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与对策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主。 中小物流企业只需要有数据,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能够提高决策水平,抓住眼前的商机。 所以,中小物流企业并不需求那些大又全的物流信息系统。 (二)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问题探讨 1.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前需关注的问题 在当今的信息化浪潮中,中小物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过程 中正逐渐地恢复理性,开始认真对待信息化问题。 中小物流企业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 通常中小物流企业资金缺乏,在信息化项目建设时,这些企业更加考虑成本收益分析,即通过信息化企业能够得到什么,是不是合算。 中小物流企业不愿意承担由信息化带来的沉没成本,通常它们想通过信息化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而不是降低利润来获得业务流程的优化。 据AMT 调查,中小物流企业目前最关心问题为:能否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实现预期收益(占总投票人数的 %)。 (2) 信息化 是否会削弱企业的战略规划。 中小物流企业非常关心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是否一致的问题,一旦信息化的战略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不想一致时,企业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通常这些企业是在其发展比较完善时,才开始考虑信息化的问题,并且需要方案提供商与咨询顾问的协助规划。 (3) 信息化能否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 通常这些物流企业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管理问题,管理存在的问题哪些可以通过实施信息化解决,哪些可以实施以后进行战略调整管理解决。 如何更充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企业普遍的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功能是否齐全,是否能够解 决企业某些具体的问题。 (4) 信息化能否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 对于中小物流企业,信息技术的利用可能带来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但也不是只要进行了信息化,就可能带来竞争优势。 信息化只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必备的工具。 信息化并不能防止竞争趋同。 (5) 信息化过程中政府干预行为。 通常这些物流企业必须通过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与基础设施的支撑才能实施信息化,这就增加了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干涉力度,可能导致企业不得不在政府的要求下实施信息化,甚至实施信息化的目的不是符合企业的需求,而是来自政府的压力。 2. 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 物流涉及采购、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我国的物流企业由于长期采用传统的运作模式而各具特色,其体制的限制、业态的多样化带来了需求的迥异,更导致物流信息系统建立的复杂性。 据统计,我国 目前 几十万家中小型物流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到 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亟待起步。 (1) 发展战略空白。 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经历培养人才、培养需求、培养管理技术的过程,但多数系统开发商缺 乏战略眼光,未提出我国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 物流企业信息化在我国具有巨大挖掘潜力和长远的发展前景,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开发商和物流企业参与国家的物流科技发展规划,协同作战,避免出现无序低效的竞争。 (2) 信息化程度低。 据统计,北京地区物流企业采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的不到 30%,即使采用了 计算 机管理的,功能也非常简单。 主要问题是大多数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中小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企业起步的信息系统 ,而多数开发商普遍认为,物流信息市场在低端不具备开发价值。 物流是一个 网络 ,是资源整合,一个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再高,而相关的运输、包装、仓储、分检等环节与之合作的企业没有信息化,彼此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3) 物流信息化人才缺乏。 最为突出地表现在我国物流信息化企业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系统。 目前国内的研发能力无法和国际同行竞争,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网络的设计与优化也缺乏基础 理论 的指导。 (4) 对信息化需求的层次不高。 基础信息化仍然是当前国内 企业 需求的主要内容。 最新的信息化需求调查结果显示: 72%的企业仍把 OA(办公自动化 )建设列为未来一年的重点, %的企业未来一年将上 MRP2(制造资源计划 ), 60%的企业把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列为下一阶段建设的重点。 在相当长时期内,需求的特点仍是在规范流程中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建立决策、控制依赖于信息数据的机制。 (5) 开发商难以盈利。 物流软件是管理软件,需求的个性化和生产的批量化是难以统一的,因此造成开发成本极高。 对开发商来讲,不能批量生产,成本就居高不下。 解决该 问题 的关键是如何规范信息技术和开发的模式,加强咨询服务,以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6) 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 发展 缓慢。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IS(地理信息系统 )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 应用 比例为 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 %,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 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趋少,整个行业的整合就相对困难。 由于以上的制约因素, 目前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很不完善,跟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每年我国在物流费用上的 经济 损失达数百亿元,尽早实现我国物流的信息化是 现代 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对策与建议 (一)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策略 1. 可以采用应用服 务提供商模式完成信息化建设。 目前国内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通常采用三种模式,即自己开发,与 IT 企业合作开发,外包给专业公司。 对于中小物流企业来说,成本较低的外包模式相对较为适合,其做法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应用服务提供商( ASP)是指在共同签署的外包协议或合同的基础上 (包括价格、服务水平、商业机密等 ),客户将其部分或全部与业务流程相关的应用委托给服务商,服务商不仅要负责应用程序的建立、维护与升级,还要对应用系统进行管理。 ASP 作为外包租用的信息化方法,企业的信息化所需的硬、软件平台均由第三方提 供,企业只是租用其中所需功能模块。 ASP 通过互联网实现,客户企业通过互联网登录第三方服务平台的主页,然后进入系统使用其中的各种应用功能服务,例如订单管理、销售管理、人事管理、电子邮件等。 ASP 成本低廉,物流企业只需承担租用费用,缓解一次性投资的压力。 而且不需要承担对系统的维护和升级,不需要配备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然 ASP 对中小物流企业也有弱点,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注意避免数据损坏或丢失。 对 ASP 商而言,中小物流企业市场机会较多,灵活性大,应注意在标准化模块的基础上,开发针对不同需求的个 性化功能服务 2. 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局部解决方案或软件。 中小物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选择合适的软件是非常重要的。 较低价位、简单易用、适用于小企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