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件-第06章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x0=57290 〉 0 所以应购买该设备。 81 三、现值指数法 概念: 所谓现值指数 , 是指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的比率 , 亦称现值比率 、 获利指数 、贴现后收益一成本比率等。 计算公式: 现值指数 ( PI) =∑现金流入现值 /∑现金流出现值 82 ( 3)现值指数的运用: 现值指数 l, 投资项目报酬率 预定的贴现率 , 方案可行; 现值指数 =l, 投资项目报酬率 =预定的贴现率 , 方案可行; 现值指数 l, 投资项目报酬率 预定的贴现率 , 方案不可行。 83 优缺点: 克服了净现值法不便于不同规模项目比较的问题,可以进行独立投资机会获利能力的比较。 这是因为现值指数是一个相对数,反映投资的效率;而净现值是绝对数,反映投资的效益;但选择不同的贴现率,各方案的优先次序会变化。 84 案例及其运用 见教材 P356359 85 四、内含报酬率法: 概念:所谓内含报酬率 , 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率 , 或者说是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 内含报酬率法是根据方案本身内含报酬率来评价方案优劣的一种方法。 86 内含报酬率( IRR)的计算, 主要有两种方法: ① 逐步测试法 , 它适合于各期现金流入量不相等的非年金形式。 计算方法是 , 先估计一个贴现率 , 用它来计算方案的净现值;如果净现值正数 , 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超过估计的贴现率 , 应提高贴现率后进一步测试;如果净现值为负数 ,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低于估计的贴现率 , 应降低贴现率后进一步测试。 经过多次测试 , 寻找出使净现值接近于零的贴现率 , 即为方案本身的内含报酬率。 ② 年金法 , 它适合于各期现金流入量相等 , 符合年金形式 ,内含报酬率可直接利用年金现值系数表来确定 , 不需要进行逐步测试。 87 内含报酬率法的运用: IRR必要报酬率 , 方案可行; IRR必要报酬率 , 方案不可行; 如果存在多个独立投资机会,则 IRR大的优先。 88 内含报酬率与净现值比较: 内含报酬率是相对数 , 净现值是绝对数。 在评价方案时要注意到 , 比率高的方案绝对数不一定大 , 反之也一样。 如果两个方案是互相排斥的 , 要使用净现值指标 , 选择净现值大的。 如果两个指标是相互独立的 , 应使用内含报酬率指标 , 优先安排内含报酬率较高的方案。 89 内含报酬率与现值指数比较: 都是根据相对比率来评价方案。 现值指数法,要求事先设定一个适合的贴现率,以便计算现值;内含报酬率法,不必事先选择贴现率,根据内含报酬率就可以排定独立投资的优先次序,只在取舍方案时需要一个切合实际的资金成本或最低报酬率来判断方案是否可行。 90 案例及其运用 见教材 P362367 91 五、回收期法 概念: 回收期是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出累计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 它代表收回投资所需要的年限。 回收年限越短 , 方案越有利。 92 计算方法: 公式法:原始投资一次支出 , 每年现金净流入量相等时采用。 回收期 =原始投资额 /每年现金净流入量 累计法:每年现金净流入量不等 , 或原始投资是分次投入时采用。 93 优缺点: 计算简便;但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没有考虑回收期以后的现金流入; 主要用来测定方案的流动性,不能计量方案的盈利性。 94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 第三十三讲 主讲教师: 穆大常 95 案例及其运用 见教材 P369370 96 六、平均投资报酬率法 ( 1) 概念: 按财务会计标准计量的收益率。 ( 2) 计算公式: 平均投资报酬率 =年平均净收益 /原始投资额 ( 3) 优缺点: 计算简便,与会计的口径一致;但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年平均净收益受到会计政策的影响。 97 案例及其运用 见教材 P371374 98 某公司拟建一工程项目 , 原始投资额为 60000元 , 现有甲 、 乙两方案 , 资本成本为 10%, 各方案的现金净流入量如下所示: 年 份 方案甲 方案乙 1 25000 45000 2 25000 25000 3 25000 5000 要求:分别采用会计收益率法 、 回收期法 、 净现值法 、现值指数法 、 内含报酬率法比较两方案的优劣。 99 [答案 ] 会计收益率法: 甲 =25000247。 60000=% 乙 =( 45000+25000+5000) 247。 3247。 60000=% 回收期法: 甲 =60000247。 25000=( 年 ) 乙 =1+( 6000045000) 247。 ( 7000045000) =( 年 ) 净现值法: 甲 =25000 ( P/A, 10%, 3) 60000=2150( 元 ) 乙 =45000 ( P/S, 10%, 1) +25000 ( P/S, 10%, 2)+5000 ( P/S, 10%, 3) 60000=5310( 元 ) 100 现值指数法: 甲 =25000 ( P/A, 10%, 3) 247。 60000= 乙 =[45000 ( P/S, 10%, 1) +25000 ( P/S, 10%,2) +5000 ( P/S, 10%, 3) ]247。 60000= 内含报酬率法: 甲 =%( 过程略 ) 乙 =%( 过程略 ) 101 [例 1]某公司拟购入一台设备以扩充生产能力,现有甲乙两方案可供选择。 甲方案需投资1000元,使用寿命为 5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5年后设备无残值, 5年中每年销售收人为 600元,每年付现成本为 200元。 