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西嘉园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接点处,符合设计和抗震要求,交叉点全部扎牢。 钢筋接头不宜设在梁、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墙筋,所有钢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其搭接 长度及位置要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双排钢筋之间绑扎间距支撑或拉筋,以固定钢筋间距。 在墙筋外侧应绑上带有铁丝的砂浆垫块及保护层控制圈,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准确。 各连接点的抗震构造钢筋及锚固长度,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绑扎。 配合其它工种安装预埋管件,预留洞口等,其位置、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④、 钢筋混凝土墙保护层控制: 采取控制砼墙保护层的方法 钢筋梯的设置及混凝土墙保护层专用控制圈的使用, :利用砼墙竖筋,事先用规定长度的钢筋通过点焊,按一定间距将其相连而形成的组合体。 使用方法 是按一定间距将其置于墙体位置,焊接固定后,再进行墙体钢筋的绑扎。 :将控制圈卡在主筋上面。 有效的控制钢筋保护层。 20 50 50m 垫块,保护层厚度要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⑤、梁板钢筋安装: A、首先绑扎主梁钢筋,再绑扎次梁钢筋,梁下部钢筋伸入中间支座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在端节点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符合要求。 B、梁下筋接头不能位于梁中,应位于梁跨度 1/3 处,上筋接头位于梁中,接头应相互错开,占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 50%(受拉区)。 接头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能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 同一根钢筋在 35d 不小于 500 的范围内一根钢筋不能有两个接头。 C、梁端第一个箍筋设置在距离柱节头边缘 50mm 处,梁与柱、主次梁交接处箍筋加密,间距与加密长度符合要求。 D、绑扎钢筋保护层垫块。 E、梁板模板支设完毕后,清理杂物,绑扎楼板钢筋,根据图纸设计间距在模板上划出,钢筋交叉点处全部绑牢。 F、板双层筋之间加设马凳,间距 1000mm,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垫保护层垫块。 ⑥、柱筋安装: A、柱筋按要求设置后,在其底板上口增设一道限位箍,保证柱钢筋的定位 ,柱筋上口设置一钢筋定位卡,保证柱筋位置准确。 在柱筋上加设塑料定位卡,保证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柱钢筋保护层塑料卡圈在同一高度上每边两个,竖向间距 1 米摆放。 B、柱基础插筋应插入底板底部,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 C、在柱的对角钢筋上用粉笔自混凝土面上 5cm 起线,划好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向上移动,由上向下绑扎。 箍筋面应与主筋垂直绑扎,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需绑扎,并且要保持箍筋的弯直部分要在柱上四角通转。 柱箍筋端头的平直部分混凝土面保持平行,平直长度 不小于 10d,绑扎时要注意柱子别出现扭位现象,如发现可将部分箍筋拆除,重新绑扎。 21 D、柱筋按要求设置后,在其底板上口增设一道限位箍,保证柱钢筋的定位。 柱筋上口设置一钢筋定位卡,保证柱筋位置准确。 ⑦、楼板钢筋安装: A、在绑扎钢筋前,首先清理模板上杂物、灰尘、并在上面涂刷脱模剂,脱模剂涂刷要均匀。 B、按图纸要求,在模板上弹出后浇带位置线,标示预埋件位置。 D、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画好环向和纵向楼板钢筋的分档标志,第一根钢筋距结构边 50mm。 E、先铺下层钢筋。 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 筋。 G、根据“七不准绑”的原则对钢筋进行检验,钢筋绑扎时,单向板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将钢筋的交叉点全部绑扎。 如采用一面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必须保证钢筋不生产位移。 “七不准绑”原则为 (墙柱外皮线、模板外 50mm 控制线)不绑。 浮浆到露石子不绑。 绑。 、错开百分比、错开长度不合格不绑。 H、检查板下层钢筋合格后,放置板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的厚度,按 1m 间距梅花摆放。 