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城生态带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89 416 株 小叶香樟 1012 308 株 柳树 1215 9 株 广玉兰 56 9 株 小叶榕 78 454 株 合欢 89 190 株 水杉 1012 25 株 木芙蓉 35 47 株 红三叶草 1405 ㎡ 三叶草 ㎡ 园路 ㎡ 地块 面积(亩) 项目 名称 胸径( cm) 数量 单位 备注 地块 二十一 天竺桂 89 941 株 小叶香樟 1012 134 株 柳树 1215 15 株 广玉兰 56 124 株 小叶榕 78 228 株 合欢 89 97 株 水杉 1012 111 株 木芙蓉 35 132 株 红三叶草 3674 ㎡ 三叶草 ㎡ 园路 ㎡ 地块 面积(亩) 项目 名称 胸径( cm) 数量 单位 备注 地块 二十三 天竺桂 89 305 株 小叶香樟 1012 322 株 柳树 1215 41 株 广玉兰 56 123 株 小叶榕 78 324 株 合欢 89 50 株 水杉 1012 56 株 木芙蓉 35 62 株 红三叶草 3147 ㎡ 三叶草 ㎡ 园路 ㎡ 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 设计指导思想、原则及理念 设计指导思想 (1)景观设计与沿途道路城市规划有机衔接,考虑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性质,其景观、绿化在风格上与城市设计相和谐,并与周边环境等构成借景、对景等景观效果; (2)与沿线建筑性质、功能结合; (3)设计中力求体现成 都环城生态区的特色及历史文脉; (4)本方案尊重城市绿地现状,从生态设计的理念出发,本着 “生态为魂,以人为本 ”的精神,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分析场地的功能需求,合理配置植物,设计亮点,提升青羊区的绿地品质,构建和谐城市环境; (5)减少污染、改善环境、可持续发展。 设计原则 (1)节约优化原则 对本项目的环城生态区的植物,主要以乔木为主 、草地为辅 ,以达到节约、优化的效果。 (2)生态性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成都环城生态区绿化体系的总体建设目标;建设高标准的城市绿化体系,构成兼顾景观与生态功能的绿色长 廊;坚持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坚持以树为主,乔灌花草结合,实现优化配置。 (3)功能性原则 深入分析道路周边用地情况,根据道路绿地的功能和社会效益,整合城市绿化空间与人们游憩需求的互动关系,在植物景观的营造中充分考虑市民对于休闲娱乐和观赏风景等各种活动的需求,并从空间的可达性、安全性、宜人性进行科学配植。 (4)协调性原则 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协调项目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 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 (5)服务性原则 环城生态区作为成都市绕城高速外的一条环形生态带,是进出成都必经之路,服务对象主要为城市来往居民,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使道路绿化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成都市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6)人性化原则 绿化形式多样、植物种类丰富、色彩鲜明,使道路的形象不拘泥于传统的笨重、呆板,而是把原本没有生命力的建筑物置身于有生命力的植物环境中,改善并美化成都的景观环境。 同时种植高、低错落的乔木,增加草坪的面积并点缀常绿树种和花期乔木,能够有效抑制人的烦躁 情绪,以满足必要的视线引导以及视觉审美需求,缓解司机视觉的疲劳,大大提高了司机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在道路交叉口处,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低矮灌木或地被。 (7)文化性原则 根据成都人文特色,与沿线建筑性质、功能结合,进行个性化设计,通过乔木栽植种类及道路节点景观配置等不同元素的文化来体现文化特色,同时做到与周边建筑的协调性。 