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供电公司综合办公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0 5m 塔尺一根; 150N 弹簧拉力器一根; (3)工程精度要求 根据规范及有关规定如下: 场地控制网精度:测角对中误差177。 20mm,边长对中误差不大于 1/1000。 放线尺寸允许偏差见表 51。 放线尺寸允许偏差表 表 51 长度 L(m) 允许误差 (mm) 30< L≤ 60 177。 10 L> 60 177。 15 结构偏差:每层不大于177。 3mm,总高不大于177。 10mm (4)场地控制网的布置 根据工程结构类型,场地控制网采用矩形网,也就是建筑方格网。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根据设计“本工程177。 ”,要求由甲方、设计指定标准水准点,将已知水准点引入场地内 (并将水准观测点砌井、加盖保护 ),留置177。 ,相邻两处能通视。 (5)主要施工测量方法 178。 177。 以下基础放线和标高传递的控制方法。 基础放线是确定建筑物位置的关键环节,应会同设计、甲方、监理验线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校核轴线控制桩位置是否正确, 21 有无碰动。 在控制桩上用经纬仪向垫层上投测建筑物轴线。 本工程底标高为 和 ,在土方施工时用水准仪和塔尺分层传递。 178。 177。 以上标高传递方法 本工程采用四处向上传递,以便施工校核。 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传递标高,各层的高程均由起始高程点向上直接量得,以减少误差。 将水准仪安置在施工层,校测由下 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校核误差在177。 3mm 之内。 178。 为了保证测量的数据的准确,所使用的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钢尺和塔尺都应由法定计量单位检测后方可使用。 (6)平面各轴线施工放线工作 根据场地四周情况,用延长轴线法,局部用侧向借线法。 (7)质量保证措施 178。 使用标准点前,必须经甲方、监理认可; 178。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护好桩位和控制点,控制桩要做明显标志; 178。 所有测量仪器必须经法定讲师部门定期检测,处于合格状态; 178。 每道工序必须经过检查; 178。 测量误差必须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8)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本工程需进行 沉降观测,观测点的平面布置见图 51。 22 沉降观测点平面位置示意图 图 51 二、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土方开挖及施工排水: 本工程采用人工开挖基槽、基坑。 根据独立基础承台平面尺寸,每面留 600mm 施工幅度,以备绑筋,支模及模板加固。 挖土坡度:深:宽 =1:。 如果基础承台相距太近,则可将空隙部分全部挖除,基坑边缘不宜堆土,距坑边 1 米以外,可酌情堆一些土,但不宜超过 1 米高。 土方开挖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控制好基底标高 +0~ 50 作为允许偏差,基底应基 本清平,并不受扰动。 ②设计已考虑夯填砂换土,土方开挖至标高后应请勘探人员验槽。 根据勘探人员的意见,对基土进行处理。 基坑排水: 在地基的最低洼标高处,设置集水坑,通过基础承台以外部位的小的明沟将基坑渗水或雨水汇集到集水坑内,再用 4in 潜水泵或污水泵,吸入排水明沟内排出场外。 土方回填: 5 6 4 2 1 3 标高在自然地面以上 300mm处 沉降观测点位置 F A 1 10 23 本工程基础回填土应分二次进行。 第一次回填土垫道是为静压桩提供条件,第二次回填土才是基础完成后的回填土。 根据施工需要,应逐步进行回填夯实。 (1)土要求:土的颗粒不宜大于 50mm,含水率不宜大于 20%。 (2)采用蛙 式打夯机进行夯填,每批土的虚铺厚度不宜大于250mm。 (3)每批土应只少夯实 2 遍,在有支承脚手架或框架梁支撑的部位应至少夯 4 遍。 (4)基坑内有积水的,必须先抽干积水 (或渗水 )。 (5)垫静压桩机环道的土,应高出承台面≥ 100mm,以保护承台。 