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牛快繁与优质牧草开发产业化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经济效益。 目 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 km2,风蚀面积 km2,两项相加达 367万 km2,每年流失土壤 50亿吨,这都主要发生于西部。 在 XX市水土流失面积为 km2,占幅员面积的 %,年泥沙流失量 亿吨,其中进入 亿吨,占 XX 上游入江泥沙量的26%。 严峻的生态环境导致沙尘暴、干旱、洪涝灾害严重频发,泥石流时有发生,荒漠化加速,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也是威胁。 必须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恢复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整体素质, 25 才能实现持续 发展。 生态环境要兼顾,农民要生活要致富,农村要发展,必须把退耕还林还草与发展草食牲畜牧业结合起来。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良种是科学技术的物化形式,在农业中凝集科技含量最高。 目前我国尚无自己育成的肉牛品种,全国各地的黄牛地方品种均为役用品种,其生产水平低、肉质差、效益不高,尤其南方黄牛更是如此。 已形成的中原和东北肉牛带,主要得益于其科学利用秸杆和良种肉牛引进对本地黄牛的杂交改良。 据 2020年农业部统计云贵川渝四省市存栏黄牛为 万头,产牛肉为 万吨,而河南省黄牛数为 万头,产肉却为。 我市产奶牛平均产奶量不到 4000kg,比北京、上海和北方省区都低,很重要的因素是没有坚持长期选育,品种退化严重。 西南和南方省市区与北方相比,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有青草的季节时间长,青绿饲料丰富,更有条件发展肉牛和奶牛,但其发展却很缓慢。 因此建立良种牛繁育工程十分必要 2. 是我国牛肉需求快速增长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1992年以来,中国的肉牛生产飞跃发展,实现了从传统的以役用为主向肉用为主的商品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肉牛的生产中心也出现了由牧区向农区的重大转变。 在中国肉牛生 产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肉牛业地域分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肉牛生产从牧区向农区的转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 26 趋势。 1998年,西部牧区占全国牛存栏量的 16%,全国牛肉产量的 70%来自于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这正是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兴起和发展的结果。 长期以来,国产牛肉中优质牛肉所占比重太小,国内大宾馆、饭店及外资餐厅等所需的牛肉,国内无力供应,只好高价进口;对于一般大众所需的牛肉,也由于肉质老、烹饪费时而食用单调,限制了国人消费。 在国际市场上,之所以不能打入西方国家牛肉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质量不符合他们的要 求,还有卫生检疫方面的一些问题。 由此可见,提高牛肉质量是中国肉牛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中国肉牛业发展战略需从 “资源开发型 ”向 “市场导向型 ”转变,由过去的 “重量轻质 ”向“重质轻量 ”方向转变。 近年来,中国牛肉产量每年以 20%左右的速度递增。 但是,肉牛生产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繁育体系不健全,杂交改良盲目性大;繁殖率低,供种能力差;日粮配合不完善,饲料转化率低;母牛不孕、中毒病及寄生虫病严重;牛肉排酸期长,嫩度品质差;保鲜技术落后等。 为此,中国每年要花几千万美元进口优质牛肉。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看到,中国的肉牛生 产水平还很低,肉牛业起步晚,目前仍处于初步阶段。 从客观上来说,一方面由于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肉牛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出口量的不断扩大,促使了一些肉牛场的迅速崛起。 但整体而言,肉牛相对于奶牛而言,技术含量较低。 27 据 OECD 对中国 1997- 2020 年系统统计分析,中国人均牛肉消费量增长了 30%, 中国的牛肉消费量预计还会继续增长。 预计,2020年中国牛肉的生产量为 710万吨,比 2020年增长 6%。 2020年活的牲畜出口预计会增长 50%,从 10万吨到 15万吨。 由于香港方面需求量的增加,中 国牛肉的出口预计将从 4万吨增加到 万吨。 由于社会对牛肉需求量不断增大的拉动,近两年牛肉价格平均年递增 30%左右。 3. 是我国牛奶消费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实践证明,牛奶是营养最均衡的食品,牛奶将成为人们的主食,我们国家人民的饮食习惯将会改变,牛奶的消费量将会逐步提高。 我国牛奶人均消费量 2020年由前一年人均的 9公斤一下子提高到13公斤,发展速度惊人。 也是关系到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牛奶的产量和消费量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优化程度和国民的营养状况。 我国奶类总产量只 占世界总产量的 %左右,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1/ 13,差距极大。