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路断头路打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 道路技术标准 道路总用地面积 m2 34520 约合 亩 道路等级 Ⅱ级 城市主干路 设计车速 Km/h 40 路面轴载 BZZ100 设计车道数 车道 4 双向 横断面形式 块板 2 路面类型 沥青 抗震设防标准 度 6 9 二 经济指标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663 其中:工程费用 万元 1397 工程建设其他费 万元 143 预备费 万元 123 2 资金筹措 万元 1663 自筹本金 万元 1663 债务资金 万元 0 3 工程单方造价 按道路长度计算 万 元 /km 1485 按道路面积计算 元 /m2 482 10 第二章 需求分析 与建设规模 需求 分析 城市概况 本项目作为 以市政道路及其配套管网为主的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是锡林浩特市 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市完善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改造工程。 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 锡林浩特市 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 首都北京的正北方 ,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盟府所在地,是锡林郭勒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也是锡林郭勒盟重点打造的全盟中心城市, 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市域 总面积 1478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 全市现有 总人口 约 万人。 锡林浩特市 地处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处, 南距首都 北京直线距离460 公里 、西距自治区首府 呼和浩特市直线距离 470 公里 ,另外距离西 北侧的中蒙最大口岸城市二连浩特市和东北侧的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直线距离均为 340 公里,向东与沈阳、长春等地距离也仅为为 600 多公里,具有据祖国正北方、融和三北(华北、西北、东北)地区、面向蒙古国及东欧地区的优越区位优势和 得天独厚的后发优势 , 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 ,可同时享受国家少数民族地区扶持政策和中国西部大开发优化政策,也具有融入以京津冀为核心的 环渤海经济圈 、以东三省为核心的 东北经济圈 和 11 以呼包鄂为首的内蒙古经济金三角区的有利条件,因而目前 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 全市产业经济、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均处于全面 发展时期。 交通运输条件 锡林浩特市作为锡林郭勒盟中心城市和地处“三北地区”交汇处的独特区位条件,近年来借助国家和自治区大力实施大交通战略的发展政策, 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正在建设以锡林浩特市为中心的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 9 条铁路、 9 条公路,积极推进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将具备面向东北、华北和蒙西三网输出的优势,通疆达海的运输大通道已全面铺开 ,为锡林浩特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有利条件。 资源禀赋条件 锡林浩特市 矿产资源富集,拥有丰富的草地、风能、太阳能资源。 全 市现状 可利用草场 2068 万亩,牲畜头数 达到 110 万头只, 年 活畜加工量 达到 400 万羊单位,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现已 发现的 矿种 有 30 余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 337 亿吨,以褐煤为主,是发电和煤化工优质原料,有胜利煤田和巴彦宝力格煤田两大矿区,其中胜利煤田已列入国家大型煤电基地;石油探明储量 2 亿吨;锗探明金属量 3300 吨,占全国储量的 68%,占世界储量的 38%;铬探明金属量 137 万吨;钼探明金属量 17 万吨;萤石、锡、锌、铷等矿产储量非常可观,是东北、华北地区重要的资源接续地和能源后备区。 年有效风能利用 时数 3000 小时左右,规划装机容量 300 万千瓦,是国家规划装机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之一。 12 太阳能资源属二类地区,年发电有效时数 3000 小时左右。 可利用水资源 亿立方米,年可供水量 3000 万立方米以上。 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锡林浩特市 组织编制 并正在执行的 《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2020)》 ,锡林浩特市城市建设总体发展目标为“通过 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与循环经济,高效利用资源,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我国北部的绿色能源和高新技术产 业基地,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草原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 ”, 城市 性质为“ 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锡林郭勒盟政治、经济与公共服务中心,以发展能源、现代化工和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为主的新型工业城市,草原生态与草原文化旅游城市 ” ,城市规模为 “ 规划区范围为 1906 平方公里 ,到 2020 年中心城区人口 达到 33 万人,建设用地 49 平方公里 ”,并以“ 完善西部地区 、 发展城市东部地区、引导南部地区、保护北部地区的城市空间策略 , 依托东部产业片区、西部新城区、中部老城区以及滨河景观带和防护隔离绿带,形成“两带三片”的城市空间结构 ”,总体分为“ 现代物流服务区、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区、行政商务办公高端服务区、历史文化商业服务区、行政金融商业综合服务区、城市生活居住吸纳区、教育科研商贸专业服务区,以及城市生产与就业吸纳区 ”等 8 个城市功能区 ,最终形成聚集全盟 30%的人口、 城镇化率达到 95%以上 、 城区人口规模达到 30 万人以上的生态宜居型城市,成为 国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草原特色旅游胜地、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民族风情浓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13 项目建设需求 本项目的建设,是 拓展城市规模、改善城市环境的迫切需要 城市 道路 系统 作为城镇化建设中最为基础的基础设施,道路 系统 的运输、疏散作用和依附于道路的城镇综合管线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道路景观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 组成 部分 ,不但是保障城市运行、方便民众出行和物资运输的重要设施,也是 反映 城镇 生活舒适度与生活环境及景观建设的 重要因素 ,因而城镇道路建设是感知城市形象的第一要素,道路系统是否合理完善对于城市形象、城市景观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城市中各种道路所组成的交通网络和依附于道路系统的城市公用配套设施,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各个组成部分通过道路系统形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 的整体。 