三、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原材进场要求: (设计要求使用 HPB235 级、 HRB335 级、HRB400 级三种钢材 ) (1)所有进场钢材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如采用进口钢材应附有化学成份的检测报告、合格证明必须随货同行。 (2)工地复检:工地应根据随货同行的合格证明,由试验员根据不同的型号、数量按规范要求的批量要求及取样方法及时地进行取样送检,必要时应和监理共同取样送检 (称见证取样 )。 (3)通知工地加工:钢筋加工队应在接到试验员的复验合格通知 (书面或口头通知试验结果 )后,该批量钢材方可开始加工。 (4)通知退货:发现复检不合格时,试验员应及时通知材料科进行退货处理,不允许将不合格的钢材用到工程上去。 钢筋制作: 24 钢筋制作应严格按翻样图或施工料单进行现场配料,并根据施工验收规范、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加工。 所有钢筋制作成形后,应按构件部位构件名称,代号等用小牌 (小牌用纤维板宽40m,长 100mm 或白胶布条卷 b=15mm)写明:编号、构件名称、成形尺寸、编号、数量等用 20铁丝 (或火烧丝 )绑附透明胶带缠裹在分类堆放的钢筋成品上,不同流水段的钢筋应用标识牌分开摆放,以免混淆。 (1)钢筋调直: ①线材采用 3T 卷扬机 (或 IT 配滑轮组 )进行拉伸调直,冷拉率≤ 4%。 ② Φ 12 以上有弯钢筋用人工和平台架进行调直。 (2)钢筋切断: 用 1 台 QJ401 型钢筋切断机进行断配料,线材可用断线钳断配料,配料时应先断配长料,后断配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3)钢筋成形: ①箍筋: 用 2 台 WJ401 弯曲机,可将其中 1 台专门成弯箍筋,对直径较细小< Φ 12 以内的箍筋亦可用手工工具弯制成形。 ②主筋成形:由 1 台 WJ401 型弯曲机进行弯制。 ③应注意钢筋级别与弯芯直径的关系,符合设计图纸和相关验收规范的要求。 (4)钢筋接头配制: ①纵向钢筋接头: a、柱筋接头: 25 离开基础承台或地基梁上表面,以及楼层顶板上表面向上500mm方可开始搭接,向上 ,再向上 为第二批接头部位。 搭接长度根据接头的连接方法规定配制。 b、墙筋: 离开基础底板上表面或地基梁 (外墙应在施 工缝表面 )上表面即可进行第一批墙筋竖向筋的接头,第一批接头高度范围为 4ld,间隔≥ 500mm,又一个 4ld 高度范围为第二批墙筋接头范围,内、外、左、右均应错开配制。 c、接头方法与搭接长度: 竖向钢筋Φ 18 以内 (不含Φ 18)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 4ld,HPB235 级钢筋另加 ;Φ 18 以上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焊接接头,每个接头处焊化平均 3d。 ②水平方向钢筋接头 Φ 20 以上 (含Φ 20)钢筋主要采用闪光对焊,现场连接可使用锥螺纹 (直螺纹 )套管或冷挤压套管连接接头。 加工场应控制通长钢筋长度在 20m 以内以便运输。 Φ 18 以内 (含Φ 18)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按表 2 23 要求执行,当少量接头长度不能满足35d 时亦可采用单面搭接电焊或帮条焊方法进行补强,确保接头质量。 (焊条要求: φ 用 E43,Φ用 E503) 施工用构造钢筋: (1)基础底板用钢筋支架:底板用Φ 20 钢筋制作二层钢筋网片控制位置支架, @1500 梅花形布置,安装时,有防水要求时支架底放在底层钢筋网片的上面,无防水要求时,可以直接放在垫层上,顶层网片安放在支架的顶部。 26 (2)钢筋排距垫筋:采用与上层或下层最大钢筋直径相同或大于Φ 25 的钢筋作为垫筋 @1000。 (3)用于架空支模的模板支承钢筋:在高低起伏变化处的模板,必须架空支立,模板应当在支承架上,用 Φ 8 元钢制作,“ 7”字筋,按竖向箍筋中距模数的 3 倍,约 @600mm 左右为宜,焊接安装时,支架上表面与拟浇砼板面平,与梁或墙的竖向钢筋焊连。 (4)用于墙边固模用插筋,用Φ 18 @500 埋 1 根,埋入 10d 露出≥ 100mm。 (5)对拉螺栓: H≥ 600mm 高的梁应增加对拉螺栓,用Φ 14 钢制作,不带止水片按 @600mm 双向设置,每根螺杆穿在Φ 25179。 硬塑管内,以便螺杆能抽出重复利用, 螺杆的计算长度为L=B+2179。 210mm。 (6)楼面双层筋用支架:采用 △ 形支腿焊通长筋支架 (通长筋一般 L=1500mm/只, △支腿 @300~ 500mm 根,直径为Φ 10~Φ 16,视板厚定 )。 钢筋绑扎: (1)梁筋绑扎:采用“八”字扣绑扎法,用 20火烧丝绑扎,以防止滑移。 