乙方案需投资 1200元,用直线法计提折 l日,使用后残值为 200元,使用寿命也为 5年, 5年中每年销售收入为 500元,付现成本第一年为 300元,以后逐年增加修理费 40元,另外垫支营运资金 300元。 假设所得税率为 40%,试计算两个方案的现金流量。 先计算两个方案每年折旧额 : 甲方案每年折旧额 =1000/ 5=200(元 ) 乙方案每年折旧额 =( 1200200)/5=200(元 ) 两方案的现金流量如下两张表所示: 102 项 目 第 1 年 第 2 年 第 3 年 第 4 年 第 5 年甲方案销售收入 ( 1 ) 600 600 600 600 600付现成本 ( 2 ) 200 200 200 200 200折旧 ( 3 ) 200 200 200 200 200税前净利 ( 4 ) 200 200 200 200 200所得税 ( 5 ) 80 80 80 80 80税后净利 ( 6 ) 120 120 120 120 120现金流量 ( 7 )( 7 )= ( 3 )+ ( 6 )320 320 320 320 320乙方案销售收入 ( 1 ) 800 800 800 800 800付现成本 ( 2 ) 300 340 380 420 460折旧 ( 3 ) 200 200 200 200 200税前净利 ( 4 ) 300 260 220 180 140所得税 ( 5 ) 120 104 88 72 56税后净利 ( 6 ) 180 156 132 108 84现金流量 ( 7 )( 7 )= ( 3 )+ ( 6 )380 356 332 308 284103 投资项目现金流量计算表 项 目 第 0 年 第 1 年 第 2 年 第 3 年 第 4 年 第 5 年甲方案固定资产投资 100营业现金流量 320 320 320 320 320现金流量合计 100 320 320 320 320 320乙方案固定资产投资 1200营运资金垫支 300 308 284营业现金流量 380 356 332 284固定资产残值 200营运资金回收 300现金流量合计 1500 380 356 332 308 784104 如果每年营业现金净量不等,则计算投资回收期要根据每年年末尚未收回的投资额确定。 利用上例资料,分别计算甲、乙两方案的回收期。 甲方案 NCF相等,故 甲方案回收期 =1000/ 320=(年 ) 乙方案 NCF不相等 , 则有: 投资回收期法易于理解 , 计算简便 , 但存在明显的缺点 , 即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 忽略了不同方案回收期满后现金流量变化情况 , 使方案评价 、 选择有片面性。 年=----+乙方案回收期= 8 4 3 0 83 3 23 5 63 8 01 5 0 04105 ( 2)平均报酬率。 平均报酬率是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的平均年投资报酬率,其常见的计算公式为 : 计算甲、乙两方案的平均报酬率如下: 该法不受建设期长短、投资方式、回收额等影响。 其缺点是无法利用现金流量信息,但计算简单,可以作为方案评价的辅助性手段。 %初始投资额平均现金流量平均报酬率= 1 0 0%1 5 0 057 8 43 0 83 3 23 5 63 8 0321 0 01 0 0 03 2 0=)++++(=%%==乙甲A R RA R R106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 : 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时采纳,为负时不采纳。 在多个备进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利用上例资料计算甲、乙方案净现值如下: 元=-%)+(+%)+(+%)+(+%)+(+%)+(=元==乙/甲 5 0 0101784101308101332101356101380()1 0 0 1 0 0 04332N C FP V I F AN C FN C FnR107 获利指数决策规则 :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获利指数大于或等于 l时采纳,否则拒绝。 在有多个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采纳获利指数超过 1最多的投资项目。 利用上例资料计算获利指数如下: 两方案获利指数都大于 l, 故两方案都可进行投资,但因甲方案获利指数更大,故应采用甲方案。 15001000乙甲=PIPI108 计算甲、乙两方案的内含报酬率。 甲方案 NcP相等,因而,可采用如下方法: 查年金现值系数表,第五期与上 125相邻近的年金现值系数 18%一 20%之间,现用插值法计算如下 1 2 2 01 0 0 0 年金现值系数=贴现率 年金现值系数18 % x %。 % 2 % 20 % 109 x/2= 甲方案的内部报酬率为 18%+%=% 乙方案 NCF不等,因而,必须逐次测算。 先按 10%贴现率测算 NPV=860 再按 12%贴现率测算 NPV=3 再按 14%贴现率测算 NPy=792 用内插法 , 已知 12%IRR14%,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甲方案内含报酬率较高,故甲方案的效益比乙方案好。 内含报酬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概念易于理解。 但该方法的计算比较复杂,特别是NCF不相等时,需要经过多次测算才能求得。 %%%12)7 9 2(3 3%12 =I R R110 第四节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的典型案例 主要包括 一、固定资产购置或建造的决策 购置或建造将会导致现金流出,与购置或建造后的形成现金净流入进行比较,求净现值。 二、固定资产何时更新的决策 确定最佳更新期是指固定资产的年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的使用称为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 年均成本也就是求年金。管理会计课件-第06章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