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人大代表直选的实践状况 1953 年的《选举法》颁布后, 我国进行了历史上的 第一次普选活动。 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地区共有人口 571 434 511人,登记选民有 323 809 684人 , 占选举 地区 18 周岁以上的人口总数的 %。 实际参加投票的 278 093 100,实际参加投票的选民数与选民总数之比,即参选率,为 %。 全国共选出基层代表 5609 144人 ②。 在此基础上,组成了各基层人大,并进而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大和全国人大。 自 1953 年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实施以来,中国选举制度的贯彻还比较正常,总的来说直接选举的人大尚能按期改选,选举委员会能依法履行职责,做好本级的选举工作,包括选区划分、选民登记、分配各选区代表名额、确定和公布候选人名单、主持选举和投票、确定并公布当 选代表等;各选民也能依法行使自己的 ① 徐燕:“选举在 中国民主政治中的跟进 —— 与顾昂然回顾我国选举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人大》, 2020 年第 22 期,第 33页。 ② 袁峰 :“ 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的成长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政治学分析 ”,《 复旦大学 》, 2020 年第 11期,第 24 页。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6 权利,参与到选举中来 ,只是很多选民的民主意识还不够强,不善于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利,存在一些弃权的情况 ; 在选举中存在一些违法行为,出现个别的破坏选举的情况;选举的程序不够严谨等情况时有出现。 总之,我国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实行状况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7 第 3 章 我国人大代表直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原因 我国人大代表直选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直接选举的范围较窄,民主程度不高 我国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 1953 年《选举法》第三条规定,“ 全国人大代表 ,省、县和设区的市人大代表,由其下一级人大选举;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 1979 年新制定的《选举法》将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了县一级, 即“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人民公社、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第二条) ① ,但全国人大、省级人大、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的代表仍实行间接选举。 新修改的《选举法》没有对此作出改动, 至今我国实行直接选举的范围依然停留在县一级,而对县以上的人大代表都实行间接选举, 这个范围显得有些狭窄,因为 间接选举 产生的人大代表非由基层选民直接选出, 人民对之不了解,离人民较远。 各代表也 缺乏对民意的了解,不能很好的代表和表达人民的意志 ,这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缺乏民主的表现,而选举制度本来就应该是一项民主的制度。 间接选举范围的狭窄容易滋生腐败,其选举出来的代表往往是根据候选人的社会地位、名气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因素确定的,缺乏对民情的了解也缺乏选民对他们的监督,这不利于民主意志的表达和诉求。 流动人口的选举权未能得到保障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 国流动人口日益频繁,流动人口的数量也不断增多,那么其相应的民主权利也应该得到保障 ,因为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然而我国现行的选举制度并没有合理的考虑到流动人口的选举问题,使得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因各种原因而被虚置。 流动人口的利益和意志得不到相应的表达。 根据现行的选举制度,流动人口有两种方式参加选举,一 ① 张宁 :“ 选举法 历次修改回顾 ” ,《 法治与社会 》 ,2020 年第 4 期,第 33页。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8 是参加户籍所在地的选举,二是参加现居住地的选举 ①。 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选举将会产生较高的经济成本,所以多数人选择放弃;而在现居地参加选举,因为需要回户籍地开具选民资格证明并且当地人有利益关系的排斥,所以也难以在现居地参加选举。 这就使得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实践中出现严重的空白。 由于 上述的各种因素,我国的流动人口并没有行使自己应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严重影响着选举的普遍性和公平性。 有的地区采取了委托投票的方式,降低了流动人口的参选成本,但因这些流动人口常年生活在外地,对户籍地的选举并不十分关心,对候选人也不很了解,所以这一票并不能在实质上反映选民的意愿。 因此,作为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的选举权,在流动人口身上 处于空白,流动人口 选举权 的设置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 流动人口的被选举权更 是难以得到实现 , 我国只有极少的流动人口当选人大代表, 这只是 面子工程,是 非制度性的临时的安排, 而且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很强,有的人在一个地方当选代表后不久就离开了这个地方,这不仅浪费了一个代表名额,而且也不能真正地反映出当地流动人口的实质利益诉求。 