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岭15mta选煤厂方案设计及主厂房工艺布置说明书_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5 ( 2)各粒级质量分析: 表 41中, 50~ ,灰分逐渐减小,说明该原煤煤质较脆; 各粒级灰分与原煤总灰分接近,说明煤质较均匀。 原煤浮沉试验资料如下表: 表 42 50~ 密度级 占本级数量 γ(%) 占全样数量 γ(%) 灰分 Ad(%) ~ ~ ~ ~ 小计 100 小计占总计 煤泥 合计 100 ( 1)从各密度级的含量和灰分来分析,由 ,灰分为%,可知可以选出低灰分的炼焦精煤 ;由中间密度级的浮沉数据可知,要分选出灰分在 ~ %的精煤 的可能性为 较 难选,因此在选择分选工艺时不宜选择跳汰分选, 选择重介质分选较为合适。 ( 2)为了研究 50~ 级入选原煤的浮沉组成,还要进一步分析它的密度组成特性。 由表 42 的浮沉资料可以得出下面的 50~ 粒级原煤浮沉试验综合表。 表 43 50~ 密度级 密度组成 浮物累计 沉物累计 邻近密度物含量 校正后 数量 γ(%) 灰分 Ad(%) 数量 γ(%) 灰分 Ad(%) 分选密度 δ 数量 δ177。 数量 γ(%) 灰分 Ad(%) 1 2 3 6 7 8 9 10 11 ~ ~ ~ ~ + 小计 100 小计占总计 煤泥 总计 100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6 由表 43 中数据分别列出可选性 曲线里灰分特性曲线中基元灰分与产率的关系、密度曲线中浮物累计产率与相应密度的关系、浮物曲线中灰分与浮物累计产率的关系、沉物曲线中灰分与沉物累计的关系和密度 177。 曲线中密度与邻近密度物含量的关系。 为绘制可选性曲线,分别将密度曲线、沉物曲线和密度 177。 曲线中的产率一栏用 100%减去原有数据,结果见表 44。 表 44 灰分特性曲线 密度曲线 浮物曲线 沉物曲线 密度 177。 曲线 灰分 产率 密度 产率 灰分 产率 灰分 产率 密度 产率 然后根据表 44绘制入选原煤 50~ 41所示,为原煤的可选性曲线。 图 41 原煤可选性曲线 λβθδε010203040506070809010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灰分/ %浮物产率/%0102030405060708090100密度/ g . c m3沉物累计/%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7 由 图 41可 知: 要求精煤灰分 ~%,当精煤灰分为 %时,理论分选密度为 ,小于 ,扣除沉矸( +)为 100%计算 177。 含量,所以此时所求得的 δ177。 含量( 15%)应当扣除沉矸。 沉矸数值为 24%,故 δ177。 含量为: 17/( 10024) =% 根据煤炭可选 性等级的划分指标,见表 45。 表 45 中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 GB/T16417- 1996) 判断原煤较难选。 δ177。 /% ≤ ~ ~ ~ 可选性等级 易选 中等可选 较难选 难选 极难选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8 5 选煤方法限度及工艺流程说明 选煤方法与限度 对于粒 度级 50~ 原煤 的 分选方法,根据前面煤质的分析可知:该原煤的可选性为 较 难选,采用重介质选煤的方法 比较合适。 目前各 种类型旋流器工艺技术的日趋成熟,根据国内部分选煤厂在重介旋流器分选工艺方面的实践经验,采用重介旋流 器分选工艺在简化工艺环节、 方便 操作管理、 减少介耗、电耗 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同时重介旋流器的单 台 处理能力大、设备占地面积小、辅助设备少等优势使基建投资低远低于采用其他分选工艺的选煤厂。 故本次设计采用了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的工艺。 对于粒度为 mm 煤泥的分选可采用 两种方式:一是煤泥全部浮选的方式; 二是粗细煤泥采用不同的 工艺 分别 处 理的方式,即:煤泥弧 形 筛 和浮选机浮选工艺。 有关试验资料证实旋流器的有效分选下限可 达 ~,为了充分发挥旋流器有效分选下限较低的优势,本次设计采用第二种方式。 