设计理念 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以流畅几何线形,强化带状空间的纵深和扩展感;用生态学理论来指导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布局,增加道路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 在规划建设中保持自 然环境和城市文脉相协调,加大城市绿化面积,体现整体的延续性。 在充分满足功能和经济可行的前提下,赋予文化和艺术的内涵,将园林设计的艺术手法融入绿地设计中,在打造城市生态道路绿化的同时,力求使该绿地具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 绿化工程设计 采用技术标准、规范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CJ/T 3491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2020)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190)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TJ/T8299 《 城 市 绿 化 和 园 林 绿 地 用 植 物 材 料 球 根 花 卉 种 球 》CTJ/T1352020 《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城 市 园 林 绿 化 技 术 操 作 规 程 》 DB51/500161998 《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 DBJ0823198 绿化的总体目标 本项目的绿化总体目标是:以绿为主,常绿与落叶树合理搭配,在满足景观提升功能的前提下,注意保护环境,增加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 植物选择考虑生物学特性、管理养护条件等诸多因素,具体有以下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① 抗逆性强,要求耐干旱,抗污水,病虫害少,便于管理。 ② 不会产生其它环境污染,不影响交通,不会成为附近 植物传播病虫害的中间媒介。 ③ 树木根系良好,萌蘖性强,宜成活,耐修剪。 ④ 节约型树种,抗旱,抗寒,适应性强及养护费用低。 ⑤ 以乡土树种为主,多采用短时间能达到美化效果的苗木。 绿化工程设计 地块一 位于青羊区大石桥村附近 , 绕城内侧 ,用地面积为 亩,主要采用 天竺桂 、 小叶香樟 、 柳树 、 广玉兰 、 小叶榕 、 合欢 、 水杉 、 木芙蓉 、 红三叶草 、 三叶草 等进行美化。 并设置一条 580m 的园路, 宽 ,为土路。 道路采用透水性较好的土壤,填土分层厚度按松铺 30cm 进行压实。 地块二 位于青羊区大石桥村 附近, 绕城外侧, 用地面积为 亩,主要采用 天竺桂 、 小叶香樟 、 柳树 、 广玉兰 、 小叶榕 、 合欢 、 水杉 、 木芙蓉 、 红三叶草 、 三叶草 等进行美化。 并设置一条 的园路,宽 ,为土路。 道路采用透水性较好的土壤,填土分层厚度按松铺 30cm 进行压实。 地块三 位于青羊区大石桥村附近 ,绕城外侧 ,用地面积为 亩,主要采用 天竺桂 、 小叶香樟 、 柳树 、 广玉兰 、 小叶榕 、 合欢 、 水杉 、 木芙蓉 、 红三叶草 、 三叶草 等进行美化。 并设置一条 730m 的园路,宽 ,为土路。 道路采用透水性较好的土壤,填土分层厚度按松铺 30cm 进行压实。 地块 四 位于青羊区大石桥村附近 ,绕城外侧 ,用地面积为 亩,主要采用 天竺桂 、 小叶香樟 、 柳树 、 广玉兰 、 小叶榕 、 合欢 、 水杉 、 木芙蓉 、 红三叶草 、 三叶草 等进行美化。 并设置一条 286m 的园路,宽 ,为土路。 道路采用透水性较好的土壤,填土分层厚度按松铺 30cm 进行压实。 地块 十三 位于青羊区 盐井村 附近 ,绕城内侧 ,用地面积为 亩,主要采用 天竺桂 、 小叶香樟 、 柳树 、 广玉兰 、 小叶榕 、 合欢 、 水杉 、 木芙蓉 、 红三叶草 、 三叶草 等进行美化。 并设置一条 231m 的园路,宽 ,为土路。 道 路采用透水性较好的土壤,填土分层厚度按松铺 30cm 进行压实。 地块 十五 位于青羊区 盐井村 附近 ,绕城内侧 ,用地面积为 亩,主要采用 天竺桂 、 小叶香樟 、 柳树 、 广玉兰 、 小叶榕 、 合欢 、 水杉 、 木芙蓉 、 红三叶草 、 三叶草 等进行美化。 并设置一条 231m 的园路,宽 ,为土路。 道路采用透水性较好的土壤,填土分层厚度按松铺 30cm 进行压实。 地块 二 十一 位于青羊区 盐井村 附近 ,绕城内侧 ,用地面积为 亩,主要采用 天竺桂 、 小叶香樟 、 柳树 、 广玉兰 、 小叶榕 、 合欢 、 水杉 、 木芙蓉 、 红三叶草 、 三叶草 等进行美化。 