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为主到轻、重工业共同发展,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导,向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共同发展的转变。 ( 3)所有制结构经历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 济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 4)分配结构实现从绝对平均主义到以按劳分配为主、资本和技术等收入为辅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 ( 5)城乡结构经历了以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转变。 ( 6)区域结构实现了由低水平不协调到各具优势、协调发展的转变。 第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实现由薄弱到明显增强的巨大飞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建国初期,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极其薄弱,生产和生活均受到较大影响。 建国以后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尽管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依然比较滞后,成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但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后,经过前期工业化的积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并逐步由发展瓶颈转变为促进发展的推进器。 ( 1)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 2)能源生产能力由弱变强,终结了“贫油”、“缺电” 6 历史。 ( 3)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运、民用航空和管道组成的综合运输网基本形成。 ( 4)覆盖全国、通达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全面的国家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初步建成。 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经济的发展已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就长期来看,我国的综合经济发 展还需承受诸多的考验。 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难发现,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城市化过程中乱占耕地的现象严重 , 导致城市占地扩张过快对农用耕地的破坏和侵占。 城市化改造拆迁过程中来自政府的控制软弱无力 , 导致不少城市出现私搭乱建 , 套取国家补偿款项的事件极为普遍。 好的环境和制度可以约束坏人变成好人 , 恶劣的环境和制度可以诱使好人变成坏人。 因此设计好的管理制度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能源消耗严重,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问题越来越突出。 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煤炭资源开采方式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还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中国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能源资源的稳定供应始终是一个国家特别是依赖进口的国家关注的重点,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 第三、人均 GDP 处于较低水平。 如前所述 , 尽管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现实 , 人均 GDP 水平在世界上居于落后位置。 第四、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 1)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 2)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 3)行业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4)地区收入差距扩大。 第五、 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 表现便是农业基础薄弱,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 7 产业带动的格局没有根本性转变,特别是工业。 第六、就业问题依然严峻。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数量多而素质不高,尽管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但仍难以满足充分就业的要求。 一方面是劳动力资源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在逐渐减少。 综上所述,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还不少 ,以肯 定的是 , 中国经济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 然而 , 只要我们抓住战略机遇 , 应对各种挑战 , 坚持改革开放 ,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 处理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 走科学发展之路 , 中国经济必定能在新的世纪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遇到的困难 对于我过来说,经济全球化浪潮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这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流观点。 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的经济来说,会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快。 但是 也承受着全球背景的巨大压力,毕竟中国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后来者。 下面试分析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第一、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安全带来挑战。 经济安全是国家经济主权在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经济机制进程中的合理延伸。 国际经济秩序的游戏规则总体上是由西方的发达国家制定的,主要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利益。 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则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比如说,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当今世界经济体制中的“三大支柱”也是由发达国家所控制。 在经济领域,虽说中国的 GDP 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的宝座,其主导地位远远不能撼动 美国的主导地位,对“三大支柱”的影响远远不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若想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拥有平等的权利,获得较好的国际环境,在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当中拥有一席之地需要不断作出努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开放程度也在加大,并不断引进外国资本致使 8 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这将会在客观上对我国的经济产生潜在的威胁。 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生产要素的流动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其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来控制我国的国内产业,这有可能威胁到我国国内市场的安全。 因此我国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避免 或减少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我国经济安全带来的不利因素。 第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体制带来风险。 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很不健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我国来说,在市场机制还没有充分建立的情况下,适应不熟悉甚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显然是困难的。 我国在对国内市场的保护与市场的开放、短期后果和长期效应等一系 列问题的处理上都存在困难。 不是说存在困难就不参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而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经济 全球化对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安全产生的影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金融安全。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规模日渐扩大,逐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和转移产业及技术时,逼迫发展中国家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开放金融市场。 亚洲金融危机是这些投机资本破坏全球经济稳步发展的最明显例证。 由国际投机资本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仅危害了亚洲国家的经济,而且也危及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旦我国金融系统产生问题就会导致国民经济体系的混乱,甚至会引发政治经济危机。 第三、经 济全球化对我国民族经济发展带来冲击。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民族工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冲击。 我国民族企业在规模、技术人才、经营管理和市场占有率等多个方面都处于弱势,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工业一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 在我国加入 WTO 后,这种冲击对一些产业来讲更是一个严峻的考 9 验。 由于跨国资本“无国籍”和“无民族”的认同感,它不可能完全取代民族资本的功能。 但是,外资的过度进入有可能挤垮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因而可能损害经济的长远发展。 第四、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带来一定影响。 所谓国际竞争力主要是指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并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质量的能力,它包括经济实力、管理水平和人才质量等方面。 在这几个方面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优势。 而在经济全球化当中运行的国际经济秩序主要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控制,主要体现和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则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一国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属,社会环境中的经济环境还对行政系统起着决定作用。 显而易见,经济 市场化推动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使中国的行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迁。 在行政学的视角中,这种变迁必将对中国的行政管理产生广泛而深刻、持久而复杂的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