采用煤泥弧 形 筛和浮选机 浮选工艺 ,先将粗煤泥经煤泥 弧 形 筛和煤泥离心机后成为精煤产品的一部分,不但能有效的降低产品的水分,还能减少入浮量。 众所周知,浮选是一种高投资、高成本的分选工艺,减少入浮量对于降低浮选工艺成本 有很大作用。 综上所述,根据选煤厂设计规范、原煤的可选性以及目前选煤技术的发展状况,该选煤厂 主选设备采用 ―3DMC1200/850A 型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旋流器 ‖,采用不预先 脱泥,不分级的重介分选工艺,对 ~ 的粗煤泥进行回收, 的煤泥直接浮选。 入料上限可达 50mm。 工艺流程制定依据 根据已确定的选煤厂产品方案,生产灰分 %的精煤。 通过对入选原煤的可选性分析,当生产 出 要求灰分的精煤时,原煤的可选性属于 较 难选。 由煤质资料知原煤中 13mm 以下末煤含量为 %,其中 3mm 以下粉煤含量为 %,粉、末煤含量极大不宜采用跳汰分选, 因为跳汰机分选末煤,特别是分选 3mm 以下的粉煤时,透筛损失大,分层效果差,分选效率明显降低。 这也是本次设计采用重介选的原因。 给料 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的依据 ( 1)重介分选设备的比较 在重介选方面有很多设备供我们选择,如立轮重介分选机、 斜轮重介分选机、 重介浅槽和重介旋流器等。 前三种一般都作为块煤分选设备,重介旋流器则可把有效分选下限降低到 ,如果要与浮游选 矿 结合,则重介旋流器有很 大 的配合作用。 现在随着采煤机械的广泛应用,原煤的破碎程度越来越大,原煤中含碎煤 的 比例越来越大,按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9 照这种趋势 , 选择重介旋流器 是最符合要求的。 ( 2)三产品重介旋流器与两段两产品重介旋流器的比较 由于我们设计的 是炼焦煤选煤厂,一般要对原煤进行比较 细致的分选,以提高对炼焦煤 最大 程度的 利用,故选用三产品重介旋流器或两段两产品重介旋流器比较合理。 如果采用两段两产品重介旋流器, 则 需要有两套悬浮液系统,这样介质系统复杂,不便管理。 相比之下, 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有如下优点:只设一个低密度悬浮液系统,工艺流程简单,设备布置方便,并且基建和生产费用都比较低;最为突出的 优点 是管理简便、分选精度高、效率高、具有较低的分选粒度下限。 借鉴望峰岗选煤厂等国内选煤厂的选煤经验,选择三产品重介旋流器较适合。 ( 3)入料有压与无压的比较 根据原煤资料,我们知道该原煤为易碎煤,我们应 当减少原煤在分选过程中不必要破碎 ,如果采用有压入料,则不符合我们的分析,所以,最终我确定我的主选设备为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 ( 4)分选前脱泥与不脱泥的选择 脱泥 有哪些 缺点: 1)选前脱泥增加工艺环节,工艺布置复杂,增加基建费用。 2)不能 较好的 发挥重介旋流器选煤下限低的优势。 3)脱下来的煤泥需直接打入浮选作业,增加浮选作业的处理量和难度,增加 了 精煤 的 损失。 4)根据实际经验,重介悬浮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煤泥有利于保持悬浮液的稳定,过度的去除悬浮液中的煤泥量不利于重介质分选设备的正常工作。 因此 采用不脱泥工艺更有利于生产。 通过以上 说明 ,不难得出 以下 结论: 采用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悬流器不脱泥不分级选煤技术是 最符合生产要求的。 采用直接浮选的依据 历史上一度占主导地位的是浓缩浮选,浓缩浮选有其最大的缺点 :循环水的浓度和粘度不断增加,使得有循环水的环节工艺效果变差。 针对浓缩浮选的缺点,现在大多数选煤厂采用直接浮选。 直接浮选的优点如下: ( 1)由于全部煤泥水都经过浮选处理,而且浮选尾矿经过有效的浓缩澄清,从而使循环水浓度大大降低,保证了较低的洗水浓度,改善了洗选效果,减小了块精煤的污染 从 而使 得 精煤质量提高 ,同时也有利于精煤的回收。 ( 2)由于煤泥水全部直接进入浮选作业,从而缩短了煤在水中的停留时间,减弱了煤粒表面的氧化程度,同时也减少了次生煤泥量,最终使煤泥的可浮性得到 了 改善。 ( 3)由于循环水中固体含量较少,在生产系统中可以被充分利用,所以不需大量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10 补充清水,全厂水耗 有望 大大降低,从而有利于 对 洗水 的 管理,为实现洗水闭 路 循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4)简化了 工艺 流程,减少了作业层次,使煤泥水处理的设备数量和容量,以及设备占地面积得以减少。 