并 设置一条 558m 的园路,宽 ,为土路。 道路采用透水性较好的土壤,填土分层厚度按松铺 30cm 进行压实。 地块 二 十 三 位于青羊区 盐井村 附近 ,绕城内侧 ,用地面积为 亩,主要采用 天竺桂 、 小叶香樟 、 柳树 、 广玉兰 、 小叶榕 、 合欢 、 水杉 、 木芙蓉 、 红三叶草 、 三叶草 等进行美化。 并设置一条 488m 的园路,宽 ,为土路。 道路采用透水性较好的土壤,填土分层厚度按松铺 30cm 进行压实。 植物配置和植物选择 植物配置原则 (1)体现成都市的地域特征,如种植桂花。 (2)体现城市的新时代特征:植物以对称 和几何形式排列具有时代风格、表现出富有节奏感的现代城市韵律,将生态设计理念运用其中也是现代设计的理念。 (3)与景观总体布局、特性呼应:针对不同形式和功能的空间布置相应的植物及植物组团。 (4)空间、色彩搭配呼应:针对不同的空间进行色彩红黄绿(春夏秋冬)的搭配,注意空间的变化(地形),线条的流畅,给人赏心悦目,顺其自然到达下一个绿化。 (5)适地适树原则:植物因原产地、生长习性不同,对气候条件、土壤、光照、温度等都有一定范围的适应性,本工程栽种适合本地区气候条件的植物。 植物配置目标 (1)完善城市生态 系统:建立符合科学规律的城市生态系统,以多层复合式植物群落模式充分发挥绿地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减弱噪声等生态作用。 (2)营造特色城市景观:充分发挥现有的自然特色,重视营造绿色生态网络结构,强化和美化城市绿地品质。 (3)满足休闲游憩功能:改造绿地植物布局,利用植物群落形成小气候环境,提供舒适宜人的健康休闲场所。 植物配置特点 (1)规则式和自然式结合 :采用规则树形或者灌木种植带,形成大 面积绿地采用自然式手法,营造一种 “城市丛林 ”的生态景观效果。 (2)多层化:充分满足人们在空间上对 “绿色 ”的需求,在低 层、中层、高层采用立体化植物配置。 植物形式可采用组团、丛植、群植等栽植方法,做到灵活多变、层次丰富。 (3)线性绿化:直线、流线型的植物种植在空间上产生纵深感,强化视觉感受。 本工程结合生态园林原理确定视线焦点,选择树种;合理配置树种,确保喜阳与耐荫、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开花与观叶,花色各异的植物各得其所。 平面上以车行交通和视线为依据,以简洁、大方、流畅的线性区域布局组合成具有导向性的景观构图;立面上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多层立面,营造自然生态的植物层次。 注重绿化带的生态效益,做到乔、草、花相结合,常 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使得绿化带内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植物群落高低错落,整体形成高低错落的立体景观效果。 施工及技术要求 种植土要求 (1)严禁使用建筑垃圾土、盐碱土、重粘土以及含有其他有害物质的土壤;严禁在种植土下铺设有不透水层;土球或根系下有效土层:乔木 40cm。 (2)土地基本平整,回填的种植土已达到自然沉降,地形造坡和排水造坡符合设计要求,地形起伏自然,不得有低洼和积水处。 (3)在有透水层的绿地栽植苗木时,应注意土壤的透水性,除严 格执行苗木种植穴的换土外,必须在穴底铺 300 厚 1015 沙砾或铺设渗水管、盲沟,以利于排水;如遇混凝土垫层,栽植苗木应挖至原土层,保证正常雨水排放。 (4)杀菌、杀虫、除草。 种植前必须控制土壤传播病菌,地下害虫以及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必须进行杂草的清除处理,施药控制在种植期的前 10 天。 在施工过程中杀虫剂(敌克松、高锰酸钾)和基肥一起施入土壤中,主要对土壤真菌和地下害虫起到预防作用。 种植穴、槽的挖掘 (1)种植穴、槽挖掘前,应向有关单位了解地下管线和隐蔽工程的埋设情况; (2)种植穴、槽的直径应大于土球直径的 4060cm,深度应大于土球直径的 2040cm,树穴不得成锅底形。 苗木质量要求 各类苗木的直径(头径)、冠径、分枝点高度等指标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并满足以下条件: (1)所有栽植的苗木必须是熟货; (2)乔木,树形、树冠完整,整齐一致,干直,全树冠;无严重机械损伤和病虫害 ,孤植树应树形姿态优美、奇特、耐看; (3)灌木,树冠完整,整形整齐一致; (4)各类苗木必须根系发达,长势良好,栽植时根系完好;目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