所以,法律还需要进一步将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明确规定出来。 对代表候选人的 推荐 和宣传不到位 关于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推荐,现行《选举法》( 1986 年修订)规定 “ 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 , 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而修改前的 选举法 明确赋予选民、代表“有三人以上附议”就可以推荐代表候选 人,规定“推荐时,应当向选举委员会介绍候选人的情况”(第二十六条);推荐候选人的政党、团体和选民,“都可以用各种形式宣传代表候选人。 但在选举日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宣传。 ”(第三十条) ,现行规定缩小了推荐候选人的方式,并且由此可看出,候选人只能由别人推荐,而不能自己推荐自己,使得有能力有意愿参选的人被埋没,不能参与到选举中来,同时取消了“推荐候选人的政党、团体和选民, 都可以用各种形式 ① 隋鑫 :“ 我国现行选举制度视域下的流动人口选举问题研究 ”,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020 年,第15 页。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9 宣传代表候选人 ”,这就使得候选人的产生方式变得更狭窄,不利于我们挖掘并选出高素质的人大代表,同时,也使选民对候选人的基本情况的了 解途径缩小了,不利于选民真正掌握代表候选人的情况,从而热情的参与到选举中来,选出真正代表民意的人大代表。 另外,在确定候选人方面,删去了预选制度。 1979 年的《选举法》 为确定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中的正式代表候选人,规定了预选方式:如果所提候选人名额过多,可以进行预选,根据较多数选民(或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第二十八条)。 而 1986 年修改的《选举法》在确定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正式代表候选人方面,修改稿规定选区选民小组(或全体代表)反复酝酿、讨论、协商,根据较多数选民(或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代 表候选人名单,从而删去了 1979 年法律中预选的规定 ②。 1995 年第三次修改的《选举法》恢复了预选制度,但仅限于间接选举中;而直接选举依然不实行预选制度。 规定让“ 选区选民小组 经过反复酝酿、讨论、协商,根据多数选民意见确定候选人”。 这样的 通常 做法是 将选民小组提名的候选人名单汇总后,再让各选民小组讨论协商确定候选人 ②。 但各选民小组推荐的一般都是本单位领导或自己认可的人员,选民小组再次协商,一般都不愿放弃自己推荐的候选人,根本无法集中多数选民意见,有的选区 甚至 由选区负责人定了算。 这就 弱化了 选民 政治参与的力度,使选举 的民主性和竞争性不断降低, 在 选举的实际操作中往往产生很多问题。 我国人大代表直选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选举中不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存在大量的违法行为 如今,人大代表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当选人大代表不仅是种很高的荣誉而且也成为特殊身份的象征,人大代表职务是一个很“实惠”的职务,因此很多人都想当选人大代表,而具备当选实力和条件的并不多,因此,出现了一些有势力、有钱力的人利用不正当的手段参与到人大代表的选举中来。 如一些私营企业主为了当人大代表,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直接用金钱收买一些经济上相对贫 困并对 ② 张宁 :“ 选举法历次修改回顾 ”,《 法治与。浅谈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the fame, and that year Heller gave up his duties, and worked specialized in writing. In addition to the Catch22, Heller had published two novels: Something Happened (1974) and Good as Gold (1979).
= 112128 = 1282 完全平方公式 ( 1) 222 2)( bababa 的连续运用 例 3 已知 21 aa ,求44 1aa 的值 . 分析 题目中出现高 次偶次方,则可自然想到连续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求解 . 解 21 aa , 4)2()1( 22 aa 则 2122 aa,再次平方得: 42)1( 2222 aa
来看,都没有充足的证据推翻 3 土家族与巴人的渊源,只是从侧面证实土家族具有其它族源来 源,由此可见,土家族的源是巴人,由于融入的淮人支系繁多,再加之后来融入的苗、汉等族,使土家族文化在群体内呈现出差异,尽管如此,土家族原文化的本质特征仍然可以从土家人身上表现出来,这就解释了,巴文化对后来土家族文化的形成产生了较多影响,在后来的土家族文化中得到了较多保留。 综上所述,摆手舞起源于劳动。
..... 16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 16 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 16 学生的自我评价 .........................
距 正 逐 步 缩 小但 西 部 大 部 分 省 区 人 口 增 长 率 不 同 程 度 地 高 于全 国 平 均 数 , 其中 1 9 9 8 年 青 海 高 出 4 . 95个 千 分 点 , 贵 州 高 出 4 . 56 个 千 分 点 , 宁夏高出 3 . 55 个 千 分 点 , 越 贫 困 的 省 区 出 生 率 越高。 虽 然 人 口 的 数 量 及 其 自 然 增 长 率 的 高
为了提升空间设计的整体效果,单纯的颜色搭陪显然不好,合理的搭配是对整体空间内各个属性空间面积的关键所在。 空间面积的大小与空间的用途、使用者数量、空间装饰风格以及光照通风等条件有着直接的关联。 一般来说,如在公共空间、在使用者众多、装饰风格复杂、光 照条件一般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大面积来进行空间组织,不然会在私密空间、使用者稀少、装饰风格简约、光照较好的条件下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