浮选尾煤入浓缩机,浓缩机底流去压滤机,溢流去循环水 池。 该系统可以很大程度 上将细泥从系统中排除,避免了浓缩浮选中细煤的恶性循环,使得悬浮液系统更加稳定。 本工艺可以实现洗水一级闭路循环,没有外排,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容易平衡生产水量。 因此,本流程选择直接浮选。 综合上述分析,本次设计采用的选煤工艺流程为: 50~ 采用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 煤泥采用 直接 浮选工艺。 工艺流程的说明 工艺流程分为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介质 回收 、粗煤泥回收、煤泥水 处 理系统四部分。 分选、脱介、脱水作业 500mm 粒级的入选原煤不脱泥、不分级、无压给入三产品重 介旋流器,然后以单一低密度悬浮液进行分选,一次性分选出精煤、中煤、矸石三种产品。 精煤、中煤经弧形筛一次脱介后,再经单层振动脱介筛二次脱介, 振动筛 筛上物分别进入精煤和中煤离心机脱水,脱水后成为最终产品;矸石经弧形筛一次脱介和单层振动脱介筛二次脱介脱水后,直接成为最终产品。 介质回收 中煤和矸石弧 形 筛筛下介质作为合格介质进入合格介质桶,精煤弧 形 筛 筛下介质一部分作为合格介质 进入合格介质桶,另一部分作为分流与精煤振动筛筛下介质 进入精煤磁选机。 中煤振动筛和矸石振动筛筛下介质分别进入中 煤 磁选机和 矸 石磁选机。 磁选精矿进入合格介质桶,精煤磁选尾矿进入 精 煤泥桶,中煤磁选尾矿进浮选入料池, 矸 石 磁选尾矿进入 浓缩机。 合格介质用 介质 泵打至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悬流器作为分选介质。 损失的介质由 磁铁矿粉经加工后准备成合格的磁铁矿粉加入原煤合格介质桶 ,并补加所需的循环水和清水。 粗煤泥回收 精煤磁选尾矿由精煤泥桶收集后,用泵打入粗煤泥 弧形 筛进行一次脱水分级,振动弧形筛筛上物进入精煤泥离心 机进行二次脱水分级,其产品作为最终精煤产品。 粗煤泥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11 弧 形 筛筛下物、 粗煤泥离心液 都 进入浮选入料池中,进 行 浮选。 这样充分发挥了重介分选下限低、 分选精度高的优势,有效地减少了浮选入量,同时保证了最终精煤产品的水分。 煤泥水处理 浮选入料池中的煤泥 水 用泵打至浮选系统进行直接浮选,分选出浮选精煤和浮选尾煤,浮选精煤采用加压过滤机脱水回收,滤液返回浮选入料池,浮选尾煤进入 耙式 浓缩机。 耙式浓缩机 入料来自浮选尾煤和矸石磁选尾矿,浓缩池底流进入压滤机。 压滤机的滤饼 作为煤泥产品 , 供民用, 滤液与浓缩池溢流汇合返回循环水池。 从而实现洗水闭路循环。 工艺流程特点综述: ( 1) 系统简单、生产成本低:原煤不脱泥直接进入分选设备 , 省去了脱泥环节,使系统比较简单, 煤 泥弧 形 筛与煤泥离心机结合处理粗精煤泥,大大减轻了入浮煤泥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 2) 灵活性、适应性强:重介选煤工艺流程洗选精度高,无论是易选还是难选均可进行有效的分选。 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活也很强。 ( 3) 工艺系统先进完善:原煤利用三产品重介旋流器进行分选,直接出三种产品,粗煤泥由煤泥弧 形 筛和煤泥离心机脱水成为精煤产品,细精煤泥由浮选回收,浮选尾矿和矸 石 磁选机尾矿组成的最终煤泥由 耙式浓缩机 和压滤机所组成的煤泥水回收系统回收, 确保了洗水的闭路循环,达到零排放,满足环保要求。 大大地促进整个工艺连续性和灵活性,工艺 结构完善可靠、先进合理。 ( 4) 介质流程先进、简单、易于操作管理。 下图为本次设计的 工艺 流程图: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12 图 51 工艺流程图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13 6原煤设计能力、工作制度及服务。芦岭15mta选煤厂方案设计及主厂房工艺布置说明书_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