区 垃圾中转站,用专用垃圾车运至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 在垃圾收集与处理过程中,要求当天垃圾当天运出 园区 ,垃圾 不在 园区 过夜。 同时加强 对旅游客人的保持环境卫生的教育,努力保持最好的 园区 环境卫生,不影响 园区 优美的环境。 ( 2)污水治理 本项目粪便废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与其它生活污水、洗浴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之后一起集中 于蓄水池 用于林木、绿化及 花卉种植浇灌。 产生的污泥集中在污泥池中,部分循环使用,部分送污泥干化场中干化处理,外运用于加工生物有机肥。 ( 3)噪声治理 选择低噪音设备,同时采取必要的减振措施,使噪声降低到环保标准规定的指标以下,以确保良好的生活环境。 ( 4) 园区 开发后,为保护 园区 的生态平衡,减少人为破坏,需适量限制游客容量,要适 时控制数量,以避免过度开发。 ( 5)对于整修场地、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即产即清,各种工具、用具在隐蔽处放置有序, 园区 内通畅、整洁,不得有乱堆、乱放、乱建的现象。 建设工地围墙高度不低于 3米,防止噪音等影响周围居民生活,严格限制夜间施工时间。 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实施以后, 园区 环境和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新的污染。 项目产生的废水、废渣、噪声均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 所有排放物可以做到按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绿化及水土保护工程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 国务院第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花卉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查计划和实施情况,及时反馈信息, 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实施进度计划,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搞好质量管理 严格按照我公司的质量体系要求,执行施工程序,力争各工序一次成优,避 17 免返工。 搞好与业主、监理的关系,争取得到业主、监理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施工过程中的半成品、成品实行分级验收,由班组自检完成后再由项目部检查。 落实资金管理 以工程合同为准则,搞好资金的管理、督促
物。 10%为绿化苗木。 自然资源状况 ⑴ 土壤 XX区主要土 壤 类 型 有水稻土、潮土、石灰土、黄棕壤等四个土类、九个亚类,二十个土属,九十个土种。 林业用地面积中:黄棕壤 715629亩,占 %,石灰岩土 %。 全区土壤共分八级,林地土壤在 37 级之间,八级土壤为非宜林的砂面秃山,面积为 114304 亩。 大部分土壤酸碱度适中, PH值在。 本项目区土质为 黄棕 壤土
车等体育休闲旅游产品。 ( 4) 以“应国”为依托的应国 文化旅游产品。 应国公墓是规划区内具有排他性的特色旅游资源,是展示平顶山地区悠久历史文化和古老的应国文化的重要支撑点。 根据应国公墓保护范围现状,拟在其保护范围外紧邻区域设立应国文化园,重点开发应国文化博物馆 等人文特色突出的应国文化旅游产品。 “一体 开发 ”: 一体开发是指,综合考虑规划区内各类旅游资源和要素
年一遇。 导流时段 的 选择 芭蕉河属山溪性河流, 洪 枯流量变化较大,流域洪 shui 主要由降雨形成,每年 4 月进入汛期, 6~8 月为洪 shui多发季节。 对坝址 1960~1998 年共 39 年洪 shui 系列资料进行统计,坝址各月发生年最大洪 shui 的 情况见表。 表 坝址年最大洪 shui发生月份统计表 月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和发展潜力。 公司现有的 芦荟(果蔬)汁饮料 生产线年产量仅 600 吨,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为提高 项目 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对现有饮料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势在必行, 拟引进 年产5000 吨 灌装生产线 一条,购置 喷码机 、贴 标机 和燃气锅炉等, 对现有的饮料 生产 线进 行技术改造。 4 改造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和产品的市场趋势,本着投资少
溶性聚糖较多有关 [9]。 半纤维素对溶解浆的影响 溶解浆是生产粘胶纤维,玻璃纸或者其它纤维素衍生物。 半纤维素的存在对溶解浆的使用会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在生产粘胶纤维的溶解浆(粘胶浆粕)中,半纤维素及其它杂质含量少,在生产粘胶纤维时,原料浆粕及二硫化碳的单位消耗和碱回收均比较经济,而且粘胶纤维的质量也较高。 浆粕中半纤维素的含量增加,会使粘胶过滤困难并降低粘胶的透明度。 半纤维的磺化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