锡林浩特市虽然作为锡林郭勒盟中心城市,但是 由于区位条件、发展基础、产业带动 、城镇化建设进度 等多方面因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较为落后、城镇化发展进程仍较为缓慢 ,尤其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和农村牧区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转移, 锡林浩特市 以 城镇道路为首的城镇基础设施现状条件已 不能完全满足 不断拓展的城市规模、快速增长 的人口规模和 日益 提高的城镇化建设要求,亟待 进行全面改造 建设。 尤其是随着《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2020)》的批准执行,对锡林浩特市道路系统及其依附于道路系统的综合管线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全市道路系统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已成为锡林浩特市打造锡林郭勒盟中心城市和宜居精品城市的重点工作,更是锡林浩特市拓展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工程、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 14 因此,本项目作为以城市道路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为主的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是推进锡林浩特市 城市规模的 进一步 拓展、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提高 城镇人口容纳和产业承接能力的必要措施和迫切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是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 随着锡林浩特市 社会经济的 持续 快 速发展、城镇化 建设 的不断加快和 城镇居民 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人口 规模 、机动车 保有量 迅速增长 ,进而对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 然而,由于发展基础、城市规划、经济条件等历史原因,锡林浩特市与我国大多数城市一样,城市道路建设落后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建设对道路交通的需求,尤其是由于历史形成的 “断头路”、“丁字路”等 不完善的 道路 系统 , 造成城区部分主干道路上时常出现拥堵现象, 造成城市交通日渐拥挤,出现诸如交通堵塞、车多路少、出行困难、交通事故频发等一系列交通问题和矛盾, 加剧了交通拥 堵,更造成了市区部分地段 脏、乱、差的不良环境,使市区道路交通面临严峻的挑战,已日益成为锡林浩特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不尽快妥善处理和有效疏通,必将 严重影响市民的工作、生活 , 制约呼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锡林浩特市在“十二五”期间把加快推进 新 建 扩建城市 道路及其依附于道路系统的给 排水、燃气热力 、电力电信管线 等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市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到 “十二五”期 末城市 主干道快速通行能力显著增强,形 15 成快速便捷的城市路网结构 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 在此背景下,本项 目作为 锡林浩特市城市建设中的 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是锡林浩特市完成“十二五”期间城市带路改造任务、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的必然需求和重要措施。 建设规模 拟建道路现状 与建设需求 本项目 拟建道路 所在区域 位于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 西南部 ,拟建道路是由 北 向 南 纵贯锡林浩特市城区的 滨河路 南 侧延伸线,是 滨河路 连接 振兴大街与南二环 的路段部分,而 滨河路 是《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2020)》中道路交通规划提出的城市主干道,是承担锡林浩特市城区交通与向外疏散的重要通道。 由于 锡林浩特市原 有城区规模和路网结构条件,目前 滨河路 南 端截止到 振兴大街 ,随着锡林浩特市 南二环 建设工程的完工和中心城区规模的向 南 拓展,全市路网结构也随之向 南 延伸,致使由 北 向 南 纵贯城区的 滨河路 形成了断头路,不能连接 振兴大街与南二环 ,造成 滨河路及 振兴大街和南二环 的交通疏散能力不足,使进 路面行驶 车辆 过于 集中 和拥挤 ,从而客观上造成了车辆拥堵隐患和交通分流隐患。 因此,随着 南二环 的投入运行和完善城区道路交通需要, 滨河路 需要进一步向 南 延伸至 南二环 ,形成既 振兴大街和南二环 的重要路段也形成与振兴大街 、 南二环 相互 分流交通的重要干路,以此完善锡 林浩特市路网结构和畅通城区道路通行条件。 16 建设规模 建设 确定依据 本项目拟建道路工程作为断头路打通工程,其建设原则是与现状道路既 滨河路 有机衔接,并与沿线交叉道路有效连接,形成现状道路延伸路段。 因此,本项目拟建道路主要根据 滨河路 现状条件结合沿线道路用地条件进行确定道路建设规模,并使依附于 滨河路 的给排水管道也同步向北延伸,形成具有配套管网完善的道路系统。 建设规模规划 根据 滨河路 现状条件,该路段道路红线宽度为 31 米,其中车行道宽度为 21 米、人行道宽度为 10 米。 因此,本项目拟建道路作为 滨河路 向 南延伸路段,其道路红线宽度采用与 滨河路 现状路线相同规格,既本项目拟建道路红线宽度按 31 米规划,其中车行道宽度按 21 米、人行道宽度按10 米规划。 另外,根据锡林浩特市道路规划方案, 滨河路 由 希日塔拉街路向北延伸至 南二环 路的直线距离约为 1120 米,因此本项目拟建道路中心线长度按 1120 米规划。 与此同时,依附于拟建道路的给排水管道 也向南延伸至南二环路 ,给水管道沿道路 西 侧按单线敷设、 污水管道和 雨水管道沿道路 东 侧按 单 线敷设。 建设规模 根据上述建设规模确定依据和建设规模规划方案,本项目拟建道路长度为 1120 米( 公里),红线宽度为 31 米,道路总占地面积为 34520平方米。 其中,车行道宽度为 21 米,面积为 24520 平方米;人行道 长度为 1100 米、 宽度为 10 米,面积为 1100 平方米。 另外,与道路同步实施 17 的给水管道敷设长度为 1173 米、污水管道敷设长度为 1178 米、雨水管道敷设长度为 1057 米,并沿道路两侧安装 55 盏高杆路灯。 按照上述建设规模方案,本项目拟建道路及其配套工程具体建设规模,如下表所示: 建设规模一览表 序号 建设项目 单位 建设规模 备 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