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油田油藏开发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大一段(盖层)以及大一段(生油岩) — 大二段(储集层) — 伊敏组(盖层)等组合。 由于贝尔凹陷发育多套生储盖层组合,运移条件较复杂,形成了多样式的油气成藏组合。 如在贝301 区块,南屯组一段( K1n1)和二段下部( K1n12)构成了烃源岩,南二段上部( K1n22)构成了储集层,而大一段( K1d1)泥岩构成了盖层,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层配置,有利于油气的大规模成藏聚集。 拉张断裂是贝尔凹陷形成的主控因素,差异升降和风化剥蚀为新生古储型油气成藏组合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上述成藏组合均集中在下白垩统内部,则侏罗系和古生界(断陷基底)的参与使该地区的成藏组合进一步复杂化。 白垩系主力生油层(南屯组和大一段)下伏的布达特群(侏罗系)和古生界地层风化壳通常与活动断裂相邻,构造高部位的残余断块十分有利于潜山基底型油藏的形成。 由于上述两种成藏组合的普遍存在,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构成 了油气成藏组合的主要层系和勘探的主体层位。 从油气显示的活跃程度看,南屯组二段和大磨拐河组的油气显示频率居各层段之首,其中在贝尔凹陷 301 区块试获工业油流 [2]。 海拉尔油田油藏开发设计 _毕业设计论文 9 3 油田地质特征 油藏的构造特征 地震剖面显示,盆地内发育背斜、断背斜、断鼻、断块和基岩凸起等多种圈闭类型,其分布规律是:断鼻构造主要分布在边界断层或主干断层附近,断块主要发育在断阶带、扭动带、斜坡带、断背斜、背斜等分布在张扭断层上盘或具基底微凸起的部位。 但这里值得重视的是:北西向的传递带产生的构造型式和圈闭要比断陷其它部位更集中、规模更 大,并且可以产生异常的构造型式,例如小断层倾斜方向的变化以及断层方向或强度的变化均可在传递带中发生。 因此,油气在传递带的集中程度也要比其它地区要高一些。 乌尔逊断陷中的巴彦塔拉传递带目前已有数口钻井获得油气流和少量油气流,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 油藏的储层特征 岩石类型 海拉尔群岩石类型为四类:碎屑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火山 — 沉积岩类和陆源碎屑岩类。 岩石尚为发生变质,但普遍遭受热流体的低温热液蚀变作用。 储集类型 海拉尔储集类型分孔隙型和裂缝型两大类,详细划分孔隙型包括斜长石溶 蚀孔隙,填隙物晶间孔隙;裂缝型分为溶解裂缝-孔洞以及未充填裂缝,属于双孔隙介质储层。 海拉尔油田油藏开发设计 _毕业设计论文 10 表 31 海拉尔孔隙类型划分及孔隙特征 孔隙类型 孔隙特征 裂缝 — 孔洞孔隙 溶蚀,溶解串珠状裂缝 孔洞,边部残留铁边云石脉 裂缝孔隙 切穿碎屑颗粒的裂缝,缝壁垂直 溶 蚀 孔 隙 溶蚀粒间孔隙 粒间遭受溶蚀后形成的孔隙 溶蚀粒内孔隙 碎屑颗粒及岩屑内部被溶解后形成的孔隙 溶蚀填隙物内孔隙 填系物被溶解形成的孔隙 溶解裂缝孔隙 流体沿岩石裂缝渗流,缝面两侧岩石有微溶现象 孔隙结构特征 表 32 孔隙类型划分标准 级别 32(10 )Km  %  Rd m  1rm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差( IIIB) 差( IIIA) 中( IIB) 中( IIA) 好( I) 315956 级别  Ru m Sp Smax( %) Pd( Mpa)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差( IIIB) . 差( IIIA) 中( IIB) 海拉尔油田油藏开发设计 _毕业设计论文 11 依照表中孔隙类型划分标准 [3],对研究区各层系的孔隙结构类型分析如下:海拉尔岩石孔隙结构类型为Ⅱ类和Ⅲ类,主要分布在贝 12 井、贝 14 井、贝 15 井和霍 1井。 Ⅱ类孔隙结构分布于贝 12 井。 压汞曲线的平台位于中部,平缓段较长,较倾斜,说明喉道半径一般,喉道的分布集中,分选较好。 从喉道大小分布来看,喉道分布呈双峰型,喉道分布较为集中,峰位分别在 2m 和 2m 左右,峰值分别为 %和 %;渗透率贡献主要峰值分别在 2m 左右,贡献大小分别为 51%。 Ⅲ类孔隙结构 分布于贝 15 井 和霍 3 井 ,从压汞曲线来看,平台位于右上部,倾斜大,延长短,表明喉道的分布不集中,分选不好,喉道半径小。 