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效能政府的构建途径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蕴藏”的含义是指蓄积或潜在的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而并未显现的意思;“有利的作用”是指应达到的理想状态,在这种秩序状态下,能以较小的行政资源的投入实现最佳的政府工作目标。 简单归纳一下,行政效能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以较小的行政资源投入来实现最佳的行政工作目标,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是行政管理活动的状态和整体效益的一种反映 [3]。 就是说,以效能视角进行考察,绝非是把“成本 — 效益”原则作为行 政活动评价的标准,而是要对办事效率、工作能力和社会效应进行综合考虑,效率、效果、效益、效应都是衡量效能的依据指标,都是衡量 [3]源于百度百科 EB/OL]. 山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3 工作结果的尺度。 行政效能就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时为实现其管理目标,发挥功能的程度及其产生效益、效果的综合体现。 行政效能强调的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功效与价值的统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行政效能的概念中必然包括行政效率的意义,但是又超越了单纯行政效率所能表达的内涵,体现了现代行政的价值意蕴。 [4] 效能政府可以理解为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将 资源和效益有机的统一结合,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政府。 效能政府追求的是资源的最优配置,区别于追求高成本低回报的只讲投入不讲收益的“大政府”。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严格依法行政,体现着政策水平、战略眼光、卓绝的见识和运筹能力,效率高,效果佳,能够促进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协调发展的政府。 (二)国内外效能政府研究现状 国外没有效能政府这个概念,都是用政府绩效来表示政府行政效果的强弱。 20 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西方国家政府机构创新乏力,各种 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迫使政府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并开始寻找有效的治理模式。 为此,一场质疑官僚行政有效性、以追求“三 E”( Economy、 Efficiency、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效能)为目标的改革运动在西方国家的公共 [4]吴定 ,张润书 ,陈德禹 .行政学 (第 2 卷 )[M].台湾 :空中大学出版社 ,1994. 山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4 部门迅速蔓延,其理论依据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委托 — 代理人”理论以及交易成本理论等一系列基于经济学和私营部门管理的理论,强调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与公共部门的管理方法有相似之处,其目的就是建立具有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制度效率的效能政府。 [5] 20世纪 70年代出现和兴起的政策科学 和公共政策分析,成为公共行政的主流学派 [6]。 戴维奥斯本田,特德盖布勒主张的企业家政府理论。 胡德主张政府管理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实行绩效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有效性以及界定政府绩效目标、测量与评估政府绩效,从而形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 自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行政学恢复以来,行政学就始终把行政效率作为一项要的研究内容。 随着行政学的发展,学者们普遍认识到“行政效率即投入和产出间的比例关系”只是行政效率在低层次上的认识,从而开始逐渐转移到关于“效与公平”等更深层次的研究上来。 关于“政 府效能”的概念,目前我国学术界的解释主要可以划分为两种观点 [7]:第一种观点认为政府效能是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的统一,是政府机关运用其能力、能量,履行其职责,最终实现行政目标所达成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综合体现。 第二种观点认为:政府效能着重体现政府活动的质,即政府行政管理目标达成的程度,而行政效率体现政府管理活动的量,即投入与产出相比较的情况;而政府效能着重体现政府活动的品质方面。 评价政府行政活动应该从行政效率与政府效能两方面综合考查。 [5] [美 ]帕制里夏基利、史蒂文梅德林、休麦克布赖德、劳拉朗迈尔著,张定淮译.公共部门标杆管理:突破政府绩效的瓶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 . [6]戴维奥斯本 ,彼得普拉斯特里克 .摒弃官僚制 :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 [7] 朱火弟 ,蒲勇健 .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J].改革 ,2020,(6). 山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5 政府效能评价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种观点 [8]:第一种观点是 从绩效管理的视角来构建政府效能评价体系。 将绩效考评引入对政府效能评估的机制中。 第二种观点是从政府能力的视角来构建政府效能评价体系。 政府效能与政府能力本质上的一致性决定了政府效能的评价指标可通过对政府能力内涵的构成来分析,即从政府政治和社会管理能力、经济管理能力、行政组织管理能力几方面来评价政府效能。 二、 我国政府 行政 效能 低下表现 现状 现阶段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效能政府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从而逐步开始对效能政府进行探讨,政府管理理念有新发展,政府决策科学性和执行力有新提高,政府改革进程有新推进。 但是远远 没有达到民众要求的结果。 政府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官僚主义、成本过高、公共资产流失、资源浪费、决策失误 ,不能有效满足公众的需求 ,不能实现预期的社会公共目标 ,损害社会和公众的利益等等现象 ,给政府效能的提升造成巨大压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一)政府职能偏离 , 存在“三位”现象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重要 的一条就是界定政府的职能、限定政府的权力、让政府退出市场。 当前,还存在着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等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政府对其自身究竟应当行使哪些职能还缺乏比 较准确的界定。 [8]张璋 .政府绩效评估的元设计理论 :两种模式及其批判 [J].中国行政管 理 ,2020,(6). 山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6 1.“缺位” ,指的是该政府管的不管 ,从而出现了真空 ,出现了缺位。 本应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却没有尽职尽责。 2.“错位” ,就是中央和地方、不同政府部门之间 ,它们的职能存在重叠、交叉 ,这在市场管理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政府角色往往偏离自身职责任务、活动范围、运行轨道。 3.“越位” ,就是不该政府管的事 ,政府插手了。 行政审批较多 ,政府有关部门在市场能做到有效配置资源的地方 ,仍然管住不放 ,影响了企业自主经营 ,不利于平等竞争。 (二)政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 存在行政不作为现象 政府人员服务意识不 强,行政不作为现象比较普遍。 有的干部认为事干得越多 ,出错的机率越大 ,还不如少干些事、少背些责任 ,于是就顺理成章地变为漠视群众疾苦 ,没有人性的机器人 ,官僚制创造了一种公共雇员都胆小怕事、相互推诿 ,以及自我保护的文化,导致公众的权益不能得到良好的保护。 自由散漫的工作作风经常化会带来很大危害,导致政府机关无法正确依法履行政府职能,从而引起群众对政府机关的不满,继而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 还会导致公务人员自我约束不足,产生工作效率低下、失职渎职等情况,甚至会诱发腐败行为。 (三)政府执行目标和宗旨发生偏离 政府应以维 护公共利益为宗旨。 在行政实践中 ,由于缺乏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 ,政府部门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