绑扎时中间部位的钢筋要绑扎牢固,边角的绑扎应撑到位,绑的过程中应按梁的中心轴线,注意进行调直调平。 (对Φ 20 以上直径的钢筋相互交叉时的绑扎,可采用增加火烧丝根数进行绑扎 ) (2)钢筋保护层垫层: ①梁底钢筋保护层块:由于压力很大一般的砂 浆垫块已无法承受梁重的压力,因此采用 C30 细石砼做垫块, 50179。 100179。 35mm, 27 应提前预制,以确保垫块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地基梁的重量,@1000mm 摆入一排,相互错开。 ②梁侧面保护层垫块:用 1:2 水泥砂浆做 50179。 100179。 23mm 垫块安入火烧丝,丝长 L=250mm 以便与钢筋绑扎防止脱落。 (3)底板钢筋绑扎顺序: ①下层钢筋网片,先穿短方向的板钢筋,上面再穿长方向的板筋。 ②底层板筋绑好后,先绑保护层垫筋。 ③板上层筋帮顺序同底层筋相反。 ④绑扎采用“八”字扣绑扎,道道绑紧。 ⑤绑扎要求:钢筋的规程型号、成 形尺寸、数量均按设计要求,拉通线或弹线绑扎。 ⑥在绑扎前,基底或模板表面要清扫干净,保护层垫块按@1000mm 双向摆放,网筋保护层后垫到位。 (4)安装柱及墙插筋:在梁板就位钢筋保护层均垫好后根据专职测量员测定的柱、墙位置,将柱 (墙 )的插筋固定在承台板上。 ①在梁上插暗柱筋:首先用柱箍点焊在柱子的位置上,然后逐根将柱插筋和箍筋绑扎,在柱筋进入地基梁锚固长度深处,用两只开口钢箍点焊在梁箍筋上,以支托柱筋,四角暗柱筋伸到底 (二次浇内梁可从底板上口始插 ) ②墙插筋:根据墙位置,点焊两道横筋在地基梁或底板的上层筋上 ,以便相对固定,另加两侧面相对应的支撑防止倾倒。 ③为防止墙、柱筋在基础底板浇筑过程中的移位采取如下措施; 28 a、墙、柱钢筋在底板内点焊固定。 b、增设斜向支撑拉筋, Φ 14 @2020/道剪刀形防止根部产生移动。 c、在浇砼时均匀布料。 d、在震捣时两边同时插震。 e、及时拉轴线检查,在砼终凝前检查校核插筋位置。 f、专人拉轴线检查,在浇筑过程中发现有位移现象的应及时设法校正,不允许拖延到砼终凝之后处理。 成品钢筋的水平与垂直运输:可由塔吊担负水平及垂直运输。 以上各层柱、梁、板钢筋加工、制作、绑所要 求基本相同不再重复。 四、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模板材料: 柱模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墙模采用 δ=12mm 厚竹模及 50179。 100mm 木枋 (按 @200mm/道间距和竹模板短方向平行,用 3189。 in 元钉组合成大模板 );梁及顶板用竹模板及 50179。 100mm 木枋配制;支撑体系采用碗扣支撑体系及“ U”形托。 其它模板可采用组合钢模板。 配模:根据图示几何尺寸。 用第 1 条的材料进行配制。 支模: (1)在支模前根据墙柱位置的中心轴线弹出墙柱位置线及梁板标高线。 (2)地基基础垫层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支立。 29 (3)基础承 台采用组合钢模板支立。 (4)柱模板采用定型可调钢模板,按柱的平面尺寸进行定型固定。 (5)墙采用竹模板自己配制的大模板进行支立。 (6)框架梁的底模用竹模板及木枋配制并支立,侧模板和底模下口面平 (含木枋 )。 (7)顶板模板的上口面应根据标高线支立,房间跨度> 按 1%起拱。 加固: (1)(墙 )柱模板的利用立杆间距 @1200mm双向的碗扣支撑体系搭设满堂支架及 Φ 48179。 钢管扣件进行加固。 (2)柱模板本身利用钢管扣件和满堂支架进行整体加固,并用钢管搭设双排剪刀撑进行加固,在楼面上预埋Φ 18 以上短钢筋每面 2 根,距柱边≥ 300mm 进行模板根部加固。 (3)墙模板: 采用Φ 14 对拉螺枪,穿Φ 25179。 硬塑管进行加固,水平间距按 @600mm/道,竖向按 @500/道进行加固,模板本身在木枋外另用以钢管“ 3”型卡增加模板刚度。 调平: 顶板模板根据建筑标高 500mm 线,弹出模板的上口位置线进行调平。 模板拆除。 当柱 (墙 )体砼强度达到 (冬期施工时按冬施方案执行 ),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即可拆除,以便模板的周转和加快工程进度。 顶板、梁模板拆除应根据 30 同条件砼抗压试验报告 为准,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才能拆除。 顶板、梁下支撑在砼未达到设计要求前必须保持三层 (包括在施层 )。 施工层上的施工荷载,必须严格控制,不允许超载和材料集中堆放。 现浇结构底模拆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