I、绑扎面筋前,在板支座上划钢筋间距线,根据间距线摆放和绑扎钢筋,方法同底筋。 J、马凳按间距 1m 梅花型布置,并应设置在面筋交叉点下,于板面筋八字扣绑扎。 马凳采用直径 12mm 螺纹钢筋制作。 h=板厚3d2a(d 为板钢筋直径、 a 为板保护层厚度 )。 ( 5)、模板工程: 本工程基础工程以木制多层板拼装为主,钢模为辅,首先编制支设方 22 案,然后进行模板支设的技术交底。 施工时严格按支设方案控制。 ① 、 梁、柱支模前先进行钢筋检查并加设好 各部位的钢筋保护层垫块。 模板安装前将柱、剪力墙内的杂物清干净,柱、墙模板安装时根部留出清扫口。 ② 、 模板设计采用木制多层板。 柱、墙四面均由木制多层板拼成。 顶部与梁、板连接处,异型柱根据图纸设计尺寸另行制作异型模板,四侧用架管支撑,柱筋绑扎的同时搭设满红脚手架。 ③ 、 浇筑完底(顶)板且强度达到 以上时,支设墙、柱模采用多层板模拼装,为保证墙柱的截面,模板加设钢管架支撑,同时保证模板的稳定性,支模时,拉线调直,将底(顶)板凿毛,并清除杂物及石子。 ④、地下室外墙采用竹胶板模板拼装,减少了模板拼缝,模板间缝,用海绵条来密补,组装前在模板上粘贴海绵条,拼装后单侧模板用φ12,长度 40mm 螺栓连接拼缝严密,墙两侧模板用焊有止水片的钢筋连接件连接,尺寸同墙厚,外侧模板加斜撑,保证墙体模板的垂直度和刚度、强度、稳定性、整体性,支撑时应检查墙体边线尺寸。 模板应刷隔离剂。 ⑤、顶板模板设计:现浇顶板采用模板早拆体系,提高施工进度。 由于工程的特点,决定采用定型 1200 2400 尺寸的光面木胶合模板,支撑用满堂脚手架,采用 6槽钢配 40X60 方子做龙骨,在龙骨上满铺木板,次龙骨不要顶住墙或梁,且要比墙、梁收进 30mm,便于先拆墙 、梁侧模。 ⑥、柱子支模前,按墨线校正钢筋位置,订好压脚板,转角部分连接要牢固,柱模采用拼装成型再吊起安装在柱筋骨架上,加固用定型卡 23 具与架体相连接,形成牢固可靠的连接。 ⑦、拆模 A、墙、柱侧模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即可拆除。 B、板、梁底模应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试件达到规范规定强度时方可拆除,并且应隔层拆除。 板底模拆后再加设部分支撑措施。 C、拆模时注意梁和柱墙的边角部位,避免磕碰边角部位。 D、拆模后应及时清除模板上的污 物,并刷隔离剂,分类堆放。 E、梁、板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F、模板拆除要依据同条件的养护混凝土试块,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 板:跨度≤ 2m 时 要求达到设计强度 50% 2m<板跨≤ 8m 要求达到设计强度 75% 梁:跨度≤ 8m 要求达到设计强度 75% 跨度> 8m 时 要求达到设计强度 100% 悬臂梁 要求达到设计强度 100%设计强度 拆模后在施工期间加设临 时支撑。 G、主体施工阶段各层临时堆放的最大荷载不得超过 6KN/m2 H、柱墙拆模后在其砼上弹设立线和水平线,以确定梁底的标高及位置。 I、模板拆除后清理干净涂刷隔离剂后按规格、型号码垛存放。 ( 6)、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混凝土工程量较大的构件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开工前必须进行市场调查,选择有资质的混凝土供应商供货。 ①、配合比的主要参数要求 24 A、坍落度:泵送砼的坍落度宜为 160~ 1 80mm。 B、水灰比:泵送砼的水灰比宜为 0. 4~ 0. 6. C、砂率:泵送砼的砂率宜为 38%~ 40%。 ② 、在完成钢筋的隐蔽验收和模板预检工作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③、商品混凝土: 根据工程所处环境:地 F 室水位较高,地下两层,所以地下室 部分应按 II 类 ]:程进行管理。 地上部分处在干燥环境,不直接接触水,应按 I 类工程进行管理。 I 类工程可以采取预防砼碱集料反应措施,结构外露部分需采取有效防水措施,防止雨水渗进结构, 在每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第一次使用前须做开盘鉴定留置不少于一组的混凝土强度试块,混凝土进场使用前进行坍落度试验每个台班不少于一次,然后随车进行提样制作现场混凝土强度试块。 ④、商品混凝土进场使用前,必须提交商 品混凝土临时合格证,水泥、砂石检验报告,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28 天后提供强度试验结果。 ⑤、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自搅拌车卸出后,利用塔吊将混凝土运至工作面,若在工作面发现混凝土有离析现象,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人工二次调整拌合。 ⑥、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前对标高、轴线复核无误后并对钢筋模板检查符合要求方可浇捣砼。 同时 对模板内的积水、泥土、铁件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等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预堵严,对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基础浇捣应连续施工,并特别注意柱插筋位置,防止浇筑及振捣中倾斜移位, 浇筑时,要避免混 凝土积水过多,以免影响抗渗要求。 