从喉道大小分布来看,喉道分布呈双峰型,喉道分布较为集中,峰位分别在 2m 和 2m 左右,峰位相对偏小,峰值分别为 %、 %和%、 %;渗透率贡献主要峰值都在 2m 左右,贡献大小分别为 %和%。 主要岩性为凝灰岩和凝灰质泥岩。 储层物性特征 海拉尔的孔渗资料相对较少,井深跨度较大( ~ ),且主要分布在苏德尔特地区,少量分布在霍多莫尔地区,呼和诺仁地区。 从总体上看,海拉尔的孔隙度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 %,平均 %;渗透率的最大值为 103 2m ,最小值 0 103 2m ,平均 10 3 2m。 再从分区看,霍多莫尔地区孔隙度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 %,平均 %,主要集中在0~ 5%,约占整体的 %;渗透率的最大值为 10 3 2m , 最小值 0 103 2m ,平均 10 3 2m ,集中在小于 1 103 2m 范围内。 苏德尔特地区孔隙度的 最大值为 %,最小值 %,平均 %,主要集中在 0~ 5%,约占整体的 %;渗海拉尔油田油藏开发设计 _毕业设计论文 12 透率的最大值为 10,最小值 0 103 2m ,平均 103 2m ,主要集中在小于 1 10 3 2m 范围内,约占整体的 %。 从两个区比较来看,海拉尔群苏德尔特地区孔隙度明显比霍多莫尔地区的孔隙度好,渗透率虽然都集中在小于 10 103 2m范围内,但苏德尔特渗透率在 1~ 10 103 2m 约占整体的 %,整体上苏德尔特地区渗透率也比霍多莫尔地区渗透率好 [4]。 而且孔 隙度高的地方,渗透率也相应的高;反之孔隙度低的地方,渗透率也相应的低。 再从孔隙度与渗 透率关系可知,海拉尔群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呈正相关关系。 但在裂缝的发育带,其相关性(即斜率)要比裂缝不发育带要大。 流体分布及油藏类型 原油性质 ( 1)油质较轻。 地面原油密度为 3gcm 3gcm ; ( 2)粘度小。 粘度在   ; ( 3)胶质含量高,沥青质含量低。 胶质含量平均在 %,沥青质含均在 %; ( 4)含蜡量高。 含蜡量为 %; ( 5)凝固点高,为 28oC。 油藏类型 按照贝尔凹陷海拉尔群潜山油气藏在潜山中的分布位置和储集层类型,可将其划分为两类: 一类为潜山顶部基岩风化壳油气藏。 这种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潜山顶部,储集空间以孔洞、裂缝为主,具有统一的油气水界面,主要受不整合面和断裂的共同控制,例如贝 10 井、贝 15 井、贝 16 井、贝 28 井、贝 38 井、贝 42 井、贝 30 井的海拉尔群潜山油气藏。 另一类为潜山内部裂缝或破碎带油气藏,这种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潜山的内部,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裂缝彼此构成网络,不具统一的油气水界面,主要受断裂控制。 如贝 12 井、贝 14 井、贝 40 井、德 1122227 井、德 1152149 井、德海拉尔油田油藏开发设计 _毕业设计论文 13 1242137 井的海拉尔群潜山油气藏。 油藏驱 动类型 所谓油藏的驱动方式,就是指油藏在开采过程中主要依靠哪一种能量来驱出油气。 海拉尔油藏为古潜山油藏,通常采用边水驱动方式。 原因有三点: ( 1)此类油藏一般裂缝比较发育,主要渗流通道是裂缝; ( 2)由于裂缝呈网状,井间层间沟通比较好; ( 3)相对层状砂岩含油高度或油层厚度都要大得多,重力作用结果,水先占据油藏低部位或油层底部。 压力与温度系统 地层压力 海拉尔低渗透油藏压力系数在 之间,平均压力系数。 为正常压力油藏。 地层温度 地层温度在 ℃,地温梯度在 ℃ /100m,平均 ℃ /100m,属正 常地温梯度。 海拉尔油田油藏开发设计 _毕业设计论文 14 4 储层渗流物性特征 储层岩石的润湿性 表 41 岩石的润湿性评价指标 岩石的润湿性 岩石的润湿指数 强亲水 1I 弱亲水 0  强亲油 1    弱亲油 0I   上表为岩石润湿性评价指标。 按照自吸法测量 海拉尔油田贝尔凹陷区域的岩石润湿性指数可得:相对润湿指数为 到 ,属于弱亲水性。 储层岩石的敏感性 速敏、水敏、酸敏、碱敏和盐敏,通称 “ 五敏 ”。 研究储层岩石敏感性的目的在于了解储层在注水开发中可能发生伤害的类型及程度,以防止和减小储层岩石的敏感性特征对储层渗流能力的影响。 