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把奶业列入突出发展的产业,国内乳品市场的规模也在以 25~ 30%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 因此,大力发展奶类生产和倡导消费乳及乳制品,符合我国的产业发展政策和国民对生活品质提高的要求。 我国北方草原的牲畜总量已经接近饱和,草场沙化、退化严重,草原生态脆弱。 奶牛养殖不可能有太大发展。 奶牛养殖业今后发 28 展的重点是在粮食生产区,我国乳业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是山丘平原。 现代化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趋势是高科技含量、规模化、圈养形式的设施牧业 ,饲料是粗粮和秸秆。 本地区气候温和,适宜于奶牛生长。 目前, XX周边地区还没有知名的奶牛养殖企业。 奶牛养殖的滞后是乳业发展的瓶径。 长期以来奶牛养殖的落后严重阻碍着今天乳业加工业这个阳光产业的发展,形成千家万户争奶源的局面,谁拥有奶源谁就拥有了产业。 今天,乳业企业的竞争实质就是奶源的竞争。 奶牛养殖要走出低谷,迅速发展,必须走高产高效之路,加速品种改良,创建高产牛群,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奶牛胚胎移植是加速改良的最佳途径。 4. 是解决 XX移民问题和三农问题需要 XX 畜牧业在移民生产开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取得 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 库区畜牧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相对突出,如生猪比例较大,占畜牧产品的 80%以上;畜产品产业化程度不高,加工业几乎空白。 库区畜牧业开发性生产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教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实现移民增收为目的。 山、库协作、联动发展,推进库区畜牧业优化升级是发展库区经济的战略选择和必然趋势。 通过发展肉牛、奶牛产业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有利于库区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国土资源,增加有效供给,缓解日益突出的食物供求矛盾,有 29 利于改善库区移民食物结构,促进移民安稳、致富。 5.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实施西部大开发,既给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更为畜牧业大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千载难逢的机遇。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下大力气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当前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加快畜牧业发展;三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无论是生态保护与建设、退耕还林还草,还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畜牧业都占有举足轻重 的战略地位。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之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 这一历史性跨越,一方面可将更多的粮食用于发展畜牧业和各类加工业,更大规模地实现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为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促进草食牲畜发展提供了可能,促进农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使农业成为具有活力的现代产业。 XX 市处于中西部、南北方接合部,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其需要安置的移民较多,贫困区县较多,草山草坡面积大、集中成片的多,是 XX 上游、 XX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生态环境重 点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较大,在西部开发中既有代表性,更具有特殊性。 在安置移民和退耕农民,维护 30 三峡工程安全,发展地方经济,保持社会稳定,更具有急迫性。 建设本项目,不仅能促进 XX草业和畜牧业发展;同时还可辐射周边省区,带动西南和中南部草、畜牧业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 6. 是应对我国 “ 入世 ” 的需要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已成为当务之急。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应对挑战,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是核心。 