在浇筑口处,每隔 3 小时测定一次坍落度,并做好记录,出现问题及时调整。 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要求振捣密实。 25 地下室底板应连续浇筑,并在距底板上皮 500 高的墙体处留水平施工缝,浇筑上部墙体时,首先填以 50— 100mm 厚同砼内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 砼浇筑前设专人负责墙刚性防水套的预埋,其标高位置符合设计要求,避免漏故,错放,严禁随意剔凿墙体砼。 ⑦、混凝土的振捣: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与平板振捣相结合的方式,施工时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每个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在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下 沉为准,并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及预埋件等。 平板式振捣器再振捣棒振捣完成后进行平面找平振捣。 ⑧、混凝土养护: 养护期间采取不同的养护方式,以保证砼质量并缩短工期。 顶板混凝土养护采用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草袋进行浇水养护。 底板采用蓄水养护。 养护时间不少于 14 天,墙采用喷雾器喷水养护。 ⑨、施工措施: 墙壁水平施工缝留设在距离底板上 500mm 处,留设为水平缝,采用 BW橡胶止水膨胀条,浇筑新砼时,将施工缝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浇筑同砼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以保证防水抗渗性能。 为了不使砼流动,在内外墙丁字交 接处,距外墙外壁 50cm 内墙外加设5 5 及 20 20 双层叠合钢板网,同壁筋绑牢,网后面加设挡筋 φ 10@300与壁筋绑牢。 在浇筑期间,充分发挥泵站的作用,施工中不间歇,满足泵送量的要求,各方人员配备齐全,以防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故。 ⑩、质量检验 防水混凝土质量,应在施工过程中,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 A、防水混凝土进场,必须进行检查,如有变化时,应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B、在拌制和浇筑地点测定砼坍落度,每班不应小于两次; 26 C、如混凝土配合比有变动时 ,应及时检查。 D、连续浇筑砼量为 500m3以下时,应留两组抗渗试块,每增加 250~ 500m3应增留两组。 如使用配合比或施工方法有变化,均应另行留置试块。 试块应在浇筑地点制作,其中一组应在标准情况下养护,另一组应与现场相同情况下养护。 试块养护期不得少于 28d。 ○混凝土泵送组织: R 砼泵送能力验算 在进行混凝土能力验算时,结果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A、混凝土输送管道的配管整体水平换算长度应小于混凝土最大水平输送距离。 B.混凝土输送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值,总和小于混 凝土泵的正常工作出口压力。 C、混凝土泵管布置情况:泵出口接 2 米Φ 175 转Φ 125 的变径管,向南转入楼内接 40 米水平管,然后向上接 68. 5 米垂直管 (最高点 )在接至各层工作面(见下附图) D、输送管的配管与敷设 根据泵送要求,输送管选用管径Φ 125,壁厚 的耐磨锰钢无缝钢管。 敷设时注意: a、接头必须牢靠,管路密封必须良好。 为形成有效的密封,接 头处采用丁基橡胶密封圈并顶紧。 b、弯管与锥管要匹配,尽可能避免采用曲率半径小于 l 米的弯管和长度短的锥形管。 c、管件必须布设在 坚实的基础上,并固定牢固,以承受在泵送过 程中产生的周期性颤动,防止管道产生漂移和变形破坏接头处密封构造。 d、在泵机出口与垂直立管之间应设置一定长度的水平管,混凝土输送管道垂直向上配管时,地面水平管长度不小于垂直管长度 1/4。 且不小于 15m,以增大混凝土倒流的阻力,防止由于垂直管混凝土柱重力作用而产生混凝土倒流,减小分配阀换向阻力,并提高混凝土泵 27 的吸入效率。 e、在泵机出口处应设一段弯曲管路,以便混凝土柱能以某一角度流动,以缓减轴向力的不利影响。 f、垂直向上压送的立管应避免采用弯管迳直向 上安装。 g、在垂直立管的起点处必须设置坚固可靠的竖直支撑,以承受 周期性的脉冲作用。 垂直泵管采用钢管脚手架固定,穿越在楼板预留孔向上架设。 h、输送管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水平输送管 每隔一定距离应用支架固定,以便于排除堵管、拆装和清洗管道。 ○1泵送施工对混凝土的要求: 泵送用砼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泵送性,粗骨料的粒径最大不得超过 25 mm。 水灰比宜保持在 — ,最小不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