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及其维护管理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系统中有充足的旋转备用容量,输电线路很多,各系统之间和电源与负荷之间联系很紧密时由于继电保护装置的误动作,使发电机变压器或输电线路切除而给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可能很小;但如果发电机变压器或输电线路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拒动作,将会造成设备的损坏或系统稳定的破坏,损失是巨大的。 在此情况下提高继电保护装置不拒动的可靠性比提高其不误动的可靠性更为重要。 但在系统中旋转备用容量很少及各系统之间和负荷和电源之间联系比较薄弱的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的误动作使发电机变压器或输电线切除时,将会引起对负荷供电的中断甚至造成系统 稳定的破坏,损失是巨大的。 而当某一保护装置拒动时,其后备保护仍可以动作而切除故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继电保护装置不误动的可靠性比提高其不拒动的可靠性更为重要。 第二节 常用继电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 “自动开关 ”。 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及其维护管理 4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 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对于继电器的 “常开、常闭 ”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 “常开触点 ”;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 “常闭触点 ”。 热敏干簧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温度的新型热敏开关。 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安装片、塑料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 热敏干簧继电器不用线圈励磁,而由恒磁环产生的磁力驱动开关动作。 恒磁环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是由感温磁环的温控特性决定的。 固态继电器( SSR)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固态继电器是一种两个接线端为输入端,另两个接线端为输出端的四端器件,中间采用隔离器件实现输入输出的电隔离。 固态继电器按负载电源类型可分为交流型和直流型。 按开关型式可分为常开型和常闭型。 按隔离型式可分为混合型、变压 器隔离型和光电隔离型,以光电隔离型为最多。 第三节 保护装置评价指标 继电保护装置属于可修复元件,在分析其可靠性时,应该先正确划分其状态,常见的状态有: ① 正常运行状态。 这是保护装置的正常状态。 ② 检修状态。 为使保护装置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应定期对其进行检修,检修时保护装置退出运行。 ③ 正常动作状态。 这是指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正确动作于跳闸的状态。 ④ 误动作状态。 是指保护装置不应动作时,它错误动作的状态。 例如,由于整定错误,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错误动作于跳闸。 ⑤ 拒动作状态。 是指保护装置应该动作时,它拒绝动作的状态。 例如,由于整定错误或内部机械故障而导致保护装置拒动。 ⑥ 故障维修状态。 保护装置发生故障后对其进行维修时所处的状态。 目前常用的评价统计指标有 : 正确动作率即一定期限内 (例如一年 )被统计的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次数与总动作次数之比。 用公式表示为: 正确动作率 =(正确动作次数 / 总动作次数 )100 %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及其维护管理 5 用正确动作率可以观测该继电保护系统每年的变化趋势,也可以反映不同的继电保护系统 (如 220kv 与 500kv)之间的对比情况,从中找出薄弱环节。 可靠度 r(t)是指元 件在起始时刻正常的条件下,在时间区间 (0, t)不发生故障的概率。 对于继电保护装置,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从起始时刻到首次故障的时间。 可用率 a(t)是指元件在起始时刻正常工作的条件下,时刻 t正常工作的概率。 可靠度与可用率的不同在于,可靠度中的定义要求元件在时间区间 (0, t)连续的处于正常状态,而可用率则无此要求。 故障率是指元件从起始时刻直到时刻 t完好条件下,在时刻 t 以后单位时间里发生故障的概率。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建设从修复到首次故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无故障工作时间,则其数学期望值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修复率是 指元件自起始时刻直到时刻 t故障的条件下,自时刻 t以后每单位时间里修复的概率 平均修复时间 : 平均修复时间是修复时间的数学期望值。 第四节 几种常用电流保护的分析 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间与短路电流的大小有关,短路电流越大,动作时间越短;短路电流越小,动作时间越长,这种保护就叫做反时限过电流保护。 反时限过电流保护虽外部接线简单,但内部结构十分复杂,调试比较困难;在灵敏度和动作的准确性、速动性等方面也远不如电磁式继电器构成的继电保护装置。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间与短路电流的大小无关,时间是恒定的, 时间是靠时间继电器的整定来获得的。 时间继电器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可调的,这种保护方式就称为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继电器的构成。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是由电磁式时间继电器 (作为时限元件 )、电磁式中间继电器 (作为出口元件 )、电磁式电流继电器 (作为起动元件 )、电磁式信号继电器 (作为信号元件 )构成的。 它一般采用直流操作,须设置直流屏。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基本原理。 在 10kV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两相两继电器的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它是由两只电流互感器和两只电流继电器、一只时间继电器和一只信号继电器构成。 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 只决定于时间继电器的预先整定的时间,而与被保护回路的短路电流大小无关,所以这种过电。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及其维护管理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尺寸 : (W H)mm。 引脚功能 第 1脚: VSS 为地电源。 第 2脚: VDD 接 5V正电源。 第 3脚: VO 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时对比度最高,对比度过高时会产生“鬼影”,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个 10K的电位器调整对比度。 第 4脚: RS 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第 5脚: R/W 为读写信号线
纪 80 年代后,电力电子设备中开关电源、相控整流器等非线性负载的大量投入使用,给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提出了新的问题,同时也给出了新的发展契机。 1986 年美国公布“功率因数等于 1”的专利,这是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升压式功率因数电路,这一时期是现代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当时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工作于连续导电模式 (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CCM)
车展览会上,展出了我国研制的 YW6120DD大型电动客车。 采用三相感应电动机,电动机额定功率为 150kW,最大功率为 172kW,最高转速可达到 13000r/min,最高车速为 90km/h,加速度 (0~ 40km/h)时间为 20s,续驶里程达到 150km。 1999年国际电动汽车研讨会 (EVS)年会在北京召开,同年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机械工业局
统稳定器的作用。 2 同步发动机方程 同步发动机的电压方程对于abc坐标下的电压方程,可将定子、转子量分开,改写为 (21)式中,可为; ;。 对式(21)两边左乘矩阵 (22)其中,为派克变换矩阵,为单位阵,为零矩阵,则式(21)可化为即 (23)式中; ,其中可为。 式(23)中前面的负号是由于等值绕组的电流、电压正方向定义和绕组相似,也是服从发电机惯例的。 下面讨论式(23)中这一项
故障分量。 ,暂态稳定的概念。 答:静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小干扰之后,不发生非周期性失步或自发震荡,自动恢复到初始运行状态的能力。 暂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大的干扰后,各发电机组保持同步运行并且过渡到新的或恢复到原来稳定运行状态的能力。 、暂态稳定的措施。 答: 提高静态稳定性的措施有 采用自动调节励磁装置 课程 电 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 13 13 减小元件的电抗
点参与最危险模式的程度;奇异值分析法和特征值分析法类似,最小奇异值对应的奇异向量与特征值分析法对应的特征向量有相同的功能,在数值计算中前者只涉及实数运算,后者可能出现最小特征值为复数的情况,故前者更受研究人员的欢迎。 考虑到电压和无功的强相关性,这三种方法在分 析时往往采用降阶的雅可比矩阵。 电力系统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系统,其雅可比矩阵的特征值或奇异值同样具有高度的非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