应用室内实验的方法,对贝 12 井储层岩心进行了速敏、酸敏、碱敏、盐敏及应力敏感的敏感性评价,并在储层地质特征和岩石学特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贝 12井储层的潜在损害因素进行了分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 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SY/T5358— 2020 相关方法进行敏感性实验评价。 储层岩心平均渗透率 ~ 10 3 2m ,储层总有效孔隙度平均在 ~ %。 孔隙度与渗透率大致成正比例关系。 ( 1)速敏分析 速敏性是指储层的流体在流动时流速冲刷作用引起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速敏性分海拉尔油田油藏开发设计 _毕业设计论文 15 析的目的是了解储层在不同的流体流动速度的条件下,渗透率变化的过程,从而找出渗透率明显下降的临界流速,用于确定合适的注入速度。 采用模拟地层水进行水流速敏实验,改变水流速 度,测定渗透率变化值,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其渗透率损害率公式计算为 : 1 m in11 100%wkwKKD K ( 41) 式中: D k1— 速敏性引起的渗透率损害率, %; K w1— 临界流速前岩样渗透率的最小值; K min— 临界流速后岩样渗透率的值。 表 42 速敏损害程度评价指标 渗透率损害率( %) 损害程度( %) 1 5kD 无 15 30kD 弱 130 50kD 中等偏弱 150 70kD 中等偏强 170 kD 强 速敏损害程度评价指标见上表 [5]。 岩心进行了速敏性评价,即测定在注入流速不断增加的条件下,岩心渗透率的变化。 按 SY/T5358— 2020 相关方法按如下流量依次测定 : 、 、 、 、 、 6。 流体泵最小流量可以精确到,最高压力可达 30MPa,具有恒压恒速的功能。 ( 2)水敏分析 水敏性是指与地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进入地层后,引起粘土矿物膨胀、分散、运移而导致造成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其目的是了解粘土矿物膨胀、分散、运移的过程及海拉尔油田油藏开发设计 _毕业设计论文 16 最终使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程度。 水敏指数计算式为 :  0I= wwwKKK ( 42) 式中: I w— 水敏指数; K w— 用地层水测定的岩样渗透率; 0K — 用蒸馏水测定的岩样渗透率。 表 43 水敏性评价指标 水敏指数 水敏损害程度 I  无水敏 I  弱水敏 I  中等偏弱水敏 I  中 等偏强水敏 I  强水敏 Iw 极强水敏 水敏性评价指标见上表 [6]。 对储层岩心做水敏性评价实验,即在实验条件下,测定岩心在地层水、次地层水、蒸馏水驱替时的渗透率变化情况。 根据水敏性分析可得:水敏指数 ,属于强水敏。 ( 3)酸敏分析 酸敏性是指进入地层与地层中的酸敏性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沉淀或释放出可运移微粒,使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储层的酸敏性与储层中所含矿物有关。 酸敏指数计算公式为: 海拉尔油田油藏开发设计 _毕业设计论文 17 f adafKKI K ( 43) 式中: Ia — 酸敏指数; fK — 酸处理前用与地层水相同矿化度的 KCL 盐水测定的渗透率; adK — 酸处理后用与地层水相同矿化度的 KCL 盐水测定的渗透率。 表 44 酸敏性评价指标 酸敏指数( %) 酸敏伤害程度 I0a 弱酸敏 0I 15a 中等偏弱酸敏 15I 30a  中等偏强酸敏 30I 50a  强酸敏 50Ia 极强酸敏 对岩心进行了酸敏性评价,所用酸液类型为 12%的盐酸,测定在反注酸前后的岩心渗透率变化。 根据岩石酸敏性分析可得:酸敏指数 ,极强酸敏。 ( 4)碱敏分析 碱敏性是指碱性流体进入储层,与储层矿物发生化学反应,造成反应 物沉淀以及胶结物被溶解产生的碎屑微粒堵塞孔喉,导致储层渗透能力下降的现象。 地层水 PH值一般呈中性或弱碱性,而大多数钻井液的 PH 值在 8— 12 之间。 当高 PH 值流体进入油气层后,将造成油气层中粘土矿物和硅质胶结的结构破坏,溶解后形成大量微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