我国畜牧业最有发展空间和潜力的是肉牛产业 、乳品加工业和奶牛产业,该产业被业界称为朝阳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将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转变,人们对食物结构需求的多样性,给肉牛、奶牛产业发展展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第二,由于发展养牛业适合中国国情,各级、各地政府对养牛业高度重视;第三,国际上“疯牛病”及“英特”病毒的影响,而 我国劳动力低廉丰富,牛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 80%,牛肉出口更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牛奶成本和售价也较低, 为中国牛肉出口提供了机会。 正是基于这一点,本项目利用 XX清洁环境和绿色资源发展草地农业, 发展优质肉牛、奶牛产业,通过主动迎接入世挑战,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进步,推动肉牛和奶牛产业化,发展创汇和节汇农业,实现增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减少进口,争取出口,增强我国农业出口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1 7. 替代进口牛肉的需要 我国是牛肉进口国, 近几年,来华旅游观光的港澳台同胞以及外国客商逐年增加,涉外宾馆、饭店旅游服务事业日渐兴旺, “肥牛火锅 ”,牛排等高档牛肉消费日渐增多,我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一些优质牛肉来满足国内高级宾馆、饭店和其他高收入阶层的消费。 每年花费 ,而且越来越多。 2020年进口 万吨,占世界市场的 %。 但实践已证明,我国地方良种黄牛及其杂交改良牛,经专门化育肥,同样可以进行高档牛肉的生产。 一头 500kg重的优质活牛、可生产高档牛肉 30kg,单这一项,即可卖到 4500元左右。 我国与世界交往越来越多,来华旅游者数量很大。 如果生产部分高质量牛肉,替代进口总是应该。 所以第一任务是替代进口,质量上、供应上保障国内大宾馆需求。 这是最高效的肉牛生产方式,这个市场的潜力会越来越大。 目前, 中国肉牛业刚刚起步,肉牛市场尚不健全, 许多国家在打我国牛肉市场的主 意。 因此,利用本项目发展优质高效肉牛养殖业, 加快我国肉牛供应,是实现我国优质高效肉牛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人工授精( AI)育种体系的实施,可以在种公牛即 “ 公牛父亲 ” 和种子母牛即 “ 公牛种体系 ” 外有计划地在核心群外组织一个较大规模的测定群。 每年核心公牛在完成核心选配任务的同 32 时,还在这个测定群中使用,并对其后代进行性能测定,因此保证下一世代的测定公牛具有更大规模的半同胞组。 冻精远比鲜精保存时间长,利于长途运输,冻精技术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优秀种公 牛使用地域的限制,使优秀公牛的优良品质能在更广阔的区域使用,大大加快了 XX地区牛群改良步伐,对提升XX 市养牛业的生产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就改良群体的数量而言,大大多于 MOET技术。 MOET核心群育种方案实施体系是指 体外胚胎的生产、超排与胚移、胚胎分割等 3项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最能够迅速提供实践应用以提高某个国家家畜数量的 3项高技术。 从 5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为了加快家畜生产性能改良的步伐,纷纷建立了后裔测定育种体系,并主要在奶牛上得到了最好的应用。 但是随着后裔测定选择的不断进行,单胎动物的母 畜繁殖力低下成为限制进一步提高家畜遗传进展的主要因素。 MOET技术则很好地打破了这一限制,为进一步提高家畜育种进程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保证。 本项目将 MOET技术与核心群育种相结合的新的奶牛育种体系,实现“ MOET核心群育种方案”,可望获得一个很大的遗传进展,而且育种成效完全超过了常规的 AI(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育种方案。 MOET核心群育种方案将胚胎生物工程技术与核心群育种的优点结合起来,除了可以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外,主要是考虑可以缩短世代间隔,且使母牛像鸡和猪那样,生产出可用于育种 值 33 评估的全同胞组。 根据优化育种方案,在核心群中建立了生产性能测定制度、育种数据管理系统。 为了适应 MOET育种体系中需对核心群供体母牛进行严格选择的技术要求,本项目将在小群体中估计母牛育种值的 “ 群内动物模型 BLUP法 ” ,发展了相应的算法和计算机软件。 与一般的动物模型 BLUP法相比,使用这个方法在规模较小的群体中,母牛的遗传评定更为精确。 由于 MOET育种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可基本解决我国自行培育优秀种公牛的问题,而不需再大量进口种牛,也无需大量进口冷冻精液,这不仅节约了大量外汇,还减少了我国奶牛群因进口国外育 种材料所带来的新传染病的风险,其环境效益显而而易见。 MOET技术另一重大的技术进步意义在于,能成十倍的扩大优秀肉牛和奶牛群体,加速肉牛和奶牛的改良步伐。 “ XX红三叶 ” 优质牧草良种繁育与扩繁种植技术实施体系,能够充分保障本项目实施所需的草产品, 引导 XX草业步入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解决了草业发展中亟侍解决的关键问题,使之向产业化迈进。 通过 “ XX 红三叶 ” 牧草种子的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种子产量由 12kg/亩提高到 15kg/亩,供种能力由几乎为零提高到 15万 kg。 通过上述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对解 决 XX地区适宜的豆科牧草种子缺乏的难题,为草食牲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